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医经典,大道至简,易医精诚。 本站纯属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使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详情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三 | 注册 | 登录
位置: 首页 > 针灸推拿 > 中医针灸 > 正文

倪海厦人纪系列:针灸第4篇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简介

小编 在线: 时间: 2022-01-20


第四篇 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简介

一、任脉与督脉

找穴道要从任、督二脉为基准,找到标准,就可以很快找到穴道。任脉是所有阴(有形的)汇积的地方。督脉是诸阳之会,全身的动能、能量都在督脉上面。无论如何不要让别人碰你的脊椎骨。

任,女子妊也,女人怀孕全靠任脉。督脉走在后面,诸阳之会,脊椎骨上面(脊髓),任督二脉交会在鼻子人中。讲话时任督二脉是开的。舌头顶到上颚时,任督二脉是通的。

任脉有三八二十四个穴道,任脉三八起会阴。男人的会阴穴,把睾丸翻起来,在肝门和睾丸中间;女人的在阴道和肝门中间。道家打做时,把会阴往上提。溺水急救时,人工呼吸都不起作用时,让病人采用趴着的姿势,小腿跪着,用三寸长针,针对着会阴时要对着心脏的方向下针。

一般采用对侧治疗,也可称对称治疗,记住法则很重要。会阴痛,如果是鬼附身,用十三鬼针;如果不是鬼附身,百会很会阴是相通的,会阴痛时下百会治疗。

二、任脉经穴

任脉循行路线:任脉者,起于中级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任脉穴位歌:任脉穴行二十四,会阴潜伏两阴间,曲骨之前中级在,关元石门气海边,阴交神阙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上脘巨阙连鸠尾,中庭膻中玉堂里,紫宫华盖运璇玑,天突廉泉承浆止。

八纲是阴阳、表里、虚实、寒热。

经络直走的通通为经,经与经之间的联系称为络,所有的阴经总会回到任脉,任脉本身没有井、荣、俞、经、合。

任脉有独立的寸法,肚脐叫神阙,把神阙和曲骨分成四段,每一段为一寸,从曲骨开始,分别是中级穴、关元穴、石门穴、阴交穴、神阙穴。神阙穴下一寸半为气海穴。

气血的流注是后升前降,背后是督脉,前降是任脉。

中医有所谓的近取穴。曲骨穴一般不灸,可以下针,治疗一般的白带、小便、膀胱、尿道、发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针扎到身体里,左转右转,转多少就回多少,病人有“酸、麻、胀”这三种感觉,就是气至,在下针的周围,看到一圈粉红色,就是气,有人没有红色,因为气虚,若扎下去红圈一大圈,这身体很好。

1、膀胱之募穴—中极穴

中极穴又是膀胱的募穴。膀胱募,正在膀胱的上方,募就是开口的地方。治疗法则,其中有个法则叫俞募治疗法。

任何膀胱的问题,都可以在中极穴上治疗。中极穴上可以灸可以针灸,下针差不多一寸,深浅依据病人肚子大小,平常留针二十分钟,小孩不留针。

过动是热症,过静是寒症。寒症用灸。

我们辩证论治,不一定要了解病名,按症状开处方下穴道,不要被病吓到了。

2、小肠之募穴—关元穴

肚脐下三寸,曲骨上二寸,是关元穴,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

小肠是第二个心脏。小肠由关元穴来管。

平常保养身体男女都可以灸关元。如果月经痛,灸关元、中极,当场热气一进去就不痛了,灸几次,双脚一热,血块就去掉了。

受肺的影响,热力往下走,余热才往手掌走。小肠的热往脚走,所以热是往下,气要沉到脚。心脏是管动脉,小肠管静脉。全身动静脉一样长。血液系统分成两个,一个心脏管,从四肢流回来的是小肠管。经常做腹式呼吸,会让小肠的热不断增加。

