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医经典,大道至简,易医精诚。 本站纯属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使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详情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三 | 注册 | 登录
位置: 首页 > 中成药 > 正文

六味地黄丸、七味地黄丸、八味地黄丸、十味地黄丸

小编 在线: 时间: 2023-10-31

六味地黄丸、七味地黄丸、八味地黄丸、十味地黄丸(图1)


【方名】六味地黄丸

【出处】《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熟地黄八钱 (24g) ,山萸肉 、干山药各四钱 (各12g) ,泽泻 、牡丹皮、 茯苓去皮 (各9g)。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温水化下三丸 (现代用法:亦可水煎服)。

【功效】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证。腰膝痠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沥,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要点】本方是治疗肝肾阴虚证的基础方。以腰膝痠软,头晕目眩,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沉细数为辨证要点。

【运用】常用于慢性肾炎、高血压病、糖尿病、肺结核、肾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中心性视网膜炎及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征等属肝肾阴虚者。

【病机】肾藏精为先天之本,肝为藏血之脏,精血互可转化,肝肾阴血不足又常可相互影响。腰为肾之府,膝为筋之府,肾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肾阴不足则骨髓不充,故腰膝痠软无力,牙齿动摇;脑为髓海,肾阴不足,不能生髓充脑,肝血不足,不能上荣头目,故头晕目眩;肾开窍于耳,肾阴不足,精不上承,或虚热上扰清窍,故耳鸣耳聋;肾藏精,为封藏之本,肾阴虚则相火内扰精室,故遗精;阴虚生内热,甚者虚火上炎,故骨蒸潮热,消渴,盗汗,小便淋沥,舌红少苔,脉沉细数;小儿囟门不合,是肾虚生骨迟缓所致。治宜滋补肝肾为主,适当配伍清虚热泻湿浊之品。禁忌】脾虚泄泻者慎用。

医案

①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盗汗、自汗。

张某,男,56岁,1983年1月10日初诊。自述每晚睡后汗影席似人状已半年,惶恐不安,四处求医。经市医院检查无阳性体征发现,前医曾予当归六黄汤,牡蛎散等多剂,汗影席如旧,刻诊:患者面色萎黄,焦虑不安,近阶段睡眠略差,饮食、二便如常。细询之,腰部微酸,劳则为甚,神怠乏力,舌质红、苔薄,脉细滑,两尺脉尤弱。

【辩证】肾虚,卫外不固,阴津外泄。

【组成】六味地黄汤加减:熟地黄15g,山茱萸10g;煅龙骨、煅牡蛎各15g(先煎),茯苓、当归、泽泻、麻黄根、黄芪、白术各10g,麻黄5g、甘草6g

【结果】服1剂后,晨起察席中汗影较前为淡;待3剂尽,则席中已无汗影。以前方续服5剂后席中再无汗影出现嘱其服六味地黄丸半月以巩固之。随访2年,怪疾未作。


②六味地黄丸加减治头摇手颤医案

男,71岁,1984年6月12日诊。患者1984年5月17日因前列腺肥大、慢性尿潴留并反流性肾功能不全住院治疗,5月22日症状缓解后回家调治。6月12日突发头摇手颤而延余出诊。症见患者头部呈缓慢而持续性的点头式摇摆,双手亦持续性震颤不己,不能自制,神清,面色无华,膝下浮肿,凹陷难起,神疲纳差,恶心,手心微热,尿少滴沥不禁,大便结,舌质光红,脉沉细弦。查血压180/100mHg实验室检查:(1)血:血红蛋白85g/L、红细胞2.8×102/L、白细胞9.4×10L、中性0.76、淋巴0.21、嗜酸性0.03;血沉:31mm/h;血清蛋白:总蛋白6.65g/dl、白蛋白3.75/dl、球蛋白3.4g/dl、白:球=0.91:1;钾23mg/dl、钠330g/dl、钙9.6mg/dl、氯化物630mg/dl;尿素氮44.0mg/dl,甲胎蛋白()碱性磷酸酶7.8u,转肽酶11.2u,空腹血糖78mg/dl,肝功能、谷丙转氨酶均正常, HBsAg(一)。(2)小便:化验正常,尿普通培养2日无菌生长。(3)大便:潜血试验(±),盐漂(),肛查:前列腺左侧叶明显增大,有结节,无触痛,不能活动。

