传承中医经典,大道至简,易医精诚。 本站纯属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使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详情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三 | 注册 | 登录
位置: 首页 > 经方医案 > 经方论治 > 正文

少腹逐瘀汤治疗不孕、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前列腺炎、痛经等26个医案

小编 在线: 时间: 2022-02-18

少腹逐瘀汤治疗不孕、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前列腺炎、痛经等26个医案(图1)


少腹逐瘀汤方为王清任所创,载于《医林改错》之中。全方由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五灵脂十味药物组成,功能活血祛瘀、温经止痛。笔者近年来运用此方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满意,兹举临床验案如下。? 1.术后发热杜某,男少腹逐瘀汤方为王清任所创,载于《医林改错》之中。全方由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五灵脂十味药物组成,功能活血祛瘀、温经止痛。笔者近年来运用此方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满意,兹举临床验案如下:



一、术后发热

杜某,男,62岁,农民。1984年10月25日因患急性阑尾炎在我院外科行阑尾切除术,手术时见阑尾穿孔,造成化脓性腹膜炎。术后切口愈合良好,但持续高烧,体温波动在37~39.4之间。西药曾用补液、多种抗菌素及皮质激素治疗,仍高热不退,于11月20日邀余会诊。证见发热汗出,午后为甚,口渴而不欲饮,肌肤甲错,有皮屑脱落,胸闷腹胀,少腹疼痛拒按,大便六日未解,食纳尚可,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证属瘀血内停,气血壅遏。治以通经活络,祛瘀生新。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当归15克,川芎12克,赤芍12克,炒蒲黄9克,五灵脂9克,制没药9克,小茴香3克,生姜3片,大黄15克(后下),二剂。一剂后下黑粪数十枚,顿觉浑身轻松,二剂后热退身凉。惟仍感口干咽燥,少腹时痛。效不更方,上方加生地黄30克,二剂,药后诸恙痊愈。?

按:此患者由于阑尾炎化脓造成腹膜炎后行阑尾切除术,而致瘀腐之物、离经之血瘀于下焦,气血郁遏不通。故以少腹逐瘀汤去官桂之辛热,易干姜为生姜,以加强其辛散通脉之力,另加大黄祛瘀生新、活血通经、消痈散肿,一剂而大效。一诊后患者口干咽燥,是为汗出既久,阴液渐耗之征,故重用生地以滋阴凉血而收全功。



二、慢性附件炎

韩某,女,46岁,1984年10月2日初诊。患者二年前因经期坐浴而致少腹疼痛,经期尤甚,未加注意,疼痛逐渐加重。妇科检查:双侧附件增厚,并有压痛,输卵管管壁增厚变硬。西医诊断为慢性附件炎,屡服抗菌素及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满意而转中医治疗。患者除有上述症状外,尚见月经后期,经色紫暗有血块,性欲减退,白带量多质稀,腰膝酸软,少腹冷痛,按之尤甚,并可扪到包块,推之不移;舌质淡,边有瘀点,苔白,脉沉涩。此属寒滞经脉,瘀血内停之证。治以活血化瘀,温经止痛。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味:当归12克,川芎9克,赤芍9克,炮姜9克,小茴香12克,官桂5克,延胡索5克,制没药9克,炒蒲黄9克,五灵脂9克,莪术9克,苡米30克,五剂,水煎服。服药后少腹疼痛大减,白带明显减少,惟腰膝酸软,少腹仍有凉感。上方加炒杜仲15克,连服十剂而愈。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按:此案属中医症瘕范畴,因月经期间,寒邪入侵,邪与血结,瘀积胞宫而致。故取当归、川芎、赤芍以养血活血,五灵脂、炒蒲黄、延胡索、制没药以理气活血止痛,小茴香、干姜、官桂温阳以助血行,更加莪术行气破血以消症,苡米健脾渗湿止带,炒杜仲强腰壮肾。药证相合,效若桴鼓。



三、慢性前列腺炎

杜某,男,38岁,1983年4月20日初诊。少腹胀满疼痛,小便淋漓,时轻时重二年余。曾在外地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近因劳累复发。少腹胀满疼痛,小便时而通畅,时而阻塞,尿道刺痛,尿道口有粘液性堆积物,伴有腰膝酸软、头晕目眩、阳萎遗精,舌质紫暗有瘀斑,脉涩。证属癃闭,为瘀血阻塞于膀胱尿道之间所致。治以温阳化瘀,疏利水道。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当归15克,赤芍12克,川芎12克,五灵脂10克。生蒲黄12克,延胡索10克,没药10克,小茴香5,干姜3克,官桂1.5克,琥珀2克(冲服),穿山甲片10克,金钱草30克。服药六剂,少腹疼痛减轻,小便较前通畅。守上方去干姜,加木通12克。继服六剂,诸症基本平息。为巩固疗效,在本方基础上加益肾通淋之品,翰旋月余。共服药40剂,调理而安。

按:本例患者常因忍精不泄,败精宿积,凝阻机窍,气血乖违,久则郁结于内则少腹胀满疼痛。瘀血内阻,膀胱气机不利而致癃闭。故用少腹逐瘀汤温阳化瘀,配琥珀、穿山甲片以化瘀通窍,伍金钱草以疏利水道。如此瘀血败精得除,气机得畅,虽未多用利湿通淋之品,然药中病机,故疗效甚著。


