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医经典,大道至简,易医精诚。 本站纯属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使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详情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三 | 注册 | 登录
位置: 首页 > 经方医案 > 名医医案 > 正文

朱南孙32个妇科医案

小编 在线: 时间: 2022-01-21

朱南孙32个妇科医案(图1)

案1、叶×,27岁,未婚。

初诊:1992年9月2日。14岁月经初潮,次年起经行量多,2年后又恢复正常。1990年起经转提前,每3周1行,经量偏多。末次月经8月31日,为先期9天而转,量少色暗,乳房微胀,大便溏薄。舌质红,苔薄腻,脉细软。证属月经先期脾肾不足,冲任统摄乏力。治宜健脾益肾,调理冲任。

焦潞党参12g 焦白术9g 炒淮山药12g 补骨脂9g 椿根皮12g 煨肉果12g 桑寄生12g 桑螵蛸、海螵蛸(各)12g 芡实须、莲子须(各)9g 玉米须2g 焦山楂炭12g 7帖

二诊:9月9日。经行9天方净,经量初少后为中量,伴腹痛隐隐,大便溏薄,日1~2次,纳可。脉细软,舌暗偏红,苔薄腻。脾肾气虚,冲任统摄乏力。治宜健脾益肾,统摄冲任。

焦潞党参15g 焦白术9g 炒淮山药12g 补骨脂9g 椿根皮12g 赤石脂(包)12g 禹余粮12g 牛角腮12g 煨金樱子12g 玉米须12g 芡实须、莲子须(各)9g 7帖

三诊:9月16。经后便溏转实,但时而反复,神疲乏力,舌边尖红,苔薄,脉细软。治宗原法。

焦潞党参12g 焦白术9g 炒淮山药12g 补骨脂12g 椿根皮12g 菟丝子12g 煨金樱12g 芡实须、莲子须(各)9g 玉米须20g 海螵蛸12g 制狗脊12g 14帖

1个月后复诊,经期已准,经量中等,且纳可便调,而予健壮补力膏调治,以资巩固。

按:其经者常候也,每月如期一至,太过不及均为不调。古人均认为“阳太过则先期而至,阴不及则后时而来”。不尽然,亦有责之脾虚者。本案患者禀赋不足,脾气素虚,经常便溏,脾气不足,肾气亦虚。脾主统血,肾主封藏,故脾肾均虚则封藏失职经水不及期而行,治当健脾益肾,统摄冲任,调治3次,服药28帖周期已准,后予健壮补力膏常服,以资巩固。

案2、周××,28岁,已婚。

17岁月经初潮,周期先后无定,20~40天一转,经量偏多,曾经中药调治,经量减至正常。26岁结婚,婚后即孕,于42天时因故人流。

初诊:1991年6月5日。经行无定期,经量中等,无痛经。经期伴小腹坠胀,腰肢酸软,经前后易感冒。末次月经5月6日,今临期未转。妇科检查:子宫前位,较正常略小。舌质偏红,苔腻,脉细弦。证属肝肾不足,气血两虚,冲任失调,治宜养肝益肾,调补冲任。

当归身12g 白芍9g 生地、熟地(各)12g 枸杞子12g 菟丝子12g 巴戟天12g 淮山药12g 山茱萸9g 川续断12g 制狗脊12g 党参、沙参(各)9g 7帖

二诊:6月29日。经水落后10天已转,适逢第4天,经量中等,伴神疲乏力,腰酸肢软,口干便坚。舌质红,苔薄腻,脉细。肝肾阴虚,冲任不足。治宜滋养肝肾。

上方加女贞子12g 桑椹子12g 桑寄生12g 柏子仁12g 8帖

三诊:6月26日。经水6天已转,精力较前充沛。舌边尖红,苔薄腻,脉细软。治宗原法。

守原方14帖。

四诊:7月120日。经期将近,尚无行经预感。舌质红,苔薄腻,脉弦细。肝肾素虚,冲任气滞,经前予养血疏肝,益肾调经。

当归9g 丹参12g 柴胡、延胡索(各)6g 制香附9g 川楝子9g 红藤15g 蒲公英15g 川断12g 狗脊12g 桑寄生12g 10帖

五诊:7月24日。经水20日转,量中将净。调治后经期趋准,伴小腹胀痛,下肢酸软,经期又感外邪,鼻塞流涕,纳便尚调。舌质红,苔薄黄腻少津,脉细弦带数。肝肾阴虚,外感风热,先宜疏解上邪,祛风清热。

(方药略)

六诊:8月7日。感冒已瘥,已是经期第18天,无疾苦。舌质红,苔薄,脉细。流产后冲任受损,肝肾耗伤,治宜滋养肝肾。

生地12g 白芍9g 知母12g 茯苓12g 生草6g 淮山药12g 桑椹子12g 枸杞子12g 菟丝子12g 川断12g 狗脊12g 生米仁17g 7帖

药后经水于8月24日转经量中等,故仍从原意增损调治,周期趋准,经随访不久获孕。

按:本患者初潮迟至,禀赋不足,素体虚弱,婚后即孕,但人流冲任受损,精血匮耗,以致血海盈溢失常。来诊时经水过期10天未转。《万氏妇人科》谓其为虚证,悉从虚证治。先以养肝益肾,调补冲任以充经源,药后冲任得润,果然经转。此后二诊均于经前养血疏肝,益肾 ,经净后则迳用当归、白芍、生地、杞子、桑椹子滋补阴血,充养冲任;菟丝子、淮山药、狗脊、桑寄生、续断补肝肾。在治疗期间未见来提前而渐趋正常,后竟怀孕。

案3、唐××,女,14岁,学生。

初诊:1992年7月29日。今年初潮,行经4次,汛潮尚准。此次经转时值盛夏,经期入水游泳以致月经量如冲,10天未净,已用卫生巾3包,小腹胀痛不适,少许血块,纳可便调,脉细滑带,舌暗红,苔薄。证属血凝瘀滞,冲任不固,急予祛瘀生新。

蒲黄炭(包)12包 五灵脂(包)12g 熟大黄炭6g 炮姜炭6g 焦茜草炭12g 陈棕炭12g 海螵蛸12g 三七粉(吞)2g 4帖

二诊:8月4日。经血已减,略有瘀下(不用卫生巾),唯感腰酸,神疲,纳呆,便结,脉细数无力,舌偏红,苔薄,根部白腻。气血耗损,脾肾两虚,治拟健脾和胃,补肾摄冲。

潞党参12g 白术、白芍(各)9g 茯苓12g 炙甘草6g 蔻仁3g(后下) 巴戟天肉12g 桑寄生12g 桑螵蛸、海螵蛸(各)12g 仙鹤草15g 女贞子12g 旱莲草12g 4帖

三诊:8月9日。瘀下已止,精力渐充,大便亦畅,食纳仍少,脉细软,舌偏红,苔薄。经血已净,继以健脾益肾摄冲,以善固本。

潞党参15g 白术、白芍(各)9g 茯苓12g 炙甘草6g 陈皮6g 焦谷、1麦芽(各)9g 巴戟天12g 肉苁蓉12g 续断12g 杜仲12g 桑螵蛸12g 二至丸6g 7帖

按:天癸始至,肾气初盛,经期涉水,瘀血内阻,血不归经而妄行,澄源塞流,祛瘀止血。取验方将军斩关汤出入,通涩并举寒热兼施,补而无滞,行中有止。瘀去血止,净后转补脾肾以复其本,缘脾肾为先后天之本,生化之源,冲任之根。经前酌加涩冲之品,如芡莲须、桑海螵蛸等。患者于8月22日经候如期,量中经畅,恢复正常。

案4、沈××,34岁,已婚,记者。

患者1984年婚后当年受孕因故人流。1986年8月顺产1胎,婴儿窒息而夭折,自1988年始终经量较少,1989、1990年二度受孕均难免流产而行刮宫术。

初诊:1993年2月17日。月经过少4年余,血色暗褐色,每次仅卫生巾5~6片,伴头晕神疲。末次月经1月22日,2天即净, 便调,舌暗,苔薄,脉沉细弱。证属肝肾耗损,精血衰少,冲任失调。且滋养肝肾,调补精血。

当归15g 丹参15g 赤芍12g 生地、熟地(各)12g 制黄精12g 淮山药12g 山茱萸肉9g 党参12g 白术9g 茯苓12g 炙甘草6g 7帖

二诊:2月26日。末次月经2月19日,时感头晕神疲,夜寐欠安,舌质红,苔薄,脉细。肝肾不足,气阴两虚。治宜补益肝肾,调补冲任。

当归12g 生地、熟地(各)12g 菟丝子12g 桑椹子12g 枸杞子12g 淮山药12g 山萸肉9g 太子参15g 黄芪12g 巴戟天12g 肉苁蓉12g 7帖

三诊:3月5日。适逢月中,身疲腰酸,夜寐欠安,口干引饮。舌质红,苔薄,脉细。治宗原法,仍以上方出入。

上方去巴戟天、苁蓉,加杜仲12g 续断12g 狗脊12g 14帖

四诊:3月19日。经期将近,身疲腰酸,大便溏薄,夜寐欠安。舌质红,苔薄,脉沉细。肝肾不足,气阴两虚。治宜益气养阴,调补冲任。

当归12g 熟地12g 川芎6g 白术、白芍(各)9g 党参15g 黄芪15g 淮山药12g 菟丝子12g 覆盆子12g 巴戟肉12g 7帖

五诊:3月26日。末次月经3月21,量较前增多,约用1包卫生巾,血色亦转红,4天净止,伴头痛,小腹隐痛,大便欠实,夜寐梦扰。舌质淡红,苔薄,脉细。肝肾不足,胞宫虚寒。治宜健脾益肾,调补冲任。

