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医经典,大道至简,易医精诚。 本站纯属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使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详情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三 | 注册 | 登录
位置: 首页 > 经方医案 > 名医医案 > 正文

赵绍琴阴阳并补治心悸和重症肌无力医案

小编 在线: 时间: 2022-07-01


赵绍琴阴阳并补治心悸医案(图1)


阴阳并补治疗心悸

张某,男,43 岁。初诊;1973年8月 22日。

主诉及病史∶

自1972 年6月开始,反复发作头晕、憋气、心悸、心前区不舒及停跳,平时心率 40~50 次/分。上述症状发作时心率 30~40 次/分,伴有停跳5~8 次/分。自1973 年5 月起发作频繁,每次发作持续 2~3 小时。经某医院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住院 2 个月.经用阿托品、异丙基肾上腺素、706 代血浆等各种西药治疗,效果不好。故来我院门诊要求中医治疗。

诊查∶阵阵心慌,胸闷憋气,心烦,夜寐梦多,舌红体瘦,脉象沉迟,按之弦细且滑。检查∶血压 120/80mmHg,心率 46 次/分,发育正常,呼吸平稳,颈静脉无怒张,两肺(—),心界不大,心律整,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无压痛,肝脾未触及,下肢无水肿。

辨证;从脉象沉迟、心慌气憋来看,似属心虚气弱,肝肾两亏。细诊两手寸关,沉取略弦目滑。夫沉则主里,迟司脏病,滑脉为痰,弦刀郁象;舌瘦尖红,心烦梦多,乃肝肾阴虚,虚热上扰,心阴不足为本,阴损及阳,心阳又虚是标。

治法;治疗必须养其心阴,助其心阳,滋补肝肾,泄其虚热,调理阴阳,平衡升降。

处方;北沙参 30g 麦门冬 15g枸杞子16g 金樱子10g 淡附片(先前透)12g 菟丝子 12g 熟地黄 18g 桂枝 9g 仙茅 9g 仙灵脾 9g 党参 9g

服中药时,停用-切西药。


二诊∶8 月 29 日。进上方药6 剂后,自觉症状明显好转,胸闷憋气未发作,心脏无停跳现象,心率 50 次/分。但后因换他医,改用辛温、壮阳、益气药物,升药过多,缺少育阴药,又无调整升降药物,故进药后,患者又出现胸问闷数气及心脏停跳现象,心率降至 40 次/分。仍按初诊方,再加白芍15g。


三诊∶9 月 2 日。连服药 10 剂。症状好转,未发生心慌憋气及头晕现象,心率上升到 50~ 60次/分。

继而连续服药 30 剂,病情稳定,无不适症状发生,心率维持在每分钟 60 次左右。


四诊∶11月。患者出现较明显的心烦、多梦症状。小便色黄,脉象弦滑,舌红苔薄黄腻。证属阴分不足,虚热上扰,湿热积滞互阻不化,气机失调,升降失和,故改用滋肾水以制虚火,补下元少佐泄热。

处方;沙参 24g 党参 9g 麦冬 9g 天冬 9g 金樱子 9g 仙灵脾 9g 仙茅 9g 柴胡 9g 黄芩 9g焦三仙 9g 生地黄 12g白芍 15g 芡实 18g 桑寄生 18g


五诊;服上方药1个月余,病情稳定,未发生胸闷及头晕,心脏停跳等现象,心率维持在每分钟60 次左右。

完全用中医中药治疗 3个月,情况良好。停药观察1个月,患者未发生心慌头晕及憋气等症状。从 1974 年3 月开始,嘱患者每天进行3~5里步行运动,逐渐增加至 10 里,经过3 个月的锻炼,患者无异常现象,又增加运动量至每天走路 20 里,以锻炼心功能。


在病情稳定以后,根据患者舌、脉、证的变化,选用上述二方加减治疗。当以心阳不足为主时,即以益心阳为主,调补阴阳,选用初诊方;当患者表现心阴不足,虚热上亢的症状为主时,即采取育阴制火,兼助肾阳,选用四诊方。


