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医经典,大道至简,易医精诚。 本站纯属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使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详情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三 | 注册 | 登录
位置: 首页 > 经方医案 > 名医医案 > 正文

黄煌教授的十大经验医案例验方

小编 在线: 时间: 2022-05-17

八味解郁汤


心身疾病常用方,适用于以四肢冷、咽喉异物感、脉弦为特征的患者。

【处方】柴胡15g,白芍15g,枳壳15g,生甘草5g,姜制半夏15g,厚朴15g,茯苓15g,苏梗15g。


【煎服法】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体质要求】患者形体大多中等或偏瘦,脸色偏黄而缺乏正常的光泽。


大多血压偏低,生性敏感,办事谨慎,平时非常关心自己的身体,怕风冷,忌口讲究,但症状甚多,易恶心呕吐,如刷牙或见秽物时,或精神压抑时容易出现恶心,易于晕车等。


易胸闷不舒,手足常冷,咽喉异物感,容易腹胀腹痛,矢气后方觉舒适。小腿容易抽筋,大便或干或稀不定,或头痛,或身痛而无定处。


女性有乳腺小叶增生或经前乳胀、痛经等。


舌质淡润,舌体胖大而有齿痕,舌苔白而不厚。


易失眠、焦虑、多疑、恐惧、易惊、忧虑、抑郁、疼痛等,症状多随情绪的影响。


【适用疾病】胃神经官能症、心脏神经官能症、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尿频、神经性皮炎、肠易激综合征、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碍、神经衰弱、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癔症、癫痫、抑郁症、震颤麻痹、血管神经性头痛、


妇人痛经、慢性尿路感染、咽喉炎、扁桃体炎、食管炎、喉源性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慢性胃肠炎、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泌尿系结石、白癜风等。


【加减法】心烦意乱、胸中窒闷适者,加山栀子;舌暗淡润、气上冲者,加肉桂。


【注意事项】使用本方多需配合心理疏导。


八味除烦汤


心身疾病常用方,适用于以胸闷、烦躁、腹胀为特征的患者。


【处方】山栀子15g,黄芩10g,连翘15g,枳壳15g,制半夏15g,茯苓15g,厚朴15g,苏梗15g。


【煎服法】以水11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体质要求】患者多面容滋润,唇舌多红。主诉以失眠、胸闷、腹胀为多。


易急躁、焦虑、多疑多虑、易惊恐等。易烘热汗出,常有夜汗;易恶心呕吐,易心慌心悸,易头胀痛,易咽喉肿痛,易小便涩痛,或有鼻衄。


女性可有痛经等。脉多滑数。


【适用疾病】更年期综合征、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血管神经性头痛、妇人痛经、痤疮、咽喉炎、扁桃体炎、食管炎、急慢性胃肠炎、喉源性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舌痛症、小儿厌食、小儿过敏性紫瘢等。


【加减法】尿急尿痛、小便色黄,加六一散;咽痛,加桔梗、甘草。


【注意事项】使用本方多需配合心理疏导。山栀子、黄连等含有色素,多服后可能导致眼圈发黑,停药后即可好转。


八味活血汤


心身疾病的常用方,适用于以面色发青、胸痛、头痛、四肢冷、舌暗为特征的患者。


【处方】柴胡15g,白芍或赤芍15g,枳壳15g,生甘草5g,当归15g,川芎15g,桃仁15g,红花10g。


【煎服法】以水11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微信搜索 行之医话 公众号关注更多秘验方


【体质要求】患者面色发青或发暗,肌肉坚紧,常胸闷不适,容易顽固性痉挛性疼痛,特别是胸痛,或头痛,或腹胀痛,或腰痛等。


女性患者常有经前乳房胀痛,两胁下按压有疼痛感,痛经,黄褐斑等。


患者常睡眠障碍,常失眠、容易激动,情绪不稳定,大便多干结,皮肤干燥或起鳞屑,唇色暗红、舌质暗紫等。患者大多病程较长,使用常规方法无效而无憔悴萎靡之态。


辅助检查有心电图ST段改变,血脂、用血黏度增高,甲皱微循环障碍,肝掌,视网膜静脉阻塞、呈紫暗色等异常改变。


【适用疾病】血管神经性头痛、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性头痛、外伤性头痛、脑震荡后遗症头痛、偏头痛、癫痫、冠心病心绞痛、肺心病、胸膜炎、肋软骨炎、胸部外伤、肋间神经痛、胃神经症、胃溃疡、肠痉挛、黏连性肠梗阻、顽固性呃逆、


磨牙、神经性呕吐、顽固性失眠、神经症、慢性肝炎、肝硬化、脾肿大、脑梗死、皮肤病、黄褐斑、动脉炎、静脉炎、眼底出血、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静脉血栓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加减法】痤疮、脸红、脱发、腰酸、痛经、下肢皮肤干燥者,加怀牛膝,合桂枝茯苓丸;咽喉异物感、胸闷腹胀,合半夏厚朴汤。


【注意事项】体质虚弱、腹泻者当慎用。如错用本方,会出现疲劳乏力感。


八味通阳汤


消化道疾病以及代谢性疾病的常用方,适用于腹泻、分泌物多、小便少、浮肿的患者。


【处方】白术、茯苓、猪苓、泽泻、桂枝、厚朴、苏梗、姜半夏。


【煎服法】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5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适用疾病】胃肠型感冒、肠炎、湿疹、皮炎、脂肪肝、痛风、眩晕症。


【体质要求】浮肿貌,皮肤湿润多汗,大便不成形,腹胀,恶心呕吐,多唾液。微信搜索 行之医话 公众号关注更多秘验方


【加减法】口水多,腹泻,加干姜;下肢浮肿,加怀牛膝、防己;湿疹皮炎,加生苡仁。


四味健步汤


血管保护剂,适用于下肢周围血管疾病以及血栓性疾病。


【处方】赤芍30g,石斛30g,怀牛膝30g,丹参20g。


【煎服法】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5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适用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腎病、糖尿症眼底病变、下肢静脉血栓、丹毒、下肢骨折等引起的腰痛无力、下肢疼痛、麻木、抽筋、浮肿等。


【加减法】形体消瘦、腿抽筋、大便干结者,合芍药甘草汤;形体肥胖、腹软、四肢麻木、多汗而浮肿者,合黄芪桂枝五物汤;下肢皮肤干燥如蛇皮,血栓形成者,合桂枝茯苓丸。


【注意事项】本方为活血化瘀方,主治以腰部以及下肢疼痛为特征的瘀血性疾病。无瘀血者慎用。


止痉散


止痉止痛剂,适用于各种抽动类的疾病。


【处方】制半夏:天麻:蜈蚣:全蝎=2:2:1:1


【煎服法】打粉,装胶囊,每次3g,每日2次。


【适用疾病】癫痫、面肌痉挛、小儿脑瘫、小儿多动症、小儿癫痫、脑胶质细胞瘤等以抽动为特征的疾病。


【加减法】癫痫、脑胶质细胞瘤,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面肌痉挛,合温胆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小儿多动症、脑瘫,合温胆汤。


【注意事项】蜈蚣、全蝎为虫类药,如引起过敏反应时,当停用。


更年方


更年期调理方,适用于阳虚型体质。


【处方】制附子10g,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5g,龙骨15g,牡蛎15g,仙灵脾15g,巴戟天15g,生姜15g,红枣20g。


【煎服法】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适用疾病】甲减、更年期综合征、月经稀少或闭经、舌痛等。


【体质要求】更年期女性患者,面色黄暗,精神萎靡,易疲倦,心慌,多汗,睡眠障碍,脉沉者。


【加减法】头晕、浮肿者,合真武汤;月经不调,面目及下肢浮肿、便秘,合当归芍药散;面黄、浮肿、恶寒、无汗、易疲倦者,合麻黄附子甘草汤。微信搜索 行之医话 公众号关注更多秘验方