四、卵巢囊肿

【案例】某女,37岁。小腹有一小肿块,胀痛,伴月经不调。妇产科检查:左侧小腹下部触及4cmx4cm囊性肿块, 表面光滑, 无触疼, 有活动性, 诊为卵巢囊肿。病者不愿手术治疗,求中医诊治。诊见:畏寒怕冷,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涩。证属寒凝胞宫,气滞血瘀,治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方取少腹逐瘀汤加味,处方:当归、牛膝、桃仁、赤芍各12g,生蒲黄、炒五灵脂、川芎、延胡索、没药各10g,炒小茴香、肉桂、炒干姜各6g,三棱、莪术各9g,丹参15g,水煎服,早晚各1剂。骚面发利 显不翅因吊寶二诊:服药2日后,自觉腹中疼痛下坠,经水来临,色暗红,挟有豆粒大小血块。守方再进4剂,腹中包块消失,诸症悉除,经妇产科复查未触及肿块。后以当归丸调理,巩固疗效,1年后追访,身体健康[马力行.少腹逐瘀汤验案.四川中医,1988,(4):36]。

【按语】寒凝血瘀形成肿块,血流受阻影响冲任,故小腹胀疼,月经不调;畏寒怕冷,乃寒邪所致。取少腹逐瘀汤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加牛膝活血通经、引血下行,三棱、莪术、桃仁、丹参行气破血,加强消肿块之力。肿块消,血流畅,诸症除。


少腹逐瘀汤治疗不孕、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前列腺炎、痛经等26个医案(图2)


五、子宫肌瘤

【案例】某女,36岁。半年来阴道不规则流血,紫暗成块,淋漓不尽,下腹部堕痛,并扪及包块,按之坚硬,不移动,乳房胀痛。舌质色淡,边有瘀点,脉沉迟而涩。妇科检查:子宫近80日妊娠大小,质硬,表面不光滑,活动欠佳。B超检查:子宫体积大,纵径10.0cm,前后径5.3cm,横径7.00cm,宫体前位,后臀探及一约5.6cmx 3.8cm大的椭圆形实性低回声区, 边缘较清, 有声晕, 后方回声无改变。诊断为子宫肌瘤,证属血瘀气滞,寒邪内阻胞宫。给予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处方:当归尾12g,三棱、莪术各8g,川芎、小茴香各6g,红花、桃仁肉桂、延胡索、没药、生地黄、炒灵芝各10g,生卷柏30g,益母草15g,外加水蛭10g。经期前腹胀痛时,加香附、川楝子各10g。

二诊:服药36剂,患者小腹剧痛,阴道下血较多,色暗夹有瘀块。继续按基本方加减,服至70剂后,包块消失,妇科检查小腹部未触及包块。B超检查:子宫大小正常,其间可见子宫腔反射,无包块。后以调理脾胃,养血调经法而善其后[谢爱民,等.少腹逐瘀汤治愈子宫肌瘤二例报告.中国民间疗法,1994,(3):7]。

【按语】子宫肌瘤相当于中医学石瘕范畴,《灵枢·水胀篇》曰:“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泄不泄,血以留之,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治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带用少腹逐瘀汤加减进行治疗,获得满意疗效。


六、功能性子宫出血.前

【案例一】某女,37岁,农民。患者9个月前少腹隐痛,阴道有少量出血,初未介意,延数天,致腹痛渐剧、拒按,阴道出血如崩,经西医治疗后血止。近3个月来,阴道漏血不止,色暗紫,夹有瘀块,胁肋胀痛。诊见:面色不泽,唇色枯晦,懒言,肌肤甲错,四肢乏力,纳呆,少腹时痛时止,喜温。舌质青紫,苔白,脉沉细而涩。证属冲任虚损,扰动胞宫,血室瘀结。治以化瘀行血,补益冲任。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味,处方:当归、淮山药各15g,白芍12g(炒),干姜(炒)6g,没药(炒)、川芎各4g,延胡索、官桂、蒲黄各3g,小茴香(炒)、五灵脂(炒)、柴胡各5g,阿胶30g,日1剂。

二诊:服5剂后,症情大减。守法再进10剂,诸症消失,病告痊愈。尔后以四物汤加味,扶其本[丁观智,等.少腹逐瘀汤治疗妇科杂病的体会.湖南中医杂志,1986,(2):13]。

【按语】例一崩漏是由冲任虚损,血室瘀结,血不归经而致,患者虽有虚象,但以胞宫瘀阻为主症。根据“久漏宜通”之说,妇女崩漏,宜澄源而不宜塞流,治当化瘀行血,以求止血,有是证,用是药,则病当之。如一见崩漏,即用固涩,非但无效,反而舍本求末。原方加阿胶、淮山药者,意在兼顾其虚,以收阳生阴长之功耳。


七经期唇肿症

【案例一】某女,26岁,未婚,工人。1年来每月经来潮时,口唇青紫肿胀痒痛,甚者起泡,说话及吃饭不便,延续2周后渐消退,下次经期又复发,近2个月上症加重前来求治。诊见:月经期正常,经血色紫黑或褐色,量少有块,少腹冷堕绞痛难忍,面色紫暗,齿龈紫黑。舌紫暗,边有瘀斑,苔薄白,脉沉细而涩。证属冲任(虚)寒凝,瘀血内阻。治以温经活血,逐瘀止痛。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处方:干姜、没药、川芎、当归、蒲黄、五灵脂各15g,小茴香、赤芍、桃仁、肉桂、红花各12g,延胡索18g,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药3剂后,嘴唇肿胀痒痛消失,面唇部分紫色已转红润。效不更方,续进前方9剂,经期来潮,经血色变红,量增多,血块减少,少腹冷堕绞痛及环唇肿胀痒痛消失。口唇齿龈及面部颜色已红润,经血调畅。追访2年,诸症均未复发[田中峰.经期唇肿.新中医,1992,(2):21]。

