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医经典,大道至简,易医精诚。 本站纯属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使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详情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三 | 注册 | 登录
位置: 首页 > 经方医案 > 经方论治 > 正文

真武汤:浮肿水肿合杂病,眩晕

小编 在线: 时间: 2022-06-24

1.jpg

肾病水肿——张琪医案

患者,男,14岁,2001年4月6日初诊。患肾病综合征3年,曾用强的松治疗病情缓解。本年2月因感冒疾病复发,经治疗感冒已愈,但全身水肿不消,腹胀满,小便不利,手足厥冷,畏寒,下肢尤甚,面色苍白,大便溏,尿蛋白(+++),血浆总蛋白46g/L,白蛋白26g/L,球蛋白20g/L,脉沉;舌紫,苔滑润,舌体胖嫩。辨证属阳虚夹有瘀血之阴水,宜温补脾肾,活血利水。处方以真武汤加减:附子片20g(先煎),白术20g,茯苓25g,白芍15g,党参15g,生姜10g,益母草30g,红花15g,桃仁15g,泽泻20g,甘草15g,水煎,日2次服。 

连服上药14剂,24小时尿量由200ml增加至2 500mil,浮肿消退,继以升阳益胃汤等药调治2个月,尿蛋白由(+)减少至弱阳性,血浆总蛋白60g/L,白蛋白36g/L,球蛋白24g/L,脉象沉而有力,舌质红润,从而痊愈出院。《经方验案评析》


29肾源性水肿——梁自温医案

张某某,男,30岁,工人。十余年来面目经常浮肿,下肢间歇性水肿,并觉腰膝酸软,头晕眼花,有蛋白尿及管型。否认有急性肾炎病史。人院检查:血压120/84毫米汞柱,精神萎靡,面目浮肿,胸腹下肢亦有水肿,舌淡苔白,脉象沉细。尿常规:比重1.010,蛋白(++),管型(++)。诊断为慢性肾炎(肾病型)。辨证属肾性水肿。投以真武汤加党参,山茱萸,紫苏。

一个月后,症状减轻,精神好转,胃纳增加。二个月后.尿化验连续3次正常。第三个月方中去附子,合参苓白术散治疗以健脾培本,巩固疗效。共治疗三个月,随访一年,症状无复发,每天能坚持井下工作8小时。[梁自温:温阳利水汤新解,新医学,1976,(6):293]《名医经方验案》《伤寒论方医案选编》


32浮肿合甲减——胡会欣案

胡某,女,32岁。1996年6月30日初诊。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非指凹性浮肿2个月,以双下肢为甚,伴乏力、畏寒、纳差。甲状腺CT示:甲状腺增大,密度减低;甲状腺穿刺检查可见红细胞、淋巴细胞和少许腺泡细胞,甲状腺功能6项结果: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1.0nmol/L甲状腺素(T)<26nmol/L,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YT)0.16 nmol/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81ulU/ml,甲状腺球蛋白抗(TGA)4.4%,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1.3%。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所致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治疗给予左旋甲状腺素钠(L-T4)终身替代治疗。由于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不易掌握,所以给药剂量不易控制,病情反复。近半月自觉浮肿等症加重,遂求治于中医。

刻诊:面色白,全身浮肿以双下肢为甚,腰部冷痛酸重,四肢厥冷,怯寒神疲,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中医辨证为水肿(肾阳虚寒型)。治予真武汤加减,处方:茯苓10g,生姜皮10g,白术10g,附子15g,黄芪15g,泽泻10g,桂枝10g,甘草6g。水煎服,日1剂;L-T,每日服用1次,每次100ug,15日后浮肿消失,其他诸症明显减轻。上方去泽泻、茯苓,生姜皮改为生姜,加巴戟天、淫羊藿各10g,L-T,减为50ug。继续服药15日,诸症消失。停服L-T4,继服上方10剂,以巩固疗效。随访2年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未复发。摘自:胡会欣,真武汤加减治愈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例,河北中医,2000,224):281.《经方治验内分泌代谢病》