【注意事项】满面红光、脉浮滑者慎用。


生血汤


血液病用方。


【处方】白芍15g,甘草5g,女贞子15g,墨旱莲15g,枸杞子15g,山药15g,阿胶10g,生地15g,麦冬20g。


【煎服法】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300ml,化入阿胶,分2-3次温服。


【适用疾病】肿瘤放化疗以后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降低者。


【体质要求】其人多体瘦疲乏、出血或有出血倾向、脉细数。


退热汤


辛凉性退热发汗方,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汗出而热不退者。


【处方】柴胡40g,黄芩15g,生甘草10g,连翘50g。


【煎服法】以水15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分钟,取汤液约600ml,每次服150ml,每3小时1次。


【适用疾病】病毒性感冒的持续发热,汗出而不畅,面红身热,或咽喉痛,或咳嗽,或头痛等。


【注意事项】如汗出热退即可停服。如服药3次,仍然不得大汗,则应改方。


1、甘草汤


【组成用法】生甘草6~10g。水煎服,每日分二次服。


【方证】口腔、咽喉等处黏膜溃烂、红肿、疼痛者。


2、桔梗汤


【组成用法】桔梗3~6 g、生甘草6~12 g,水煎服,分二次服用。


【方证】咽痛,咳吐脓痰粘痰者。


3、芍药甘草汤


【组成用法】白芍20~60g、炙甘草10~30g。水煎服,分二次服。


【方证】


1.四肢骨骼肌表现为“抽筋感”的拘急、痉挛。


2.内脏平滑肌紧张导致的阵发性、痉挛性疼痛。


4、桂枝甘草汤


【组成用法】桂枝12~24g、炙甘草6~12g,水煎服,一次顿服。


【方证】汗多而心下悸。


5、甘草干姜汤


【组成用法】炙甘草12~24g、干姜6~12g,水煎服,分二次温服。


【方证】虚寒状态而见吐逆、腹泻;或涎唾多而小便频数,或见血证者。


6、大黄甘草汤


【组成用法】大黄12~24g、甘草3~6g。水煎服,分二次服。


【方证】


1.食已即吐,或口干、或口苦、或口渴、或口臭、或便于。


2.舌红苔黄,脉滑数。


7、甘草麻黄汤


【组成用法】炙甘草6~12g、麻黄12~24g。上二味,水煎服,加被促汗出;不出汗,再服。


【方证】剧烈喘息或一身及面目浮肿,腰以上为甚者。


8、半夏散及汤


【组成用法】半夏、桂枝、炙甘草。


散法:上三味各等分,分别捣筛再合匀,白开水冲服,每次5g,日3,次。


汤剂:以水200ml,煮沸,再下制好之散剂10g,再煮沸,待小冷,少少含咽


【方证】咽中疼痛,或声音嘶哑,舌质淡嫩,苔薄湿润。


9、甘麦大枣汤


【组成用法】甘草10~20g、小麦30 g~60g、大枣10枚。水煎服,分三次服,每服100ml。


【方证】精神神经过度兴奋紧张,伴强烈情感色彩者。


10、桂枝汤


【组成用法】桂枝6~12g、芍药6~12g、炙甘草3~6g、生姜6~12g、大枣12枚。水煎服,分三次服,不出汗再服。


【方证】


1. 自汗、恶风、发热或自觉热感。


2.上冲感、动悸感、肌肉拘急疼痛。


3.舌淡苔白,脉浮缓无力。


【原文点睛】


1.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家,浙渐恶风,翕翕发热,鼻呜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


2.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思风,桂枝汤主之。(13)


3.大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15)


4.太阳病,出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24)


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25)


6.病常自汗曲,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52)


7.病人瓜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54)


8.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57)


9.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95)


10.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234)


11.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276)


12.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以桂枝汤小和之。(387)


13.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金匮要略》第十七篇第三十六条)


14.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金匮要略》第二十篇第一条)


11、小建中汤


【组成用法】桂枝6~15g、芍药15~30g、甘草5~10g、生姜10g、大枣12枚、饴糖适量。将五味药水煎,滤出药汁,加饴糖,再放火上使之消融,温服。每日三次。


【方证】


1.慢性腹痛伴动悸、烦热、虚弱;腹部扁平而肌紧张。


2.舌质嫩苔少,脉弦细。


12、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组成用法】桂枝10~15g、芍药15~20g、甘草5~10g、生姜10g、大枣12枚、龙骨】5~20g、牡蛎20~30g。水煎服,日三次。


【方证】


1.胸腹动悸、易惊、失眠多梦。


2.自汗、盗汗。


3.脉浮大而无力,舌质嫩红、苔少。


13、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组成用法】茯苓12~30g、桂枝10~15g、白术10~15g、炙甘草3~6g。水煎,温服,每日三次。


【方证】


1.心下动悸、或气上冲胸、或眩晕。


2.腹部软弱而胸胁部胀满、胃内有振水声。


3.小便不利、浮肿倾向。


4.舌体胖大、苔白滑。


14、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组成用法】茯苓20~30g、桂枝10~15g、炙甘草3~6g、大枣15枚。水煎温服,每日三次。


【方证】


1.脐下悸动,或胸中窒闷不畅、心悸,或腹中痛。


2.眩晕、呕吐,或小便不利、胃内有振水声。


3.少腹部拘急,舌淡胖,苔白滑。


15、茯苓桂桂五味甘草汤


【组成用法】茯苓12~30g、桂枝12~30g、甘草6~10g、五味子10~15g。以水1600ml,煎取600ml,每次服200ml。


【方证】


1.咳嗽、气喘,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头眩心悸。


2.自汗出,面色潮红,或手足厥冷。


3.舌质淡,苔白滑。


16、五苓散


【组成用法】猪苓10~20g、泽泻15~30g、白术10~20g、茯苓15~30g,桂枝6~12g。水煎服,分三次。


【方证】


1.小便不利,口渴多饮,发热,有浮肿倾向。


2.水入即吐、泄泻、头晕、头痛。


3.舌淡润,苔薄白或滑,脉浮或弦。


17、防己黄芪汤


【组成用法】黄芪20~60g、防己12~30g、白术10~20g、甘草3~6g、生姜三片、大枣6枚。水煎服,每日二次。


【方证】


1.浮肿,以下肢为甚,恶风多汗,尿量减少。


2.关节痛,特别是膝关节肿痛、肌肉痛。


18、黄芪桂枝五物汤


【组成用法】黄芪10~158、桂枝10~1g、白芍10—15 S、生姜20—30 S\大枣12枚。水煎服,每日3次。


【方证1.肢体无力沉重,活动不灵,麻木不仁,酸痛,或肌肉萎缩。


2.浮肿,自汗,恶风;舌质暗淡。


19、黄芪白芍桂枝苦酒汤


【组成用法】黄芪30~100g、桂枝10~20g、芍药10~20g、米醋30~100ml。米醋与水相合,与其他三药同煎,温服。


【方证】汗出而色黄,浮肿、发热、口渴、脉沉。


20、麻黄汤


【组成用法】麻黄10~25g、桂枝10~15g、甘苹5~10g、杏仁10~15g。水煎服,分2~3次饭后温服。盖被取汗为度,不可大汗淋漓。


【方证】


1.发热、喘而无汗、恶寒、体痛、脉浮紧。


2.肌肤灼手、起疹、鼻中干燥或咳喘而胸满者。


3.头身肿痛,喜热,遇阴冷潮湿则加重,舌淡脉浮者。


21、小青龙汤


【组成用法】麻黄5~15g、桂枝5~15g、细辛5~15g、干姜10~25g、甘草5~15g、白芍10~20g、五味子5~15g、半夏10~15g。水煎温服,分三次。服后以口中微干为度。


【方证】 咳喘、鼻鸣伴呼吸道分泌物(痰液、涕)多而清稀如水,苔白水滑浮腻者。


22、大青龙汤


【组成用法】麻黄10~508、桂枝10~20g、炙甘草5~15g、杏仁10~20g、生姜10~25g、大枣5~15枚、生石膏50~200g。水煎温服,分三次。微微透汗即可,不可大汗淋漓。欲止其汗,以玉屏风散混爽身粉扑之即可。


【方证】


1.麻黄汤证见口干、烦躁、热甚、脉浮缓者。


2.咳喘病人口渴欲饮,上冲、烦躁或身疼痛、恶风寒、脉浮紧者。


3.肌肤灼手,鼻燥口干,发热者。


2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组成用法】麻黄10~30g、杏仁10~15g、石膏20~100g、甘草5~10g。上四味,水煎,分2~3次温服。