焦潞党12g 灸黄芪12g 焦白术9g 当归12g 熟地12g 枸杞子12g 菟丝子12g 覆盆子12g 炒淮山药12g 补骨脂12g 炒续断12g 制狗脊12g 7帖

六诊:4月7日。症如前述,脉舌详前,仍从原意调治。

上方去焦白术、覆盆子、续断、狗脊,加淮小麦30 炙甘草6g 巴戟12g 仙灵脾12g 7帖

七诊:4月16日。经行量少,调治好转,便时溏,已临经前。舌质红,苔薄,肾气不足,肝血耗损,脉络失和。拟健脾益肾,养血和络。

党参9g 白术6g 茯苓12g 炙甘草6g 淮小麦30g 淮山药12g 当归12g 熟地12g 制狗脊12g 炒续断12g 7帖

八诊:4月23日。经水4月18日转,量增多已近正常,3天净止。经后夜寐欠安,精神疲倦。舌质,苔薄,脉细。经净后仍宜益气养血。

党参12g 白术9g 茯苓12g 炙甘草6g 当归12g 熟地12g 砂仁3g(后下) 巴戟12g 仙灵脾12g 谷芽、麦芽(各)9g 淮小麦30g 14帖

九诊至十一诊,基本如前法增损调治,末次月经5月16日,经量亦为正常,大便已实,诸证亦平。

按:经血源于水谷精气,生化于脾,总统于心,藏受于肝,离泄于肾,脏腑安和,血海满盈,经水自调,今患者婚后受妊即行人流术,肝肾耗伤。而后顺产一胎,婴儿夭折,情志受郁,肝脾不和,气血难以复原。继之又两度坠胎,精血日益衰,经源匮乏,以致经行量少、色淡,伴神疲腰酸,大便溏薄,脉沉细弱。经健脾益肾,滋养肝血,调治2月,脏腑安和,气血渐充,经量已见增加,血色转红,而告痊愈。

案5、顾××,32岁,已婚,接线员。

初诊:1975年7月24日。素有痛经,周期准,结婚10年未孕,婚后渐有经前乳胀,伴头痛,精神抑郁,心烦心悸,便坚,咽痛,面色萎黄。脉弦细而数,舌红。苔黄腻,妇检:子宫偏小。1967年盆腔碘油造影示:左侧输卵管通,右侧通而不畅。现周期将近,预兆明显。证属肾阴不足,肝郁火旺。治拟清热养阴,疏肝润肠。

生地、熟地(各)9g 丹皮6g 赤芍9g 川楝子9g 桑椹子12g 枸杞12g 沙参9g 麦冬6g 全瓜蒌12g 柏子仁12g 枳壳6g 5帖

二诊:7月31日。药后经水准期而转,乳胀即瘥,经量中等,腹痛已缓,大便通润,神疲胸闷纳呆,脉细数,舌红,苔黄腻。湿蕴中焦,脾运失司。治宜清化。

制川朴2.4g 姜黄连3g 白术9g 米仁12g 全瓜蒌12g 柏子仁2g 枳壳6g 二至丸12g(包煎) 5帖

三诊:8月5日。湿热减轻,诸恙均瘥,纳可便润。肝肾阴虚,再予滋养。

生地、熟地(各)9g 枸杞子9g 桑椹子12g 沙参9g 麦冬6g 白术6g 全瓜蒌12g 柏子仁9g 丝瓜络12g 路路通12g 枳壳6g 7帖

以清热养阴法投治之,热渐减,8月24日及9月21日两次行经,经前乳胀若失,腹痛亦瘥。

按:经前乳胀可伴头痛,性情郁怒,每于经前3~7天,甚或期中即开始有预感,乳头属肝,乳房属胃,故本症病在肝经,一般认为由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所致,治疗亦以疏肝理气为主。但该患者经量偏多,肾阴不足,肝经火旺,如于经前服疏理肝气药,恐使经来提前,经量过多,则阴血愈亏而火更盛,今以增液汤加减,养阴柔肝,并予疏肝清肠之品,腑行通润,郁火自降。

案6、张××,22岁,未婚,学生。

初诊:1965年,时发隐疹,经前较甚,今临床未转,腹胀,隐疹剧发,呈片状,瘙痒难忍,得热卧床则减,头痛目赤,口糜便坚。舌暗,脉弦。肝气阻滞,风热相搏,治宜祛风活血,疏化导滞。

稀莶草12g 赤芍9g 红花6g 当归9g 桃仁9g 月月红3g 全瓜蒌12g 枳壳4.5g 大黄庶虫丸12g(包煎) 2帖

服药后便泄经转,隐疹即瘥。

按:隐疹欲称风疹块,无论因寒因热,均与风有关,与风相搏终为热也。患者临经便坚头痛,目赤口糜,肝热甚盛,与风相搏,肌肤发疹瘙痒难忍。治以桃红四物加月月红、全瓜蒌、枳壳、大黄庶虫丸疏化导滞;稀莶草祛风通络,活血止痒。服药后便畅经通,风火内热得以疏泄,隐疹遂不复作,随访数月均未复起。

案7、忻××,30岁。

初诊:1975年12月9日。正产一胎,人工流产二次,末次人流于1974年9月。手术后经水每至量多,腰酸腹痛,头晕神疲,面色晦暗,腑行不畅。三个月前偶因努责大便而致泌乳,乃经转落后量少,并于经前乳房作胀,乳液自出。症属肝肾亏损,肝失条达,且疏肝养血调经。

当归9g 赤芍9g 柴胡6g 延胡索6g 青皮6g 蒲公英12g 红藤12g 全瓜蒌12g 枳壳4.5g 皂角刺9g 川牛膝9g 泽兰叶9g 6帖

二诊:1976年1月12日。上月15日经转,经量增多,乳汁分泌减少,今周期将近,已感乳胀,治宗前法。原方6帖。

复诊:1977年3月10日。主诉去年服药后经行正常,乳胀溢乳等症状均好转,即怀孕, 作第三次人工流产。术后溢乳复发,治以调补肝肾,佐以疏达。

生牡蛎(打,先煎)30g 白芍9g 钩藤(后下)15g 白蒺藜6g 柴胡6g 广郁金9g 合欢皮12g 川楝子9g 续断12g 川牛膝9g 桑寄生12g 狗脊12g 7帖

宗上治则,2个月后经调,乳不外溢,嘱其落实避孕措施。

按:古今向有“妇女乳头属肝,乳房属胃”之说,经乳的调节与冲任有密切关系,经曰“经脉为病,气逆而里急”,溢乳是“气逆”,里急则经闭,故凡肝气郁结,皆可使冲脉气机失于调畅而致“里急”,里急则冲气无由下,血亦无下达之路径而上逆为乳,本症除肝郁外,尚有以往失血过多而致气血不足之象,故治以疏达肝气养血调经,溢乳减少则不外溢。

案8、殷××,40岁,已婚。

初诊:1984年3月17日。17岁 7/28量中,无痛经。28岁结婚后顺产一胎,产后用避孕针及口服避孕药,以致月经量渐减,甚至闭经,已有5年,每需用黄体酮方转。刻下闭经10月,乳胸小腹作胀,腰疼肢软,神疲乏力。舌质暗,苔薄腻,脉细。辨为肝肾不足,治宜清养肝肾。

生地12g 白术、白芍(各)9g 益母草6g 淮山药12g 菟丝子12g 枸杞子12g 桑寄生12g 续断12g 狗脊12g 四制香附丸(包)12g 7帖

二诊:6月27日。上药服用1月于4月27日经转1次,现又2月未转,无不适。舌质红,苔薄,脉细弦。仍属肝肾阴虚,治清热养阴,活血调经。

当归12g 赤芍12g 川芎9g 生地、熟地(各)9g 续断12g 川牛膝12g 泽兰叶9g 益母草15g 马鞭草15g 鸡血藤15g 5帖

三诊:7月18日。上药服后7月9日行经,量中3天净。经后头不晕神疲,胃纳欠佳。脉虚细,舌暗,苔腻少津。证属气阴两虚,治宜益气养阴。

太子参12g 赤白芍(各)9g 生地、熟地(各)9g 当归12g 丹参12g 云茯苓9g 炙甘草4.5g 续断12g 桑寄生12g 鸡血藤15g 7帖

按:本例是用避孕药所引起的经少乃至经闭,初诊时已闭经10月。曾用活血之帖未效。据临证探讨西医避孕药是影响了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抑制卵泡成熟导致闭经。中医脏腑学说有“肾”主生殖及肾上通于脑、下连冲任而系胞宫的论述,肾的阴阳失调则影响脑-肾-冲任-胞宫轴的生理功能而闭经,所以单用活血化瘀通滞之品攻逐无效,急予图功或能竭獗一行,但血海涸。临证用大生地、白芍、当归养血;白术、云茯苓、炙甘草、淮山药健脾益气;菟丝子、枸杞子滋肾阴;桑寄生、续断、狗脊益肾调冲;四制香附丸则理气调经。香附一味李时珍称之为“气病之总司,妇科之主帅”,临证常在虚性闭经中与补养药同用,以调气行滞,侯血海稍充后使血液流通。经1月调治经转,二诊周期又近,予前法中加入活血化瘀之品,寓通于补,使经知转。三诊正值经后,再调补肝肾,益气养血,经水自行。

