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医经典,大道至简,易医精诚。 本站纯属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使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详情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三 | 注册 | 登录
位置: 首页 > 经方医案 > 经方论治 > 正文

子宫腺肌症病机和医案

小编 在线: 时间: 2024-04-16

子宫腺肌症病机和医案(图1)

子宫腺肌症是由子宫内膜的腺体与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生长所引起的一种良性病变疾病,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多表现为月经量多、痛经、子宫增大、不孕等。中医可归于“痛经”、“瘕”、“不孕”等疾病范畴。子宫腺肌症的主要病机,是瘀血阻滞冲任胞宫,经血流通受阻,而致不通则痛;瘀血不去,新血不得归经,故而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瘀血停留,日久结块,形成瘕。形成瘀血的原因,有虚实寒热的不同,以寒者为多,实证及虚实夹杂者多,纯虚证则鲜见。


①气滞血瘀

据多年临床观察,子宫腺肌症多由于气血运行不畅,局部气血凝滞,郁滞则血流不畅,久则形成气滞血瘀。瘀血阻滞冲任、胞宫,可致经行腹痛、月经不调、腹部结块等诸症,宜采用活血化瘀法。宜用桂枝茯苓丸加减。

例:某,25岁,主诉经期小腹疼痛3年,伴腰痛,肛门憋坠。月经周期22~25天,月经量多,兼有血块,舌淡红苔薄白边有瘀点,脉弦涩。B超提示右侧附件有一31cm×22cm×25cm大小的囊性肿物。经妇科检查和B超诊断确诊为子宫腺肌症。辨证为气滞血瘀,气滞则血行不畅,血瘀于盆腔形成包块,故经期腰腹疼痛。治宜理气活血,逐瘀止痛。处方桂枝茯苓丸加减,桂枝、茯苓、桃仁、赤芍、牡丹皮、地鳖虫、木香各12g,三棱、莪术各15g。14剂。每日1剂,水煎2次合并2次分服。2周后来复诊,肛门憋坠感明显好转,已无腹痛。遂对原方予以加减,连服60剂后复查,症状基本消失,月经量亦正常,仅偶有小血块,经B超诊断,盆腔未见明显异常。

按:方中桃仁、地鳖虫破血祛瘀,消散结;用辛温的桂枝以通血脉而行瘀滞;赤芍、丹皮、三棱、莪术活血化瘀,又可凉血以清退瘀久所化之热,且赤芍可缓急以治腹部拘挛疼痛;木香行气止痛;茯苓导药下行。诸药合用,共奏化血化瘀,缓消癥块之功。


②痰瘀互阻

《医学入门》谓“人知气血为病者多,而不知痰为病尤多”。故有“百病兼痰”之说。妇女以血为本,以血为用,所以妇科疾病多血症。在临床中发现,子宫腺肌症患者属痰证者亦为数不少。

机相似之阳和汤加味,立法处方之妙,用之效如桴鼓。

例:某,36岁。已婚。患者自诉已停经9月余。14岁月经初潮,月经28~50余天一行,不规律,5~10日干净,量略多,颜色正常,常夹有血块,带下量多色白,无异味。患者体型丰满偏胖,纳尚可,易疲倦乏力,大便不成形。舌质淡苔厚腻边有齿痕,脉弦滑有力。B超检查提示为子宫腺肌症。西医诊断:子宫腺肌症。中医诊断:闭经;。辨证为痰瘀互阻。拟祛湿化痰,活血化瘀消。处方予以开郁二陈汤合活络效灵丹加减。半夏、川芎、甘草各10g,茯苓、香附、莪术、苍术、木香、当归各15g,丹参30g,陈皮6g。14剂,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用。复诊,自诉白带减少,大便亦已成形,精神状态有所好转,舌淡苔薄腻。根据效不更方原则,以原方继续服用。中途按原方略加调整一次,患者继续服用,共计50余剂,反馈月经已来,周期、量、色均已正常,精神亦佳,效果良好。,按:《灵枢·百病始生篇》曰:“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此证多因津液害化成痰,再与瘀血互结,壅滞冲任,结于胞宫而形成癥块。临床上亦因随证加减,若有痛经较甚者,加乳香、没药各15g;若脾胃较虚,纳差神疲者,加白术15g,党参20g。


