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医经典,大道至简,易医精诚。 本站纯属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使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详情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三 | 注册 | 登录
位置: 首页 > 经方医案 > 中医堂 > 正文

引火汤加减治耳鸣耳聋和刘渡舟医案验方中成药

小编 在线: 时间: 2022-11-09


1.jpg


中医治耳鸣必须要分清楚耳鸣的症型是实证还是虚证,可以简单的做以下动作:

①用双手盖住双耳,如果耳鸣的声音更大,为实证;

②耳鸣声变小,为虚症;

具体的还需要看病人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判定。


引火汤加减治耳鸣

表现:耳鸣,耳塞,听力下降,心烦,倦怠,睡眠差,胸口后背常有灼热感,舌淡脉细。

原因:虚阳上浮,火不归原

方法:滋阴潜阳,引火归元

引火汤加减:

熟地20克、玄参8克、麦冬8克、天冬8克、茯苓15克、五味子15克、山萸肉40克、砂仁20克、栀子5 克、淡豆豉20克、巴戟天30克、、肉桂4克(后5~10分钟下锅)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


耳鸣的同时又常常伴有头昏头重,胸闷气短:(痰湿耳鸣)

组成:白术15克,泽泻30克,石菖蒲15克。

用法:水煎服。


耳鸣验方

药方:石菖蒲,生甘草

剂量:需辩证开服

用法:每天1剂,水煎两次,混合药汁,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病久者,同时服六味地黄丸(中成药)。 


耳鸣耳聋:

药方:当归15克,黑豆 30 克,红糖 30 克。

用法:水煎服,日 2 次,2 周见效

耳鸣耳聋:

药方:菊花30 克,芦根30 克,冬瓜皮30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 2 次,2 周见效


耳聋:

用通窍耳聋,甲钴胺片,谷维素片,六味地黄丸浓缩丸,因为吃六味地黄丸,可以配喝淡盐水以提高疗效。


老中医治疗耳聋、耳鸣医案(引自《刘渡舟验案精选》)

医案一

男53岁。初诊:1994年3月16日。患者因恼怒,8天前突发右侧耳鸣,其声甚大,如闻潮汐,头部轰响,右侧颐部灼热而胀,吞咽时耳内捣捣作响,以致不闻外声。西医诊为“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与“传音性聋”。患者夜寐不安,晨起咳吐黏痰,两目多眵。舌红,苔白,脉弦滑小数。辨为肝胆火盛,循经上攻耳窍。治宜清泻肝胆,养阴通窍。疏方:

连翘10克,柴胡16克,漏芦10克,白芷8克,玄参15克,牡丹皮10克,夏枯草16克,天花粉10克,黄连8克,黄芩4克,生石决明30克,牡蛎30克。

服药3剂,耳鸣大减,能闻声音。7剂服完耳鸣自除,听力复聪。再以柔肝养心安神之剂以善其后。

【按】耳鸣耳聋之患,当辨虚实。一般而言,暴病者多实,久病者多虚,病在肝胆少阳者多实,病在肾脏少阴者多虚。本案耳鸣耳聋起于恼怒与情志不遂,突然发作,则为实证可知。盖恼怒伤肝,疏泄不达,使肝胆气机郁滞化火,少阳胆经“其支者,从耳后人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少阳胆火循经上攻,火盛气逆,闭塞清窍,故突见耳鸣如潮,耳聋不闻。《医贯》

引王节斋云:“耳鸣盛如蝉,或左或右,或时闭塞,世人多作肾虚治不效。……大抵此证多先有痰火在上,又感恼怒而得,…少阳之火客于耳也。”火动痰升,充斥头面,扰乱心神,故伴见面热而胀,吐痰,不寐。《罗氏会约医镜》

将本类证候谓之“火闭”气闭”,其云:“火闭者,因诸经之火,壅塞清道,其症或烦热,或头面赤肿者皆是,宜清之。气闭者,因肝、胆气逆,必忧郁患怒而然,宜顺气舒心。”故治疗本案以清肝胆之火,兼利肝胆之气为主。方用柴胡、黄芩疏肝清胆,和解少阳;连翘、黄连、玄参、牡丹皮、天花粉清解热毒,兼养阴津;夏枯草、生石决明、牡蛎潜肝胆之阳亢;漏芦、白芷透窍散邪。本方清中有透,降中能滋,用治肝胆实火上攻之突发性耳鸣耳聋,最为适宜,故获佳效。