【方证】


1.发热、汗出,舌红唇燥、喘咳急迫而烦渴者。


2.发热而口鼻干燥,痰唾粘稠,欲饮水者。


3.小便不利,面目浮肿,上逆,烦闷,脉浮数或洪滑,舌苔白干或根黄。


24、葛根汤


【组成用法】麻黄10~15g、葛根30~50g、桂枝10~12g、芍药10~30g、炙甘草10~15g、生姜15~20g、大枣5~15枚。水煎,分2~3次温服,取汗为度。


【方证】


1.口噤、项背强痛或拘急、紧张,无汗恶风及下利者。


2.头疼、发热、恶寒,脉浮紧而项、肩,背、腰等处凝滞、强直或曲伸不利者。


25、麻黄附子细辛汤


【组成用法】麻黄10~15g、附子10~30g、细辛5~10g。水煎分2~3次热服,取微汗为止。


【方证】


1.精神委靡困倦、恶寒尤甚。


2.舌淡苔水滑、脉沉迟、微弱者。


26、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组成用法】麻黄5~20g、连翘10~15g、赤小豆30~50g、生梓白皮15~25g、杏仁10~20g、甘草10~15g、大枣5~12枚、生姜10g。水煎,分两次温服。如用雨后积水更优。梓白皮多用生桑白皮代之。


【方证】身黄、身痒、心烦、小便不利,舌红苔浮腻者。


27、越婢汤


【组成用法】麻黄15~30g、石膏S0~200g、生姜10~30g、炙甘草10~15g、大枣5~15枚。水煎,分三次温服。


【方证】


1.肌肤坚紧,平素很少出汗,现周身浮肿,脉浮,恶风,口渴或汗出者。


2.麻杏石甘汤证兼营卫不和,恶风,脉浮,身肿,不咳嗽而有内饮者。


28、射干麻黄汤


【组成用法】麻黄12~20g、射干10~15g、细辛5~15g、半夏15~20g、五味子12~20g、大枣7~12枚、紫菀10~15g、款冬花10~15g、生姜15g。水煎,分三次饭后温服。


29、厚朴麻黄汤


【组成用法】麻黄10~25g、厚朴15~30g、半夏12~20 g、五味子12~15g、细辛10~15g、干姜10~15g、杏仁15~20g,石膏50~150g、小麦20~50g。先煮小麦熟,然后去小麦,再入余药同煎,合匀分三次温服。


【方证】


1,肌肤黄黑、体形偏胖的咳喘、烦渴、胸满、脉浮病人。


2.小青龙汤证而鼻燥口渴、胸腹满胀、惊悸自汗或小便不利者。


3,胃中冷逆,肺气胀满,臌而喘咳,且正气涣散者。


30、小柴胡汤


【组成用法】柴胡10~20g、黄芩6~10g、半夏6~15g、人参5~10g、甘草5~10g、生姜10~15g、大枣5~10枚。水煎,分三次服用。


【方证】


1.胸胁苦满或上腹部疼痛,或胆囊部明显压痛。


2.发热或低热持续,呈寒热往来样。


3.心烦喜呕,或呕吐,口苦,默默不欲饮食。


4.脉弦,或弦细,或弦滑,或沉弦。


5.苔黄或黄白相兼,或淡黄,或黄腻。


31、大柴胡汤


【组成用法】柴胡10~15g、黄芩6~10g、芍药6~20g、半夏6~10g、生姜3~6g、枳实6~10g、大枣6~10枚、大黄5~10g。水煎,分三次服。


【方证】


1.发热或寒热往来。


2.胸胁苦满,上腹部拘急疼痛,局部肌紧张。


3.便秘,尿黄,或下痢,或呕吐,或黄疸,或头痛。


4.舌苔黄白且干燥,脉滑数


32、四逆散


【组成用法】柴胡6~10g、芍药6~30g、枳实6~10g、甘草(炙)6~10g。水煎,分三次温服。


【方证】


1.柴胡证,或对疼痛敏感,经常手冷、对寒冷气温敏感,易紧张及肌肉痉挛的柴胡体质。


2.胸胁苦满,疼痛、腹痛、腹胀、两胁下满实,胸膈挛急或积聚,腹直肌拘急,如棒状样紧张。


3.脉弦,舌质坚老而暗,或舌有紫点。


33、柴胡桂枝汤


【组成用法】柴胡10一15g、桂枝5~10g、芍药5~10g、黄芩5~10g、人参5~10g、甘草5g、半夏5~10g、大枣10g、生姜6g。水煎分三次服。


【方证】


1.发热恶风,寒热往来、汗出、关节酸痛。


2.胸胁苦满,或腹痛,食欲不振,心烦喜呕。


3.舌质暗红或暗淡,苔薄白或薄黄腻。


34、柴胡桂枝干姜汤


【组成用法】柴胡6~12g、桂枝6~10g、干姜3~6g、黄芩5~10g、天花粉10~12g、牡蛎10~15g、甘草3~6g。水煎,分3次服。


【方证】


1.胸胁满,或咳嗽,或胸骨痛,触之更甚。


2.寒热往来,或恶风、盗汗、自汗、头颈以上多汗。


3.食欲不振,口渴,但饮水不多,小便不利,大便溏薄。


4.心烦,胸腹动悸,不眠多梦,耳鸣。


5.苔白厚,舌面干。


35、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组成用法】柴胡15~20g、黄芩6~10g、生姜5~10g、人参5~10g、桂枝5~10g、茯苓5~10g、半夏6~10g、大黄5~10g、龙骨5~10g、牡蛎5~10g、大枣6枚、铅丹3g(或磁石10g,或用生铁落代之)。先煮龙骨、牡蛎、铅丹约20分钟,再加余药,大黄后下,分两次温服。


【方证】


1.柴胡证,主要是胸胁苦满。


2.精神神经症状,尤其是脐腹动悸;易惊谵语等。


3.舌质红,苔厚黄腻。


36、小半夏汤


【组成用法】半夏10~30g、生姜10~30g。水煎,分二次温服。


【方证】


1.恶心呕吐、口不渴,或口多清涎,或咳嗽痰多质稀。


2.胸膈胀满,心以下有振水音。


3.舌苔白滑或白腻,苔质较厚。


37、大半夏汤


【组成用法】半夏15~30g、人参10~15g、白蜜15~50g。水蜜调匀煎煮,分2次温服。


【方证】


1.反胃、朝食暮吐、呕吐物多涎沫。


2.心下痞硬、大便干燥、形容枯憔。


3.舌质淡红,苔薄腻或厚腻。


38、半夏厚朴汤


【组成用法】半夏10~20g、厚朴10~15g、茯苓10~30g、生姜10~15g、干苏叶6~15g。水煎,分四次温服,昼三次,夜一次。


【方证】


1. 因精神刺激所致的咽喉异物感,胸闷气塞感。


2.咳嗽气喘,痰多胸闷,或腹胀,呕吐恶心,食欲不振。


3.舌苔多厚腻、白腻、口内粘腻。


39、旋覆代赭汤


【组成用法】旋覆花10~15g、代赭石10~30g、半夏10~15g、人参10~15g、生姜10~15g、炙甘草6~10g、大枣12枚。水煎,分3次温服。


【方证】


噫气频作,或呃逆,或吐痰涎,或泛清水,或反胃噎食。


2.心下痞硬,按之不痛。


40、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组成用法】厚朴10~15g、生姜10~25g、半夏10~15g、炙甘草3~6g、人参3g。水煎,分三次服。


