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医经典,大道至简,易医精诚。 本站纯属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使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详情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三 | 注册 | 登录
位置: 首页 > 经方医案 > 经方论治 > 正文

失眠、盗汗、脑鸣、耳鸣医案

小编 在线: 时间: 2022-11-18

1.webp.jpg

朱良春:从气阴两虚论神经性耳鸣耳聋

朱良春归纳其学术思想,有7方面内容:

其一,经典理论深厚, 博采诸家之长

其二,急性热病之“先发制病”论;期,临证倡辨证辨病,中西结合;

四,在中医诊法上的创见,如创“观人中的色泽与同身寸长度之差距”来诊察男女生殖系统病变的方法;

五,顽痹从肾论治;期慢性杂病培补肾阳论;七,痛风之“浊瘀痹"论。


何任:神经性耳鸣耳聋从心肾两虚论治

熊某男, 36岁。患者耳鸣眼花,悸忡,夜寐易醒,纳尚常,午后神疲倦乏。证属心肾两虚。

处方:

砂仁2.4g ,熟地黄12g ,牡丹皮4.5g,泽泻、白芍6g,党参、鳖甲、龟板、山药、茯神、补骨脂各9g , 4剂。

复诊:药后精神好转,耳鸣目花减轻。以原意续进:砂仁3g,补骨脂、的、鳖甲略9g,熟地黄、龟板、茯神各12g ,牡丹皮4.5g ,泽泻6g。5剂而愈。按:本例患者病机主要从心肾两虛,虚火上扰,窍功能失利认识。方中砂仁拌熟地黄(滋阴而不腻滞)、山药、牡丹皮、补骨脂、泽泻滋阴补肾;白芍养血补肝;党参益气;鳖甲、龟板滋阴降火;茯神养心安神。鈁合用,共奏滋阴降火,益气补血,养心安神之功。参考文献:何任何任医案选[M].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1 , 178


干祖望:从痰、湿、瘀、虚、心火论治神经性耳鸣耳聋

1、湿浊蒙蔽清窍案

赵某,男,40岁。1992年7月3日就诊。患者右耳失听10多年,左耳踵进而聋1个月,根据表现,纯音听力损失当在90dB之上。经多种疗法治疗(包括高压氧),毫无一效,而且鸣声高亢,昼夜不息。病前觉劳动后过于疲乏,察其两鼓膜凹陷,标志消失,舌苔白腻,边有齿痕,脉平。鸣聋陡作,苔腻舌胖,拟从开窍、化痰、升清以孤注一掷。处方:升麻3g,柴胡3g,石菖蒲3g,苏子10g,天竺黄3g,麻黄3g,杏仁10g,路路通10g,防已6g,甘草3g。7剂,每日1剂,水煎服。二诊(1992年7月10日):服药后,听力有些回聪迹象,咽鼓管已有通畅之感,舌薄苔,脉平。僻药奇方,竟然有柳暗花明之效,良以升清而去浊,三拗汤宣通笼葱,幸无不良反应,步迹原旨。处方:麻黄3g,石菖蒲3g,杏仁10g,路路通10g,防己6g,升麻3g,柴胡3g,青皮6g,桔梗6g,甘草3g。7剂,每日1剂,水煎服。三诊(1992年7月21日):服上方7剂后木然无反应,能闻到声音,但内容难以辨别。察其鼓膜同上诊,耳咽管通而不畅,舌薄苔,脉平。继进21剂。再服上方21剂后,鸣声仍然高亢,外来噪音能接受,睡眠已好些,舌薄苔,脉平偏细。试扶正尚无确效,唯外来噪声未能全部接受,则不妨佐以清心。处方:熟地黄10g,山药10g,牡丹皮6g,茯苓10g,泽泻6g,白茅根10g,连翘6g,竹叶10g,当归10g,覆盆子10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按:本例患者当属混合性聋,前四诊服药35剂,均以三拗汤加味为主。三拗汤治听力减退,属“耳聋治肺”之法,其适应证主要是鼻塞不通,耳窍塞窒,耳鸣听减,舌苔薄腻,舌质胖嫩或有齿痕,多应用于渗出性中耳炎或“传导性聋。”此例患者“苔腻舌胖”“有齿痕”,以及鼓膜内陷、咽鼓管不通畅,亦当有湿浊内郁,闭阻茏葱之征,仍从“耳聋治肺”之法。三拗汤治耳聋,有“提壶揭盖”之效,可宣通耳窍,多用于治疗传导性聋,干氏亦用此方治疗新病突发性聋,但用于治疗重度久聋之证则很少见,故干氏谓“僻药奇方。”然中医疗效的精髓正在于此,合“异病同治”之旨。待邪退而正气不足,再拟补法以应。該案全程五诊,由泻实补虚,层次泾渭,用方取药也步步跟上。第五诊,“对外来噪音未能全部接受”,照理不能进补,但久用攻邪,正气已虚,不能不补,因之取用清心药来中和其补益的副作用,清心者,心寄窍于耳也。