案9、莫×,女,33岁,绍兴人,1985年6月26日诊。

产后因胎盘滞留造成大出血,闭经八个月余,全身毛发脱落,伴见多尿、多饮、神倦乏力、性欲淡漠等症,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软。证属气血两虚,血枯经闭。治宜益气养血,调理冲任。

西党参12g 炙黄芪5g 云茯苓12g 当归身9g 白术、白芍(各)9g 枸杞子12g 淮山药12g 覆盆子12g 生地、熟地(各)12g 巴戟天、鹿角片(各)9g 桂枝6g 鸡血藤12g 炙甘草6g 7帖。

复诊:7月3日药后尚适,精神好转,纳寐亦佳,再守原方

去覆盆子加仙灵脾12g,携14帖返里继服。数月后,配偶来沪诉,服前方40帖后,经水来潮,唯较少,性欲亦有所恢复。

按:此案颇类现代医学所说的度汉氏综合征。惜有关检查因来沪匆匆而未能进行。此类病人属血枯经闭范畴,责之为精血不足,气血两亏。用药以圣愈汤合四君子汤双培气血,佐以巴戟天、鹿角片、枸杞子、覆盆子填补奇经,桂枝、鸡血藤相伍能温通胞络,补血行血,调理冲任。对这类闭经施治,须投王道之品,决不可“竭泽而渔”。

案10、杨××,16岁,学生。

14岁月经初潮,因患支气管哮喘服羊胆后致经水闭阻年余。

初诊:1973年10月30日。经闭1年未转,大便溏薄,形瘦肢冷,纳呆腹痛。因服寒药时久,脾胃无火,运化失司,生血乏源,精血不能下达胞宫,无以行经。舌苔薄腻,尖有绛刺,脉微细。治宜健脾和胃,调理冲任。

陈皮4.5g 白术9g 砂仁2.4g(后下) 干姜4.5g 炮姜45.g 山楂、六曲(各)9g 煨木香4.5g 补骨脂12g 淮山药12g 4帖

二诊:11月6日。药后便转实,日行1次,纳呆,食入腹胀,昨日停药,大便增多1次,脉舌详前。脾胃不和,阴液不生,无以化精,经闭不行。 宜健脾和胃,调理冲任。

炮姜4.5g 焦白术6g 煨木香4.5g 淮山药12g 补骨脂12g 焦山楂、焦六曲(各)9g 陈皮6g 远志6g 茯苓9g 7帖

三诊:11月17日。经闭不行,白带甚多,大便已实。略有腹痛,咽喉干燥。脉细,苔薄腻。治守前意加减。

党参9g 焦白术9g 茯苓皮9g 芡实9g 莲子须9g 熟米仁12g 炒扁豆12g 炒淮山药12g 陈皮6g 补骨脂9g 四物益母丸9g(包煎) 4帖

四诊:12月22日。调治后大便正常,纳可,哮喘宿疾未发,痰亦减少,经水未转,恶寒肢冷麻木,尿频。脉微细,两尺沉绝,舌质微紫,苔薄腻少津。仍属脾肾阳虚,气血不足,胞宫虚寒,脉络失和。治宜温补脾肾,活血调经。

党参9g 黄芪9g 白术9g 当归12g 赤芍6g 鸡血藤12g 桂枝9g 补骨脂12g 熟地12g 陈艾叶6g 香附丸12g(包煎) 8帖

五诊:5月9日。经闭1年半,昨日经转,色淡。脉微细,舌苔薄。仍属气血不足,冲任失充,治宜调补。

熟地12g 白术、白芍(各)9g 茯苓12g 淮山药12g 续断9g 菟丝子9g 狗脊12g 覆盆子9g 鸡血藤12g 孩儿参12g 黄芪9g 7帖

按:病员患哮喘服羊胆,羊胆味苦、性寒,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出现腹痛、便溏、纳呆,渐至肾气亦衰,胞宫空虚,经闭不行。若专事攻伐,恐经不通而反涸之。治法应先健脾温肾,方以参苓白术散合香砂六君,待纳呆便溏症状改善后,改用温肾暖宫,养血调经,使肾精充足,月经来潮,方用圣愈汤、暖宫丸加减。1974年5月经转,6月11日至7月9日经期基本正常经量由少逐渐增加,乳房发育亦趋正常。

案11、李××,24岁,未婚。

初诊:1983年3月18日。月经初潮12岁7/30天,量中,有痛经。近3年经量偏多,腹痛较甚,伴有膜样块物排出。末次月经3月5日,经后神疲畏寒,腰脊酸楚。舌淡,苔薄腻,脉沉细。辨为冲任不足,瘀阻气滞。治宜活血理气,养血调冲。

当归12g 赤芍、白芍(各)9g 川芎4.5g 焦山楂9g 鸡内金9g 青皮、陈皮(各)4.5g 广木香、紫石英(各)15g 失笑散(包煎)12g 血竭粉(吞)12g 7帖

二诊:3月25日。症如上述,舌淡偏暗,苔腻少津,脉细迟。再宗原法进治。

初诊方去鸡内金、广木香、陈皮、紫石英,加入三棱9g 莪术9g 参三七粉(包吞)2g 7帖

三诊:4月1日。月经周期将近,脉舌同上,防经来腹剧痛、量多,再宗前法化瘀散膜,止血止痛。

当归9g 赤芍、白芍(各)9g 焦山楂9g 炮姜炭4.5g 熟大黄炭4.5g 仙鹤草15g 益母草12g 失笑散(包)12g 血竭粉(吞)2g 三七粉(吞)2g 7帖

四诊:4月8日。周期已至未转,尚无腹痛预感,舌脉同上,再宗法增进。

上方去当归、赤白芍,加入青皮6g 净乳香、没药(各)3g 7帖

五诊:4月29日。月经4月16日,落后11天,经量较原减少,排出物呈碎块,6天净。舌暗,苔薄腻,脉弦细。病程历时已久,肝肾阴虚,经后宜扶土养肝益肾。

白术、白芍(各)9g 生地、熟地(各)9g 当归9g 川芎4.5g 枸杞子12g 菟丝子12g 续断12g 狗脊12g 桑寄生12g 太子参12g 7帖

按上法调治3月痛经痊愈,膜块消失,月经正常。

按:膜性痛经的病因病机不外气滞瘀阻,以每转腹痛,有大小不等瘀块及膜状块物随经血排出,块下则痛减或消失为主症。本例未及二七经转,肾气未充。冲任不足,经血偏多3年,阴血耗损,经后气血两虚之象较明显,为虚实夹杂证。在治疗上经前应活血化瘀散膜为主,经期祛瘀止血,通涩并用,旨在化瘀散膜止痛,而不使阴血过于耗损,经后则以益气养血,调补肝肾为法。方中四物汤养血活血,益母草活血化瘀,配仙鹤草养血止血,血竭粉化瘀行血止痛,配参三七粉化瘀血,均为通涩并用对药;失笑散、炮姜炭、熟大黄炭亦为化瘀止血要药,青皮、山楂肉、鸡内金则疏肝和胃消积。

案12、郭××,14岁,未婚。

初诊:1983年2月2日。12岁月经初潮,周期尚准,量中无痛。13岁经剧烈运动,饮冷乃经量减少,此后每转腹痛。末次月经1月1日,近日腹胀隐痛。舌淡红,苔薄腻,脉沉细。辨为冲任不足,寒凝气滞。治宜温经散寒,理气止痛。

当归12g 赤芍12g 川芎4.5g 桃仁、红花(各)9g 枳壳6g 陈艾叶6g 制香附9g 玄参6g 小茴香3g 4帖

二诊:2月9日。经水2月2日转,腹痛减轻,量中色暗红,夹有小血块,已将净止,现感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腻,脉细。肾气不足,寒凝气滞,经后宜益肾养血调经。

党参12g 黄芪12g 肉苁蓉12g 当归12g 枸杞子12g 桑寄生12g 菟丝子12g 川芎4.5g 生地、熟地(各)9g 白术、白芍(各)9g 甘草4.5g 7帖

三诊:7月13日。随访近5个月痛经已痊愈。

按:患者肾气初盛未充,冲任不足,寒邪凝滞,气机不畅。初诊经期将近,气滞症状明显,宗先贤“寒则温之”,“通则不通”之旨,予温经散寒,理气止痛之法调治,以艾附暖宫丸加减投治。方中四物养血止血,桃仁、红花活血通络,小茴香、艾叶温宫暖胞;香附、枳壳、玄参理气止痛。二诊经水已转未净,腹痛轻减,因青春期少女经后还应固本为法,故予益肾养血,调理冲任。用党参、黄芪、白术、甘草、健脾益气,四物汤养血,桑寄生、苁蓉、枸杞子、菟丝子益肾调冲。三诊时诉痛经已平5个月,随访经事亦正常。

案13、张××,31岁,已婚,职员。

初诊:1981年12月24日。月经14岁初潮5/28天,量中有痛经史。1981年3月25日人流术后,经转腹痛增剧,经后则腰痛头晕,妇检右侧附件增厚压痛,诊断为附件炎。末次月经12月2日,适值月中,小腹隐痛,口唇干裂,大便秘结。舌边尖红,苔薄腻,脉沉细弦。辨为人流后冲任受伤,热瘀交阻。先宜清经益肾。