【方证】


1.腹胀满,饮食不佳,精神疲惫,肢软无力。


2.苔薄白,脉缓。


41、栝蒌薤白半夏汤


【组成用法】栝萎实20~30g、薤白10~1g、半夏10~15g、白酒30~80毫升。水酒合煎,日三服。


【方证】


1.胸中痞闷疼痛,呼吸不畅,胸痛彻背,咳嗽痰多,不能平卧。


2.舌质淡,苔白腻,脉沉滑。


42、麦门冬汤


【组成用法】麦门冬35~80、半夏10~15g、人参10~15g、炙甘草6~10g、粳米10~15g,大枣4~10枚。上六味,水煎,昼三夜一服。


【方证】


1.咳逆上气、咽喉不利、咯痰不爽。


2.或劳嗽日久不愈、口干咽燥、日晡发热、手足心热。


3.舌红少苔,脉虚数。


43、猪苓汤


【组成用法】猪苓10~15g、茯苓10~15g、泽泻10~15g、滑石10~15g、阿胶10~15g。水煎前四味,药成加入阿胶搅动使之融化,分三次温服。


【方证】


1.发热、呕而渴,心烦不得眠,口舌皮肤干燥,小便不利,尿色黄赤,淋漓涩痛伴少腹胀满者。


2,尿频、尿急、尿血或排尿后疼痛而渴欲饮水者。


3.舌质红苔滑,脉浮。


44、泽泻汤


【组成用法】泽泻30~50g、白术15~20g、水煎,分二次温服。通常上下午各一剂。


【方证】


1.头晕目眩,泛恶作呕,如坐舟车之中,动则加重。


2.小便不利而身重者。


3.舌胖大苔白腻,脉沉。


45、枳术汤


【组成用法】枳实15~60g、白术20~30g。水煎,分三次温服。


【方证】


1.心下痞坚、小便不利或心下满痛、身重纳减、消瘦者。


2. 胃脘痞硬,胀满如囊裹水,或如按杯盘,有形可见,且饮食减少;,肌肉瘦消者。


46、白虎汤


【组成用法】生石膏30~100g、知母15g、爽甘草6g,粳米15g。水煎煮,分三次温服。


【方证】


1.胸中烦热,面红而垢,气粗身重,口鼻气热,尿短赤,不恶寒但恶热,病重时鼻鼾,语言难出,神志昏沉,残项强搐捐.或谵语遗尿等。


2.舌盾虹,舌面干,苔少残黄爆,或白糙,或干黑有芒刺,脉洪大滑数有力。


47、白虎加桂枝汤


【组成用法】生石膏50g、知母20g、粳米6g、炙甘草6g、桂枝10g。水煎,分二次温服。


【方证】


1.发热,身无寒但热,口渴。


2.骨节烦疼、恶风、汗出不彻。


3.舌质暗红,脉浮滑或浮洪。


48、白虎加人参汤


【组成用法】生石膏30~100g、知母15g、炙甘草6g、粳米20g、人参10g。水煎煮,分三次温服。


【方证】


1.本方主要用治以烦渴、多饮为特征的疾病。如肺炎、结核性脑膜炎等外感热病伤津的口渴、糖尿病、小儿夏季热(高热、多渴、多尿)、甲亢(尤其是甲状腺危象)、中暑(如日射病)等。


2.其他如严重饥饿症、痿证、风湿热、产褥热、肿瘤、中风后中枢热等。


49、竹叶石膏汤


【组成用法】竹叶15g、生石膏30~50g、半夏10g、人参10g、麦冬20g、炙甘草6g、粳米6g。先煎煮他药,再加粳米,待米熟汤成去米,每日三次温服”


【方证】


1.身热、多汗、口渴、或咳嗽,痰涎胶着难去,咽喉枯燥不适,或干呕。


2.精神委靡,消瘦憔悴,少气,心烦。


3.舌红少苔,舌面干燥无津,脉虚数。


50、栀子豉汤


【组成用法】栀子10~15g、香豉10~15g。水煎煮,分三次服。


【方证】虚烦不得眠,心中懊,难以名状;或胸中窒,心下濡;或心中结痛,饥不欲食;或身热、手足温,但头汗出;或反复颠倒,舌苔黄腻。


51、茵陈蒿汤


【组成用法】茵陈10~80g、栀子10~15g、大黄6~10g。先煮茵陈,再下余二味,煮成后分三次服。


【方证】


1.身目尽黄,色如橘子而鲜明。


2.口渴,小便不利,色黄而短少。


3.舌苔黄腻,脉滑数。


52、泻心汤


【组成用法】大黄12g、黄连6g、黄芩6g。水煎煮,顿服。


【方证】


1.烦躁不安,面部潮红或为大黄体质。


2.心下痞,便秘。


3.舌质暗红坚老,舌苔黄腻或干燥(黄连舌)。


4.脉实有力,或数,或滑。


5.吐血,衄血或出血倾向。


53、半夏泻心汤


【组成用法】半夏10~15g、黄连3~5g、黄芩5~10g、干姜5~10g、甘草5~10g,人参5~10g、大枣12枚。水煎,分3次温服。


【方证】


1.上腹部满闷不适,有轻度胀痛,但按之无抵抗感,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肠鸣等胃肠道症状。


2.烦躁、内热感、多梦、失眠。


3.舌苔薄腻,或黄腻,或黄白相兼。


54、小陷胸汤


【组成用法】黄连3~6g、全栝楼12~20g、制半夏6~10g。先煎栝萎,再入后二味,煎成分三次温服。


【方证】


1,上腹部、胸胁部痞胀,按之疼痛。


2.心烦、失眠或咳嗽,痰黄粘腻或便秘。


3.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浮滑数。


55、葛根芩连汤


【组成用法】葛根30g、炙甘草6g、黄芩9g、黄连9g。先煮葛根,再加诸药,煮成分两次温服。


【方证】


1.发热,微恶寒或不恶寒,或胸中烦热,或午后高热,头痛酸楚,身重疲乏,口干苦,心烦,心悸,或项背拘急,或胸闷喘促,出汗。


2,腹痛,下利,大便粘滞不爽,或臭秽,或肛门灼热,上脘痞痛。


3.舌边尖偏红,苔黄腻或黄白相兼而腻,脉滑数。


56、黄连阿胶汤


【组成用法】黄连12g、黄芩6g、芍药6g、阿胶10g、鸡蛋黄2枚。先煎前三味,药成烊化阿胶,稍冷后,再搅入鸡蛋黄,每日三次温服。


【方证】


1,心中灼热而烦,不得安卧,失眠,神情急躁,易怒等。


2.诸出血证或出血倾向。


3.面色苍白,口舌糜烂;精神委靡,口燥咽干,手足心热,头昏耳鸣,小便短黄。


4.心下痞,腹痛,或久痢,下脓血。


5.舌质红或深红,苔黄薄或花剥、起裂甚或状若杨梅,脉细数,无力。


57、黄芩汤


【组成用法】黄芩10~20g、炙甘草6~12g、芍药6~12g、大枣12枚。水煎煮,分三次温服


【方证】


1.腹痛下利,或大便不爽,肛门灼热,及身热,口苦。


2.舌红苔黄,脉弦。


58、白头翁汤


【组成用法】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各10g。水煎,分两次温服。


【方证】


1.发热、口渴、下利、里急后重、便脓血。


2.或腹痛,肛门灼热;小便短赤。


3.舌红苔黄,脉数。


59、大黄黄连泻心汤


【组成用法】大黄12~30g、黄连6~15g。用开水浸泡5分钟,然后取汁,分1~5次温服。


【方证】


1.上部出血,量多色鲜红。


2.心烦不眠、狂躁目赤、心下痞而按之濡软者。


3.舌红赤,甚或起刺,苔黄腻,寸脉浮者。


60、大承气汤


【组成用法】大黄10~30g、枳实12~25g、厚朴13~30g、芒硝12~30g。先煎厚朴、枳实,熬好前放大黄同煎5~10分钟,再把芒硝加入溶化即可,服至大便稀多为度。不下,续服取下。


【方证】


1.阳明病,脉迟,汗出、不恶寒、发潮热、手足戢然汗出者。


2.舌红苔干焦黄,脉实有力而不大便、腹满者。


3.脉弱,烦躁心下硬,不大便,发热或日晡热、发狂、谵语者。


4.脉浮弦紧而剧烈腹痛、腹胀、腹皮热、坚满拒按,便秘、清水便或粘液脓血便者;