血管会破裂,表示里面有寒,类似冬天水结冰,水管就破裂了。心和小肠是表里,所以心脏病,急救在关元上。心律不齐、心脏快停了,针关元。动脉血管堵塞时,先下关元。

想怀孕,男的精子太稀,男女都可以灸关元。只有在孕妇怀孕时不要动它。

小便频数、失精绝子,月经痛、产后胎盘没有下来,膀胱扭曲后小便排不出来,都可以用中极穴,因为它是膀胱的募穴。

下纪是关元,第二个心脏。上纪是巨阙,心募巨阙穴。如果孕妇下针关元,会导致落胎。

3、三焦之募穴—石门穴

三焦是指身上脏腑之间的油网。

石门妇人禁针灸,犯之绝子。在石门穴和关元穴中间,叫绝育穴。

4、三焦之募穴—阴交穴

三焦是油网遍部全身,阴交也是三焦的募穴,在石门下针、阴交下针都可以。

“阴汗湿痒”即阴部有很多汗津液会痒,灸阴交穴。

5、神阙穴

神阙穴禁针,传说针下去后不能大便,一大便就坐在马桶上死掉。用灸,隔盐灸。中风、肠炎、肠鸣都可以灸神阙穴。

6、水分穴

心蔽骨与神阙穴正中间的地方是中脘,神阙上一寸是水分,那一寸不同于同身寸,称为上腹寸。

中脘下面是建里(中脘与下腕中间)、下腕(中脘与神阙中间)、水分(下脘与神阙中间)。水分是治水肿的穴道。正常人喝再多的水也不会直接进入小肠,只有混杂食物中的水才会走到小肠(混杂食物到了小肠后,小肠很热会不断的蠕动,热去煮烂食物,然后吸收掉,等到食物进入大肠后,只剩残渣和水,小肠很热,水在大肠时又被气化,回到肺,肺跟大肠相表里,水上来后,就是嘴巴的津液)。喝下去的水到了水分这地方就会气化,气化后进入全身,或汗或小便,这是水分开的地方。如果小肠温度不够,水和大便混在一块时,用针灸把小肠的温度热回来,病才会好,所以要去管心脏。正常人,水在水分分开。如果水不分了,水直接进入小肠就会造成肠鸣、腹泻、水肿。水分穴针和灸都可以。水分是小肠的上口,水病的话,灸比针好。 

中医的“消渴”,有三种。上消一:口渴,渴饮百杯不能止渴,喝一杯水小便就是一杯水;中消:肚子饿,会不断的吃;下消:阳不举。

水分“主水病,腹坚如鼓”,腹胀大,可以灸水分。十四岁以下的孩子流鼻血是正常的,不用治。超过十四岁流鼻血要去治。小孩天生体能强,发烧之前一流鼻血,热就纾解掉了。 会流鼻血的小孩不发高烧。

7、下腕穴 

下腕在神阙与中脘的中间。胃的下口,小肠的上口,为太阴任脉之会。喷门、幽门、下腕穴痛常常容易发炎。

痛根本来自压力而不是发炎。痛时把压力纾解掉,环境改变掉就好,有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处方不是杀细菌,而是改变环境,针灸也是一样。知道穴道的话,可以协助我们做诊断。

8、胃之募穴——中脘

胃病用此穴。针灸都可以,灸的效果非常好。

心蔽骨与神阙的正中间。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胃的募穴。 

身上有八会穴(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所会聚的腧穴。),腑会中脘、脏会章门、筋会阳陵泉、气会膻中。有一个治病法则,叫会郄治疗法。 

十二经络,每一条经都有一个郄穴。身上每一个腑,包含胆,这是消化系统,小肠、胃、大肠、膀胱、子宫、胞户。所有腑的病通通在中脘上治。特殊治症:印堂痛,胃有问题产生的头痛。怀孕中间的妊娠恶心想吐,通通可以在这治疗,针或灸。只要是肠胃方面的病都可以在中脘治,因为腑会中脘。脏,心肝脾肺肾,中医的脾是把西医的胰脏包含在里面。

9、心之募穴——巨阙穴    

心蔽骨与中脘中间是巨阙。巨阙跟中脘的中间是上脘。  

上脘是络穴。以中脘为主,上下左右各一寸,成梅花型的灸法为梅花灸,统治一切胃病。只有病人吐血时不要灸,因为吐血时增加温度时,血会增加。外面是吐血,里面可能是胃癌,所以出血的时候,不要去灸。上脘、下脘、建里是辅助中脘的穴道。

