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医经典,大道至简,易医精诚。 本站纯属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使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详情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三 | 注册 | 登录
位置: 首页 > 方剂大全 > 正文

桂枝二越婢一汤(半夜不能睡觉、情绪烦躁、胡思乱想专方)

小编 在线: 时间: 2023-05-17

【方剂名】桂枝二越婢一汤

别名(桂枝越婢汤(《内台方议》卷一)、桂枝二越脾一汤(《古方选注》卷上)。)

【出处】《伤寒论》

【类别】解表清热 

【组成】桂枝(去皮)、芍药、麻黄、甘草(炙)各十八铢(2.3g),大枣(擘)四枚,生姜(切)一两二铢(3.1g) ,石膏(碎,绵裹)二十四铢(3g)。

用法】以水五升(500ml),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200ml),去滓,温服一升。本云: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之,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二分,越婢一分。

【功效】微发其汗,兼清里热。

主治】太阳病,发热恶寒,脉微弱者。可用于治疗西医临床中的感冒、流行性感冒。也可加减运用,辅助治疗如肌肉及关节疼痛、神经性疼痛等。

加减

项肿咽痛者,加玄参、马勃以清热解毒利咽;

渴甚者,加生地黄,天花粉以清热生津止渴;

咳者,加紫菀、杏仁以宣降肺气;

衄者,加侧柏叶、白茅根、栀子以清热凉血止血;

麻疹透发不畅,加蝉蜕、牛蒡子、薄荷以清热透疹;

胸膈闷着,加郁金、藿香以理气化湿解郁;

麻疹初起,加赤芍、生地黄、升麻以凉血解毒透疹;

疮疡者,加大青叶、蒲公英、紫花地丁以清热解毒消痈。

方解】言“太阳病”不外乎,表证以巨冷、烦躁、难成眠及头痛为主。言“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于表而言:恶寒巨重。

于里而言:里热巨重。反之二者,于表而言:发热巨少。于里而言:恶寒巨少。言“脉微弱者,此无阳也”脉微弱者,乃表阳不足也。并非是以真正的里阳几近于不足的亡阳证。此点宜重点地明晰,否则,困于亡阳之假说,而不能自拔矣!此方乃是虚证,乃是虚弱之人的代表之方剂。言“不可发汗”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之所以不可发汗,是因为里热劫夺津液,使令成矣阴弱也。

桂枝汤以祛风为核心矛盾,越婢汤以利水为核心矛盾。婢者,奴婢也,乃服从于主子之仆人也,乃阴物也。桂枝为二,即为主要之矛盾,那末,越婢为一,即为次要之矛盾,合之谓:“祛风利水解巨冷。”关于大枣之数量的问题,为嘛于此方用以四枚,又于十枣汤中用以十枚,更以之强调地用肥者(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其实,于此方中用以四枚者,乃此方是以虚证且具备有热像,而十枣汤乃是实证且极需大枣重用以顾护于胃血。至于今人嘲笑于愚,古代无“和田大枣”之事儿。愚以慨之:“若张仲景时有以和田大枣,必用之!必挤破脑袋以用之!否则,何在十枣汤中强调以刻意地挑选于肥者十枚耳?”所谓越婢者,阴婢越渡过阳也。齐鲁大地之糙人常以“婢养得”不是正统所生,而是庶出。若庶出以摆不清自己的位置,便叫僭越。

【思路】

风寒侵犯肌表之太阳病,一般有汗者用桂枝汤,无汗者用麻黄汤;若太阳病之表郁轻证,或表郁邪微者,方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或桂枝二麻黄一汤;若风寒束表,阳郁化热,或兼肺胃郁热,症见轻度汗出,口渴,烦躁者,方用桂枝二越婢一汤,此方与前方不同之处,即在于麻黄与石膏配伍以发越郁热。桂枝二越婢一汤临床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疟疾等疾病。

【文献】

①《伤寒论》原文: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五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②《内台方议》:此汤亦即桂枝麻黄各半汤中减杏仁加石膏也,杏仁能发汗,去之;石膏能去虚热,故加之。

③《医宗金鉴》:桂枝二越婢一汤,即大青龙以杏仁易芍药也。名系越婢辅桂枝,实则大青龙之变制也。去杏仁恶其从阳而辛散,用芍药以其走阴而酸收。以此易彼,裁而用之,则主治不同也。以桂枝二主之,则不发汗,可知越婢一者,乃麻黄、石膏二物,不过取其辛凉之性,佐桂枝二中和表而清热,则是寓发汗于不发之中,亦可识也。用石膏者,以其表邪寒少,肌里热多,故用石膏之凉,佐麻、桂以和其营卫,非发营卫也。

④《伤寒贯珠集》:本无热证而加石膏者,以其人无阳,津液不足,不胜桂枝之任,故加甘寒于内,少变辛温之性,且滋津液之用。而其方制之小,示微发于不发之中。

⑤《古方选注》:桂枝二越脾一汤,治脉微无阳。无阳者,阳分亡津之剂,故于桂枝汤照原方用四分之二以和阳,越脾汤照原方用四分之一以行阴。行阴者,发越脾气而行胃中之津,俾阳和津生而脉复,因其病在阳,故有阳用二、阴用一之殊。