61、小承气汤


【组成用法】大黄10~15g、厚朴10~30g、枳实10~20g。水煎,分两次温服。以下为度,不下续服。


【方证】


1. 胃中燥、大便干(或初硬后溏)、小便数、谵语、潮热或无潮热者。


2.大承气汤证燥屎不甚坚硬,微烦而稍缓者。


3.脐腹胀满,按之有弹力,舌苔厚腻,脉滑实的呃逆或便秘患者。


62、调胃承气汤


【组成用法】大黄15~20g、芒硝10~15g、甘草10g。水煮两味,药成后,入芒硝溶化,分2~5次温服。


【方证】


1.体格壮实,面红唇厚,心烦,谵语,发热者。


2.大承气汤证而痞满不甚,不当峻下,并防泄下伤正者。


3.体壮、燥热、便秘较久,胃气不和,有时心烦、胸痛,大便反溏者。


63、大陷胸汤


【组成用法】大黄10~20g、芒硝12~15g、甘遂1~3g(为末)。先煎大黄,加芒硝,煮沸,入甘遂末搅匀,分2~3次温服,以利为度。


【方证】


1.心胸结硬、满痛、拒按而烦躁者。


2.胸腹积水,痛不可近,口干舌燥,脉沉紧有力,日晡发潮热者。


64、麻子仁丸


【组成用法】大黄10~20g、枳实10~15g、厚朴10~20g、火麻仁10~30g、白;10~20g、杏仁10~20g。上六味,如法蜜丸,或斟酌剂量为汤亦可。


【方证】


1.小便数、经常便秘而无所苦者。


2.心下痞、腹挛痛、大便干涩、外观壮实、肌肉坚紧者。


65、大黄硝石汤


【组成用法】大黄10~15g、黄柏12~15g、芒硝12~15g、栀子10~15g。先煎煮三味,药成后入芒硝,顿服,以下为度。


【方证】


身热发黄、小便涩赤、大便难、心胸结痛、懊依而口燥、苔黄、脉滑实者。


2.黄疸腹满或痛,便干溲赤,舌红鼻燥,脉沉滑数,潮热或谵语者。


66、桂枝茯苓丸


【组成用法】桂枝6~10g、茯苓10~15g、丹皮6~10g、芍药10~15g、桃仁6~10g。将五味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3~6g,每日两次,饭前温开水送下。或作汤剂,水煎两次,温服。


【方证】


1.下腹痛、按压则痛甚,有包块。


2.头痛昏晕、睡眠不良、烦躁、动悸。


3.面红或紫红,舌质暗,或有紫点,脉涩。


67、桃核承气汤


【组成用法】桂枝6~10g、桃仁10~25g、大黄10~15g、甘草3~6g、芒硝6~10g。将除芒硝以外的四味药水煎两次取汁,混匀后分两份,每日服两次,服时将一半量芒硝放入药汁内,放火上稍沸腾,溶化后空腹服用,以泻下为度。


【方证】


1.大黄证。


2.少腹部固定性拘急疼痛,按之更甚。


3.出血紫黑,易凝固结块。


4.精神亢奋不安,如狂。


5.面红、唇暗红、舌质暗红或紫,舌面干燥,脉沉涩。


68、抵当汤


【组成用法】大黄10~15g、桃仁10~20g、水蛭6~12g、虻虫6~12g。四味药水煎后,温服,以泻下为度。


【方证】


1.精神异常,狂躁不安。


2.下腹部急满硬痛,按之腹中有硬块。


3.大便秘结或下黑便,或身有黄疸,月经不调。


4.舌质紫绛,脉沉结或沉涩。


69、下瘀血汤


【组成用法】大黄6~15g、桃仁6~10g、廑虫6~10g。丸剂:研末,炼蜜为丸,每服10~15g,日服一次,黄酒送服。汤剂:黄酒煎服,不能饮酒者,水煎服。每日一次。


【方证】


1.少腹疼痛,腹中结块,按之有抵抗感而痛。


2.腹胀腹满,大便干结。


3.产后恶露不下或极少,少腹刺痛拒按,烦闷气粗。


4.舌质暗有瘀点,脉沉结或沉涩。


70、大黄牡丹汤


【组成用法】大黄10~15g、丹皮10~15g、桃仁10~12g、芒硝6~10g、冬瓜子20~30g。四味药水煎后,取汁,放入芒硝,沸腾融尽芒硝,一次服下。


【方证】


1.下腹肿痞疼痛,按之更甚。


2.便秘,烦躁,身热有汗。


3.舌质红而坚老,苔黄、脉紧、滑或迟。


71、大黄甘遂汤


【组成用法】大黄12~20g、甘遂6~10g、阿胶6~12g。先煎两味,阿胶另烊兑入,一次温服。


【方证】


1.少腹满痛拒按,小便不利,大便秘结。


2.下肢浮肿或手足心热,口不渴。


3.舌质暗红,苔黄或白,脉沉滑有力小便微难。


72、理中丸(汤)


【组成用法】人参6~12g、于姜6~12g、炙甘草6~12g、白术6~12g。制丸法:上四味10倍量,共研细末,过筛,炼蜜为丸,每丸重9g,日二次,每次l丸。汤法:上四味,以水煎服,日三次。


【方证】


1.腹满腹胀、呕吐下利、大便稀溏、食欲不振、心下痞硬、或涎唾多而清稀。


2.畏寒喜温、精神委靡、口不干渴或旧干而不思饮。


3.舌质淡红、苔白或厚或腻或滑。


73、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组成用法】炙甘草6~10g、白术10~30g、干姜10~15g、茯苓10~30g。水煎服,一日三次。


【方证】


1.腰以下有冷感,重压感,酸痛感。


2.全身倦怠感,浮肿或平素好发浮肿。


3.腹泻或便溏。


4.舌质淡或淡红,苔多白腻,或白滑,或根部厚腻。


74、茯苓甘草五味干姜细辛汤


【组成用法】茯苓10~20g、炙甘草3~6g、干姜6~12g、细辛3~9g、五味子6~10g。水煎取,分三次温服。


【方证】


1.胸满咳嗽,遇冷更咳,咯吐清稀泡沫痰。


2.舌苔白滑,舌质淡,脉沉弦。


75、桂枝人参汤


【组成用法】桂枝6~15g、炙甘草6~10g、白术l0~15g、人参10~15g、干姜6~10g,水煎,分三次服。


【方证】


1.头痛、发热、汗出、恶风。


2.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或心腹疼、心下悸、四肢倦怠、足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浮弱。


76、干姜人参半夏丸


【组成用法】干姜14g、人参14g、半夏28g


【方证】呕吐不止,或恶心欲呕,吐物不臭或呈清水样,心下痞硬,纳呆,舌淡苔白滑。


【现代应用】


妊娠恶阻、慢性胃炎、梅尼埃综合征、恶性肿瘤放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等,以呕吐或恶心欲呕为主诉且病程较久者多有应用本方的机会。


77、四逆汤


【组成用法】制附子20~100g(生者5~10g)、干姜15~50g、炙甘草20~40g。先煎附子,再入余药,顿服或分两次温服。以肢温厥回为度。慢性病也可煎三次,分3~5次温服。


【方证】


1.四肢厥逆,身体疼痛,精神委靡,二便清利,脉微欲绝属里虚寒甚者。


2.汗、吐、下不当伤津损阳而造成的肢冷、疼痛、畏寒、喜睡、面色少华、舌淡暗、苔白腻、黑润或白滑而脉象呈沉、细、微、软等无神,或寸部空浮无力等症者。


78、真武汤


【组成用法】茯苓30~50g、白术25~35g、芍药30~60g、生姜30~50g、炮附子20~50g。先煎附子再入余药同煎,分2~3次温服。


【方证】


1.头晕目眩,心悸,震颤,畏寒、浮肿或疼痛、麻痹,舌淡胖,苔白润,脉沉伏或微细无力者。


2.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喜暖恶寒、下肢冷痛、下利或咳或呕吐,脉沉者。


3.肢体痛痹失仁或痿跛不用而舌淡、苔白或苔黑而润、脉细小、精神倦怠者。


79、附子汤


【组成用法】制附子30~50g、茯苓30~50g、白术40~60g、芍药30~50g、人参15~20g。用水1000ml先煎附子至600ml,再入余药同煎至200ml,分l~2次温服。