干祖望辨治耳鸣耳聋医案

1 法宗东垣,补土为本

某女50岁。1991年12月24日初诊。双耳哄鸣,已1个月,耳鸣前患过带状疱疹。哄鸣为持续性,遇噪音则更响,夜卧躺平后即不响,伴胀感。双侧听力各丧失30分贝左右。近来口腔、咽喉有干燥感,经常思饮,喜温。舌白苔腻,脉细。处方:党参10g,黄芪10g,白术6g,茯苓10g,陈皮 6 g,半夏 6 g,苏子 10 g,白芥子 6 g,枳壳 6 g,甘草3 g。1992年1月3日二诊。服药后患者自觉鸣声明显减轻,耳中也感到轻松,外来噪音稍能接受,调整上方继续口服。

按:干祖望先生学术思想体系的核心之一为“七窍以脾为本”。正如《素问·玉机真藏论篇》中云:“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脾气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李东垣在《脾胃论》中亦云:“胃气一虚,耳目口鼻俱为病”。五官的归经脏属虽各不相同,但它们都位于人体头面部,属于“空清之窍”,均有赖于清阳之气上升濡养以保证其功能的正常发挥。脾胃居中焦,主运化、升清,是人体气血阴阳升降之枢纽。本案用六君子汤加三子养亲汤去莱菔子以健脾益气,理气祛痰。干祖望先生弃肾从脾,体现其“以脾为本”之临症指导思想,正如李东垣曰:“医不理脾胃及养血安神,治标不治本,是不明理也”。《医碥》谓:“气虚下陷则聋”



2 调达肝气,清启听宫

案:罗某,男,64岁。1987年10月12日初诊。患者自诉右耳常鸣,左侧偶作哄鸣音1年半,鸣声有蝉鸣、风扇、车床等多种,听力下降,舌黄腻苔,脉弦劲有力。既往无高血压史。检查:左鼓膜疤痕性下陷,右侧(-)。处方:龙胆草3 g,天竺黄6 g,栀子 10 g,柴胡 3 g,白芍 6 g,夏枯草 10 g,陈皮6 g,苦丁茶10 g,当归10 g,丹参10 g。7剂煎服。1987年10月16日二诊。药进4剂,左耳略感轻快,因欲归而急于复诊,舌薄苔,脉弦。处方:夏枯草 10 g,苦丁茶 10 g,当归 10 g,白芍 6 g,天竺黄6g,石菖蒲 3 g,葛根 6 g,丹参 10 g,竹叶 10 g,灯芯草3扎。10剂煎服。1987年10月27日三诊。药进10剂后耳鸣明显好转,舌薄苔,脉弦。遂依上方加减续予调理。


心脾两虚,清阳不升

女18岁,1982年9月5日就诊。

主诉:素体偏弱,加以高考复习,饮食、休息不佳而发耳鸣,虽历经调治月余仍不愈。鸣声如蝉,昼夜不止,稍劳则甚,蹲下站起时头晕眼花,耳鸣更甚。自觉耳内有空虚、冷风吹拂之感,纳差腹胀,倦怠乏力,懒言语怯,健忘失眠,欲静厌动,面色微黄,月经量少色淡。

检查:双耳正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诊断:耳鸣。

辨证:心脾两虛,清阳不升,耳失温养。

治则: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方药:归脾汤加减。黄芪15克,党参15克,炒白术12克,当归15克,龙眼肉15克,茯苓12克,陈皮10克,酸枣仁15克,远志10克,升麻6克,磁石15克,甘草6克,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

复诊:服药3剂,耳鸣大减,耳内空虚、发凉感消失。

余症有所好转,守方继服。

三诊:守方出入15剂,耳鸣息止,诸症皆瘥。嘱服归脾丸,每日1次,连服月余,以善其后。

按:《灵枢.口问篇》日:“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古今医统》亦日:“忧愁思虑则伤心,心虚血耗必致耳鸣耳聋。”脾乃气血生化之源,心主血脉而藏神,脾实心旺,气血上充于耳则耳窍静谧,司听灵敏。倘若劳倦思虑过度,损伤心脾,气血不足,司失濡养,神失静谧,则可发耳鸣。本例即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而发,故治以归脾汤重振脾气而化生气血,养益心神而复其静谧。加以升麻升举清气;酸枣仁、磁石安神息鸣;易木香之燥,换陈皮以斡旋脾气,促其运化之能。合而共奏补益心脾、益气养血、安神息鸣之功。药证合度,故而收功。


肝肾阴虚

[病案]陶某,男,65岁,2000年4月11日初诊。病志号: 00041129。 眩晕半年,腰膝酸软,耳鸣,目暗,伴有自汗,盗汗,口干,阴囊潮湿,血压150/100mmHg,有前列腺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舌略红,苔微黄,脉弦细略数。