生地12g 丹参12g 丹皮9g 红藤15g 川楝9g 延胡索6g 蒲公英15 续断12g 泽泻12g 桑寄生12g 桑椹子12g 7帖

二诊:1月7日。月经周期已近,腹痛带下已增,腰痛便结。舌红,苔薄腻,脉弦细带数。证属湿热蕴阻,肝肾阴虚,且清热利湿,益肾调经。

生地12g 丹皮9g 赤芍9g 红藤15g 蒲公英15g 败酱草15g 生米仁12g 带皮茯苓12g 制香附12g 女贞子12g 刘寄奴12g 7帖

三诊:3月4日。2月16日经转,腹痛明显减轻,5天净。经后腰痛乏力,口干尿频。舌红,苔薄黄腻,脉沉细经。证属冲任有热,肝肾阴虚,治宜清热养阴。

生地12g 青蒿9g 蒲公英12g 红藤12g 银花12g 生甘草4.5g 知母、黄柏(各)9g 续断12g 桑寄生12g 7帖

按上法共调治十诊。

十一诊:8月25日。调治后痛经已愈八九,湿热亦减,唯阴血耗损颇甚,末次月经8月6日,经后头晕乏力,腰酸。舌偏红,苔薄腻有齿印,脉沉细弦。治宜清养肝肾。

生地、熟地(各)12g 女贞子12g 桑椹子12g 丹皮9g 赤芍、白芍(各)9g 制黄精12g 肉苁蓉12g 瓜蒌仁9g 柏子仁12g 续断12g 狗脊12g 7帖

随访至9月份已受孕。

按:本例人流后血室正开,胞宫空虚之时,湿热之邪内侵,以致气血运行受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病机以湿热瘀阻为主,故立清热化瘀利湿为法。方中红藤、蒲公英、败酱草清热解毒。米仁、带皮茯苓利湿,丹皮、丹参、生地活血凉血,川楝子、玄胡、刘寄奴理气化瘀,疏络止痛,重则加青蒿、知母、黄柏、银花、生甘草,佐以续断、桑寄生等益肾调经。经上法调治十诊,痛经基本治愈,此类病人一般病程较长,邪热虽去,正气亦伤,阴血耗损较甚,故十诊经后予清养肝肾之品,略加理气活血之帖,标本兼顾,痛经愈而旋即受孕。

案14、高××,44岁,工人。

初诊:1997年2月26日。有痛经史5年,近3年每于月中排卵期也出现腹痛, 伴腰酸、下腹坠胀,外院检查(B超):子宫肌腺症,月经史:14岁 6~7/28~31 量多,色红,带有血块。生育史:1-0-2-1,性情较烦躁,大便偏干,口干喜饮, 舌质红而干,苔薄,脉弦。末次月经2月18日。证属肝旺瘀阻气滞,治宜平肝化瘀调冲。

蛇舌草30g 紫草30g 夏枯草15g 旱莲草15g 女贞子12g 钩藤15g(后下) 茜草15g 桑螵蛸12g 海螵蛸12g 生地15g 白芍9g 生山楂12g 小青皮6g 10帖。

二诊:1997年3月12日。 药后本次月中无腹痛,治宜原法。原方加刘寄奴15g 7帖。

三诊:1997年3月19日。经期将近,头弦腰酸,原法增进。原方加杜仲12g 天麻12g 12帖。

四诊:1997年4月3日。3/26经转,量多有瘀块,腹痛大减,脉细舌红苔薄,将近月中,治宗原意。

蛇舌草30g 紫草30g 夏枯草15g 旱莲草15g 女贞子12g 生地15g 桑白皮9g 桔梗6g 生甘草6g 茜草15g 刘寄奴15g 小青皮6g 生山楂12g 7帖。

再经原法调治二月余,痛经及月中腹痛明显减轻,6月20日经转, 已基本不痛。

按:患者性情素来急躁易怒,乃属肝旺之体。肝旺者,肝之气血阴阳失调。肝主气之疏泄,肝阴肝阳失调,则疏泄失司而气滞。 气滞日久,血滞瘀阻,故见痛经,及排卵期腹痛多年,B超显示:子宫肌腺症。治用紫草、蛇舌草、配生牡蛎、夏枯草、旱莲草平肝软坚。生山楂、小青皮消积祛瘀止痛,使多年的通经、月中腹痛症状基本消除。

案15、洪××,39岁,已婚,营业员。

初诊:1992年4月9日。经期白崩近1年。从1991年5月起每至经期带下如崩,所下之带质稀如水无臭味,且与经血不混杂,甚时1日须换2~3次内裤,经量中等,6天经净则白崩亦同时而止。经后则觉头晕心慌,肢软乏力,工作以站立为主。生育1胎,8年前人流1次并放置宫内节育环,平素无带多之象。曾在妇产科医院检查,诊断性刮宫及病理报告均未见异常,予取出节育环,取环后2月白崩自止,第3个月又症起如故。末次月经4月1日,适值经后,脉沉细小,舌质暗,苔薄少津。脾肾气虚,带脉失司。治宜健脾益肾,托固带脉。

党参15g 炙黄芪15g 煅龙骨、煅牡蛎(各)20g 熟附子9g 补骨脂9g 鹿角片9g 煨肉果12g 覆盆子12g 煨金樱子12g 芡实须、莲子须(各)12g 7帖

二诊:4月30日。经期带下如崩,经上方调治后,4月27日经转,白崩大减,仅在经水将净时见少量带下,经量中等且畅,伴小腹隐痛,神疲嗜睡,药后觉口干。脉细小软,舌质暗,苔薄。仍属肾弱,肝统失司,带脉固摄乏力。再宜补肾健脾,托固带脉。

党参12g 炙黄芪12g 淮山药12g 补骨脂12g 煨肉果12g 芡实须、莲子须(各)12g 菟丝子12g 覆盆子12g 金樱子12g 煅龙牡(各)30g 白果(打)7只 12帖

半年后随访,白崩基本见止,至93年初因劳累经行时症情反复,但量较为少,仍予前法投治,后未再反复。

按:白崩为临床并非常见之症,而于经期伴随而下者更少见。古医籍中对此症记载亦不多,《诸病源候论》云:“白崩者,是劳伤胞络,而气极所为。”本证为带下病之甚者。患者带下如崩,质清稀如水无臭味,经后头晕心慌、肢软乏力,脉象沉细少,是脾肾不足,阳气虚衰,致带脉不固。盖脾气主升,肾主闭藏,脾虚则不能运化水湿,致使水湿内留,肾气虚则封藏失司,不能固气摄精而下泄,是以治予温脾益肾,补气固托,一投即中,获效甚捷。

案16、张××,51岁,已婚。

初诊:1993年3月3日。正产2胎,人流1次,形体健硕。七七之年绝经,于停经前一度经乱,曾因经淋不止诊刮、取环,术后休息1周,事后病理报告提示为妊娠。停经2年来带下绵绵不绝,色白质稀如水,伴小腹作胀及酸楚,口干唇红,神疲乏力。舌质红,苔薄黄少津,脉沉细。证属肝热素盛。肾气虚弱,带脉失司,治宜清肝益肾,约束带脉。

生地12g 侧柏叶12g 地榆12g 椿根皮12g 淮山药12g 白头翁12g 芡实须、莲子须(各)9g 玉米须20g 金樱子12g 钩藤12g(后入) 夏枯草12g 7帖

二诊:3月10日。药后带下遂止,大便干结,鼻中干燥,口苦且渴。舌质红,苔薄少津,脉沉细。证属肝肾阴虚,带脉失司。治宜清肝益肾固带。

生地15g 白芍9g 淡黄芩6g 知母12g 川柏9g 地榆12g 侧柏12g 白头翁12g 杜仲12g 桑寄生12g 太子参15g 12帖

三诊:3月24日。带下之症已瘥,诸证亦平,仍如前法调治以资巩固。

按:任脉损伤,带脉始病。患者体质素健,七七之年,肾气渐衰出现经乱,漏下日久不止,经诊刮方知为胎漏所致,术后未得适当将养,肝肾耗损,湿热之邪入侵,客于胞宫胞络,带脉不固,故带下绵绵不绝,伴小腹酸胀。口干唇红、舌质红、苔薄黄少津示肝热偏盛。立清肝益肾,约束带脉法调治,用生地、淮山药、地榆、侧柏、钩藤、夏枯草清肝热,滋肾水;椿根皮、芡实须莲子须、金樱子、白头翁固涩带脉,7帖症平,再12帖巩固,以滋养肝肾调治善后。

案17、王××,女,32岁,工人。

初诊:1990年月16日。孕2月余,呕吐剧烈,饮水亦吐,甚则呕吐物中带血,头昏乏力,右上腹抽掣,夜寐欠安,大便干结,5、6日一行,口干乏液,脉细滑数,舌红,苔薄中剥。证属肝旺气逆,胃失和降,治宜平肝降逆,和胃宽中。

生地12g 黄芩6g 白芍9g 钩藤15g(后下) 首乌藤15g 合欢皮12g 生甘草6g 代代花2.4g 左金丸4.5g(包) 7帖

二诊:3月23日。上药服后,呕吐较前减轻,仍诉口干乏液,大便干结,脉细滑数,舌质红,苔薄略剥,仍继上方出入。

生地12g 黄芩6g 白芍9g 钩藤15g(后下) 首乌藤15g 合欢皮12g 生甘草6g 代代花2.4g 姜竹茹9g 玄参9g 五味子6g 左金丸4.5g(包) 5帖