【按语】妇女以血为本,冲任为血海,为十二经之海,能调节十二经之气血。冲、任脉上达咽喉,环绕口唇,经期冲脉气盛,肝逆之气挟冲气上攻,故见面色紫暗,口唇青紫肿胀痛痒,甚者齿龈紫黑;舌紫暗边有瘀斑,苔薄白,脉沉细而涩,为寒凝气滞血瘀之象无疑。辨证要点为痛、寒、瘀三字,故以温经活血祛瘀佐以调气,方以少腹逐瘀汤加减施治。因气血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涩而不流,故以肉桂、干姜、小茴香直达下焦,温经散寒,通调冲任;桃红四物合失笑散活血祛瘀,除旧布新;延胡索、没药行气助活血,寒散瘀消,经脉流通气血调达,水津四布口唇。诸药合用,共奏活血、祛瘀、理气之功,故病自愈耳。


八、先兆流产

【案例一】某女,32岁。患者结婚已5年,曾多次流产,现又妊娠3个月余,几天来小腹自觉疼痛,并有下坠感觉,阴道少量出血,经省某医院妇科检查诊断为先兆流产。屡服保胎中西药均无效,询其出血量少,血色暗红,小腹闷痛下坠感,腰痛酸楚,舌红边有瘀点,苔薄白,脉沉涩。证属气郁血瘀,胞胎阻滞。治宜理气活血,化瘀生新。用少腹逐瘀汤加减,处方:小茴香、炮干姜各2g,五灵脂5g,川芎4.5g,桃仁、生蒲黄、生地、熟地各10g,全当归、赤芍各9g,丹参15g,红花6g,水煎服,每日1剂。服上药2剂后,漏下得止,再服2剂以固疗效[谢奇峰.少腹逐瘀汤治疗妇科病掇拾.福建中医药,1994,(3):36]。

【按语】患者结婚多年,流产数次,诸医尽取补气、养血、安胎、保胎方药,疗效欠佳,殊不知此为瘀血阻滞胞宫,伤及冲任,新血不能入胞中,胎无血养故屡见小产。用活血祛瘀法,使冲任自调,几剂即获效,诚如《内经》]所云“有故无殒,亦无殒也”。


九、流产持续出血

【案例】某女,40岁。患者妊娠4个月,因不慎跌倒,阴道大量出血,住某医院妇产科行人工流产,此后持续出血不止,曾服中药止血散、归脾汤、十全大补汤,以及止血西药如氨甲苯酸、酚磺乙胺、卡巴克洛等,仍不能控制,延续40日。诊见:下腹不时胀痛,脸色略白,四肢无力,舌质紫红,苔薄浊,脉弦涩。证属瘀血停积胞中,治宜活血祛瘀,理气止痛。取少腹逐瘀汤加减,处方:小茴香1.5g,没药4.5g,当归、延胡索、川芎、红花各5g,赤芍、五灵脂各9g,肉桂(分冲)、丹参各15g,蒲黄12g,桃仁10g,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患者服上药后,少腹胀痛消失,出血减少。服上药3剂后,阴道排出少许暗黑色血块后,无见出血,诸恙均y。取八珍汤加减,连服5剂,以固疗效[谢奇峰.少腹逐瘀汤治疗妇科病掇拾.福建中医药,1994,(3):36]。

【按语】该患者跌损瘀血内停胞中,阻碍血液流行,使新血不能循经安络畅行,不祛瘀就不能生新止血,故取活血祛瘀,药中病机,效果显著。出血已久,未免见虚,后期用八珍汤大补气血,以治其本。此即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前后施用,不可混乱。


少腹逐瘀汤治疗不孕、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前列腺炎、痛经等26个医案(图3)

十、产后血崩

【案例】某女,27岁,已婚,农民。患者于5月10日前顺产1男婴,产后恶露未净,时多时少,颜色暗红,腰部酸胀,食纳尚可,二便自调,尚能料理一般家务。2日前,突然少腹痛如锥刺,并逐渐加剧,继则阴道大量流血约300ml,血色暗黑,夹有血块。诊见:急性重病容,面色萎黄,阴道有少量血液流出,站立时增加,唇色晦暗,指甲青紫,少腹疼痛拒按。舌紫暗边缘有瘀斑,脉细涩。血常规:血红蛋白70g/L,红细胞3.2x10'/L,白细胞7.4x10'/L,中性粒细胞占70%, 淋巴细胞占30%, 血小板9.0x 10'/L。血压12.5/8.0kPa。妇产科检查诊断:产后子宫复旧不全。证属瘀血内阻,冲任不固。治宜活血化瘀,固冲止血。拟少腹逐瘀汤加减,处方:川芎、延胡索、五灵脂、赤芍各10g,炮姜、小茴香、肉桂各6g,蒲黄、没药各8g,当归15g,益母草10g,3剂。

