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医经典,大道至简,易医精诚。 本站纯属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使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详情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三 | 注册 | 登录
位置: 首页 > 方剂大全 > 正文

少腹逐瘀汤

小编 在线: 时间: 2022-02-18


【方剂名】少腹逐瘀汤

【出处】《医林改错》

【类别】理气剂

【组成】炒小茴香1.5g,干姜3g,延胡索3g,当归9g,川芎3g,没药3g,官桂3g,赤芍6g,蒲黄9g,炒五灵脂6g。

【用法】水煎服 ,每日分2-3次服。

【功效】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主治】主治少腹寒凝血瘀证。症见少腹积块疼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脘腹胀满,或经期腰酸,少腹胀,或月经一月见三五行,其色或紫或黑,或夹血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先兆流产、崩漏、闭经痛经不孕、带下、肠粘连、肠套叠、卵巢囊肿、老年前列腺增生、慢性盆腔炎、原发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

【方歌】少腹茴香与炒姜,元胡灵脂没芎当,蒲黄官桂赤芍药,种子安胎第一方。

【病机】少腹血瘀,少腹瘀血积块疼痛或不痛,疼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腰酸少腹胀,或月经每月3~5次,断而又来,连接不断,经色或黑或紫,或有瘀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

辨证要点

凡在经期或经期前后小腹冷痛或疼痛,得热则舒,畏寒,四肢不温,严重者可见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冷汗淋漓,四肢逆冷,甚或昏厥;月经量偏少,经色淡暗,有血块,或黑如墨汁,得温则血块易出,经血出,血块下而痛减。舌质淡暗,舌苔白润或白腻,脉沉弦或迟紧。

少腹积块疼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脘腹胀满,或经期腰酸,少腹胀,或月经一月见三五行,其色或紫或黑,或夹血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瘀血阻滞,久不受孕,或粉红兼白带,或小腹凉,四肢不温,舌暗苔白,脉沉弦而涩。少腹逐瘀汤主治下焦虚寒,少腹瘀血停滞等症。

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月经或见推后,量少,经色暗而有瘀块;面色青白,肢冷畏寒;舌暗苔白,脉沉紧。

【加减】

胸胁、乳房胀痛者,加郁金、川楝子; 

少腹胀甚或冷痛,加香附、乌药、胡芦巴;

腰酸、膝软乏力,加杜仲、续断、牛膝、桑寄生、巴戟天;

身倦乏力短气者,减川芎、五灵脂,加黄芪、白术、党参。


方解】朱丹溪之说:“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的名训,常用“疏肝理气”和“活血化瘀”之法,治疗各种气血有关的疾病,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应用清代王清任所拟少腹逐瘀汤辨证加减治疗妇女原发性不孕症收效极为满意。

阴性药物少,阳性药物多,以阳性药物为主,针对寒证;君药功效以活血祛瘀为主,针对实多虚少;少阴太阴合病,寒凝瘀滞。

方剂中,延胡索、当归、川芎、五灵脂、没药、蒲黄、赤芍,活血祛瘀;官桂、小茴香、干姜,散寒止痛。诸药合用以活血化瘀为主,散寒止痛为辅。适用于血瘀气滞、寒凝者。

本方取《金匮要略》温经汤之意,合失笑散化裁而成少腹逐瘀汤。方中灵脂、蒲黄活血祛瘀,散结止痛。其中灵脂用妙,重在止痛而不损胃气;蒲黄生用,重在活血祛瘀。共为君药。川芎、当归乃阴中之阳药,血中之气药,配合赤芍补血行气活血,散滞调经,为臣药。玄胡、没药利气散瘀,消肿定痛,小茴香、干姜、官桂温经散寒,通达下焦,共为佐药。全方有活血祛瘀、温经散寒、散结止痛之功效。

解析分解:

阳性药:小茴香、干姜、延胡索、当归、川芎、官桂、五灵脂

平性药:没药、蒲黄

阴性药:赤芍

君药:延胡索

小茴香:辛,温。归肝、肾、脾、胃经。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干姜:辛,热。归脾、胃、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延胡索:辛、苦,温。归心、肝、脾经。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活血止痛,补血调经,润肠通便。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肉桂:辛、甘,热。归肾、脾、心、肝经。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五灵脂:苦、甘,温。归肝经。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没药:苦,平。归心、肝、脾经。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蒲黄:甘,平。归肝、心包经。止血,化瘀,通淋。