三诊:3月29日。呕吐渐平,口平亦瘥,大便日行1次,脉滑带数,舌偏红,苔薄少津,继以养阴和胃,益肾安胎。

太子参15g 黄芩6g 白芍9g 生地12g 首乌藤15g 合欢皮12g 玄参12g 麦冬9g 五味子4.5g 续断12g 桑寄生12g 生甘草6g 5帖

案18、蒋××,女39岁,医务工作者。

初诊:1974年12月15日。29岁结婚,35岁时流产1次,平时经行量多,现已怀孕3个月,前因上吐下泻作急诊处理住院,尿醋酮(++),补液后尿醋酮(+),但剧吐不止,神疲嗜睡,夜寐不安,脉细滑数,舌红,苔薄腻,乏液。证系肝气上逆犯胃。治宜平肝降逆,和胃安胎。

生地12g 白芍9g 茯苓9g 钩藤12g(后下) 首乌藤12g 合欢皮12g 姜黄连3g 淡吴茱萸2.4g 乌梅1只 6帖

二诊:12月22日。尿醋酮(-),吐已减轻,腹痛腰酸口干唇燥,大便干结,脉细滑数,舌绛,苔薄少津。肾水亏乏,阴虚火旺,治宜养阴清热,益肾安胎。

生地12g 白芍9g 淡黄芩4.5g 黄连3g 钩藤12g(后下) 首乌藤12g 茯苓9g 续断9g 桑寄生12g 苎麻根12g 生甘草3g 5帖

按:妇女因经、带、胎、产数耗于血,在生理上常表现为“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尤当妇女受孕后,阴血养胎,肝血易虚,肝气易亢易逆,上逆犯胃,胃失和降而发妊吐。前例孕后呕吐剧烈,食入即吐,呕吐物中带血并伴有夜寐梦扰,大便干结,后例孕前每次经行量多,渐至阴血不足。二例辨证均属肝旺血热,脾胃不和,治疗平肝清热,降逆和胃,理气宽中,方用生地、淡黄芩、白芍、钩藤清热平肝,首乌藤,合欢皮镇惊安神。妇女初孕时,妊娠恶阻、漏红、腹痛、腰疼,往往会精神不安,神不安则胎不安,神宁则胎安,故在处方中喜用首乌藤,合欢皮等安神药,方中左金丸辛开苦降,降逆止呕,对于呕吐剧烈者,嘱病人先饮姜汁数滴,或生姜加薄粥滚饮后服药,少量频服,以不拒药为度。另外对呕吐剧烈者,还有香菜蒸气止呕法,取香菜(即鲜芫荽)1把, 苏叶、藿香各3g,陈皮、砂仁各6g,蒸沸后倾入大壶,将壶口对准患者鼻孔,令吸其气,能宽胸定逆,悦脾醒胃,思食不呕,屡试屡验。

案19、林×,女,26岁,工人。

初诊:1983年6月15日。孕5个月,在孕46天时,阴道出血,淋漓不断,迄今月余,尿妊娠试验(+),近日来阴道见红,量多有块,按腹宫底近脐,如5月大小,烦热口渴,纳呆神疲,脉滑数,舌暗偏红,舌苔薄黄,证属肝肾阴虚,血热动胎,治宜滋水凉血,清热安胎。

鲜生地24g 淡黄芩6g 黄柏6g 于术炭4.5g 地榆炭12g 血余炭4.5g 制首乌9g 肥玉竹6g 续断9g 藕节炭9g 黄连阿胶丸6g(包) 3帖

二诊:6月18日。服药后下血仍多,腰疼腹胀,心烦口渴,内热未清,治宜清热固摄。

生地12g 黄芩6g 黄柏6g 黄连3g 黄芪9g 白术6g 归身炭6g 升麻炭0.8g 陈皮6g 党参4.5g 2帖

三诊:6月20日。血下已少,稍有血块,头晕腰疼,小便频数,孕中失血,胎虽不坠,究属气血受损,宜清热培补并重。

黄芪9g 党参4.5g 生地9g 阿胶珠9g 白术6g 黄芩6g 黄柏9g 地榆炭12g 十灰丸9g(包) 苎麻根9g 藕节炭9g 2帖

四诊:6月22日。胎漏渐止,胸闷腹胀,脉细,舌苔薄黄,症已好转,治宜补养安胎。

黄芪9g 当归身炭4.5g 阿胶珠9g 白术6g 生地9g 黄芩6g 升麻炭0.8g 南瓜蒂3枚 藕节9g 黄连3g 2帖

上药共服8帖,漏红之症痊愈。

按:胎漏是指妊娠时阴道出血,时下时止,而无腰疼腹痛;胎动不安是指妊娠期腰疼腹痛或小腹坠胀,可伴有阴道少量出血。此种情况为堕胎、滑胎、小产之先兆。现代医学称之为先兆流产。胎动不安的主要病机是气血不足,冲任不固,影响胎元,并认为腹痛与漏红程度与预后关系相当密切,腹痛甚,流血多而持续,一般难保,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胚胎缺陷较重,属自然淘汰范畴。腹痛轻,流血量少,安胎较易。宋·陈素阉《陈素阉妇科补解》曰:“妊娠胎动不安,大抵冲任二经血虚,胎门子户受胎不实也。”“漏胎与下血不同,或因久病气血两亏渐积而至,或因男女多欲所致,但妊娠全赖诸经血以养胎,漏而不已,胎必受损,母亦致病,……”。《妇科经纶》曰:“凡胎前病,总以养血、健脾、清热、疏气为主。”案一证属气血亏虚,治疗以益气养血,补肾安胎而取效。案二为阴虚内热之典型病例,治疗应以清热摄血,养阴补气为主,如其流血已停而身体衰弱者,又宜培养固本,以善其后。

案20、黄××,女,28岁,工人。

初诊:1976年11月30日。第1胎孕8月余,孕早期恶阻颇剧,尿醋酮阳性,无出血史,本月15日起发现足肿,当时血压正常。25日起全身浮肿++++,咳嗽,胸胁疼痛,纳呆泛恶,便溏,头痛鼻血,皮肤瘙痒,血压24.0/16.0kPa,尿检:蛋白++,有管型颗粒。 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88单位。肺部听诊:有湿罗音。体温37.2℃。脉象弦细带数,舌质暗,苔腻,唇上及两颊有色素沉着。肝旺肾虚,虚阳上逆,脾运失司,水湿泛滥。治宜清热平肝降逆,健脾利湿消肿。

赤小豆12g 绿豆12g 黑豆12g 银花9g 生甘草4.5g 钩藤15g(后下) 土茯苓20g 泽泻12g 天仙藤12g 冬葵子9g 桑白皮12g 5帖

按:易发生妊娠肿毒症之患者,多肝肾阴虚,脾气不足。怀孕后血聚养胎,阴血愈亏,肝失濡养,则阴虚阳亢。本例病人脾肾两虚,运化失司,体内水湿壅滞,全身肿满,并出现尿蛋白及管型颗粒,阴血素虚,肝阳浮越,血压高达24.0/16.0kPa,病情复杂,已呈先兆子痫危候,如肝风内动,则将发生子痫。就诊时患者神志清晰,主诉症状繁多。外院医师均主张立即手术取胎,但患者及家属坚持要求服中药避免手术,乃采取中西医两法并进。方拟清热平肝降逆,健脾利湿消肿,三豆饮加减,全方淡渗滑利,疏泄肝气。10天后根据家属来信云:服药后消肿,血压亦下降,隔数日即顺产一女。

案21、叶××,39岁,工人。

患者14岁月经初潮,经事向调,7/30量中,无痛经,34岁完婚后3度受孕均坠。第一次于1989年3月孕65天,第二次于1990年7月孕45天,2次均为自流未刮宫,第三次则在1991年10月份孕至45天而流刮。术后经事稍前,5/24量中,平素常觉头晕乏力,脱发较甚,曾经中药调治症减。在外院作染色体及免疫方面检查未发现异常,B超检查正常,测基础体温呈低于水平双相,黄体期短于12天 。

初诊:1993年1月8日。3度胎坠,肝肾耗损,气血两虚,经事稍提前,经量中等。适逢经行第2天,腹痛,腰脊酸痛,前后眼眶疼痛,面黄不泽。脉细,舌暗淡,苔薄。治宜益气养血调经。

当归12g 熟地12g 赤芍、白芍(各)9g 川芎6g 党参15g 黄芪12g 广木香6g 炒淮山药12g 炒枳壳9g 制香附12g 川楝子9g

上方出入,共服21帖。

二诊:2月12日。末次月经2月3日。量中6天净,伴小腹及腰骶部胀痛,经后未平,且觉头晕乏力,神疲肢软,大便溏薄日行1次。舌质暗红,苔薄,脉细。经后仍宜益气养,调补冲任。

党参15g 黄芪12g 当归12g 赤芍、白芍(各)9g 熟地12g 川芎6g 淮山药12g 山萸肉9g 补骨脂12g 广木香6g 制香附12g 7帖

三诊:2月19日。经期第16天,基础体温未升,腰脊酸楚,小腹作胀,纳平便调。舌淡,苔薄,脉细。仍属肾气虚弱,精血衰少。 治宜补肾益气,以助孕。

炒党参12g 炙黄芪12g 焦白术9g 炒淮山药12g 菟丝子12g 覆盆子12g 巴戟12g 仙灵脾12g 补骨脂12g 石楠叶9g 蛇床子9g 7帖

四诊:2月26日。药后基础体温上升4天,腰脊酸楚,神疲乏力,小腹微胀,纳平便调。舌淡暗苔薄,脉细。脾肾气虚,冲任不足,治宜健脾益肾,调补冲任。

党参12g 白术9g 茯苓12g 炙甘草6g 淮山药12g 山茱萸肉9g 巴戟12g 仙灵脾12g 制狗脊12g 炒续断12g 菟丝子12g 海螵蛸12g 12帖