二诊:药后流出污血夹血块约100ml,之后流血减少,疼痛逐渐消失,饥饿欲食,唇舌转红,舌暗红有瘀斑,脉细弱。守原方加党参、阿胶各10g,又进3剂,流血止,唇色、指甲淡红,身体瘦弱,体倦乏力,腹平软无压痛。此时气血两虚,宜补益气血、固涩冲任,以八珍汤加艾叶炭、地榆炭各10g,调理1周,病告痊愈工吴永盛,等.少腹逐瘀汤治妇科急症二则.湖南中医杂志,1990,(5):18]。

【按语】唐容川曰:“离经之血必须下行不留,...若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且多痛楚。”此产后血崩,因瘀血内阻胞宫,稽久不去,冲任失调,血不归经;以致恶露淋漓,日久不绝,终成血崩。《诸病源候论》说:“内有瘀血,不可断之,断之终不断”。故以少腹逐瘀汤加益母草活血祛瘀,瘀祛新生,流血自止。后加党参、阿胶,益气补血,寓补于消之中,使病豁然。


十一、产后全身浮肿

【案例】某女,25岁。患者产后浮肿已20余日,曾服中药五皮饮、平胃散、八正散等利尿退水之剂均无效,且浮肿日甚。诊见:遍身浮肿,下肢尤甚,心悸,气促,尿少,大便3日未通,恶露淋沥不断,色淡黄,下腹部时感闷痛,舌质淡红,边有紫暗块,苔薄白,脉弦滑。证属瘀血阻滞胞络,治宜活血祛瘀,通络消水。取少腹逐瘀汤加减,处方:当归6g,川芎、赤芍、大黄、五灵脂各9g,小茴香2g,延胡索5g,肉桂、蒲黄各15g,没药4g,泽泻10g,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服上药2剂后,小便畅利,通便1次量多,浮肿消退,小腹疼痛亦减。仍守上方再进3剂,每日1剂,服上药后,二便通畅,浮肿消失,小腹疼痛也化为乌有。再取产后生化汤加减,连服5剂,恶露渐少到无'[谢奇峰.少腹逐瘀汤治疗妇科病掇拾.福建中医药,1994,(3):36]。

【按语】产后多虚,其水肿多属脾虚湿阻,但瘀血阻滞经脉而致之水肿亦不乏少见。临证应辨别虚实,不可一概以虚进补。该患者系产后瘀血阻滞胞络,升降清浊失司,湿浊散居四肢,聚水成肿,故取活血祛瘀,兼以利尿消水,俾瘀散血活,浊泄窍通,升降正常,其病霍然。.佛辩联9.阳痿

【案例】某男,26岁,农民。婚后3年不育,缘由阳痿所致,多方诊治不效。患者于2年前负重远行,途中忽遇暴风雨袭击,遂致阳事不举。诊见:胸胁胀满,纳谷欠佳,大便溏泄,舌淡红,边有紫斑,脉涩不利。证属劳累淋雨,气血瘀滞,玉茎失养,精窍不畅。治宜活血散瘀,和畅气机,宣通精窍。拟用少腹逐瘀汤加减,处方:小茴香、没药、五灵脂、柴胡、枳壳各6g,延胡索、当归、赤芍、香附、仙灵脾各10g,肉桂2g(后下),枸杞子15g。上药服12剂,阳事已兴,越年生有一女婴[孙国富.少腹逐瘀汤治疗男性不育验案5则.江苏中医,1992,(11):16]。

【按语】清代韩善征《阳痿论》:“盖跌仆则血妄行,每有瘀滞精窍,真阳之气难达阴茎,势遂不举。”若阳痿而伴见神情抑郁,胸胁胀满,善太息,嗳气纳呆,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涩不利者,为瘀血阻滞精孔,气血不得畅达,治当以流畅气机,活血散瘀为务。本案劳累淋雨,以致寒凝血瘀,加之久治不效,情绪抑郁,肝气郁结,故用少腹逐瘀汤温经散寒,活血祛痰;柴胡、香附、枳壳疏肝理气,调畅气机;枸杞子、仙灵脾补肝肾,以壮元阳。全方温经散寒,理气化瘀,俾寒散瘀消,气血流畅,宗筋得养,则阳事自壮。岁8具某案心量10.不射精症

【案例】某男,29岁,工人。婚后4年无嗣,缘于同房不射精,多方诊治乏效。询知新婚半年,性生活无异常,半年后性交时突被声响惊吓,遂致射精不能。诊见:情志抑郁,胸胁苦满,头昏失眠,舌质淡红有紫点,舌苔薄黄。证属惊恐气结,败精阻窍,射精不出。治宜行气散瘀,活血通窍。少腹逐瘀汤加减,处方:赤芍、当归、郁金、延胡索、香附、王不留行各10g,牡丹皮、川芎、没药、五灵脂、柴胡各6g,枳实3g。

二诊:服上药15剂,同房时已有少量射精,失眠诸症好转。守方1个月,并加服六味地黄丸善后,越年亲自前来道谢,谓其妻已怀孕[孙国富.少腹逐瘀汤治疗男性不育验案5则.江苏中医,1992,(11):16]。