赤芍:苦,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止痛。


禁忌与注意事项】本方活血化瘀的药物较多,孕妇忌用。

●本方与血府逐瘀汤均为活血化瘀、治疗血瘀证的常用方剂。但由于组方不同,治疗瘀血所在的部位也各异。

血府逐瘀汤用柴胡、桔梗载药上行,主冶头部和胸胁的瘀痛等症,

少腹逐瘀汤用小茴香、桂心温经止痛之作用较优,主治下焦虚寒,少腹瘀血停滞等症。临床须辨证选用,灵活掌握。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病例12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38岁,平均28岁。平均服药24剂,最少12剂,最多36剂。

分型

① 肾虚型 婚后久不受孕,月经量少色暗,头晕,神疲,腰酸腿软,小便清长,苔白润,脉沉细。治愈2例。

② 血虚型 婚后久不受孕,月经量少,色淡,延期,面色萎黄,形衰神疲,头晕目眩,舌质淡,苔薄,脉虚细。治愈4例。

③ 肝郁气滞型 婚后多年不孕,沉默,抑郁不乐,胸胁胀满,易怒喜太息,经前乳胀,月经先后无定期,色紫,舌质红,苔白微腻,脉弦。治愈5例。

④ 痰湿阻滞型 婚后多年不孕,形体肥胖,头晕体倦,白带粘稠而多,心悸,面色白光白,舌苔白腻,脉滑。治愈1例。

2,方药组成及加减服用方法 方药组成:赤芍、当归、炮姜、元胡、妙龄子、没药、小茴香、大黄、官桂。加减:肾阳虚加牛膝、淫羊藿、附子、肉桂;肾阴虚加熟地、山药、枸杞;肝郁气滞加柴胡、香附、枳壳;痰阻滞型加苍术、半夏、茯苓、陈皮、香附。

3,服用方法 :从月经来潮的第1天开始,每天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连服6剂,月月如此直至痊愈。


【文献】

①88例患者2006年9月-2008年1月的门诊就诊患者。年龄15~23岁,平均17.9岁。其中,无性生活者6l例,有性生活者17例。后17例患者中6例有过流产史,流产1次者4例,流产2次者2例,患者均无生育史。病史4个月~6年。其中轻度痛经者33例,中度痛经者40例,重度痛经者15例。

②92例均为痛经,年龄最大46岁,最小18岁;病程6个月~10年,治疗结果:诸症状完全消失,60例好转,经期腹痛诸证明显减轻,32例。

③少腹逐瘀汤加减灌肠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30例,年龄28~46岁,病史4~16个月,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下腹坠痛、腰痛、性交痛、月经多、白带多,妇科检查子宫双附件无阳性体征或轻微压痛,经反复抗感染治疗无效,妇科彩超示子宫双附件未见异常回声,盆腔静脉造影显示盆腔静脉迂曲、扩张,血流速度减慢。3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年龄28~46岁,病史4~16个月,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下腹坠痛、腰痛、性交痛、月经多、白带多,妇科检查子宫双附件无阳性体征或轻微压痛,经反复抗感染治疗无效,妇科彩超示子宫双附件未见异常回声,盆腔静脉造影显示盆腔静脉迂曲、扩张,血流速度减慢。治愈11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

④慢性盆腔炎: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126例慢性盆腔炎,10日为1个疗程,经过2~3个疗程的治疗,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治愈105例,显效18例,好转17例,无效10例,治愈率70%,总有效率93.3%。(《中外医疗》2010年第2期)

⑤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76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在进行输卵管通液术的同时给予本方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6个月,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治愈50例,治愈率为65.8%,总有效率达92.1%。(《陕西中医》2008年第7期)

⑥子宫肌瘤:以本方直肠灌注治疗子宫腺肌症患者32例,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痊愈10例,占31.25%,好转18例,占56.25%,无效4例,占12.5%,总有效率为87.5%。(《中医杂志》2003年第1期)


【医案选方】

 ①典型病例 患者,女,33岁。2005年5月2日初诊,主诉经期腹痛1年余。自2004年3月行人工流产术后,每至月经来潮前两天,出现下腹疼痛,痛如针刺,月经来潮第一天痛势最剧,而后逐渐减轻,经期6天,经量偏多,色紫黯,多血块儿;伴腰骶酸痛,乳房胀痛,急躁易怒,舌紫黯,有瘀斑,脉沉涩。妇科检查见子宫略大,质硬,压痛(+)。子宫B超见子宫均匀性增大,大小8.1cm×7.2cm,肌层回声不均。诊断:痛经。方药:上方加元胡25g,丹参15g,砂仁10g。服用1个疗程后,经期腹痛明显减轻,无腰骶酸痛等自觉症状;上方去没药,加薏米30g,苍术15g,连服3个疗程后,自觉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无异常,B超检查子宫正常。以上方去没药,加薏米30g,黄芪20g,丹参20g,连服2个疗程。 随访两年未复发。