五诊:3月10日。基础体温已持续上升16天,尚无行经预感,纳可便调。舌暗苔薄,脉细滑软。脾肾素虚冲任不足,防有孕,治宜健脾益肾补冲。

太子参12g 白术9g 白芍9g 淮山药12g 椿根皮12g 续断12g 桑寄生12g 菟丝子12g 制狗脊12g 南瓜蒂4只 焦谷芽9g 7帖

如上法调治至孕4个月,经B超探查,胚胎发育良好。

按:患者三度坠胎,肝肾耗损,气血两虚,再孕必致重蹈复辙。故欲使受胎完实,在未孕之前,预为调摄,参芪四物益气养血,调补冲任,受孕奠基,调治1个月,气血渐充,四诊恰值氤氲期,予益气补肾,填精助孕,经后果然有孕。得胎之后,即服扶胎之药以防漏坠。胎元系于肾,气血充实胎自安,故投太子参、黄芪、当归、白术白芍、淮山药、续断、狗脊、杜仲、菟丝子、桑寄生益气养血,健脾补肾安胎,调治至妊娠,月经B超探查“胚胎发育良好”而告保胎成功,只待及期而产。

案22、严××,34岁,工人。

初诊:1973年6月17日。婚后正产3胎,第四胎于今春服中药抗早孕方而坠,隔3个月又怀孕,遂去医院人流,术后恶露绵延2月未净。近日量多色紫,腹痛拒按,略有低热,形疲面黄,据产院嘱其再次刮宫,本人不愿而来中医门诊。切脉弦细而数,舌紫,苔黄。恐胎盘组织物残留,淋漓日久,阴血耗损,已有化热之象。防崩,治宜清热化瘀。

生地12g 丹皮9g 蒲黄(包)15g 炒五灵脂(包)12g 刘寄奴12g 炮姜4.5g 焦山楂炭9g 益母草12g 仙鹤草12g 4帖

服药3帖后残物随瘀而下,淋漓遂止。排出物送病理,证实为胎盘组织残留物。

按:上方以失笑散、刘寄奴、炮姜、焦山楂化瘀;生地、丹皮、赤芍清热活血;益母草养血活血,合仙鹤草清热止血防崩,通涩并用,使宫内残物随瘀而下。又因患者半年内2次人流,冲任损伤,精血耗损,瘀去后以继一贯煎、二至丸、地黄丸等调补冲任以固基本。

案23、于××,27岁,已婚,干部。

1993年1月27日头胎足月顺产,产时出血不多,产后恶露30天干净,满月即由丹东坐火车(2天2夜)回到上海,遂感周身疼痛。腰冷痛尤甚,肩、腿时有抽筋,卧床1月未见好转。

初诊:1993年3月26日。产后2个月,周身酸痛,转侧不利,腰背冷痛,自感冷风翕翕,甚则肩腿抽筋,精神疲惫,肢软无力,食纳尚可,二便通畅。满月断乳,经汛未转。脉沉细,舌淡红,苔薄。证属产虚未复,长途劳累,督脉受损,脉络失养,治宜益气养血,补肾强脊。

潞党参15g 炙黄芪12g 白术、白芍(各)9g 茯苓12g 炙甘草6g 当归12g 丹参12g 熟地12g 续断12g 桑枝、桑寄生(各)12g 杜仲12g 制狗脊12g 7帖

二诊:4月10日。上方自续7帖,药后周身酸痛明显好转,肩腿抽筋未作,精力渐充,仍感腰背冷痛,经汛未转,脉舌如前。治宗前法,益气养血,补肾通络。

潞党参15g 炙黄芪15g 白术、白芍(各)9g 茯苓12g 当归12g 丹参15g 续断6g 熟地12g 鸡血藤30g 桑枝、桑寄生(各)12g 杜仲12g 狗脊12g 12帖

三诊:4月25日。前日经水已转,量中经畅,腰背冷痛亦瘥,唯感肢软,夜寐欠安,脉细,舌质偏红,苔薄腻。气血渐复,仍拟扶正,补肾强脊,养血安神。

潞党参15g 白术9g 茯苓12g 当归12g 熟地12g 砂仁3g(后下) 淮小麦30g 炙甘草6g 续断12g 桑枝、桑寄生(各)12g 制狗脊12g 桑螵蛸12g 7帖

按:产后身痛多缘产后血虚,筋脉失养,或外邪乘袭,痹阻脉络所致。本案产后虽已满月,但气血尚未恢复,加之旅途劳顿,“久坐伤骨”,肾气受损。肾乃督脉之本,督脉“统诸阳行背,为阳脉之都纲”,督脉失煦,“脊强而厥”,发为本病。以八珍加减补益气血,加续断、桑寄生、杜仲、狗脊补肾强脊,桑枝通络,丹参养血和血,出入一月,身痛渐止。经水复转,夜寐欠安,酌加淮小麦合炙甘草,养心宁神;防经水量多绵延不止,入桑螵蛸一味益肾涩冲。

案24、钱××,31岁,已婚。

初诊:1985年1月9日。17岁经水初潮,量中期准无痛。28岁结婚,至今3载不避孕而无孕。婚后经转超前7天,平素腰酸头晕,测基础体温呈不典型双相。妇检(-),宫腔镜检(-),男方精检正常。末次月经1月8日。舌偏红,苔薄腻少津,右脉弦浮带数,左脉沉细带数。辨为肝肾耗损,水亏火旺,治宜滋养肝肾。

当归9g 生地、熟地(各)9g 赤芍、白芍(各)9g 川芎4.5g 党参、沙参(各)9g 制黄精15g 首乌藤12g 合欢皮12g 狗脊12g 续断12g 7帖

二诊:1月16日。经行方净,内热口燥,口腔溃疡灼痛。舌边尖红,苔薄有齿印,脉细弦。再宗前法增进。

生地12g 淡黄芩6g 知母、黄柏(各)9g 沙参12g 麦冬12g 赤芍、白芍(各)9g 银花9g 生甘草6g 淮山药12g 山茱萸肉9g 7帖

三诊:1月23日。药后诸症均减,适逢月中,阴道分泌甚少,神疲腰酸。舌红,苔薄少津,脉弦。仍属肝肾阴虚,治宜滋养肝肾。

生地12g 知母、黄柏(各)9g 沙参12g 麦冬12g 茯苓9g 生甘草6g 淮山药12g 山萸肉6g 坎汔1条 丹参15g 7帖

四诊:2月27日。末次月经2月4日,周期将近,乳胀咽痛。舌暗红,苔干腻,脉沉细弦。证属心肝火旺,冲任气滞,治宜清热养阴,理气调经。

当归12g 生地12g 知母、黄柏(各)9g 南沙参、北沙参(各)9g 玄参9g 制香附9g 川楝子9g 青皮6g 蒲公英15g 刘寄奴12g 7帖

五诊:3月6日。经水逾期未转,略见腰酸,纳呆腹胀。舌红苔薄,脉滑数,防有孕,治宜养肝益肾,待观察。

生地12g 淡黄芩6g 白芍9g 生甘草6g 珠儿参12g 沙参12g 麦冬9g 续断12g 桑寄生12g 狗脊12g 苎麻根12g 7帖

六诊:4月10日。孕已2月余,一般情况正常。

按:患者婚后3载未孕,月经提前,平时头晕腰酸,为肝肾耗损之体,精血亏少,久必水亏火旺,故以清养肝肾精血为治疗大法,初诊值经期,滋养肝肾,兼舒肝调络,用四物汤、制黄精养血;党沙参益气养阴;首乌藤、合欢皮舒肝调络;桑寄生、狗脊、续断益肾调冲。二诊经后,阴虚火旺之象较著,故予知柏滋阴降火;生地、白芍、沙参、麦冬养阴;淡黄芩、赤芍、银花、生甘草清热凉血;淮山药配山萸肉滋补肾精。三诊在上方中去凉血之品,加入坎汔血肉有情之品,意在阴中求阳,以期阴阳平调;丹参则活血养血。四诊又值经前,加入疏肝理气之品,调理冲任,如此周期性治疗,使营血渐充,虚火自熄,冲任得滋,自能摄精成孕。

案25、于××,30岁,已婚。

初诊:1982年4月24日。月经初潮15岁4~5/30天,量中,无痛经。27岁结婚,至今3年未避孕亦未受孕,妇检诊断为慢性附件炎(轻度),今年2月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示双侧输卵管通畅。末次月经4月15日,现值期中,腰酸乏力,腹胀乳胀。舌质暗,苔薄腻,脉细。证属湿热内蕴,冲任气滞,治宜益肾调肝,理气疏化。

当归9g 柴胡6g 制香附9g 川楝子9g 续断12g 桑枝、桑寄生(各)9g 菟丝子12g 制狗脊12g 石楠叶9g 仙灵脾12g 7帖

二诊:5月5日。经后20天,基础体温仍未上升,近日尿频痛,尿常规正常,舌质红,苔黄腻,脉弦细。证属湿热下注,膀胱失司,治宜清化湿热。

生地12g 知母、黄柏(各)9g 泽泻12g 车前子(包)12g 米仁12g 蒲公英15g 红藤12g 桑枝、桑寄生(各)9g 丝瓜络12g 鸡苏散(包)12g 7帖