③肾阳不振

肾为水火之宅,内藏元阴元阳,为人体脏腑阴阳的根本。“经水出诸肾”,肾阳为全身阳气之本,温煦鼓动气血则经水畅。若肾阳虚则易寒气内生,凝滞血液,形成瘀血,成本虚标实之证。临床多表现为腹部冷痛、手足不温、痛经、月经过多等症状。

例:某,30岁。已婚。痛经5年,加剧9个月。周期27天,经期延长,9~11天净,经量多兼有血块,平时感腹部冷痛胀痛,遇温则减。现大便偏稀,经期腹泻。结婚5年,现有1男孩。舌淡苔白边有瘀斑,脉虚弦。B超提示:子宫腺肌症。西医诊断:子宫腺肌症。中医诊断:痛经。辨为肾虚血瘀,拟温阳补肾,散寒祛瘀。处方:熟地黄30g,淡附片、吴茱萸、肉桂各9g,鹿角霜、白芥子、白术、当归各12g,五灵脂12g,炮姜7g,细辛3g。7剂,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禁忌生冷。2月23日复诊,诉现腹痛已明显减轻,经量亦减少,月经7天即净,然仍有腹胀,大便未成形。药中病机,予以前方基础上加木香10g。按此方连续服用30余剂,现患者症状基本痊愈,月经正常,已无不适。

按:患者肾阳亏虚,瘀滞胞络,腹有瘢瘕,故腹部冷痛,月经兼有血块。《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证治》:“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予以病机相似之阳和汤加味,立法处方之妙,用之效如桴鼓。


④脾虚蕴湿

多次的孕堕或宫腔操作亦是本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肾气损伤,冲任、胞宫气血不调,致气虚不摄;胞宫功能受损,经血不循常道,变成离经之血,离经之血蓄积胞宫,日久形成胞宫癥瘕之症。因血瘀阻滞而有不通则痛之症;气血不足而摄血无常而有月经量多。从而本病的绝大多数表现为痛经和经水量多。

例:某,42岁。患者自诉经前经行腹部胀痛4年,进行性加重。患者于12岁初潮,无痛经。于4年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经前5天小腹疼痛,并呈进行性加重,痛甚时需服用止痛药止痛,至今已4年。目前患者月经周期28天,经量偏多,色淡,肛门有坠胀感,行经时腰腿酸痛,面色无华略白,浑身乏力,大便略稀,舌质淡、苔薄,尖有朱点,脉弦,重按无力。患者有过多次人流清宫病史。彩超提示:子宫宫体:6.5cm×6.1cm×6.9cm,子宫腺肌症。西医诊断:子宫腺肌症。中医诊断:痛经;癥瘕。辨为气虚血瘀证。处方予以益气化瘀汤加减:党参、赤芍各15g,黄芪20g,川芎、当归、三棱、制香附、莪术各10g,鳖甲、杜仲各20g,鸡血藤30g,炙甘草9g。7剂,水煎服,1日1剂。1周后复诊,患者自诉精神好转,大便已成形。予上方基础上加五灵脂、生蒲黄、桂枝各10g,续服1周。于6月3日再来复诊,因经期将至,且又有腹痛欲作之感,于上方中去三棱、莪术,加元胡、益母草、乌贼骨、仙鹤草各15g。连续服用近30余剂,经前经行腹痛基本消失,肛门亦无坠胀感,精神佳,气色亦明显改善,基本痊愈。经后彩超提示子宫体:6.8cm×5.0cm×5.2cm,较前缩小。效果明显。按:治疗过程中灵活辨证用药,随证加减。因患者于经前有腹痛欲作之感,遂加元胡以行气止痛;又因患者经期经量偏多,故去三棱、莪术破血逐瘀之品,加益母草、乌贼骨、仙鹤草以化瘀止血。以益气化瘀汤为底方,坚持益气活血化瘀的基本治疗方法,对于子宫腺肌症最明显的痛经症状有着显著的效果。但若要完全消除瘀血癥瘕病灶,则需坚持服药治疗。


结语

子宫腺肌症有虚实寒热的不同,多为虚实夹杂,纯虚证则无。因此在治疗上需要扶正与祛瘀并举,把握扶正和祛邪之度,不可一味攻逐祛瘀而伤正气,而应随病机变化加减或更方。


为数不少。

标签: 子宫腺肌症

您好访客,请登陆发表!

发表
高兴 支持 激动 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