2、痰湿内困上蒙清窍案

稿某,男,62岁。1991年8月6日就诊。患者今年6月初左耳突然鸣响而聋,眩晕、呕吐、畏光。经过治疗,翌日眩晕与呕吐缓解、止息,但从此左耳听力下降,步履蹒跚踉跄,体位转动时有短暂性迷糊不清。刻下:右耳全聋,左耳听力下降,无鸣响,头脑昏沉,舌黄腻苔,脉大而有滑意。此乃病发于淫雨之初,证属湿邪困顿。其所以困顿者,外无阳光之照,内有自湿助阴,脾无阳气,湿痰滞积,痰湿交蒸,上凌空清之窍,证属于实。先应化浊消痰,虽然年已六秩,正气之虚,暂时不能顾及。处方:枳壳6g,,陈皮6g,半夏6g,路路通10g,茯苓10g,白术6g,石菖蒲3g,鸡苏散12g,藿香10g,佩兰10g,防己6g。7剂,每日1剂,水煎服。二诊(1991年8月20日):药进14剂后头脑清爽一些,精神振作,唯治一聋矣。考常规手法,必用益肾,但欲知耳为宗脉所聚之处,宗气一充,更有复聪希望,拟从益气启聪。处方:升麻3g,葛根6g,白术6g,太子参10g,茯苓10g,山药10g,石菖蒲3g,白扁豆10g,防己6g,甘草3g(自加葱茎10g为引)。7剂,每日1剂,水煎服。三诊(1991年9月10日):服上方后头脑己清醒,残晕所剩无多,步履稳定。右耳之聋无改变,今发现左耳也听不到贴耳挂表之声。舌薄苔,脉平。诸邪清肃,用药无后顾之忧,运用扶正之法,争取恢复听力。处方:黄芪10g,党参10g,茯苓10g,路路通10g,山药10g,百合10g,丹参10g,紫河车10g,当归10g,石菖蒲3g,甘草3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按:此案未明确交待耳聋症的最后疗效如何,但据情分析,即使对耳聋无效,而于机体的康复亦当有所俾益。干氏首诊辨证从痰湿内困,蒙蔽清窍认识,虽患者年过六旬,亦攻邪而弃补,乃宗“急则治标”之旨;三诊中,根据病情的好转变化,先祛邪后轻补,由轻补而重补,层次清楚;以病属痰湿浊邪为患,三诊中均用石菖蒲开窍启聪。二、三诊拟补之法,干氏从益气之法者,以病因于痰湿,湿邪伤脾,而脾虚生湿,实乃脾虚不足为病之本,并非开窍聪耳惟益肾一法尔。


3、痰浊蒙蔽清窍失利案

王某,男,45岁。双侧持续性耳鸣5年,左重右轻,雨天加重。曾服六味地黄丸、磁朱丸、西药镇静剂、维生素之类乏效。测血压16.0/10.7kPa,查两耳鼓膜光椎存在,舌苔黄腻滑润,脉细涩。治以燥湿化痰,升清开窍。药用二陈汤加味:陈皮10g,清半夏6g,茯苓15g,石菖蒲、路路通、防己各10g,升麻6g,蝉蜕15g,甘草3g。

按:本例患者属神经性耳鸣。干氏根据患者耳鸣呈持续性、下雨天加重,舌苔滑润的特点,辨为痰浊蒙窍,清阳难升,耳窍失养。治以燥湿化痰,升清开窍。方中二陈汤燥湿化痰以治本;石菖蒲、防己、路路通、蝉蜕开窍,通耳止鸣;升麻升清,引药直达病所。