②痛经:痛经反复发作、长期不愈,疼痛剧烈拒按,或按之有包块,且血块较多,血块排出则疼痛短期减轻,上述症状多系气滞血瘀所致。投以少腹逐瘀汤加味:川芎15g,牡丹皮15g,小茴香7粒,干姜(炒)3g,延胡索10g,当归10g,肉桂5g,赤芍6g,蒲黄9g,五灵脂(炒)6g。水煎服,1剂/日,分2~3次服。服药5~8剂可获痊愈。为巩固疗效,在下次月经来潮前,再服3~5剂。

③人工流产术后出血不净:用少腹逐瘀汤加味:川芎、延胡索、五灵脂、赤芍、小茴香、炒蒲黄、肉桂、当归、没药各10g,炮姜6g,地锦草、重楼各30g。B超示有残血及残留物,加三棱、我术。1剂/日,水煎服。

④卵巢囊肿方药: 小茴香3~10g,干姜6~10g,延胡索12~15g,没药、蒲黄、五灵脂各10~15g,当归15~20g,川芎12~20g,肉桂3~6g,赤芍20~30g。腹痛甚者,加三棱、莪术、土鳖虫;痰湿甚者,加天南星、法半夏;气滞甚者,加香附、青皮、枳壳、白芥子;出血多者,加益母草、侧柏叶、地榆。1剂/日,水煎服,10天为1个疗程。经期停用。

⑤慢性盆腔炎用本方加减:当归、延胡索、蒲黄各15g,川芎、五灵脂、土鳖虫、莪术、桃仁各10g,败酱草30g,小茴香6g。口苦、胁胀者,加川棟子;腹痛拒按,带下黄臭者,去小茴香,加大黄、黄柏;腹痛喜按、形寒肢冷者,加干姜、肉桂;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者,加黄芪、党参;腰酸膝软者,加杜仲、川牛膝;潮热盗汗者,去小茴香,加白芍、鳖甲。1剂/日,水煎服。用药前先服薏苡仁粥1碗。用药>3个月。

⑥子宫肌瘤:用少腹逐瘀汤加减:当归、川芎、乳香、没药、五灵脂各1kg,桃仁、肉桂、三棱、莪术、血竭各1.5kg。气滞血瘀型,三楼莪术加倍,加木香、乌药、香附;肝郁血瘀型加柴胡、桂枝:肾虚血瘀型加附子、熟地黄、山莱萸。制成胶囊剂;6粒,3次/日口服,2个月为1个疗程。并用药液(三棱、莪术、血竭、乳香、没药、益母草、丹参、夏枯草各0.5kg,三七、土鳖虫各0.4kg;加75%乙醇,浸泡1个月)漫几层纱布,外敷小腹处神灯照射约30分钟,以患者能耐受为度。1周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3天。

⑦子宫腺肌症:小茴香、延胡索、蒲黄、五灵脂各20g,干姜、没药、川芎、赤芍各15g,当归、肉桂各10g。水煎,取液200ml,低压保留灌肠,右侧、平卧位各20分钟;月经来潮前3天开始,用至经净,3个月为1个疗程。用药1~3个疗程。


【扩展阅读】

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血府逐瘀汤、清热调血汤加味、圣愈汤、益肾调经汤区别比较:

膈下逐瘀汤,以活血化瘀为主,行气为辅。适用于血瘀气滞者。

少腹逐瘀汤,主治下焦虚寒、以活血化瘀为主,散寒止痛为辅。适用于血瘀气滞、寒凝者。少腹瘀血停滞等症。

血府逐瘀汤,用柴胡、桔梗载药上行,主冶头部和胸胁的瘀痛等症

清热调血汤加味,以清热祛湿养阴为主,活血祛瘀为辅。适用于湿热阻滞、血瘀气滞者。

圣愈汤,以益气补脾为主,养血活血为辅。适用于气虚乏力、血亏心悸者。

益肾调经汤,以补肾助阳为主,养血滋阴为辅,兼顾活血化瘀。适用于肾亏血虚者。


您好访客,请登陆发表!

发表
高兴 支持 激动 给力
元贞 2023-08-26 17:49:25
回复 1楼
看到这么好的资源真是高兴,辛苦了!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