【按语】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云:“泄精,精不射出,但聚阴头,亦无子。”不射精是男性不育的常见病因,常由精神刺激,心理创伤,肝郁不疏,气滞血瘀,阻塞精道所致。亦有房事过频,或长期手淫,致阴虚火旺,煎熬精液,瘀阻精垣者。总以通窍活血为治。本例为性交受惊,气结血瘀,败精阻窍,精道不通。故以少腹逐瘀汤通窍活血,以畅精道,加香附、柴胡、枳实,以增其疏肝理气之功;添王不留行,以增强活血通窍之力。气滞血瘀易化热伤阴,故去小茴香、官桂、干姜,防其辛热灼伤真阴。后期加服六味地黄丸,滋肾养阴,盖肾精充沛,气血流畅,精道得通,则自能射精种子。


十二、阴茎内缩症

【案例】某男,35岁。患者1个月前经常下河捞鱼,后感腰以下发凉,腰膝酸疼麻木,阴茎及睾丸内缩,不能行阳事,头晕多梦,食少纳呆,畏寒怕冷。四处就医,诊为“阳痿”、“风湿病”、“神经官能症”,服中西药月余无效。.证属寒凝血瘀肝经。治以温经散寒活血,补肾壮阳。方取少腹逐瘀汤加味,处方:当归、牛膝、补骨脂各12g,赤芍、生蒲黄、炒五灵脂、延胡索、炒小茴香各10g,川芎、炒干姜、炒肉桂、桂枝各6g,没药、乳香各9g。水煎服,早晚各1剂。二诊:阴茎睾丸外出,但阴茎举而不坚,畏寒怕冷消失,腰膝疼痛明显减轻,能人眠。守方继服4剂,诸症消失痊愈。2年后追访,从未复发[马力行.少腹逐瘀汤验案.四川中医,1988,(4):36]。

【按语】天寒水冷捞鱼,寒邪客于厥阴肝经,血瘀寒凝,阳气不足,故畏寒怕冷,腰膝酸疼麻木。肝经绕阴器抵少腹,寒气所致,故阴茎睾丸内缩,牵引疼痛。取少腹逐瘀汤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加牛膝、补骨脂补肾阳、壮腰膝、强筋骨,没药加强活血止疼之力,桂枝温经行血,使寒散血活而诸症获愈。


十三、男性不育症

【案例】某男,28岁,农民。患者自述结婚4年而无子,其妻妇检未见异常,数家医院均检查其精液异常,多方求治服大量滋补药不效。精液检查:量约1.5ml,色灰白,精子成活率仅0.20,且活动不良。伴见面色不华,大便稀溏,舌紫暗,苔白,脉沉。证属脾肾阳虚,久病血瘀。治以活血化瘀,温补脾肾。用少腹逐瘀汤加减,处方:当归、云茯苓各15g,川芎、肉桂、炒小茴香、干姜各6g,淫羊藿30g,赤芍、白术各10g,水煎服,日1剂。嘱患者慎起居,节房事,养精蓄锐。

二诊:服上药10余剂后,诸症减轻。原方加减,前后共进120剂,其精液量达3~4ml,精子成活率在0.70以上,且活动良好。次年其爱人怀孕,顺产1女婴[杨东升.少腹逐瘀汤治疗不育症.新中医,(11):25]。

【按语】此例患者乃素体脾肾阳虚,久病血瘀,致精液量少,成活率低且活动力差。投少腹逐瘀汤加减,活血化瘀,温补脾肾,使瘀血除,阳气复,精生旺盛故能育子。



十四、结婚3年不生育

女,25岁,2004年8月20日就诊。结婚3年不生育,其夫检查健康。该患者沉默寡言,内向,婚后不孕,观其面带愁容,两眼圈乌黑,问及17岁初潮,现15~30天来潮1次,经期3天左右,量少色紫有血块,经前经期乳房、少腹胀痛,胸闷,气短,善太息,四肢厥逆,脉沉弦面涩,舌边紫暗苔白。

  分析:情志不舒,肝失调达,气血逆乱,血海不宁,则经行先后无定期,肝郁气滞,气滞血行不畅,气机不利,经脉壅滞,故见胸胁胀闷,乳房及少腹胀痛,太息可舒积气,月经量少,色紫,两眼睑乌黑,舌边紫暗,为瘀血之见证。寒阻阳气,不能宜达,四肢厥逆,肝郁则脉弦,血瘀则脉涩、脉沉,气滞,胞寒致使瘀血内停,气机不利,不能受精成孕。

  治宜:疏肝理气,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方用:少腹逐瘀汤加柴胡、香附、桂枝、牛膝。

  服法:嘱其月经来潮之始服,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6剂,月月如此。

  效果:连调3个月,月经准期,四肢温暖,胸闷胁胀减轻,嘱其再服。又调2个月,经闭,查已受孕怀胎2月余,又因外伤,动胎,住院保胎,无效流产。满月后照法服药,2个月又怀孕,第2年足月产一男婴。


十五、结婚18年不

女,38岁。2006年5月24日就诊。结婚已18年从未怀孕,丈夫体健。月经15岁初潮,现2个月来经1次,每次3~5天不等,量少,有血块,色紫暗,经期少腹冷痛,腰酸腿软,小便清长,舌苔白舌边紫暗,脉沉细,青年时曾患过输卵管炎。分析:肾阳不足,命门失衰,不能化气行水,寒湿住于胞宫,血瘀寒阻而瘀滞。则月经量少而后期,色紫而有块,舌紫暗,经期少腹冷痛,是血瘀,命门失衰无于温煦,不能滋养机体,故是腰疲腿软,脾胃阳虚四肢厥逆,小便少或清长,苔白,脉沉细,总之肾气不足,命门失衰,胞宫失于温煦,故不能射精成孕,精子失养失温不能怀孕。