【论述】

① 主证:“大便干秘身巨冷,夜里烦躁难成眠,表证咳嗽兼巨痒。大汗苍术等麻黄,利尿三倍于麻黄。”

②《刘渡舟》:桂枝二越婢一汤: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

③《倪海厦》:病人情绪烦躁,半夜不能睡觉,胡思乱想,就是标准的‘桂枝二越婢一汤’。

方歌】桂二越一组成方,二一比例自裁详。表里双解称轻剂,表郁里热服之康。

禁忌】太阳伤寒证、太阳中风证慎用本方。


【医案】

①刑锡波医案:

许某,35岁。因劳累过剧,内蓄郁热,新寒外束而患病。病初自觉发热恶寒,头痛心烦热,体痛,有时汗出,口干舌燥,面红耳赤,脉象紧而数,曾服辛凉解表剂加味银翘散,汗未出病不解,而寒热加剧。察此证本属内热为外寒所闭,辛凉之银翘等品解表之力甚微,不能宣散表寒,疏达郁热。用麻黄汤虽能疏散,而其辛温之性,助内热而增躁烦。于清热之中而能宣表邪者,非得桂枝二越婢一汤所不能。处方:桂枝5g,白芍10g,麻黄8g,连翘12g,生石膏15g,生姜6g,甘草6g。

服2剂后,遍身絷絷汗出,发热恶寒已解,身觉轻松,头已不疼,惟心中仍觉烦热,身倦食少,后以清热和胃疏解之品,连进2剂,诸症豁然而解。[刑锡波.伤寒论临床实验录.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50.]

②俞长荣医案

王某某,女,20岁。3个月前因接触冷水,当时即感寒意。昨日,上午开始头痛,恶寒发热,寒多热少,伴发咳嗽,咯痰白黏。今晨仍头痛发热(体温38.2℃),虽得微汗,但尚恶风,喜着厚衣,咳嗽,痰色转赭色,咽痛而干,口渴而不多饮,胃纳欠佳,腰背酸痛(据今年二月份分娩后,因不慎闪挫,以致腰痛至今),二便自调。形体较瘦,神色尚无异常,舌质无变,苔薄黄而滑,手足欠温,但未至厥冷,六脉滑数。病发于暮秋人冬之际,天气骤冷,风寒有机可乘,唯其体虚形瘦,应虑秋令燥气早伏;更因冒寒触冷,邪由皮毛袭肺,寒邪与燥气相搏,营卫失调……应作伤寒太阳证治例,但燥气内伏,又当稍变其制…拟桂枝二越婢一汤、麻杏石甘汤两方并用,以散寒疏卫,和营清热。处方:桂枝9克,白芍9克,麻黄6克,杏仁6克,甘草6克,生姜6克,生石膏24克,红枣3枚。仅服一剂,除因闪腰痛宿疾外,诸症悉除。继以自创“忍冬路通汤”专治其腰痛。

③刘渡舟医案

刘某某,女,10岁。深秋感受寒凉之气,发热恶寒,每日发作好几次,拖延数月未愈。脉浮无力,舌质红,苔薄白。饮食及大小便基本正常。此乃风寒郁表,日久不解,寒将化热之轻证。治用桂枝二越婢一汤:麻黄3克,桂枝5克,白芍5克,生姜3克,大枣4枚,生石膏6克,炙甘草3克,玉竹3克。共服2剂,得微汗出而解。

④《仲景方临床应用指导》医案

董某某,女,54岁,1995年2月16日诊。主诉:经常感冒,服药则症状消除,停药则症状又出现,感冒药无论是中西成药,还是汤剂屡屡服用,但都未取得预期治疗效果。经朋友介绍,前来就诊。刻诊:轻微发热,啬啬恶寒,略微头痛,全身不舒,口千欲饮水,经常大便干,二三日一行,小便略黄,舌质红而干,尤其舌尖红明显,苔薄略黄,脉浮。辨证:风热袭表,卫热营灼。治疗当疏散风热,解表散邪。处方以桂枝二越婢一汤加味:桂枝6克,芍药6克,麻黄6克,炙甘草6克,大枣8枚,生姜9克,石膏30克,连翘15克,薄荷10克。3剂,每日1剂,水煎服。二诊,病证全除,病者欲巩固治疗效果,又以前方剂量减少一半,3剂。随访半年,感冒未再反复发作。


【附方】

【方剂名】桂枝二麻黄一汤

【出处】《伤寒论》

【类别】

【组成】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芍药一两六铢,麻黄十六铢(去节),生姜一两六铢(切),杏仁十六个(去皮尖),甘草一两二铢,大枣五枚(擘)

【功效】调和营卫,微发其汗。

主治】太阳病,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形似疟,一日再发者。


【方剂名】桂枝麻黄各半汤

【出处】《伤寒论》

【类别】

【组成】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芍药、生姜(切)、甘草(炙)、麻黄(去节)各一两,大枣四枚(擘),杏仁二十四枚(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

【功效】调和营卫,小发其汗。

主治】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面色反有热色,身痒者。



标签: 刘渡舟 倪海厦

您好访客,请登陆发表!

发表
高兴 支持 激动 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