【方证】


1.后背恶寒、肢体拘急、关节冷痛或头晕、小便不利而脉沉者。


2.各种痛证见手足冷(下肢更明显)、小便不利、心下痞硬或悸动而脉沉细无力者。


3.妊娠胎胀,少腹如扇,发热而精神委靡,腹痛恶寒者。


80、薏苡附子败酱散


【组成用法】薏苡仁30~100g、附子10~15g、败酱草30~60g(鲜者连根用100g)。水煎,分1~2次服。


【方证】皮肤粗糙起屑,右下腹拘急,按之虚软无力。


81、大黄附子汤


【组成用法】大黄15~30g、附子20~50g、细辛5~10g。水煎,分2~3次温服。


【方证】


1.偏于一侧的身体疼痛,或绞痛,或掣痛,程度剧烈者。


2.或发热,或恶寒,或便秘,或局部发冷者。


3.脉或弦或紧。


82、甘草附子汤


【组成用法】甘草10~20g、制附子10~50g,白术15~30g、桂枝20~50g。先煎附子,再入余药同煎,分三次温服。


【方证】


1.剧烈的关节疼痛,功能受限,伴全身汗出恶风及小便不利。


2.舌淡苔白润,脉沉或浮细涩者。


83、桂枝附子汤


【组成用法】桂枝20~40g、制附子20~50g、生姜15~30g、大枣12~20枚、甘草10~20g。先煎附子,再入余药同煎,分2~3次温服。


【方证】


1.身体疼痛、关节屈伸不利、转动痛剧、心烦、脉沉细或寸浮虚者。


2.知觉障碍、肌肉拘挛、疼痛、上冲、舌质淡红,苔白滑润、脉浮涩数者。


84、白术附子汤


【组成用法】白术40~60g、制附子20~50g、生姜15~30g、大枣12~20枚、甘草10~20g。先煎附子,再入余药同煎,分2~3次温服。


【方证】


1.身体疼痛、肢节不利、纳少、身重、便秘、尿量少、脉浮涩数。


2.用于甘草附子汤证而大便硬、小便自利者。


3.桂枝附子汤证而无气上冲,见小便不利、大便偏干者。


85、当归芍药散


【组成用法】当归10~20g、芍药10~30g、川芎6~15g、茯苓10~30g、泽泻10~30g、白术10~30g。上6味,共研细末为散,每服6g,酒和,日三次。或以水煎煮,日服三次。


【方证】


1.妊娠腹中急痛,或绵绵作痛。


2.头重,眩晕,心悸,小便不利,头面及足跗浮肿。3.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细缓或有弦滑之象。


86、当归四逆汤


【组成用法】当归10~20g、桂枝10~20g、白芍10~30g、细辛3~10g、炙甘草6~10g、通草3~6g、红枣10~30g。上七味,水煎煮,分三次温服。


【方证】


1.手足厥寒、麻木、冷痛,甚至青紫。


2.腹痛、头痛,或腰痛、腿痛、脚痛。


3.脉细,舌淡苔白。


87、当归贝母苦参丸


【组成用法】当归10~30g、贝母10~30g、苦参10~30g。上三味,末之,炼蜜为丸,如小豆大,饮服3丸,加至10丸。亦可作汤,入蜂蜜30g冲服。


【方证】


1.小便淋漓不尽,溲时涩痛,尿色黄赤,大便干燥。


2.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88、肾气丸


【组成用法】干地黄15~50g、山药10~30g、山茱萸6~20g、泽泻10~30g、牡丹皮6~15g、茯苓10~30g、桂枝6~12g、附子6~12g。将上药研末,炼蜜为丸,每服6~9g,日服二次,温开水送下。或作汤剂,水煎服,每日两次。


【方证】


1.浮肿、小便不利或小便频数、多尿。


2.腰腹疼痛,小腰或拘急疼痛,或麻木,或软弱无力。


3.痰液、唾液、白带等量多且清稀如水。


4.严重的疲劳倦怠感,肌肤虚浮,或有水肿,手足常怕冷畏寒,时常出现烦热感。


89、复脉汤(炙甘草汤)


【组成用法】炙甘草15~30S、桂枝10—20 s、生姜10~20g、大枣20~30枚、人参10~15g、生地黄60~120g、麦冬15~20g、麻仁15~30g、阿胶10~15g。(黄酒或米酒和水各半,先煎八味,去滓,阿胶另烊后兑入药汁调匀,温服,每日三次。不宜饮酒者,水煎亦可)。


【方证】


1.脉虚无力、三五不调。


2.消瘦、面色憔悴、舌苔薄或无苔。


3.倦怠、动悸、虚烦、头昏、多梦或失眠、便秘。


90、胶艾汤


【组成用法】川芎6~10g、当归10~15g、芍药10~20g、阿胶10~15g、干地黄15~50g、艾叶6~10g、甘草3~6g。水煎,阿胶另烊后兑入,温服,每日二次。


【方证】


1.出血不止或反复发作。


2.腹中痛,按之软弱无力。


91、三物黄芩汤


【组成用法】黄芩15~50g、生地黄30~100g、苦参15~30g。三味药同时水煎煮2~3次,取汁混合,分2~3次服用。


【方证】


1.心烦失眠,手足烦热,甚则灼热疼痛、肤色红。


2.唇舌干燥,口渴欲饮。


3.舌质红而少津。


92、黄土汤


【组成用法】灶心土12~60S、干地黄15~60g、阿胶10~20g、黄芩10~20g、制附子6~15g、白术10~20g、甘草3~10g。阿胶烊化后,兑入煎成的药汁中,温服,每日二次。


【方证】


1.出血而精神不振,手足烦热。


2.腹痛、下利、或微有浮肿。


3,脉沉细、迟或紧。


93、酸枣仁汤


【组成用法】酸枣仁10~30g、甘草3~6g、知母6~12g、茯苓10~20g、川芎6~12g。将酸枣仁捣为粗末先煎15分钟左右,再放诸药,水煎两次后混合,分成两份,早晚温服。


【方证】


1.睡眠障碍,或失眠,或多梦噩梦惊醒,或睡眠浅而易醒。


2.性情急躁,易心烦、心悸,容易紧张、兴奋。


3.头痛、头晕,或胸腹痛,肢体疼痛。


4.脉弦细。


94、木防己汤


【组成用法】木防己10~15g、石膏30~50g、桂枝6~10g、人参10~15g。水煎,分二次温服。


【方证】


1.颜面黧黑、或紫暗、或两颧暗红。


2.喘息、动悸,呼吸急促,心下痞坚,气短乏力或口舌干燥,多饮,腹满,甚则面目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


3.舌质红,苔少乏津,脉沉


95、吴茱萸汤


【组成用法】吴茱萸10~15g、人参10~15g、生姜20~30g、大枣12~20枚。水煎取汁,温服,每日三次。


【方证】


1.干呕或呕吐涎沫。


2.头痛,或痛连及肩颈。


3.手足冷、烦躁而坐卧不安。


4.心下痞硬且满,按之痛或不适。


96、桂枝芍药知母汤


【组成用法】桂枝10~20g、芍药10~20g、甘草3~6g、麻黄6~15g、生姜10~20g、白术10~20g、知母10~20g、防风10~20g、附子10~20g。水煎,分三次服。


【方证】


1.剧烈的关节痛、伴关节肿。


2.恶风发热、有汗或汗少。


3.身体消瘦,面色暗黄或有浮肿,脚浮肿。


97、续命汤


【组成用法】麻黄10~30g、杏仁10~20g、桂枝10~30g、甘草5~15g、石膏40~200g、人参10~30g、当归10~30g、干姜10~20g、川芎10~20g。水煎分二次温服,待微汗出为度。不汗,盖被助汗。若不汗,更服。总以汗出为度,但不可见风。


【方证】


1.大青龙汤证咳而多涎唾,或心下痞虚,或头痛、腹痛者。


2.体格黑胖病人,咳逆上气,面目浮肿,但伏不得卧,口干烦渴者。


3.肢体不遂、言语涩滞、茫然不知痛痒或身拘急不能转侧,属表邪兼内虚者。


98、大黄廑虫丸


【组成用法】制大黄8g、黄芩6g、甘草6~10g、桃仁10g、杏仁10g、芍药12g、生地30g、干漆3g、虻虫10g、蛴螬10g、廑虫6g、水蛭10g。上药研成细末,炼蜜成丸。每次3~6g,温水或黄酒送下,每日二次。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可参照以上量或原方比例。