  治宜:温肾脾阳,散寒,活血化瘀。

  方用:少腹逐瘀汤加淫羊藿、附子、肉桂。

  其月经来潮3日始服,连服6剂,月月如此。

  效果:服药前诸证俱除,月经准期,已无不适。继服3个月,查已受孕,第2年足月产一女婴。


  十六、结婚3年不

女,28岁。2006年12月30日就诊。婚后3年,未怀孕(其夫健康)。月经15岁初潮,现27~33天来潮1次,每次5天左右,月经量少,而色淡质稀滞,大腹便便,腹痛,白带粘稠而多,个矮体胖,面色白光白,动辄心悸气短,体倦便溏,有时头晕,舌苔白腻,舌质胖嫩,边右瘀斑、脉滑。

  该患者婚后体质一般,婚后少动而又恣食肥甘,日渐肥胖,3年未孕,曾就诊于北京各大医院,诊断为:(1)内分泌紊乱;(2)子宫发育不良,原发性不孕。口服西药治疗,难以收效。于2006年12月30日就诊。

  分析:少动又食肥甘厚味,致使形体肥胖,痰湿内生,躯体臃肿,气机不利,升降失宜,清阳不升,故头晕气短,脾虚血少,面色白光白,心失所养则心悸,脾不健运则体倦便溏,痰湿内阻气机不利则气滞、气滞则血瘀,故见经期腹痛,舌有瘀斑,脉滑为痰湿内蕴之征。形肥体胖,躯体闭塞胞宫,受精固难,故婚后不孕。

  治宜:活血化瘀调畅气机,燥湿化痰以损其肥。

  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半夏、苍术、云苓、广皮、香附。

  嘱其:(1)减食肥甘,坚持锻炼身体;(2)月经来潮之日始服,连服6剂,月月如此。

  效果:连服3个月,诸证消失,经闭受孕,次年足月产一女婴。


十八、腹痛

男60岁。1986年8月25日

初诊:小腹绞痛1周,伴发热,发胀,中、下腹压痛,大便3日未行,肠鸣,胃难受,尿黄涩痛,纳呆,口不渴。发病前曾饮酒,进食辣椒,后吃西瓜,且牙口不好。舌紫苔黄褐干,脉弦左寸右尺旺。曾在某医学院附属医院、某区医院治疗1周,未确诊而不予用药。

审证属小腹绞痛,总属血瘀为患,但有食积诱因,拟少腹逐瘀汤合平胃散处之:

延胡索15 g,没药10 g,当归15 g,川芎10 g,赤芍20 g,蒲黄10 g,五灵脂10 g,小茴香5 g,苍术15 g,川朴10 g,陈皮10 g,滑石30 g,大黄10 g(单包后下),白芍20 g,

3剂复诊:腹痛若失,原方再予3剂,诸症平伏。


十九、小腹坠痛,

女,28岁。2009年11月26日

初诊:小腹坠痛3天,痛处不移。舌淡紫胖润,脉沉滑,左尺弱。

辨为气血瘀滞所致,拟少腹逐瘀汤加附子等,处方:

延胡索20g,没药10 g,当归15 g,川芎15 g,蒲黄10 g,五灵脂10 g,干姜15 g,肉桂10 g,小茴香10 g,附子30 g,炙甘草30 g,黄芪30 g,茯神30 g,?白芍15 g,

7剂。服药后小腹坠痛消失。


二十、痛经

女,38岁。2006年8月31日首诊:痛经自初潮开始,经来第一天或第二天开始腹痛,量大,夹有瘀块,大便似干,畏冷。舌淡胖润,脉滑尺沉。此属血瘀寒痛,以夹有瘀块为特点,法当活血祛瘀,温经止痛,王清任少腹逐瘀汤主之:

延胡索15g,没药10g,当归30g,川芎15g,赤芍15g,蒲黄10g,五灵脂10g,干姜20g,肉桂10g,小茴香10g,桂枝10g,细辛5g,炙甘草10g,附子10g,茯苓30g。

每于月经开始头一天服用,每日1剂,连服7剂,水煎服。

服3个月已愈。

按:少腹逐瘀汤为治血瘀寒痛的名方,临床应用以少腹胀满疼痛,或经期腰酸少腹胀痛,或有瘀块为辨证要点。组成:川芎、炮姜、延胡索、五灵脂、芍药、小茴香、蒲黄、肉桂、当归、没药。本案另加桂枝、细辛、附子增强温通力量。


二十一、子宫内膜异位症

女,36岁。2008年2月4日首诊:子宫内膜异位症10年,痛经,小腹发凉,受凉后加重,舌淡胖润有痕,脉沉滑。处方:

延胡索15g,没药10g,当归20g,川芎15g,赤芍15g,蒲黄10g,五灵脂10g,干姜15g,肉桂10g,小茴香10g,细辛10g,炙甘草10g,通草5g,茯苓30g。

上方连服半个月,痛经未发,小腹由凉转暖,嘱服右归丸巩固。


少腹逐瘀汤治疗不孕、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前列腺炎、痛经等26个医案(图4)