4、浊阴上蒙清窍失利案

李某,男,50岁。1985年8月30日就诊。左侧耳鸣、耳聋2个月余。缘起旅途中,左耳陡然失聪,嗡嗡鸣响,听力下降。2个月之后,耳鸣由微转亢,血压正常,大便偏稀。音叉试验,任内氏试验:左耳气导大于骨导;施瓦伯氏试验:左耳缩短;韦伯氏试验:音响偏于右侧。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平。干氏医案:征途劳顿,起居可能失常,致气血违和,阴阳失济,浊阴蒙蔽清道。治用升清开窍法。意在“挥戈一击。”处方:升麻3g,柴胡3g,马兜铃6g,丹参10g,茺蔚子10g,石菖蒲3g,路路通10g。5剂,每日1剂,水煎服。药后耳鸣大减,听力上升。后以原旨调理40剂,鸣息而痊。

按:经曰:“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若因饮食劳倦,寒温不适,七情内伤而致脾胃受损,则升清降浊功能紊乱。清阳不升,必然浊阴不降而上僭,蒙蔽清空之窍。若耳窍被蒙,即耳鸣、听减。本案病属感音神经性耳鸣耳聋,而以耳鸣症候为著。病因旅途中陡然耳聋而鸣,时历2个月,耳鸣由微转亢,说明阴霾阻遏,日益加剧。故以重剂升清升阳之品以“冲”散阴霾,“激”发阳气。干氏也称此法为“冲击疗法”,主要适合于多年久聋很难取效者,犹古井不波,死水一潭,在“冲击疗法”下,人体病态的平稳被打乱,再据证调治,以取奇效。方中升麻、柴胡升发,助清阳以出上窍,清阳达,则上窍利;石菖蒲芳香化浊,通利九窍,除痰浊以启窍闭;路路通开窍通络,马兜铃宣通肺经之耳中结穴笼葱;丹参、茺蔚子养血活血。全方共奏升清化浊,养血通窍之功,使阴霾消散,气血调和,鸣聋自愈。


逼出体内痰湿,调理失眠心慌、耳鸣、脑鸣:

很多人都有耳鸣、脑鸣、失眠心慌的问题,总觉得脑子里又声音,吵得睡不着,精神状态差。那么这种情况该如何调理?湿气散,鸣声止!

男53岁。平时总失眠,睡不好觉,耳鸣、脑鸣,耳边和脑中不断有响声出现。与此同时,还伴随口干、心慌的现象。

自述:看过不少医生,西药和中药也吃了很多,效果都很差。而且最近还吃不下饭。我发现他舌头无苔。综合上述情况分析,他这是水湿之气升起来了。

因为水湿内停,无法被转变为津液来滋养身体,所以就会口干,没有舌苔。水湿内停,源于脾胃阳气不足,脾阳难以运化水湿。脾阳不足,而胃气不降,于是吃不下饭。心慌是因水湿之气上蒙于心,心神不安所致。中医讲,心为五脏六腑之主。心神不定,脏腑不安,气机不和,鸣叫声就不绝于耳。这就相当于,你心情不好的时候,看什么都觉得不顺眼。相反,你要是心神安定了,心平气和,杂乱之声反倒会被压制下去。所以调理要化痰湿,安心神。

方子:

茯神,茯苓,炒枣仁,竹茹,天麻,姜半夏,陈皮,六曲,白术,酒白芍,郁金,远志,菖蒲,炙甘草等。

对症加减调理半个月后,潘先生耳边和脑中鸣声几乎消失。胃口见好,口干、心慌的现象也得到了缓解,生活恢复正常。


栀子豉汤

心烦、失眠、焦躁、委屈,这些症状可以使用栀子豉汤来调理。取栀子和豆豉各10克加水煎煮,水开后煮十来分钟即可。一般服用3-5天,症状有所缓解需停药。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首次提出百合病。患者往往感觉浑身不舒服,经常情绪低落;有时胃口尚可,有时闻到饭味就反胃;感觉身上热或者冷,又不清楚是哪里热或冷……总之百合病的患者感觉很痛苦,又查不出病因。百合地黄汤中,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百合可清心安神、润肺止咳,是专门治疗百合病的经方。情绪失常、饮食失常和身体失常,是百合病的主要症状,可用百合地黄汤治疗。生地黄和百合各15克煎煮,早、晚各服用一次。因生地黄易导致腹泻,所以该方不适宜长期服用,脾胃虚寒者尤其不适合饮用。