三诊:5月17日。经水过期未转,腹隐痛,尿频淋涩不畅,头胀口干,舌边尖红,苔薄黄腻少津,脉细数。仍属温热下注,肝肾阴虚,再宜清热化湿,益肾调冲。

生地12g 淡黄芩6g 白芍9g 生甘草6g 银花9g 续断12g 桑寄生12g 狗脊12g 薄荷(后下)4.5g 梗通草6g 6帖

四诊:5月29日。5月23日行经,量中4天净,基础体温有双相,经后诸症好转,脉舌同上,再守原法增进,宜清热养阴,理气疏络。

生地12g 白芍9g 枸杞子9g 桑椹子12g 菟丝子12g 肉苁蓉12g 川楝子9g 续断12g 桑寄生12g 红藤12g 苏噜子12g 7帖

五诊:7月14日。经检已孕7周。

按:患者结婚3年无孕,妇检有附件炎,经前乳腹作胀明显,并有尿路感染,为邪伤冲任,湿热内蕴,冲任气滞。初诊将近月中,以调肝益肾为主,予当归、柴胡养血柔肝,制香附、川楝子疏络;续断、桑寄生、桑枝、狗脊益肾调络;菟丝子、仙灵脾、石楠叶益肾助孕。一诊湿热之证较著,着重清化湿热,知柏、生地滋阴降火;泽泻、车前子益肾利水;蒲公英、红藤清热解毒疏化;米仁、鸡苏散清热利湿;桑枝桑寄生、丝瓜络益肾疏络。三诊在上方基础上加减,加重清热利湿之品。四诊经后宜清养为主,兼理气疏络。如此使肝气条达,气血调畅,冲任相资而成孕。

案26、周××,31岁,已婚。

初诊:1984年4月11日。月经14岁初潮7/28天,量中无痛经。28岁结婚,婚后3年未孕。1983年盆腔碘油造影示“左侧输卵管不通”。今年1月腹腔镜及宫腔镜检查示“左侧输卵管不通,右侧输卵管通而不畅”。末次月经4月19日,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薄黄腻少津,脉沉细,辨为肝肾阴虚,脉络受阻,治宜养血通络。

丹参15g 丹皮9g 赤芍9g 石打穿20g 川楝子9g 苏噜子12g 留行子12g 路路通12g 月季花6g 桃仁9g 红花9g 7帖

二诊:4月18日。将近月中,无不适,舌质红,苔薄,脉细。仍属久婚不孕,冲任气机不畅。再宜养血理气疏络。

当归12g 生地12g 赤芍12g 丹皮9g 川楝子9g 苏噜子12g 留行子12g 广地龙12g 路路通12g 枳壳6g 7帖

按上法调治六诊。

七诊:6月6日。5月30日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示“两侧输卵管通而欠畅”。症情好转。基础体温已上升7天,经前无不适,舌质暗红,苔干腻,脉弦细。再宗原法进治。

生地12g 丹皮9g 丹参9g 赤芍9g 黄柏9g 赤茯苓9g 泽泻9g 米仁12g 川楝子9g 红藤12g 逍遥丸(包煎)12g 7帖

八诊:6月22日。6月13日经转,5天净。近月中,脉舌同上,治宜清热养阴,理气疏络。

当归9g 生地12g 枸杞子12g 黄精12g 肉苁蓉12g 川楝子9g 柴胡6g 制香附9g 苏噜子12g 枳壳6g 7帖

按上法再调治三诊。

十二诊:9月20日。已孕2月。

按:患者1982年造影诊断为左侧输卵管不通,1984年宫腔镜确诊如上,故在临床上治疗难度较大,其无结核病史及临床依据,故考虑炎症所致。辨为婚后肝肾耗损,体虚受邪,脉络受阻,故第一阶段予清热疏化,理气养血,疏通络脉,以期输卵管复通。以丹参、丹皮、赤芍、生地凉血活血;石打穿、川楝子、苏噜子、留行子、路路通、广地龙清热理气疏络;月季花、瓜蒌仁桃仁活血通瘀利水通便。七诊复查两侧输卵管通而欠畅,病有转机,进入第二阶段以滋养肝肾为主,兼以理气疏络,以期输卵通而受孕,故以四物养血活血,枸杞子、黄精、肉苁蓉养肝益肾助孕,再加入了疏络之品.致经十二诊时已告受孕。

案27、徐××,35岁,已婚。

初诊:1983年6月19日。月经向调,量中,有痛经史。29岁结婚,至今6年未孕。经外院腹腔镜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左卵巢两粒黄豆大小结节)。平时腰酸乏力,泛恶口干,便结,末次月经5月27日。舌质暗,苔黄腻少津,脉细数。辨为瘀阻气滞,肝脾不和,治宜活血化瘀,疏肝健脾。

生蒲黄(包)15g 赤芍15g 青皮6g 山楂肉9g 三棱12g 莪术12g 刘寄奴12g 瓜蒌仁、桃仁(各)9g 血竭粉(包吞)2g 7帖

二诊:6月26日。行经后20天,肛门下坠感。交媾疼痛,腰酸肢软。舌质暗,苔干腻,脉细弦。仍属瘕聚胞脉,气机不畅,治宗前法。

上方加入炙乳香、没药(各)3g 7帖

按上法调治四诊。

七诊:8月12日。7月15日行经,腹痛较前大减,交媾痛已除2个月,唯感经后乏力。舌质暗,苔薄腻少津,脉沉细弦。证属瘀阻气滞,肝肾不足,治宜调补肝肾,化瘀疏络。

当归9g 生地、熟地(各)9g 赤芍、白芍(各)9g 川芎4.5g 枸杞子12g 菟丝子12g 瓜蒌仁12g 柏子仁12g 川楝子9g 7帖

八诊:8月29日。经水过期未转,经随访已妊娠。

按:患者原发不孕6年,经腹腔镜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结合症状,辨为瘀阻气滞,肝脾不和,故以活血化瘀为大法,治病为先,以期病愈则自能受孕,以加味没竭汤加减投治,调治后腹痛明显减轻,交媾痛消失,致月中加入枸杞子、菟丝子滋肾助孕,四物汤养血活血而收全功。本例贯穿药猛力专、先治病的指导思想,待病有转机之时,方不失时机地予以滋肾养血,前后调治第八诊业已受孕。

案28、陈××,35岁,工人。

初诊:1991年2月12日。月初妇科普查,B超示:子宫浆膜下肌瘤5.6×6.4×5.4立方厘米。平素体格硕健,婚后顺产1胎,经汛如常,因惧手术,求中药治疗。末次月经1月20日,诊其本证属实无虚,专予活血化瘀,软坚消瘤。

生蒲黄15g 丹参12g 赤芍12g 三棱12g 莪术12g 生山楂12g 刘寄奴12g 铁刺苓15g 石见穿15g 鬼箭羽15g 炒枳壳9g 小青皮6g 7帖。

复诊:2月19日。服药后尚无不适,今日经转,经量如前,纳可,寐安,大便稍稀,脉沉缓,舌偏红,苔薄。继宗前法,上方加白术12g。

按:患者以上方出入治疗8个月,1991年10月23日B超检查,肌瘤已缩至2.5×4.0×2.4立方厘米。《妇科心法要诀》曰:“治诸征积,宜先审身形之壮弱,病势之缓急而论之,如人虚则气血衰弱,不任攻伐,病势虽盛,当先扶正;若形证俱实,当先攻病也。”本案实证实体,尚无出血崩漏之症,故单攻不补,方中生蒲黄可用至24g,药后大便稀溏,配白术健固脾气。用白术配莪术(处方“莪白术”)消散征瘕积聚,一攻一补,颇有枳术丸之意。

案29、汤××,54岁,医师。

初诊:1991年5月4日。绝经3年,曾顺产一胎。近10天低热(37.8~38.C),畏寒,疑似感冒,自服解表退热药,汗生热退,隔日又低热,伴音哑,稍有胸闷,心烦少寐,食纳尚可,平素大便稀溏,曾数次胸透(-),血常规(-)。脉细迟,舌暗,苔薄腻。此非外感。时届更年,脾胃方损,气阴两虚,治从脾胃,益脾为主,宁心安神,以候其效。

党参、沙参(各)9g 黄芪9g 白术、白芍(各)9g 茯苓12g 炙甘草6g 炒怀山药12g 淮小麦30g 首乌藤15g 合欢皮12g 5帖

复诊:5月11日。诉上方服完3帖时发热,畏寒果瘥,大便成形,仍感头晕,咽干,音哑。脉舌如前,治宗前法,继上方加麦冬9g 女贞子12g。 7帖

按:此案发热畏寒状似外感,但汗后诸症未解,观其虽发热,但脉细迟,大便稀溏。时届更年,脏气已衰,阴阳失衡,不胜寒热,阴气不足则低热,阳气不足则畏寒。脾肾两脏,皆为人之根本,而老人尤以脾胃为主。故前人谓“诸虚不足,先健其中”,中者,脾胃也。方中以四君子而健脾以固中州,如黄芪益气固表,炒怀山益脾胃,沙参补脏之阴,白芍敛阴和里,淮小麦健脾养心除烦宁神,首乌藤、合欢皮配伍可解郁怡情,催眠安神,脾胃气健精血既旺,气畅神宁,阴阳得和,寒热自解。