二十二、任继学少腹逐瘀汤化裁治愈虚寒腹痛

治疗妇女不孕,常以调补肝肾,疏肝理气,燥湿化痰之法治之,而笔者用活血化瘀之法,随证加减以治之,收效甚为可观,不孕之证,实与瘀血有着密切关系。经现代医家研究证明,活血化瘀之法,可调节内分泌,促进生殖器官,并能促使病变组织的修复和再生。改善血液循环,促使瘀血吸收,使炎变和粘连的输卵管变畅通,故此活血化瘀之法可治疗大部分妇女原发性不孕症。对于无效之病例,可能是:(1)不能坚持长期服药;(2)可能是由于滴虫或霉菌感染,活血化瘀之法对之无效;(3)可能是由于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非药物所能治。王清任先生在所著《医林改错》一书中,对所拟的少腹逐瘀汤歌诀时写到“……种子安胎第一方”。

李某, 女, 40 岁。初诊日期: 2004 年8 月3 日。因左下腹痛1 年而就诊。该患1 年前无明显诱因产生左下腹痛, 曾多次进行妇科及外科检查, 未见异常。现症: 左下腹痛, 连及肛周闷痛, 喜暖喜按, 舌淡红, 苔薄白, 脉沉弦而迟。诊断: 虚寒腹痛。治法: 散寒行气, 化瘀止痛。方药: 茴香15 g, 炮姜15 g, 延胡索15 g, 五灵脂15 g, 没药5 g, 当归15 g, 前胡15 g, 荔枝核15, 橘核15 g, 葫芦巴5 g, 片姜黄10 g。水煎服。服药6 剂而痊愈。

按: 该患腹痛喜温喜按, 故属虚寒腹痛, 寒凝日久气滞血瘀, 腑气不通, 故左下腹连及肛周闷痛。处方以少腹逐瘀汤化裁, 方中茴香、炮姜温经散寒, 通达下焦; 延胡索、五灵脂、当归、没药行气化瘀止痛, 上6 药气血兼顾, 温通并行。因肺与大肠相表里, 故以前胡宣肺通腑而行滞气; 荔枝核、橘核理气止痛, 祛寒散滞, 治疗肛周闷痛; 片姜黄 破血立通, 下气最速!( 本草求真) , 故可活血行气, 通经止痛。全方温经理气,化瘀止痛, 故而奏效。


二十三、闭经 

女,20岁,农民,未婚。2002年11月25日初诊,患者13岁开始月经初潮,月经周期约27~30天左右,每次2~4天干净,无任何不适反应,本次因行经时农忙下冷水,致经闭7个月不行,亦曾多次诊治,有谓气弱血虚、有谓气滞血瘀,说法不一、屡治无效,患者自认为是“干血痨”之虑。证候:面色青黯,少腹胀而冷痛,按之痛增,热敷则痛减,经水7个月未见,带多清冷,腰酸困痛,尤以双下肢关节疼痛更甚,屈伸不利,化验检查抗“O”、类风湿因子均阴性,血沉正常,舌质青黯,脉沉弦。诊断:闭经(寒凝经脉、瘀血阻滞)。治则:温经散寒、通经活血。处方:少腹逐瘀汤加减:当归12g,赤芍12g,川芎10g,五灵脂10g,(生)蒲黄9g,没药9g,干姜6g,小茴香9g,牛膝20g,玄胡10g,桂枝9g,3剂。二诊:腹痛明显减轻,腰酸困痛消失,双下肢关节疼痛稍有好转,守上方5剂观察。 三诊:经水来,色黑紫,有血块,仍有腹冷痛,继上方加肉桂5g,3剂。四诊:经净停药。五诊:25天后经前来诊,进上方3剂,经水如期来潮,色如常,无血块,腰腹未见痛,随访半年,月事正常。

      按:本例因经期感寒,余血来尽,凝滞胞中,冲任阻塞,以致经闭腹痛,方中以当归、赤芍、川芎为主药,活血去瘀,养血调经,辅以五灵脂、生蒲黄、玄胡、没药,其中五灵脂,蒲黄通利血脉,去瘀止痛,进而可推陈致新,没药散结气,通血滞,玄胡为气中血药,善行气活血,气行则血行,通则不痛。以小茴香、桂枝、干姜为佐药,温经散药,理气止痛,并能引诸药直达少腹,药到病除。


二十四、 痛经不孕 

女,28岁,工人,已婚。2003年元月就诊,患者14岁月经来潮,每次行经延期,约35~40天左右1次,平时少腹常冷,自22岁起,每月行经少腹疼痛,难以忍受,坐卧不安,伴恶心呕吐,经净之后,始逐渐缓解,曾数次求医,但无明显疗效,苦恼忧虑。证候:痛经6年,结婚3年未孕(妇科检查未发现异常),以往月经延期,量多少不一,经色黑有块,经前少腹痛2~3天,腰胀痛,伴有恶心呕吐,不能进食,舌质黯,边有瘀点,苔薄白,脉沉弦。诊断:痛经不孕。治则: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当归10g,川芎9g,赤芍9g,五灵脂9g,生蒲黄9g,玄胡9g,没药9g,干姜5g,小茴香9g,肉桂4g,制香附9g,乌药6g,5剂。二诊:经水已来,色黑有小血块,仍少腹痛疼,腰胀痛。三诊:守上方又进3剂后,少腹疼痛,腰胀痛已基本消失,经水来量畅,血色如常,饮食好,精神尚可。四诊:继上方去香附、乌药,加杜仲20g,枣皮15g,川断20g,菟丝子15g,3剂。4天后月经干净停药。嘱病人在每月行经前服上方3~5剂,加服中成药“女宝丸”、“乌鸡白凤丸”,以后每月行经如常,无不适感,服药半年后,突然停经2个月,经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妊娠试验阳性,诊为早孕。