辨证:肝肾阴虚,虚风内动。

治则:滋阴熄风。

处方:六味地黄汤加减:熟地18g,山茱10g,茯苓15g,泽泻12g,枸杞子15g,天麻12g,钩藤15g,杜仲12g,怀牛膝15g,白芍12g,牡蛎20g,龟板12g。

服3剂后,风平颤止。继以熟地12g,山茱萸10g,怀山药20g,泽泻12g,茯苓20g,丹皮10g,枸杞子15g,丹参15g,白茅根20g,蒲公英15g,杜仲10g,怀牛膝10g,连服15剂,浮肿诸症消失。追访2年未复发。

按语:久患癃闭,年老肾衰,素体阴虚,水不涵木,虚风上扰而头摇,阴虚不能潜阳,阳动生风而手颤。《张氏医通》曰:“木盛则生风生火,土冲于头,故头为颤振,若散于四末则手足动……。”《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木虚热,故以六味地黄汤配以天麻钩藤饮、二甲复脉汤之天麻、钩藤、杜仲、牛膝、白芍、牡蛎、龟板滋肾养肝、平肝潜阳熄风而愈。


③六味地黄丸加减治低血钾症

,男,42岁,干部。1987年7月23日初诊,素体较弱,昨日工作繁忙,夜又贪凉,晨起觉四肢酸软,头昏乏力,伴腹胀不适,步维艰,由家属搀扶陪伴送医院就诊西医查血钾偏低(3.2mmol/L),心电图检查亦提示低钾,拟为低血钾症,需住院治疗。因患者不愿住院,要求中医治疗,转来中医科。按二脉细弦而数,舌红绛、苔薄白。

辨证:肝肾阴亏,精血不能濡养筋骨经脉。

治则:滋养肝肾。

处方:杞菊六味丸出入:滁菊花10g,枸杞20g,山药25g,熟地30g,陈皮10g,净萸肉15g,丹皮10g,怀牛膝15g,4剂药后症状大减,已能自行来院复诊,自述双下肢仍感酸软乏力,药已中的,嘱其继服杞菊六味丸三个月。后追访,已恢复健康。

按语:本案病例无呕吐、腹泻,也未用可促使排钾之西药,故不存在外在性丢钾。可能属西医的周期性麻痹或多发性神经炎之类,其原因是细胞外钾离子转移到细胞内而导致细胞外缺钾。中医分析乃素体阴虚,感受风寒而发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本案例纯属肝肾阴虚所致。因肝主筋、肾主骨,肝肾阴虚精血不充无以养筋骨经脉则发为痿,本例经大剂量补益肝肾之品,故可迅速取得疗效。



【方名】七味地黄丸

【组成】熟地黄24克,山药,山茱萸各12克,牡丹皮,茯苓,泽泻各9克,肉桂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滋阴清热,引火归元。

【主治】肾水不足,虚火上炎,发热口渴,口舌生疮,牙龈溃烂,咽喉作痛,或形体羸瘦,寐中发热,或筋失所养,筋骨疼痛,脚软懒行。

【方解】本方系金匮肾气丸去附子,改桂枝为肉桂而成。方中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牡丹皮,茯苓合泽泻为六味地黄丸,功能”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滋肾益阴,肉桂乃大辛之品,性能下行而补肾益阴,且可引火归元,小量肉桂,一为反佐,一为引火下行。合而为方,共成滋阴清热,引火归元之功。

【应用】

①内分泌系统疾病:

糖尿病可加黄芪,玉竹,知母,黄精,乌梅,五味子,生石膏等。尿崩症可加益智,桑螵蛸,覆盆子,沙苑子,煅牡蛎,乌药,杜仲等。

②眼耳鼻咽喉口腔科疾病:口腔炎可加生石膏,白芷,知母,黄柏,升麻,黄连等。慢性牙龈炎,牙周炎可加知母,黄柏,赤芍,栀子,地骨皮,藿香,生石膏等。慢性咽炎可加射干,牛蒡子,马勃,桔梗,黄芩,望江南,北豆根等。复发性口腔溃疡可加生石膏,细辛,白芷,升麻,防风,羌活,黄柏等。

③儿科疾病:小儿遗尿可加桑螵蛸,覆盆子,益智,沙苑子,乌药,石菖蒲,龙骨等。

【类方】

七味地黄丸为金匮肾气丸的变方,两方均能补肾,但七味地黄丸重在引火归元,所主肾阴不足,火不归元证。金匮肾气丸重在温补肾阳,所主为肾阳亏损,命火不足证。



【方名】八味地黄丸

【组成】山茱萸、山药、丹皮、云苓各24克,泽泻15克,熟地24克,五味子15克,炙黄耆3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主治产后虚汗不止,血块不落。

【禁忌】宜谨避风寒,勿用利水药。


【方名】十味地黄丸

【组成】熟地黄24克,山药,山茱萸,白芍,玄参各12克,牡丹皮,茯苓,泽泻各9克,肉桂6克,制附子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温下清上,引火归元。

【主治】上热下寒,面红目赤,四肢寒冷,腰脊酸痛,小便清长,口唇鲜红,口舌生疮,牙齿浮动,服凉药更甚者。

【方解】本方系金匮肾气丸改桂枝为肉桂,加芍药,玄参而成。方中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牡丹皮,茯苓,合泽泻为六味地黄丸,功能益肾滋阴。肉桂合制附子以温补肾阳,益火消阴,白药能敛肝中火气以归于根,玄参能启肾中精气以交于上。两者相合,一以促附子之下行,一以防肉桂之上僭,共奏温下清上,益火滋水,引火归元,交通上下之功。

【应用】糖尿病,尿崩症,牙龈炎,复发性口腔溃疡,慢性咽炎等属上热下寒者,可以七味地黄丸临床应用加减。

【类方】十味地黄丸为金匮肾气丸的变方。两方均为温肾之剂,但十味地黄丸温下清上,所主为阴寒火衰证。

【医案

男28岁。1976年2月26日初诊。患者睾丸隐痛2年余,时发为止,每因劳累而引发,近2月来出现阳事不举,头晕腰酸,怕冷神倦,舌红苔薄,脉弦细天弱。恣情纵欲,肾脏阴阳两亏,拟调补阴阳。处方:熟附片(先煎)9克,肉桂2.4克,炒知母,炒黄柏各6克,生地黄,熟地黄各12克,山茱萸9克,山药12克,茯苓9克,牡丹皮9克,泽泻12克,巴戟天12克,羊睾丸1副另炖服,20剂。复诊:睾丸隐痛已愈,清晨阳事已举,怕冷亦见好转,但易疲乏,脉细,舌红胖。肾亏而精不充,再拟益肾补精。处方:熟地黄24克,砂仁(后下)2.4克,山药15克,山茱萸9克,枸杞子9克,当归12克,淫羊藿12克,补骨脂12克,五味子6克,羊睾丸1副另炖服,30剂。三诊:阳痿得愈,舌红脉细。肾精不足,有别于肾阳亏虚,再拟补肾精以调治。处方:熟地黄24克,砂仁(后下)2.4克,山药15克,山茱萸9克,何首乌15克,枸杞子12克,当归12克,五味子6克,莬丝子15克,14剂。(摘自《张伯臾医案》)


相关文章

您好访客,请登陆发表!

发表
高兴 支持 激动 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