《黄帝内经》中提到肝是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火旺盛,则人容易烦躁不安;肝血虚、肝不能疏泄,则人容易情绪低落、悲伤欲哭;肝气郁,人就爱叹气。

甘麦大枣汤中,小麦尤其是浮小麦可养肝疏肝,以恢复肝的藏血功能和疏泄功能。肝气郁时往往脾气也虚,所以方中的炙甘草和大枣可以用来补脾。因此,这个经方可治疗上述病症。如果经常悲伤欲哭、感到委屈,同时还有盗汗的情况,可使用甘麦大枣汤来调理。需要注意的是,甘麦大枣汤适合肝脾不调的患者,如果舌苔黄腻则不适宜服用。


耳鸣、失眠、盗汗中医良方

具体怎么辨证分型呢?来看一则医案。

有这样一位患者,是一位女性。双侧耳鸣长达三年之久。脸上容易出现烘热感,经常是彻夜难眠。醒来以后发现全身有汗。就性情来说,她变得比以前急躁,没有耐心很多,在人多的时候特别烦,甚至会心慌。

刻诊,脉数而有力,舌红少苔。

了解这些情况之后,写了一个配伍:制龟甲、熟地黄、酸枣仁、柏子仁、知母、黄柏各、龙齿、水煎服。

结果如何呢?此患药用五剂,耳鸣有所减轻,睡眠好了很多,盗汗和烦怒之感大为好转。原方继续投用七剂,鸣音消失,诸症平息。

——

这位患者所出现的问题,属于典型的阴虚火旺证。

人到了一定年龄,往往肾阴不足。肾阴不足,则阳亢,生虚火。这样的人,因为有虚热,所以会脸上烘热。虚热扰及心神,则心烦、失眠。肝肾阴虚,不养耳窍,则耳鸣。舌红少苔,脉数而有力,都是阴虚火旺之象。这种情况下,人就有虚火。

开的方子其实就是金元时期医学家朱丹溪的大补阴丸化加减。原方是熟地黄、龟甲、黄柏、知母各、四味药而已。这里面,熟地黄和龟甲都是滋补阴精的,治本;黄柏和知母都是清火的,可以治本。



脑鸣,就是阳气“收不住”敛浮阳,助睡眠,治脑鸣

症状:脑鸣,失眠。,苦不堪言。脑鸣、口苦、睡眠不好。严重的时候,脑子里能响上一夜,根本无法入睡。饮食和大小便正常。

刻诊,脉弦,舌红,无苔。

法治:滋肝阴、清利头目、安心神

方:玉竹30克,枸杞子10克,当归10克,生地黄15克,北沙参10克,麦冬10克,蔓荆子15克,白芍15克,瓜子金15克,徐长卿15克,合欢皮15克,煅牡蛎15克。水煎服。

患者服用7剂以后,睡眠大大改善,但脑鸣依然。这时候,原方生地改为30克,麦冬改为15克,再投21剂。这一次,患者吃完,晚上可以熟睡6小时,可脑鸣还是没彻底消失。这时候,原方里白芍加到30克。再投14剂。患者用完,感觉睡眠已经非常好了,可是脑鸣依然存在。不罢休,徐长卿增加到30克,另加川芎和石菖蒲各6克。再投14剂。这一回,患者用完,脑鸣声完全消失了。

按语:

这个患者就属于肝阴不足,虚阳浮越。此人就诊的时候,脉弦,舌红,无苔,口苦,这很显然,是肝阴不足,虚热内扰,肝气失和啊。肝阴不足,肝不藏魂,所以患者就会失眠。中医讲,阴能敛阳。现在,阴虚了,不能制衡阳气,那虚阳就会往上飘。它一飘,来到脑子里,就形成了顽固的脑鸣。所以说,这个脑鸣,我们基本可以看成是虚阳浮越的结果。阳气,受不住了。就得滋阴潜阳。通过增加阴的分量,来吸引浮阳下潜。这就好比把姑娘打扮得漂亮点,好把小伙子吸引过来。这里头,有大队的养阴之品,比如玉竹、枸杞子、当归、生地、沙参、麦冬、白芍。尤其是玉竹,重用30克。玉竹以滋补肺阴和胃阴为主。养肺阴,可以使得金能克木,制衡虚浮的肝阳。养胃阴,使得脾土得健,能够荣肝木。在这个基础上,以瓜子金和徐长卿安神。徐长卿,本身不是安神药,但是有明确的镇静作用。用合欢皮来疏肝解郁安神,用煅牡蛎收敛浮阳。用蔓荆子来清利头目。后来,为了彻底改变患者脑鸣的问题,陈师不断地乘胜追击,增加平肝阳、滋肝阴的药力。最终,把问题彻底解决了。



谢某,女, 52岁。2006年04月24日初诊。初诊:右耳听力下降已历10月,伴耳鸣,头昏思睡,视力模糊,口吁,便秘。察其:舌质淡红,苔黄,脉细弦。诊为耳聋,此为气阴两虚,清

气不升,兼肝肾阴虚,无以上承,窍失养,故见听力下降、头晕、目糊,口干,便秘等症。治宜益气养阴,滋养肝肾。

方:

生黄芪20g ,枸杞子12g ,太子参15g ,川石斛10g ,灵磁石(先煎) 20g ,决明子15g ,谷精珠12g ,石菖蒲10g,甘草6g。14剂,日1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头晕、便秘均见改善,佴听力未变,耳鸣未除。守前方调治,上方加女子15g ,桑椹15g。继服14剂。

三诊:药后症见好转,唯耳鸣,右听力未复,苔薄白,脉细弦。系肾虚难复,再拟前法进之。处方:生黄芪30g,枸杞子15g ,升麻8g ,好15g,石菖蒲10g,太子参15g,鹿衔草20g,熟地黄15g,甘草6g。继服14剂。

四诊:自觉头稍昏,佴听力有所进步,耳鸣,苔薄腻,脉细弦。继以滋养肝肾,益气升清,通窍为主调治。上方加灵磁石 (先煎) 20g。继服14剂。

五诊:耳鸣,目糊,大便干燥,腹胀,红,苔薄,脉细弦。血压110/70mmHg。肝肾阴虚之象明显,仍从滋养肝肾论治。处方: 枸杞子10g ,菊花10g ,决明子15g ,密蒙花10g , 生麦芽15g,灵磁石(先煎) 20g ,全瓜蒌20g ,徐长卿15g ,女侦子15g ,制首乌20g,甘草6g。继服14剂。

六诊:药后耳鸣好转,目糊存在,红,苔薄,脉细弦,前法继进之。处方:枸杞子10g,菊花10g,决明子15g,密蒙花10g ,生麦芽15g ,灵磁石(先煎) 20g ,全瓜蒌20g ,徐长卿15g ,女侦子15g ,制首乌20g ,谷精珠12g ,玉竹15g ,甘草6g。继服14剂。

七诊:听力较前相比明显好转,耳鸣亦减,佴有轰鸣声,红,苔薄,脉细弦,原法继进。处方:枸杞子10g ,菊花10g,灵磁石(先煎) 30g ,王环留行15g ,全瓜蒌20g ,谷精草12g ,制首乌20g ,丹参15g ,生地黄、熟地黄各15g ,甘草6g。继服14剂。

按:

恥为听力减弱的病证,《仁 斋直指附遗方论耳》:“肾通于耳, 所主者精,精气调和,肾气充足则耳闻而聪。若劳伤气血,风邪袭虚,使精脱肾惫则耳转而聋。”《医碥:耳》

篇中指出: "若气虚 下陷则亦聋,以清气自下,浊气自上,清不升而浊不降也。”本案听力下降已历10月,伴头昏思睡,视物模糊,口干便秘,舌淡红,脉细弦。为气阴两虚,清气不升,兼肝肾阴虚,以上承,濡养耳目,治疗先以生黄芪、太子参益l养阴升清,枸杞子、石斛、谷精珠明目养肝,决明子清肝明目,磁石镇慑潜阳;石菖蒲通窍利耳。二诊加入女贞子、桑椹子,滋阴填精,后继予益气升清,滋养肝肾为之调治,七诊中伍以王不留行、丹参活血化瘀通络,王环留行可治脑鸣,对耳鸣、有效果。本案守法治疗,终获良效。参考文献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课题组.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五官科分册[M] . (待出版)