处方:熟地20g,山茱萸15g,山药25g, 云苓30g,泽泻20g,石决明30g,知母15g,黄柏10g,怀牛膝20g,生杜仲15g,生龙牡各40g, 7剂。

4月25日二诊:眩晕好转,自汗减轻,偶有腰痛,上方加桑寄生20g, 7剂。

5月9日三诊:眩晕大减,微有盗汗,上方龙牡煅用,7剂。5月16日来告知,眩晕已愈。

按语:眩晕,腰膝酸软,耳鸣,目暗,均为肝肾不足;舌红口干,脉弦细略数为阴虚之象;苔微黄,乃有阴虚相火妄动之嫌,故方选知柏地黄丸加减。方中重用熟地为君,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山茱萸补养肝肾,且味酸以敛汗;山药甘平,健脾补虚,益精固肾,能治诸虛劳损;泽泻利湿泄浊,防熟地滋腻敛邪;重用茯苓淡渗利湿,助山药健运脾胃;怀牛膝、杜仲二者合用补肝肾、强筋骨,以治腰膝之酸软;知母、黄柏合用,苦寒燥湿,滋阴而降相火;石决明、生龙骨、生牡蛎合用以平肝潜阳;五味子滋阴敛汗。诸药合用,滋补肝肾,平肝降火,标本兼顾,故7剂而眩晕好转。

二诊时偶有腰痛,腰为肾之府,故方中加入桑寄生以增强补益肝肾之功。三诊时眩晕已止,只是微有自汗,故生龙骨、生牡蛎易为煅龙骨、煅牡蛎以增强敛汗之功。


风阳上扰,熄风潜阳

女70岁,1996年11月2日初诊。

病志号: 96110234。患高血压病多年,长期眩晕头痛,半月前因丧子血压突然升高(200 ~ 170/120 ~ 110mmHg),眩晕加重,不能站立,起则头眩益甚,头重脚轻,时欲跌仆,头目胀痛,耳鸣如潮,面色红赤,心中烦热,大便干燥,舌质微红,脉弦长有力。

处方:代赭石40g,怀牛膝30g,生白芍2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地龙15g, 草决明20g,玄参15g,生麦芽20g,川楝子10g,知母15g,甘草15g, 6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方好转,眩晕、头痛均减轻,大便通畅,血压180~160/110~100mmHg。但睡眠欠佳,上方加磁石30g, 6剂。

三诊:继续好转,心中烦热及耳鸣明显减轻,面部仍时而烘热,上方去知母,加牡丹皮15g, 6剂。

四诊:眩晕、头痛大减,口微干不渴,上方代赭石减10g,加生地20g, 6剂。

五诊:诸症显著好转,已能散步,继以上方加减,调理月余,舌不红,脉较前缓和,故而停药,此后多年未发。

按语:此例乃肝阳上亢,风阳上冲,头眩不得站立,甚则欲仆,脉弦长有力,似有气血逆乱之象,故方用镇肝熄风汤化裁,取其镇肝熄风之功。方中重用代赭石镇肝降逆,潜阳熄风,使肝气下达而不上逆;怀牛膝引血下行,且可补益肝肾,二者共为君药。臣以生龙牡、白芍,益阴潜阳,镇肝熄风,白芍且可柔肝,与川楝子、麦芽配伍,共奏疏肝解郁之功,以顺肝喜条达之性。佐以地龙清热熄风;草决明平肝潜阳,且可润肠;玄参、知母滋阴清热,与臣药配伍,尤能滋阴潜阳,壮水涵木。使以甘草调和药性,保护胃气,以防金石介类之品重坠伤胃。二诊加磁石既可平肝潜阳,又可重镇安神。三诊加牡丹皮清虚热、降相火,非但能平抑上炎之虚火,且有利于平肝潜阳。阳亢化风,缘于肝肾阴虚,故肝风得熄之后,当滋补肝肾以治其本。


耳鸣分型类型中成药:

1、脾胃亏虚型耳鸣——潞党参口服液。

2、肝火上扰型耳鸣——龙胆泻肝丸。

3、气滞血瘀型耳鸣——血府逐瘀丸。

4、肝肾亏虚型耳鸣——长春宝丸。

5、肾阳不足型耳鸣——党参养荣丸。

6、肝血亏损型耳鸣——肝郁调经膏。

7、中气不足型耳鸣——益气聪明丸。

8、外感风热型耳鸣——银翘解毒丸

9、阴虚耳鸣 六位地黄丸+二陈丸


标签: 耳鸣 刘渡舟

您好访客,请登陆发表!

发表
高兴 支持 激动 给力
hy0088 2023-08-18 15:45:14
回复 1楼
民间流传一首验方经余运用反馈,疗效满意。有女贞子100克,柴胡50克,石菖蒲100克,黄连50克,大黄20克,栀子100克,黄芩50克,龙胆草100克,芦荟20克,当归50克,路路通50克,黄柏50克,木香50克,知母50克,丹参50克,碾末,水泛为丸,每次6—10克,日三服,连用一个月,效果颇好。注意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忌服。
发表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