巨阙是心脏的募穴,巨阙和关元,都可以治疗心脏病。

补泻手法:最基本的补泻手法有“提豆许”。针扎下去,扎到巨阙上面,我们要泻。一开始先捻针,左转右转气到了(酸胀的感觉)以后,往前(即向下)推一点点,推像绿豆那么大就是泻。往上拉一点,这就是补。(前推为泻,上提为补)一开始针不要下太深。

如果怀孕的妇人,气往上冲,会让孕妇昏迷,针下巨阙。    

按十四经发挥,人心下有隔膜,前奇鸠尾后齐十一锥。肺与心脏中间有横膈膜。心脏有问题时会有穿心痛,痛为痰引起,把痰去掉就好了。隔膜还可以隔绝肠内沼气。两金(肺和大肠)压挤肝脏,有动能运动,金来疏木。肝脏的血跟大肠相通的。  

 10、鸠尾穴   

巨阙上一寸,还没到心蔽骨。不可重打重击,一打会内出血,是一个危险的穴道。禁灸,可以针。“膏之源出于鸠尾” 。

11、膻中穴与天突穴

天突,正好在喉咙那儿有个洞,针天突,不是直接进去,直接进去会扎到气管(中医称气管叫重楼,因为它一圈一圈的,有十二根,叫十二重楼。不要直针,下一寸就到了,不然一刺就剌到肺) 。

天突与鸩尾正中间是玉堂,玉堂下来一寸半才是膻中穴,膻中下一寸半,一摸中间有个凹洞,就是中庭;玉堂再往上去,和天突中间的穴道是华盖,华盖和玉堂中间是紫宫,华盖和天突穴的中间是璇玑。 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膻中穴,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之会。气会膻中,气病治此,呼吸短促,气喘在这里治,但禁针,要用灸的。  

膻中治:肺痈吐脓,呕吐涎沫,妇人乳汁变少 。因为气会膻中,气是阳,强他的心脏、强他的肺气,效果都很好。所谓肺痈,有两种,一种是里面化脓,咳出来的是很浓稠的脓;一种是咳出来白色泡沫,完全是白色泡沫,那是肺癌。

气病,都可以在膻中上治。   

心脏三针:病人躺平后,下针巨阙、关元、天突,尤其是在治疗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者是心肌梗塞。巨阙、关元、天突一个是心脏的募穴,一个是小肠的募穴,天突是气脉经过,这个气很强。这三个针下去,心痛就不痛了。这是最常用的治疗心脏病的三个穴道。 

天突,在喉咙旁边,甲状腺肿 ,喉咙肿痛等,都可用近取穴天突来治疗。

12、廉泉穴 

病人躺在病床上,病人中风,舌强不语,手握拳,用大拇指指尖顶到下巴处是穴,大拇指指尖去压它,指尖到处是穴。  

针下去的时候,要对着舌根,而不是直针下,也不会伤到食道,这个穴要下一寸、一寸半就够了,治疗舌强不语的。这个穴道大部分是针,没有用灸的。廉泉是阴维任脉之会,治舌头的病。

 13、承浆穴  

嘴唇下面凹进去有一个点,就是承浆穴。喝了豆浆、米浆,有了承浆就不会漏出来。反过来,中风的人,如果吃了饭,会流涎,就要下承浆。 舌头强硬不会讲话,是廉泉。中风,面部中风,下针承浆。下针时要开口,嘴巴张开来。承浆穴用针、灸都可以。

牙齿痛拿个蔗糖放进嘴巴,蔗糖是碱性的,放进去后,嘴巴是碱性的就不会痛,因为所有的病毒无法在碱性的环境下生存。而放一般的糖进去,一般糖是提炼过的,酸性,保证更痛,因为你在喂它。承浆是任脉的最后一个穴道。

三、 督脉经穴篇 

督脉是所有阳气之会。阳气在流行完全身之后.就会回到督脉。阳气就像河流,最后会流到督脉。

督脉跟任脉一样,没有井荣俞经合。任督二脉之功,先将四门关闭,耳、目、口、鼻先闭起来。  

1、长强穴(主治痔疮) 