【按语】人体阴阳,既互为消长,又互相依存,阴可滋阳,阳可化阴。故在治疗一些虚损曰久不足之证时,阴虚者常需养阴兼助阳,阳虚者常需扶阳兼滋阴。明代医家张景岳所云"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可谓要言不繁也。本案初诊时,症见心慌、气憋、舌瘦尖红、心烦梦多,脉象沉迟重按弦细,形体消瘦,—派阴虚之象;但阴虚 日久,阴损及阳则阳气亦亏,故见火升心烦。综观全局,乃肝肾阴虚虚热上扰、心阴不足为本,阴损及阳、心阳亦虚为标。故治疗以阴阳并补为法,养其心阴,助其心阳。滋剂补肝肾,泄其虚热,补中寓泄,调整阴阳,平衡升降,故收获甚佳。        



白虎汤治愈大实若赢状一例

某女,52岁。初诊∶1965 年秋。

主诉及病史∶患重症肌无力住院半年余,所服皆八珍、十全大补、归脾、左归及右归等温补滋养之类,其效不显。四天前因突然发热(38.5℃),病情陡变,致饭前不注射新斯的明则无进食之力,且体温渐增,乃请我会诊。

诊查∶患者面色萎黄,形瘦肉削,精神委靡,两目难睁,舌胖苔白糙老且干。两脉虚濡,按之略滑,沉取弦细似数。观之一派虚赢之象,但心烦梦多,小瘦色黄,大便两日—行,身热颇壮(39.4℃)。

辨证∶诸医皆谓久病气血大虚,舍甘温除热,别无良法。余久思而曰∶阳虚气弱,法当甘温,药量虽小,病势理当少轻,岂能对症之后,热势反增?夫新病多实亦有虚者,久病多虚亦有实证,且虚证可能夹有邪实,实证之中亦有夹虚,真假虚实,错综复杂,变化莫测,病无定体,治有定理。本病高烧,进甘温而病势续增,脉象虚濡之中按之略滑,沉取弦细似数。此属本虚而标实,真虚而新感实邪,似白虎证。

治法∶可拟试用白虎法,以观动静。

请经治医生取凉开水 200ml 少少予之,病人饮毕,仍索凉水,此渴欲饮冷也,又取 200ml续饮,饮后遂安然人睡,且头额似有潮汗。综观其脉舌色症,非本虚为主,实标热之象也。若虚热何能渴欲凉饮,且饮后小汗出而入睡乎?又其舌白糙老且干,脉象之细弦且数,心烦梦多,溲黄便干,断为阳明气分之热。虽患者素体气血不足,但现因邪已化热而成标热实证,故改用白虎之辛凉,以求虎啸风生,金飙热退之效。药用生石膏 25g,生甘草 10g,知母 10g,粳米 60g。1剂,煎 100ml分两次服。药后,夜间汗出而身热即退,体温正常,两脉虚濡而滑,按之细弱,已无弦数之意矣。患者精神如常,食欲见增,改用甘寒生津益气法而善其后。       【按语】临床诊治,贵在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必须分清辨明,"至虚有盛候,大实若羸状",危重之际,辩证确切,每有立竿见影之效,误诊错治,多有祸不旋踵之殃。

寒之与热,虚之与实,临证鉴别并不太难,然虚热夹杂,寒热并见之证,辨证不易,治疗棘手,苟非细心体察,则有毫厘千里之失,为医之难,此其一也。 本案为正气久虚而复感新邪,本虚标实,辨证主要着眼于切脉验舌。治疗用药,谨尊”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之旨,急用白虎汤大清阳明之热,取效甚速。临证治疗,胆欲大,心欲细,不可畏其正气之虚而贻误病机也。


标签: 赵绍琴

您好访客,请登陆发表!

发表
高兴 支持 激动 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