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医经典,大道至简,易医精诚。 本站纯属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使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详情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三 | 注册 | 登录
位置: 首页 > 经方医案 > 经方论治 > 正文

四逆汤医案少阴伤寒:腹泻

小编 在线: 时间: 2022-01-16

本方证之病机为阳虚阴盛。本方证可见于下列之因:急性传染病后期三阴受损者,病热危笃,邪盛正衰;误治大汗或霍乱大吐大泻,阴津耗渴,“气随液脱”,阳气大衰;外感初期,病家素体阳虚,寒邪侵之,阳不御邪,而直中于里。凡此种种,其因各异,而病机均为阳虚阴盛,肾阳虚衰,阴寒内盛是也。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邪入里伤及肾阳,肾阳乃一身之本,温煦生化五脏六腑。今肾阳衰不能温运,以至四末厥冷;阴寒内盛,不能腐化水谷,故下利清谷;阴寒上逆,所以呕而不能食,或食入即吐。因此,法当回阳救逆。

四逆汤方

炙甘草二两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泽,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方义

本方主治少阴阳虚阴盛之四肢厥逆,故方名四逆。方中生附子入肾经,为温肾回阳之主药;干姜温脾散寒,以壮后天之本;炙甘草健脾益气,以资化源。三药合用,共奏回阳救逆,温补脾肾之功效。

临证要点

主症:四肢厥逆,身跪恶寒,自利而渴,小便色白,脉微细,但欲寐。

病机:肾阳虚衰,阴寒内盛。

治法:温肾回阳。方用四逆汤。

医案举例

01直中少阴

苏某妻,30余岁。月经期中不慎冲水,夜间忽发寒战,继即沉沉而睡,人事不省。脉微细欲绝,手足厥逆。当即针人中、刺十宣出血。血色紫黯难以挤出。针时呼痛,并一度苏醒,但不久仍呼呼入睡。此乃阴寒太盛,阳气大衰,气血凝滞之故。急当温经散寒扶阳气。拟大剂四逆汤一方:炮附子25g,北干姜12g,炙甘草12g。水煎,嘱分四次温服,每半小时灌服一次。病者家属问:此证如此严重,为何把药分作四次,而不一次服下使其速愈?我说:“正因其症状严重,才取重药缓服办法,其目的为使药力相济,缓缓振奋阳气,有驱散阴寒,譬如春临大地,冰雪自然溶解,如果一剂顿服,恐有‘脉暴击’之变,譬如突然烈日当空,冰雪骤解,反至弥漫成灾。”服全剂未完,果然四肢转温,脉回,清醒如初。[伤寒论汇要分析.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44]

02腹泻

陈某,男,52岁。1986年8月12日初诊。患慢性泄泻6年余,每因感寒或饮食生冷则发作加重,1月前因饮食不慎,兼感寒邪,宿恙又发,每日黎明时分则腹中隐痛,大便溏泄,夹有不消化食物,肠鸣,腹部喜温喜按,面色晦暗少华,四肢冷,近日每餐食后必泻。纳呆口淡,腰膝酸软,神疲,苦不堪言。曾多处就医,予西药抗炎、止泻剂及中药健脾助运方均未改善,故来我科求诊。舌淡嫩,苔薄白,脉细微无力。脉证合参,病机当属肾阳衰微,中宫温运少权,病已由太阴转入少阴,乃少阴寒化证是也。治以温补肾阳,健运脾土。方拟四逆汤加味。处方:制附片、焦三仙(山楂、神曲、麦芽)各15g,干姜、炙甘草、炒党参、炒白术、补骨脂、肉豆蔻、煨木香、煨葛根各10g。本方意取附子之大辛大热,温肾助阳,佐干姜温中散寒,附姜并用回阳之力倍增,古人谓附子、干姜具“彻上彻下,开辟群阴,迎阳归舍”之功。《医宗金鉴》载:“甘草得姜附,鼓肾阳,温中寒,有水中暖土之功。”水煎,进服5剂,一举中鸽,泄泻止,精神爽,效不更方。仍与原法出入为方,共服30余剂,多年瘤疾,幸而获愈。[新中医,1995,

少阴伤寒

唐叟,年逾古稀。冬月感寒,头痛发热,鼻流清涕。自服羚翘解毒丸六丸,自觉精神甚疲,而且手足发凉。其子恳求余诊,切诊未久,即侧头欲睡,握其手,凉而不温。切其脉不浮而反沉,视其舌淡嫩而白。余曰:此少阴伤寒,肾阳已虚,如再进凉药,恐生叵测,法当急温,以回肾阳,与四逆汤,服一剂,精神转佳。再剂。足手转温而愈。[刘渡舟医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

现代临证

四逆汤常用于现代医学之循环系统疾病,如心力衰竭、休克、心肌梗死、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呼吸系统疾病之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以及消化系统疾病之急慢性肠胃炎、胃下垂等,辨证属于阳气大虚,阴寒极盛者。


标签: 四逆汤

您好访客,请登陆发表!

发表
高兴 支持 激动 给力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