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医经典,大道至简,易医精诚。 本站纯属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使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详情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三 | 注册 | 登录
位置: 首页 > 方剂大全 > 正文

清暑益气汤

小编 在线: 时间: 2022-02-04


清暑益气汤(图1)


【方剂名】清暑益气汤

【类别】祛暑剂

【出处】《温热经纬》

【组成】西洋参5g,石斛15g,麦冬9g,黄连3g,竹叶6g,荷梗6g,知母6g,甘草3g,粳米15g,西瓜翠衣30g。

【用法】上药㕮咀。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方歌】王氏清暑益气汤,善治中暑气津伤,洋参冬斛荷瓜翠,连竹知母甘粳襄。

功用】清暑解热,化气利湿。

【主治】暑湿证。发热头痛,烦渴引饮,小便不利,及霍乱吐下。

病机本方为治暑热气津两伤之常用方,病因为暑热内侵,耗气伤津所致。暑为阳邪而通于心,暑热伤人则身热;暑热扰心则心烦;暑性升散,使腠理开泄,故见汗多;热伤津液,故口渴、尿少而黄;暑易耗气,故见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王士雄云:“暑伤气阴,以清暑热而益元气,无不应手取效。”《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病篇,故立法组方当清热祛暑与益气生津并举。

1. 辨证要点:本方用于夏月伤暑,气阴两伤之证。临床以体倦少气、口渴汗多、脉虚数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可用于夏月伤暑、小儿及老人夏季热、支气管哮喘夏季发作、肺炎及多种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等辨证属中暑受热、气津两伤者。

禁忌】本方因有滋腻之品,故暑病夹湿者不宜使用本方。

【加减】

若暑热较高,可加石膏以清热解暑;暑热轻者,去黄连(苦寒)。

暑热夹湿、苔白腻者,可去阴柔之麦冬、石斛、知母,加藿香、六一散等,以增强祛湿之功;黄连味苦质燥,若暑热不盛者可去之。

小儿夏季热:宜清透虚热,去黄连、知母,加白薇、地骨皮(清透药物)。

文献】《温病条辨》卷四:“湿热证,湿热伤气,四肢困倦,精神减少,身热气高,心烦溺黄,口渴自汗,脉虚者。

【医案选方】

男,5岁,2003年7月22日初诊。发热1周余,体温37.6~38.9C,腹胀纳差,呕恶烦躁,曾静脉输液未效。刻下口干渴饮,烦躁眠差,面白少汗,体温38.1°C,大便3日未行,小便黄赤,纳食减少,嗜睡乏力,间有抽搐,舌苔薄黄而干,舌质红,脉弦细数。辨证为暑热内侵,气津两伤,治宜清热解暑,益气生津,兼消食积。处方:太子参9g,石斛10g,麦冬12g,知母5g,黄连2g,黄芩8g,竹叶6g,荷梗8g,栀子6g,地骨皮9g,青蒿9g,莱菔子3g,麦芽8g,鸡内金5g,西瓜翠衣15g。服3剂热退(体温37.2°C),大便已行。再进3剂,体温36.8°C,饮食能进,烦躁消失,口渴减轻。上方去莱菔子、栀子、麦芽,再进5剂,诸症消失。嘱其家长给予饮食清淡和易消化食物。观察月余,未见复发。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标签:

相关文章

您好访客,请登陆发表!

发表
高兴 支持 激动 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