案30、罗××,27岁,农民。

初诊:1975年11月15日。第二胎产后1个半月,恶露已净。据述产后7天伤食引起纳呆口糜,肌肤搔痒,外阴有溃疡疼痛,脉细数,舌红,苔干腻。口腔检查:口腔内两侧粘膜和舌、唇均有散在溃疡面约5~6处。外阴检查:外阴近小阴唇内侧有溃疡3处,每处约0.3厘米大,周围红肿,触痛明显。证属热毒夹湿内蕴,治宜清热解毒,健脾化湿。

丹参9g 赤芍9g 丹皮9g 生地12g 黄柏9g 黄连3g 大黄9g 白术6g 带皮茯苓12g 米仁12g 鸡苏散12g(包煎)

外用锡类散2支涂患。并嘱皮肤溃疡处保持清洁。

二诊:11月20日。治法如前。

三诊:11月26日。自服11月15日药后,溃疡5天后逐渐愈合消失,脉细数,舌质偏红而干,苔少,纳呆头晕。热清渐消,体虚未复。再拟清热解毒,健脾化湿,益气养阴。

丹参9g 赤芍9g 丹皮6g 生地12g 黄柏4.5g 黄连4.5g 淡黄芩4.5g 生米仁15g 白术9g 党参9g 沙参9g 陈皮6g 5帖

四诊:12月20日。一周前曾发热达40℃,服祛风热药数帖热,余热内留,口内溃疡复起,便坚,口干苦,舌红,苔黄腻。治宜清热养阴,扶正达邪。

生地12g 丹皮9g 赤芍9g 知母12g 黄柏9g 黄连3g 生米仁12g 沙参9g 麦冬9g 石斛9g 二至丸9g 6帖

按:口、眼、生殖器三联综合征,又称“白塞氏综合征”,与《金匮》“狐惑病”症状相似,临床多见于第一胎产后,外阴受伤,邪毒入侵,或产距过密,阴虚火旺患者。本例系第二胎产后,素体阴虚,脾运不健,伤食引起食湿交阻,蕴而化热,上蒸口眼,下蚀阴部,延久阴伤,肌肤失养,见干燥搔痒,口干乏液。邪盛正虚,急则治标,先祛邪毒。方拟三黄四物汤加减,五帖后症情减轻。方中三黄荡涤三焦结热,术、带皮苓、米仁、鸡苏散健脾化湿,祛风疏热,丹参、赤芍、生地活血养阴清热。产后休虚未复,感邪发热,热降本症复发,仍宗原方加减,治之再效。本病旷延日久,反复发作,根治较难,故需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案31、王××,女,42岁,工人。

初诊:1992年10月14日。18岁初潮,经汛惯常,31岁结婚,32岁顺产一胎。1991年始经期延长,1992年6月12日因“宫颈粘膜腺癌”在本市某妇婴保健院先行全子宫加附件切除术,术后在市肿瘤医院放疗2次,放疗后便感咽喉干燥,2月前又觉左侧颈部连及耳根部淋巴结肿痛,神疲乏力,易汗出,腰膝酸楚,夜寐梦扰,纳平便调,面色不华。脉弦细无力,舌暗偏红,边有齿印,苔薄。证属放疗后阴血耗损,虚火旺盛,治宜清热养阴,滋补肝肾。

太子参15g 玄参9g 南沙参、北沙参(各)6g 白花蛇舌草5g 半枝莲12g 茯苓、茯神(各)12g 首乌藤15g 合欢皮12g 杜仲12g 桑寄生12g 狗脊12g 莲子心6g 7帖

二诊:10月21日。药后夜寐稍安,余症同前,纳谷不馨,二便尚调,脉舌如前。治宜健脾养血,宁心安神。

太子参15g 玄参9g 南沙参、北沙参(各)6g 白术、白芍(各)9g 茯苓、茯神(各)12g 生米仁12g 淮小麦30g 莲子心9g 首乌藤15g 合欢皮12g 陈皮6g 谷芽、麦芽(各)9g 7帖

三诊:11月5日。左颈、耳根部淋巴结隐痛,吞咽时明显,神疲乏力,食纳稍增,夜寐已安,近日大便稀溏,日行3次。脉沉细数,舌暗偏红,边有齿印,苔薄。证属阴血不足,虚火旺盛,脾失健运,治拟清热养阴,健脾止泻。

黄连3g 黄柏9g 莲子心6g 南沙参、北沙参(各)12g 白头翁15g 秦皮12g 椿根皮12g 炒怀山12g 生、熟米仁(各)12g 白术9g 7帖

四诊:11月17日。大便已实,精力亦增,颈部及耳根部淋巴结疼痛明显减轻,口干渴,食纳尚可,稍有腰酸,脉细,舌暗,苔薄。证属气阴两虚,治宜益气养阴。

太子参15g 南沙参、北沙参(各)6g 玄参12g 麦冬12g 白术、白芍(各)9g 生米仁12g 茯苓12g 莲子心9g 石斛12g 续断12g 桑寄生12g 14帖

五诊:12月2日。唯感口干渴,不耐烦劳,寐安纳可,颈部及耳后淋巴结肿痛已消,脉沉细,舌暗红,苔薄。证同前述,治以益气养阴,佐以解毒之品。

太子参15g 南、北沙参(各)6g 玄参12g 白术、白芍(各)9g 生米仁15g 茯苓12g 续断12g 桑寄生12g 杜仲12g 半枝莲15g 白花蛇舌草30g 生甘草6g 15帖

按:宫颈癌术后加放射治疗,疗效显著,但放疗对人体耗伤颇大,临床多呈气阴两虚之证,且热毒蕴结体内,常引起直肠、膀胱反应。本案咽痛,颈部及耳后淋巴结肿痛,为阴亏液乏,虚热熏蒸所致,治疗总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为法。治疗过程中,见纳呆、便稀脾失健运之证,需首重健脾助运。用太子参、南北沙参、玄参三参配伍,益气养阴,清解虚热,实有西洋参之功效,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清热解毒,抗癌消瘤;首乌藤、合欢皮解郁怡情,宁神催眠,配淮小麦、莲子心效更佳;茯苓、茯神健脾安神;续断、杜仲、桑寄生、狗脊入肝肾,强脊壮腰。热移肠道,多用白头翁汤、香连丸;热移膀胱,多加车前草、金钱草、知母、黄柏等。癌症术后放疗的副反应治疗疗程较长,需医患配合,坚定信心,依症立法,循序渐进。

案32、陆××,65岁,已婚。

初诊:1993年6月19日。生育3胎,均经保胎。人流一次。29岁第一胎产后,因劳顿后曾有阴中有物下坠感,休息后则症减。47岁时因宫颈炎,刮片检查为间变,而行激光治疗,日理家务,操劳过甚,今年以来自觉阴中有物落出,下身坠胀,腰尻部酸楚,头晕耳鸣,夜寐欠安,心烦易怒,纳可便溏。舌暗偏,苔薄,边有齿印,脉弦细。证属肝火旺盛,下迫冲任,年高气虚下陷。治宜清肝益肾托固。

知母、黄柏(各)9g 地榆12g 椿根皮12g 淮山药12g 金樱子12g 柴胡6g 桔梗6g 炙升麻6g 太子参15g 炙甘草6g 枳壳6g 7帖

露蜂房100g,分3次煎汤熏洗。

二诊:6月25日。经内服及外洗后,阴中有物落出、下坠感见减,腰脊酸楚,大便已实,夜寐见安,烦躁易怒,胃纳平平。脉舌详前,治宗原意出入 。

地榆12g 椿根皮12g 白头翁12g 淮山药12g 金樱子12g 柴胡6 桔梗6g 炙升麻6g 炙甘草6g 枳壳9g 生黄芪20g 太子参15 7帖

外治法同上。

三诊:7月3日。调治后阴部下坠轻减,唯劳累后及负重后阴挺于阴道口,坐下即回缩,腰尻部酸楚,夜寐已安,心烦见平,纳可便调。舌质暗偏红,苔薄腻,边有齿印,脉弦细带数。症情好转,仍宗原意。

前方去甘草、加秦皮9g 7帖 外治同上。

四诊:7月17日。阴挺较前续减,站立时已不落出阴道口外,腰酸已瘥,时感心烦,劳累后腹中隐痛,夜寐欠安,纳可便溏,皮下见紫斑。一周前去龙华医院妇检,用力下迸亦未见阴挺出阴道口外。舌质暗偏红,苔薄腻,边有齿印,脉弦细数。仍属年高气虚,脾肾不足,肝火旺盛,再宜清肝扶脾,益肾托固。

地榆12g 侧柏叶12g 椿根皮12g 淮山药12g 金樱子12g 柴胡6g 桔梗6g 黄芪20g 炙升麻6g 枳壳6g 炙甘草6g 14帖

按:肾系胞宫,肾气不足,气虚下陷,胞脉无力以系胞宫,以致阴挺。患者肾气素亏,初次产后过早操劳,肾气不得复原反致伤耗下陷,经后连续生产并人流,均未加休息,稍事劳累即觉阴中有物坠感。年逾花甲,脏气俱虚,协肝热下迫冲任,胞宫失于维系,阴挺频发。故立清肝益肾、托固胞脉为法。用知柏、地榆、侧柏、白头翁解肝经火热;椿根皮、金樱子、淮山药健脾益肾,固涩收敛;太子参、黄芪、桔梗、升麻、柴胡益气升提,举陷固托;同时又以露蜂房外洗,驱风攻毒,杀虫消肿,有提举作用,而使下脱之胞宫上升,不复脱出阴户之外。


标签: 朱南孙

您好访客,请登陆发表!

发表
高兴 支持 激动 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