按:痛经病的主要机理为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经前腹痛,痛性剧,甚至呕吐,多为气滞血瘀,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血瘀,瘀血逐成,搏结冲任,当发经痛,而致不孕。中医认为“妇人以血为主”,月经不调,必不受孕故有“种子必先调经”的说法。所以方中当归、川芎、赤芍以活血化瘀、养血调经,佐以五灵脂,生蒲黄、玄胡、没药祛瘀止痛,通经利脉,干姜、小茴香、肉桂在方中有温经暖宫之效。故患者服药后少腹剧痛、腰胀痛均消失,经水来畅,血色如常、无块,饮食、精神均可。继而去香附、乌药,加杜仲、川断、菟丝子以益肝肾,强筋骨,以助种子之功效。


二十五、月经量少,淋漓 

女42岁,农民,2004年10月就诊患者平时月经较为正常,有时偶尔出现经量少伴少腹胀痛,但未给予治疗。4个月前,因忙农活,饮生水后出现月经量少,淋漓不净,前医曾投滋补之剂,服药后腹痛亦增。证候:经水量少,不畅,色淡,有紫黑小血块,经前及行经少腹胀痛,喜温喜按,带经3~5日,净后而又复来,1个月可见3、4次,伴有身倦无力、头晕、心慌健忘、纳少,脉来细缓无力,舌边有瘀点,前医曾诊投滋补之剂,腹痛亦增。诊断:月经量少、淋漓。  治则:温化瘀血。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当归9g,赤白芍9g,川芎9g,炮姜4g,肉桂6g,五灵脂9g,生蒲黄6g,小茴香5g,3剂。二诊:经量增多,少量血块,腹痛减轻。三诊:继上方加益母草30g又进3剂,腹痛消失,无血块,带经3~4日,未再复来,并嘱病人在下月月经前,仍继服上方3剂。四诊:患者遵医嘱服上方3剂,经水按期而至。

    按:本例证的主要原因属宿瘀不去,凝滞胞中,寒伤冲任。前医曾诊投滋补之剂,腹痛亦增,致宿瘀不去新血难生之故,加上饮凉水,寒伤冲任,血为寒凝,瘀阻胞宫胞脉,新血难以归经,故见腹痛,经水淋漓,有血块,1个月行经多次等症,方中当归、赤白芍、川芎、生蒲黄、五灵脂以活血化瘀。炮姜、肉桂、小茴香温经散寒,全方以温化瘀血、化瘀调经为宗旨,仍获痊愈。


二十六崩漏 

女,35岁,工人,已婚,2005年12月就诊,患者平常月经如常,行经时间为3~5天,量一般,每月25~30天左右来潮一次。此次行经期间,阴道出血,淋漓不净持续50余天。证候:时漏时止,淋漓不净50余天,时有突然量多,色紫黑夹有瘀块,伴少腹疼痛,拒按,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纳少,二便如常,舌质暗,边有瘀点,脉沉弦。诊断:崩漏。治则:活血祛瘀。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当归9g,赤白芍各9g,没药9g,生蒲黄9g,五灵脂9g,丹参15g,川朴9g,三七粉(冲服)3g,阿胶(另烊化)15g,乌贼骨15g,龙牡各15g,3剂。诊:上方进3剂后少腹痛明显减轻,血量亦少。三诊:继进上方2剂,血基本已止,腹痛大减。  四诊:继上方再进2剂,血止,腹痛消失,守上方去三七粉,川朴、丹参、加白术、黄芪、党参以补脾益气,固经摄血,善后调理、随访半年,月事正常。按:崩漏是妇女不规则阴道出血,它的发病机理是由于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所致。本例崩漏是属气滞血瘀,冲任失调,瘀血不化,新血不守,离经而行,故《千金要方》曰:“瘀血占据血室,而致血不归经。”


体会

笔者运用少腹逐瘀汤化裁观察治疗妇科瘀血证,确有疗效,本文所述的少腹逐瘀汤治疗瘀血疾患,是根据祖国医学理论加诊断方法,对妇科瘀血病证进行诊断,辨证治疗妇科瘀血证的形成;即:凡离开经脉的血液,不能及时排出消散,而瘀积于某一处,或血液运化受阻,瘀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呈凝滞状态,瘀血凝结不行,气血运行受阻,血行不畅,如瘀血留聚子宫,瘀血内阻,冲任失畅,血不归经均可发为此病证,所以在治疗上以活血祛瘀,养血调经为主,辅以通利血脉之药,能推陈致新,促进气血运行,故“脉道以通,血气乃行”,方能经脉通条。


    在治疗药物上要谨慎,本文所述少腹逐瘀汤除掌握一般规律外,还应着重抓辨证要点,将月经、血气、经质、少腹痛性质、舌诊脉象四者并列。在临床运用时上述四者,不心悉具,兼或具备其中两三点者,即可以为是本方适应证,临床化裁治疗可获预期疗效。在运用此方时,必须注意辨证施治,予以加减,因本方以辛温香燥之品居多,整个方剂也偏于温燥,用药切勿过剂,以免伤津耗血,变生他证。作者:湖北广水市第一人民医院


相关文章

您好访客,请登陆发表!

发表
高兴 支持 激动 给力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