耳灵散(耳鸣散

本丹药对久治不愈的耳膜穿孔,听力下降的患者,只需上药10--20 次,即可痊愈。经近百例观察,治愈率百分之九十五。有效率百分之百。而且,药源充足,成本低,制作工艺简单,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

【处方】五倍子1克,海螵蛸2克,冰片2克。

【制法】先将冰片研成细末,再把前二味烘干后,分别研成细末。混合均匀过180 目筛,备用。

【用法】先用过氧化氢液洗净耳道,用小塑料管取药少许,吹入耳内即可。



小柴胡汤治疗三焦郁热耳鸣

小柴胡汤

【组成】柴胡:三钱12g,甘草(炙):一钱5g,黄芩:二钱9g,生姜(切):二钱9g,人参:二钱6g,大枣(擘):4枚,半夏(洗):二钱9g。

【功能与主治】和解少阳。

邪在表宜汗,在上宜吐,在里宜下,若在半表半里,则从中治,宜和解之,少阳证的寒热往来,既不是表证,也不是里证;既不能发汗,也不能功下,只宜用小柴胡汤来和解。

主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妇人伤寒,热入血室而见少阳证者。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用于流行性感冒、经期感冒、疟疾、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喘息、肺炎、胸膜炎、肺气肿、肺结核、麻疹、咳粘痰、扁桃腺炎、扁桃腺肥大症、淋巴结炎、中耳炎、耳鸣、重听、乳腺炎、肋间神经痛、肝炎、胆囊炎、胆石症、黄疸、胃炎、胃酸过多症、胃酸缺乏症、胃溃疡、胃痛、肾炎、肾結石、肾盂炎、膀膀炎、睾丸炎、副睾丸炎;附件炎、产褥热、阴部搔痒症,神经衰弱;神经质、神经性厌食症、精神分裂症、癫痫、口吃、禿头症、头汗症、冻疮、小儿心神不宁等。

【剂量与用法】水煎二次,分二次温服。


小柴胡汤加山茱萸耳鸣

【组成1】柴胡(24g),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炙)、生姜(切)(各9g),大枣(擘)4枚。

【组成2】柴胡(24g),茯苓9g,党参9g,炙甘草9g,红枣5枚,山茱萸20g.

【功能与主治】和解少阳,治耳鸣。

【剂量与用法】水煎二次,分二次温服。


耳鸣中药方

有效率97.78%处方:

柴胡、石菖蒲、法半夏各10克,葛根30克,天麻20克,钩藤15克,全蝎5克,牛膝、白芍各30克。

加减:胸闷痰多加枳壳、瓜蒌各9克;睡眠欠佳加酸枣仁、柏子仁各15克;

双耳鼓膜见钙化斑加丹参20克,桃仁、红花各6克。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15天为1疗程。

主治:耳鸣肝气郁结、风痰上扰型。患者除耳鸣外,大部分伴有听力下降,头痛心烦,口苦咽干,睡眠欠佳,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等肝气郁结、风痰上扰的表现,检查见鼓膜混浊、增厚、内陷。疗效:治疗45例,治愈11例(耳鸣消失,鼓膜恢复正常);有效33例(耳鸣减轻,鼓膜基本恢复正常);无效1例(症状、体征无改善)。总有效率97.78%。


倪海厦治耳鸣方

①治耳鸣偏方 配方:生姜 49 片、全虫 49 个。 

用法:同炒,以姜干为度,共研为细末,温酒冲服,过2~4 小时,再进 1 服。

②白术,泽泻,骨碎补,王不留行,石菖蒲。


标签: 耳鸣

您好访客,请登陆发表!

发表
高兴 支持 激动 给力
hy0088 2023-08-18 15:45:07
回复 1楼
民间流传一首验方经余运用反馈,疗效满意。有女贞子100克,柴胡50克,石菖蒲100克,黄连50克,大黄20克,栀子100克,黄芩50克,龙胆草100克,芦荟20克,当归50克,路路通50克,黄柏50克,木香50克,知母50克,丹参50克,碾末,水泛为丸,每次6—10克,日三服,连用一个月,效果颇好。注意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忌服。
发表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