【方证】


1.少腹部疼痛或有硬块、腹有胀满感、饮食减少。


2.形体消瘦、面色暗晦、肌肤干燥如鳞甲、两目黯黑。


3.舌质暗紫、或舌见瘀斑,脉沉细涩。


99、乌梅丸


【组成用法】乌梅10~20g、细辛3~6g、干姜6~10g、黄连6~10g、当归10~15g、附子10g、川椒6~10g、桂枝10~15g、人参10~15g、黄柏6~10g。水煎服,每日二次。作九剂时可按古法制丸,或用现代方法炼蜜为丸。成人每次服20g左右,儿童酌减。


【方证】


1.手足厥冷、心中烦狂。


2.呕吐、腹中痛。


3.腹泻、大便稀溏或泻下粘液。


4.口苦、目赤、小便黄赤。


100、温经汤


【组成用法】吴茱萸6~10g、当归10~12g、芍药10~12g、川芎6~10g、麦门冬15~20g、半夏10~15g、人参10~15g、阿胶10~15g、桂枝10~12g、丹皮10~12g、生姜6~10g、甘草3~6g。水煎二次,温服,每日二次。


【方证】


1.月经不调、血色暗淡或有血块。


2.自觉手足心热而又恶风、自汗,午后有发热感,或有头痛、恶心。


3.腹壁薄而无力,小腹部拘急、疼痛或腹胀感。


4.口唇干燥,舌质暗淡,脉涩。


高血压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血压判别标准:① 正常血压,收缩压<120mmHg和舒张压<80mmHg。② 成年人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③ 临界高血压,指血压介于上述二者之间。高血压病患者由于动脉压持续性升高,引发全身小动脉硬化,从而影响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造成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其中以心、脑、肾的损害最为显著。


适应经方治疗的高血压类型:① 用降压药效果不明显或副反应较大者;② 伴有并发症者;③ 恐惧降压药,心理压力大,自觉症状明显者。


经方治疗高血压的优势:① 改善症状,控制血压;② 改善高血压患者体质,防止并发症,控制病情的发展。


对应不同个体特征,治疗高血压常选用下列经方:


(一)黄连解毒汤

【适用病证】


原发性高血压见心率快、烦躁失眠者。


【应用参考】


1.本方适用的体质大多体格强健,肌肉坚紧,面色红而有油光,目睛充血,多目眵,口唇黯红,舌质坚敛,脉滑数;易烦躁,常有睡眠暲碍;皮肤常有疮疖,口舌易生溃疡,小便黄短等。中老年人多见。食欲不振者、贫血者、心率缓慢者、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2.黄连解毒汤味极苦,可配适量的生姜、红枣。一般来说,服药以后尚不觉太苦,且口内清爽者,大多药已对证;如服药后胃内不适、恶心呕吐,导致食欲不振者,则不适合。


3.此汤剂难以久服,通常给予5~7日量,症状缓解后即可停服,或改为胶囊剂、丸剂,小剂量服用一段时间。


4.胃内不适,加干姜10g,生甘草10g;大便干结,或有出血者,加生大黄10g。


【典型案例】


董男,35岁,168cm/75kg。2013年2月2日初诊。


病史:患者自去年秋天发现血压升高,一直服用西药降压,收缩压控制尚可,但舒张压控制不理想,目前血压水平为(120~130)/(90~100)mmHg,平素无明显不适,经常口干,头面部出油多,有脚气。既往有胆结石、湿疹、脂溢性脱发。


家族史:母亲高血压。


体征:体形充实,唇红,面油,秃顶,舌红,脉滑数,脉率108次/分。


处方:黄连5g,黄芩10g,黄柏10g,栀子10g,制大黄5g,干姜10g,生甘草5g,15剂,1-2服法。


2013年4月6日:服上方3天舒张压即降到80mnHg,遂停用降压药,舒张压又反弹至100mmHg,现采用上方加服半片降压药的方式服用至今已40天,舒张压稳定在85mmHg左右,且感觉很舒适。原方续服,15剂,3-2服法。


(二)泻心汤

【适用病证】


高血压见烦躁、焦虑、头痛者,或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者。


【应用参考】


1.本方长期服用一定要顾及患者体质。适用于本方者多体格壮实,面色潮红而有油光;唇色红或黯红,舌质黯红,舌苔黄腻或干燥;腹部充实有力,或上腹部不适;大便干结或便秘;血压偏高,或血脂偏高,或血黏度偏高,心率快。无以上体征者,慎用。


2.急重症可以大量,病情轻缓当用小剂量。


3.大便不成形但黏臭、舌苔黄腻者,依然可以用本方。


4.面红,头痛,脉滑数,加黄柏10g,栀子15g;体格壮实、上腹部经常饱胀者,合大柴胡汤。


【典型案例】


张女,40岁,169cm/66kg。2018年10月9日初诊。


病史:2017年12月左主动脉夹层手术。现血压仍高。头晕,急躁,梦多,紧张时能听到心跳声。食欲旺盛,大便黏秘,有痔疮。


体征:面红油,痤疮,舌唇红,脐跳明显。


处方:生大黄10g,黄连5g,黄芩10g,15剂,沸水泡服,5-2服法。


2018年11月6日:头晕、心慌、便秘好转,脾气改善,睡眠改善。原方30剂。


(三)温胆汤

【适用病证】


临界高血压或初期高血压见有以下特点者:①血压临界或有波动,无心、脑、肾并发症表现;②主诉较多,症状严重,以头痛头晕、失眠多梦,尤其是多噩梦,易惊,恐惧感;③患者大多为中青年,体型中等偏胖,营养状况好,面部皮肤比较油腻;④“白大衣高血压”(WCH),即紧张后血压升高者。


【应用参考】


1.用本方能改善睡眠、消除恐惧感,并能消除头痛、胸闷等躯体症状。


2.通常给予7日量,有效后可间断性服用较长时间。


3.伴有胸闷烦躁、失眠、心律快者,加黄连5g;伴有焦虑及联者,加椭子15,厘朴15g1件有更年期症状的中老年女性的高血压患者,常常神志恍惚、百般无奈,而脉不滑、舌不红者,本方加酸枣仁30g,知母15g,川芎15g。


【典型案例】


张女,55岁。2016年5月16日初诊。


病史:高血压病史6年以上。头晕恶心反复4~5年,空气不通畅处明显。服用降压药氯沙坦钾片血压控制尚可。尿频,胃胀,入睡困难、梦多。既往有面瘫。


家族史:父冠心病,高血压。


体征:体胖面圆,色黯黄。舌胖齿痕苔白腻,脉滑。


处方:姜半夏20g,茯苓20g,陈皮20g,生甘草5g,枳壳20g,竹茹10g,干姜5g,红枣20g,10剂,5-2服法。


2016年5月30日:头晕消失,恶心除。血压药已减半,夜寐有梦。原方续服10剂,3-2服法。


(四)大柴胡汤

【适用病证】


高血压伴有胆囊炎、胆石症、高脂血症、便秘者。患者大多体格健壮或肥胖,上腹部胀满,舌苔厚。


【应用参考】


1.服药以后,大多可出现腹泻,一般以每天2~3次为宜。


2.如长期服用,则需调整大黄的用量,以大便畅通为度。


3.本方通常给予7日量,症状改善后,可减量继续服用,以改善体质。


4.烦躁、舌红、脉数,加黄连5g;面色黯红、便秘者,加桃仁10g,茯苓10g,丹皮10g,桂枝10g。


【典型案例】


某男,20岁,172cm/109kg。2015年8月25日初诊。


病史:高血压、肥胖、血脂偏高2年。现症状为乏力多汗,腹胀反酸;入睡难多梦,下半夜咳嗽。


体征:体胖圆脸,面油舌黯,脉滑、90次/分,140/110mmHg。


处方:柴胡30g,黄芩15g,姜半夏20g,枳壳30g,赤芍20g,制大黄10g,干姜10g,红枣20g,黄连5g,15剂,5-2服法。


2015年9月1日:体重有下降,血压130/85mmHg。腹胀、夜咳、睡眠难明显好转。原方改生大黄10g,30剂,5-2服或隔日服。


(五)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适用病证】


伴有抑郁倾向的高血压患者。患者多表现为疲劳感明显,意欲低下,睡眠障碍,情绪不稳定,工作效率下降,惊恐不安,多噩梦,或有胸腹悸动。


本方也可用于老人脑硬死以及脑血管性痴呆,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烦躁或失眠。


【应用参考】


1.根据大便情况调节大黄用量,保持每天1~2次大便为好。


2.本方通常给予7日量,症状改善后可减量长期服用。


3.在临睡前服用本方有利于睡眠。


4.脑血管性痴呆、面红者,合桂枝茯苓丸;胸闷烦躁、失眠、腹胀,合栀子15g,厚朴15g,枳壳15g。


【典型案例】


贺男,35岁,172cm/70kg。2014年5月6日初诊。


病史:发现高血压3年,长期血压稳定155/110mmHg,服用尼群地平、卡托普利等降压药无效。先后服用荆芥连翘汤、大柴胡汤,身体热烦躁等症状改善,但血压控制不理想。上周血压升高,通常180/100mmHg以上,最高达192/122mmHg。近来常头痛头晕,两眼发胀发涩,困倦,嗜睡。