33浮肿合甲减——梁贵山医案

苏某,女,53岁,1993年5月7日初诊。自述全身浮肿,畏寒怕冷,四肢无力1年,近几天心慌气短,胸部憋闷。检查:表情淡漠,声音嘶哑皮肤粗糙,面部浮肿,口唇增厚,下肢凹陷性水肿,舌质淡苔白体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心率64次/分,心音低钝而远,血压110/80mmHg,心电图:各导联低电压,T波低平。胸片:心影向两侧扩大呈烧瓶状。心动超声:心肌外液性黯区环绕心脏,最宽处约18mm。甲状腺摄1311率明显低于正常。T,<0.5ng/ml,T4<0.2ng/ml。诊断: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性心脏病、心包积液。治疗:甲状腺素片,每天30mg,早晨1次顿服。中医辨证属心脾肾阳虚,治以温阳利水,补肾健脾。  

拟以真武汤合炙甘草汤加减。处方:熟附子10g,茯苓、白术各15g,党参30g,桂枝、干姜、鹿角胶各10g,生黄芪30g,炙甘草9g。水煎服。每日1剂。

3剂后症状稍减,守原方又服5剂,患者浮肿畏寒、胸闷气短大减,脉沉,舌质淡,苔薄黄,原方加当归、生地黄各10g,以增加滋阴助阳之力。连服30剂,诸症消失,精神充沛,各种化验检查正常,能参加一般工作,嘱其服金匮肾气丸,每日2次,每次1丸,以巩固疗效,随访4个月无复发。摘自:田元祥,赵建新,李立,等,内科疾病名家验案评析.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55-259.《经方治验内分泌代谢病》


浮肿加心脏病——杜雨茂医案

阳虚水肿证(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

郝某,男,58岁。初诊(1975年4月22日):心慌、气短,劳累加重七年余。1969年曾发生过一次浮肿,经治后减退。近10天来心悸、气短加重,全身浮肿,下半身尤甚,按之陷而不起,小便不利,恶寒,头昏乏力,食欲减退,夜间常因气短而坐起。在当地经西医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闭锁不全及心功能不全,给予西药治疗效果不显。诊其脉弦滑,舌质淡红边紫,苔白薄,面苍黄无华。查心界明显向左扩大,心率80次/分钟、律齐,心尖区可闻及1级收缩期杂音,血压160/90毫米汞柱。辨证属阴水证,脾肾阳虚水泛所致。开始给予四君子汤加桂枝、干姜、猪苓、泽泻、车前子等3剂效不显,继改为真武汤化裁。处方:附片6克云苓15克 白术9克干姜6克桂枝6克党参12克黄芪15克猪苓15克葶苈子9克泽泻9克菖蒲9克开水煎服。

服3剂后,小便畅利,浮肿显消,已不恶寒,心慌、气短减轻。惟胃中嘈杂,纳食仍少,脉弦,舌淡红少苔。继用前方,稍事化裁,服四剂后浮肿全消,精神食欲复常。

按:阳虚水肿,主要是因肾阳亏虚不能温化水液,脾失肾阳温缓而不能输化水湿,致水湿泛滥为患。水气上凌于心则心悸;犯于肺则气短咳喘;溢于肌肤则为水肿。本病西医诊断虽属心功能不全引起,而中医辨证则系肾脾阳虚水肿,故用真武汤化裁而有效。

论:阴寒生水,小便不利。所以浮肿,下寒上侵,所以心病。


36眩晕——毕明义医案

(美尼尔氏综合征)

从某,男,35岁,1985年1月24日初诊。三十天前早晨起床之时,突然感到眼前一阵头晕目眩,约五分钟时而闭目自止,至就餐时,即头晕目眩,如坐舟车中,感天旋地转,有欲到之势,睁眼则晕甚,晕时恶心呕吐,吐出物呈水样,有时吐饭。曾去市某医院诊为美尼尔氏综合征,经治无效,后求余治疗。诊见患者头晕目眩,不能回顾头项,回顾时眩晕加剧,行走时,只可向前平视,稍以转目,即眩仆欲倒,若勉强扶其行走,则眩晕发作,而且呕吐食水。患者形体消瘦,饮食呆滞,语声低怯,气短乏力,舌体大,苔水滑,脉沉弦紧。病为眩晕,属阳虚水气上逆,清窍被蒙所致。给真武汤扶阳镇水、化饮降逆。处以:

附子15克,白术30克,茯苓45克,赤芍45克,生姜150克。煎服法同上。

服1剂后,恶心呕吐已止,眩晕去其大半,头项可以回顾,能独自小步行走,又继服上方2剂,眩晕已止,纳增。为巩固疗效,继服3剂,至今未见复发。[山东中医杂志1987,(4):20-21】《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

论:太阳九十六: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师解:土败阳飞,则头眩晕。振振欲擗地者,欲穴地以自安也。

痰饮十五: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此是胆经不降,目珠眩运。

痰饮二十二: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颠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此缘水泛土湿,胃气不降,君相失根,神魂旋转,故颠冒而眩晕也。

痰饮二十三: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此是心下痞闷,膈间有水,胆经不降而失根也。

痰饮二十四: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此是饮焦心下,阳明不归根,升浮旋转,则生眩冒也。

痰饮三十一:久咳数风,其脉弱者,可治,实大数者,死,其脉虚者,必苦眩冒,其人本有支饮在胸中故也,治属饮家。

眩晕之证,皆是上阳不能下降,升浮于上。导致眩晕的因为痰饮水湿之邪,其余的还胃寒、胆逆,肺痿,产后郁冒,等其它病症。


眩晕——孙纪峰医案

汤某某,女性,55岁,主诉:头晕1周。脑供血不足,TCD:基底动脉流速增快。现症:头晕不适,不敢活动,无口干口苦,纳少,小便清长,大便正常。腹诊:腹大松软,按之无底力。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滑弱。

中医诊断:眩晕。六经辨证分析:头晕不适,小便清长,为太阴病。腹大松软,按之无底力,为里虚证。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滑弱,为太阴病舌脉。六经辨证:太阴病。处方:真武汤合泽泻汤。

制附片18 白术20 茯苓20 芍药20干姜18泽泻15,4剂服完,头晕好转,舌淡红,苔薄,脉滑弱,原方再予4剂。4剂服完,头晕消失而愈。《经方临证与医案》

论:气逆不降,阳气离根,会生眩晕,供血不足,还会眩晕。气逆不降,则血离经,会生脑溢血,为什么又会脑供血不足?


38眩晕——大塚敬节医案

肺结核患者的脑晕

三十五岁妇人,曾患肺结核病进行了相应治疗。患者因数天前开始出现眩晕,严重时甚至无法翻身,时有恶心。故请我往诊。患者为高个削瘦的体型。现在肺结核有减轻的倾向,发热类型也只是有时出现微热。夜间多梦,头沉重,胃部有振水音,胃下垂。脉沉,肩凝,大便一天一次,平时手足发凉,月经正常,有带下。对于上述症状,投予了苓桂术甘汤。经治疗后眩晕略有缓解,但食欲消失。遂改投茯苓饮,仍无食欲,眩晕症状亦未完全消除。又加以考虑后,投予了真武汤。服药二十二天,眩晕消除,食欲转旺,恢复了良好的健康状态。

  是真武汤证眩晕,还是苓桂术甘汤证眩晕,其鉴别似乎是不难的,但在处理该患者病情过程中却有失败的地方。最后针对脉沉、足冷等症状,考虑选用附子剂而改方为真武汤才是正确的。《汉方诊疗三十年》

论:眩晕、恶心,也是痰饮之证。


眩晕——班秀文医案

朱某,女,48岁。体形肥胖,经常头晕目眩,泛恶欲呕,剧时站行不稳,下肢微肿,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苔白厚而腻,脉象弦细。此属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以温化之法论治。药用:制附子6g(先煎)桂枝6g 茯苓15g白芍药10g白术10g炙甘草6g 生姜10g每日清水煎服1剂。连服6剂,病情缓解,下肢不肿,眩晕减轻。

按:眩晕一症,有风、火、痰、虚之别。肥人眩晕,多是又痰又虚,治之既要温化痰湿,又要扶助正气。如头晕头重、视物如屋之将倒、胸脘痞闷、泛恶欲呕、舌苔白厚而腻、脉象濡滑、体形肥胖者,应本着“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用真武汤配苓桂术甘汤治之,以温肾健脾而逐水湿,痰湿之邪一除,其眩晕之症自退。(班秀文,古方能治今病.中医函通讯,1991,(1):22-23)《国医大师经方临证实录》

论:此体形肥胖,给合余证,是为水气之象。


标签: 水肿 真武汤

您好访客,请登陆发表!

发表
高兴 支持 激动 给力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