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医经典,大道至简,易医精诚。 本站纯属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使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详情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三 | 注册 | 登录
位置: 首页 > 方剂大全 > 正文

甘草泻心汤

小编 在线: 时间: 2022-10-12


【方剂名】甘草泻心汤

【出处】《伤寒论》

【类别】

【组成】甘草12克(炙),黄芩9克, 干姜9克 ,半夏9克(洗),大枣12枚(擘),黄连3克。(注《金匮》有人参三两)

用法】上六味,以水2升,煮取1.2升,去滓,再煎取600毫升。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

【功效】益气和胃,消痞止呕.

【主治】治伤寒中风,医反下之,以致胃气虚弱,其人下利日数十行,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治胃虚气结夹湿之痞;

【歌诀】下余痞作腹雷鸣,甘四姜芩三两平;一两黄连半升夏,枣枚十二擘同烹。

【临床】临床可用上热下寒型的口腔溃疡,痤疮(痘痘)、急慢性胃肠炎症、白塞氏综合症等。

【病机张仲景用甘草泻心汤治疗虚痞利与狐或虫病,这是异病同治的经典之作。此方其 有寒温并用,补泻并施,辛开苦降,相反相成之功效,为历代医家所推崇。随着对此方现代研究的深入,其临床运用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免疫结缔组织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皮肤病、精神疾病等多系统病症。笔者通过临证证实,只要抓住病机和主症,用之皆有良效。

要点

①病家素体羸弱;脉虚或结代。

②胃脘部痞硬而满,干呕,肠鸣漉漉,腹中雷鸣,泻利而有完谷不化、厌食等消化道症状;

③多伴随情志改变,心烦不 得安,心情抑郁、失眠等精神症状;

④易发生口腔粘膜溃疡,喉部溃疡并导致声 音嘶嗄,也可见外阴部粘膜溃疡等体征;

【方解】《伤寒论》158条载甘草泻心汤无人参,后人考证《金匮要略》用本方有人参,又因治下后胃更虚,痞利俱甚之证,则更应加人参。方中重用甘草四两为君,配黄芩、黄连苦寒以泄热,半夏、干姜辛温以散寒,人参、大枣甘温以补脾胃之虚,益气健脾、和胃扶正,诸药共奏益气和胃、消痞止利、清热化湿、安中解毒之功。此方药物组成看似简单,实则严谨实用,寒温并用,补泻并施,辛开苦降,相反相成。

【条文】

《伤寒论》说:“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金匮要略·百合狐或虫阴阳毒病脉证治》第10条记载:“狐或虫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或虫,蚀于阴为狐,不欲饮 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

【文献】

《伤寒论》中的甘草泻心汤的组方中的甘草注明“炙”,而《金匮要略》中的甘草泻心汤中的甘草没注明炮制方法,笔者认为此处的甘草应该生用。仲景立甘草桔梗汤治“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为后世治疗咽喉肿痛方之鼻祖。狐或虫病乃湿热虫毒循经上窜而腐蚀咽喉,张仲景重用生甘草主要起清热解毒利咽之功,非为益气补虚之效。

【适宜人群】


五泻心汤特点:

半夏泻心汤治寒热交结之痞(补脾泻心);

生姜泻心汤治水与热结之痞(胃虚停水);

甘草泻心汤治胃虚气结夹湿之痞(泻心补脾);

竹叶石膏汤(泻心补肺);

大黄黄连泻心汤治误下邪陷,内热壅盛之痞;

附子泻心汤治邪热有余而卫阳不足之痞。

五方同中有异,只要谨守病机,辨证准确,选用得当,均有良好疗效。

【选方】

①急性胃肠炎:

用本方不予加减,只按比例加重其剂量;甘草60g,干姜45g,大枣30g(去核),黄连15g(捣),半夏10Og,黄芩45g,共治疗60例急性胃肠炎。其中未经西药治疗者49例,经西医治疗无效者11例;病程最短者4小时,最长者15天。全部用本方治愈。其中服1剂而愈者8例,2剂而愈者23例,3剂而愈者18例,4剂而愈者忘例,5剂而愈者6例。

 

②狐惑:

郭某某,女,36岁,口腔及外阴溃疡半年,在某医院确诊为口、眼、生殖器综合征,曾用激素治疗,效果不好。据其脉症,诊为狐惑病,采用甘草泻心汤加味,方用:生甘草30g,党参18g,生姜6g,干姜3g,半夏12g,黄连6g,黄芩9g,大枣7枚,生地30g,水煎服12剂。另用生甘草12g,苦参12g,4剂煎水,外洗阴部。复诊时口腔及外阴溃疡已基本愈合,仍按前方再服14剂,外洗方4剂,患者未再复诊。

 

③慢性泄泻:

刘某某,男,36岁。1979年10月23日初诊。4年前因伤食引起腹泻,治后获愈。但遇进食稍多或略进油腻即复发。发时脘腹胀闷,肠鸣漉漉,大便稀溏,挟有不消化物或粘液,日2-3次;并有心悸,失眠,眩晕,脉沉细,舌苔白而微腻,腹平软,脐周轻度压痛。予甘草泻心汤加白术、厚朴。服3剂,大便成形,纳增,睡眠转佳,尚有肠鸣,心悸。原方去厚朴加桂枝,续服6剂,大便正常。23个月后随访,未复发。使用此法治疗22例慢性泄泻,均获较好效果。其病程有自5个月-6年,1-3年为多,计15例。治后18例症状消失未再复发,2例半年后出现反复,2例无效。


④胃虚便秘:

郭某,女,21岁。主诉:便坚难解,4-5日一行,已5-6年,每次均需用通便药,大便仍燥结如羊粪;心下痞塞不通,不知饥,不欲食,夜寐欠安,口不渴,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根微黄,脉滑。遂投甘草泻心汤。炙甘草12g,半夏10g,干姜5g,川连3g(冲服),黄芩10g,党参12g,大枣10枚。5剂,水煎服。药后大便畅通,肠鸣增多。再予5剂,大便通畅,纳增,心下痞塞除,诸症悉愈。

 

⑤白塞氏综合症:

作者根据该病以口腔溃疡、前阴或肛门溃疡、发冷发热、皮肤损害等主要症状,认为即是《金匮》狐惑病。用本方治疗60例,均有效。其加减为:不欲食,加佩兰;咽喉溃疡,加升麻、犀角;口渴,去半夏,加花粉;目赤,加赤芍、夜明砂;口鼻气热,加石膏,知母;胸胁满痛,加柴胡;湿偏盛者,加赤苓、木通;热偏盛者,以生姜易干姜;便秘,加酒制大黄;五心烦热,加胡黄连。同时用《金匮》苦参汤外洗,雄黄散烧熏肛门。


⑥口腔糜烂:

陈某某,男,48岁,农民。口舌糜烂已20余天,尿赤,脉洪数,予导赤散2剂无效,大便3日未解,于原方加凉膈散2剂。大便解,口舌糜烂遂愈。半月后复发,症状较前为剧,舌红绛,边有脓疮,尿黄。先后用二冬甘露饮、六味地黄汤加肉桂均无效。出现满唇白腐,舌脓疮增多,不能食咸味,以食冷粥充饥,口内灼热干痛,喜用冷水漱口。于是因思日人《橘窗书影》所载口糜烂治验二则,认为本证属胃中不和所致,用甘草泻心汤。炙甘草12g,干姜5g,半夏、黄芩、党参各9g,川连6g,大枣6枚,2剂。药后口内灼热糜烂减轻,已不须漱水,仍予原方2剂而愈。


⑦病毒性感冒(新冠?)《桂林古本伤寒论》病毒性感冒的同时可以减少后遗症的良药(甘草泻心汤)可治症状:感冒初起,喉咙发紧不适,如有全身酸痛可加15克党参。孕妇需去半夏使用,饮后,可能部分会转为少阳病,症见口苦咽干,恶心呕吐,忽冷忽热,不思饮食可以用小柴胡汤(颗粒)加去皮生姜5片,大枣5-10个煎汤饮用。


更多>>甘草泻心汤18种临床应用和医案


标签: 甘草泻心汤

您好访客,请登陆发表!

发表
高兴 支持 激动 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