家族史:父母均有高血压病。


体征:面油多,后背有痤疮,腹部充实,两肋弓下有抵抗感,咽喉暗红,舌暗红,苔厚,舌底静脉瘀紫。


处方:柴胡12g,黄芩6g,姜半夏12g,党参12g,桂枝12g,茯苓12g,制大黄6g,龙骨12g,牡蛎12g,生石膏12g,干姜6g,红枣15,10剂,5-2服法。


2014年5月20日:药后1周血压控制较可,139/94mmHg(服中药期间未服降压药)。症状减轻。原方续服,每晚服1次,10剂。


(六)黄芪桂枝五物汤

【适用病证】


高血压伴有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病见头痛、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者。


【应用参考】


1.适用于本方者多为中老年人,面色黄黯,皮肤松弛干燥,容易浮肿,指甲黄厚,舌黯,脉弦涩微。面红油光、舌红苔黄者慎用。


2.使用本方要询问食欲,如食欲旺盛者适用,如进食后腹胀、腹痛者不适合。


3.本方适宜于长时间服用。


4.如果自汗、浮肿,黄芪的用量可加大。


5.眩晕、头痛、气短者,加葛根30g,川芎15g;伴有心肾功能损害的Ⅱ期、Ⅲ期高血压患者,见浮胂、腰腿痛者,加怀牛膝30g。


【典型案例】


沈某,男,63岁。2005年11月就诊。


病史:糖尿病、高血压、脑垂体瘤、膜性肾炎、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史。现主诉头晕,如醉酒后感或感冒发烧感,降压药等日服10余颗。效果不明显。食欲旺盛,疲劳乏力,隈酸腿软。检查:尿隐血(


体征:体格魁梧,面色黄暗,腹部松软,舌体胖大质嫩。


处方:生黄芪60g,肉桂6g,桂枝10g,赤芍15g,白芍15g,干姜6g,红枣20g,怀牛膝30g,川石斛30g,丹参12g,葛根30g。


疗效:此方服用2月余后,血压稳定在140/80mmHg,疲劳感消失,下肢有力,腰酸不显,脸色有光。


(七)真武汤

【适用病证】


高血压Ⅱ~Ⅲ期、高血压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等,患者见面色黄黯或苍白无光,反应迟钝,精神萎靡,浮肿貌;常有肢体震颤,步态不稳,甚至无法站立;主诉以头晕、心悸、乏力、多汗为多;脉沉细,舌胖大苔滑者。


【应用参考】


1.本方适用的患者大多有脑心肾疾病、消化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疾病,重要脏器功能常有损害。中老年人多见。体格壮实的高血压患者慎用。


2.附子有毒,需要先煎。用量如达10g,应先煎30分钟;如30g以上,必须先煎60分钟以上,待药液不麻舌方可服用。


3.本方通常给予7日量,症状缓解、血压平稳后,可间断性服用。


4.舌体胖大,舌黯紫,心悸,加肉桂10g;血压不稳、心功能不全者,加红参10g,肉桂10g;汗出、失眠多梦、惊恐不安者,合桂枝15g,甘草5g,龙骨15g,牡蛎15g。


【典型案例】


马女,70岁。1964年4月17日初诊。


高血压病已3年。头晕头痛,耳鸣不聪,劳累则加重,形体日渐发胖,小便有时失禁,晚间尿频,痰多,怕冷,手足偏凉;饮水则腹胀,饮食喜温,不能吃生冷。血压230/118mmHg。六脉沉细,右甚;舌偏淡,苔滑。属阳虚水逆。治宜温阳镇水,健脾化痰。


处方:川附片6g,茯苓9g,生白术6g,白芍6g,生姜4.5g,法半夏9g,生龙骨、生牡蛎各12g。


4月25日复诊:头晕减轻,睡眠好转,血压210/108mmHg。脉舌如前。原方加五味子(打)3g,龟板12g。


5月7日三诊:头晕、头痛已轻微,精神好转,已能上班,小便正常,痰明显减少。舌红苔薄,脉沉细滑。原方加橘红4.5g,白苏子(炒)6g。药后,血压维持在200/100mmHg左右,自觉症状明显减轻。(《蒲辅周医疗经验》,有删节)


(八)桂枝加葛根汤

【适用病证】


脑梗死、脑供血不足导致的头痛眩晕、视力下降、耳鸣、失眠健忘、震颤等。中老年人居多;面色苍白或黄黯,憔悴,缺乏光泽;易出汗,舌淡红或黯紫,脉浮弱。


【应用参考】


1.消瘦不明显,或皮肤松弛而下肢浮肿者,可去甘草,加黄芪30g;肤色黄黯、皮肤粗黑者,加麻黄5g;头痛,头晕,加川芎15g;便秘,苔厚,加大黄5~10g。


2.此方服后可能出现牙痛、虚弱感、饥饿感、头面部发热感、便秘等,只要原有症状改善,不必改方,减少服用量即可。


【典型案例】


潘女,64岁,161cm/46kg。2016年9月7日初诊。


病史:脑梗死病史4年。现头痛头皮发麻(风吹更甚),视力模糊,健忘(就诊时自带记录纸)手抖,睡眠易醒,下肢冰冷,大便不成形。


体征:体瘦,面黄黯,唇紫舌黯,皮肤干,腹直肌拘急,下肢静脉曲张。


处方:桂枝10g,肉桂10g,赤芍10g,白芍10g,葛根40g,生甘草5g,干姜5g,红枣20g,川芎20g,10剂,5-2服法。


反馈:药后头痛、头面发麻明显改善。


(九)续命汤

【适用病证】


以四肢瘫痪、麻木以及失语为临床特征的突发性疾病。其人多敦厚壮实,腹部较充实,脸色黄黯,皮肤粗糙干燥;有受凉暴感风寒的诱因,或有喘鸣、面目浮肿、项背酸痛、身体拘急等。现在多用于格林 – 巴利综合征、急性脊髓炎、脑干脑炎、低钾综合征、神经根炎、面神经麻痹、脑卒中、脑肿瘤、帕金森综合征等。


【应用参考】


1.去人参,加黄苓,名西州续命汤,治风湿腰脚挛急疼痛。


2.去当归,加附子、防风、芍药、防己、黄芩,名千金小续命汤,治卒中风欲死,身体缓急,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奄奄忽忽,神情闷乱者。


3.徐灵胎经验,小续命汤去附子、桂枝,加大黄,治痰火中风。


4.出血性中风、血压过高者、脉大而硬者,慎用。


【典型案例】


刘男,75岁,162cm/60kg。2019年11月18日初诊。


病史:高血压多年,2019年7月28日患脑梗后失读、失语,词不达意。右手肿胀,活动不灵活。咽中有痰。


体征:面颊暗红,眼睛充血,眼袋明显,唇紫暗红。舌面水滑,苔黄厚腻。


处方:生麻黄10g,桂枝15g,杏仁15g,生甘草5g,生石膏30g,当归10g,川芎15g,生晒参10g,干姜10g,姜半夏15g,14剂,餐后服。


2019年12月9日:药后说话虽然无改善,但愿意讲话了,眼睛有神,右手部肿缓解。水滑苔消失,唇紫暗红。原方续服。


标签: 黄煌

您好访客,请登陆发表!

发表
高兴 支持 激动 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