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医经典,大道至简,易医精诚。 本站纯属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使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详情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三 | 注册 | 登录
位置: 首页 > 方剂大全 > 正文

大黄附子汤

小编 在线: 时间: 2022-01-16

大黄附子汤(图1)


【方剂名】大黄附子汤

【出处】《金匮要略》

【类别】泻下剂

【组成】大黄三两(9g),附子三枚炮(9g), 细辛二两(3g)。

【用法】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方歌】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冷积内结成实证,功专温下妙非常。

【主治】阳虚寒结, 寒积里实证。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泠不温,舌苔白腻,脉弦紧。

【适用疾病】胆囊炎、胆结石、胆道蛔虫病、泌尿系结石、阑尾炎、肠梗阻、腹股沟疝、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心绞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脉管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急性睾丸炎、外伤性睾丸炎、附睾结核、龋齿疼痛、牙周脓肿、扁桃体炎、咽部脓肿、麦粒肿、角膜炎、结膜炎等。

【方解】本方证为寒邪与积滞互结于肠道,阳气不运所致。寒邪内侵,阳气不通,肠道传化失职,故腹痛、大便秘结;寒邪凝聚于厥阴,则胁下偏痛;积滞内停,阳气不达四末,则见手足不温;阳气郁闭,故见发热,但非大热;阴寒内盛,舌苔白腻,脉弦紧为寒实之象。治宜温通并用,以温散寒凝而开闭结,通下大便而除积滞。方中附子大辛大热,温阳祛寒,为君药。大黄苦寒,荡涤肠胃积滞,为臣药,二者寒温并用,温阳之中具有导滞之功。细辛辛散温通,散寒止痛,为佐药。三药合用,温里以祛寒,通下以泻实,共奏温下之功。

【体质要求】形体较壮实而精神萎靡,面色灰暗,剧痛难忍,便秘。常伴有自觉恶寒、手足厥冷,舌质暗,舌苔多厚或水滑等。

【辩证要点】本方来源于《金匮要略》,以胁下偏痛,腹痛(应喜温热),便秘,脉紧为辨证要点,其原方重用炮附子以制约大黄之寒;但附子有毒,宜久煎以破坏其毒性,这一点必须注意。另外,用本方可治疗阑尾炎、粘连性肠梗阻、急性单纯性肠梗阻等。

【释疑】治寒积里实证,方中为何用苦寒之大黄?大黄虽为苦寒之品,但本方仍不失其温下之法。因与大辛大热之附子配伍,且附子之用量大,为《伤寒论》中用量之最,又有细辛为助,大黄之寒性已被制约,取其泻下攻积之功,是 “去性取用” 之配伍。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睾丸肿痛、胆绞痛、胆囊术后综合征、慢性痢疾以及尿毒症等属寒积里实者。

【临床运用】

1.尿毒症:湿毒稽留,郁而为热,见脏气不通,浊气上逆,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大便干秘,烦躁,唇干,小便黄少,口干有尿味,舌苔厚腻。(《金匮诠释》)

2. 寒湿偏注而身体某侧、某处疼痛者。(《经方传真》)

3. 阳痿,男性不育。(《三部六病精义》)

4. 本方为开结良方,治肠结腹痛甚效。(《衷中参西录》)

5. 寒积腹痛。为寒所诱,脉沉而弦紧,舌白润无苔。(《治验回忆录》)

6. 肾结石、胆结石、坐骨神经痛、游走肾、胰腺炎、慢性阑尾炎、偏头痛、肋间神经痛、肠疝痛、肠粘连痛、椎间盘突出、腹股疝,因会阴部打扑而尿闭等。(《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

【加减法】

精神萎靡、面色黄暗、皮肤干燥且较粗糙、易肌肉酸痛、反应迟钝者,合葛根汤;汗出而肿、手足麻木者,合黄芪桂枝五物汤;脸红、腰背疼痛、下肢皮肤干燥、舌紫暗者,合桂枝茯苓丸;

伴有胆囊炎胆石症发作、发热疼痛者,合大柴胡汤。

【注意事项】方中大黄的用量一般不宜超过附子。本方用药比较峻烈,多用于疼痛重症。普通的疼痛,不宜轻易使用。方中的附子量比较大,应先煎1小时以上,同时,配合生姜更好。




标签: 大黄附子汤

您好访客,请登陆发表!

发表
高兴 支持 激动 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