督脉第一个穴道是长强穴,是足少阴、少阳之会,是痔疮的根本。找穴位,让病人躺在床上,在尾椎骨的下方,肛门与尾椎骨的中间。 长强穴下针时,采斜刺,无谓补泻,引气到就好了,下针不用太深,一寸左右。 主要是治痔疮。 痔分两种:内痔(先血后便 )、外痔(先便后血 )。长强穴,不管内、外痔都可以治疗。

外痔时,肿得很大,用三棱针来刺它放血,放血时,要戴橡皮手套,可以用小一点的火罐把痔疮吸住,把脓血抽出来,把痛去掉,痛就是瘀血累积才会有痛。很多穴道都可以治痔疮,长强是个大穴,内痔效果也是很好。 

 2、腰俞穴

脊椎骨在尾椎上是成三角形的,在尾椎骨上,在脊椎交接的地方,第二十一椎,督脉第二个穴道叫腰俞。 腰俞可治月经不来,治月经不顺,不一定要在腰俞治,很少用。

3、命门穴与阳关穴

在找阳关前,先找命门。命门是第十四椎,肚脐正对的穴道是命门,从命门下两椎就是阳关。命门穴和阳关穴,一个是第十四椎、一个是第十六椎。 阳关穴很少用到。阳关穴针灸都可以,可以治腰痛。  

命门穴针和灸都可以,剧烈的头痛,中医讲的角弓反张就是脑膜炎,在命门上都可以治疗。 命门穴是生命之门。练功夫的人把关元和命门观想成一条线,吸气时,这条线往下沉到会阴,吐气时这条线往上升,升到顶的时候,再吐最后一口气,再提肛门(榖道)。

平常小便,不要随时跑去小便,要等到饱满时,扣不住了才去。在小便时,要大力地排出来,成为反射动作,大力地尽量排,要让力量很大,养成习惯时,这样每天都在运动下焦。 

4、悬枢穴 

悬枢在第十三椎下。在讲督脉时都是指第几椎下,在触诊摸背后的时候,会摸到凸的。这个凸的才是椎下。下针要在软骨下,凸起来的才是椎下。悬枢可以治腰痛等。三焦经会经过。

 5、脊中与筋缩穴

脊中在第十一椎下,这个穴道只能下针,不可以灸。第十一椎下周围是脾脏,主要是治黄疸、便血。因为它在脾的正后方。

第九椎是筋缩。怎么找第九椎呢?背后两个肩胛骨尖端画条线,交错过去的就是第七椎。病人是以趴到且手肘垂直上举的方式。往下摸,突起就是第八椎,再下突起就是第九椎。 

肝主筋,全身的筋是肝脏在管。这个穴道正在肝的后方。抽筋等都可从这里下针。督脉的穴道除了治病以外,还可帮助诊断。筋缩用针和灸都可以。像治癫痫狂。

癫、痫、狂之眼诊法

 癫、痫、狂,这三个是不一样的,在诊断上要看眼睛。第一种,可以看到血丝在眼珠的上面,如鸡的脚,这三个血丝贯穿到眼珠,容易治。第二种,眼珠上下都有血丝,比较难治。第三种是血丝在下面,不治,就是无法治。左眼右眼都一样。 

癫症、痫症、狂症,一般来说,只要精神上有问题,百分之九十九都有便秘。把燥粪去掉之后,就有很多种治疗方法。这个在筋缩可以治疗,任何的抽筋,吐白沫,发狂奔走都可以治。 

6、至阳、灵台、神道、身柱

第七椎下是至阳穴。在第七椎、第九椎中间,是经外奇穴,叫消渴穴。有糖尿病的人可以在这治疗,治到压它时不痛就是好了,可下针,也可以灸,也可以用来诊断糖尿病好了没有。 

至阳穴也是近取穴,治腰脊痛。腰脊痛分很多种,在十四椎为分野,脐下痛都是带脉。脐上痛,是阳维脉。在督脉上面选至阳,下面选阳关。按照近取穴的原则。 

第六椎下是灵台穴,可以帮助我们诊断。 

第七椎下至阳是血会的地方。病人血癌时,在第七椎都会有压痛点。灵台有压痛点,代表得到过多的营养,实际就是西医讲的白血球增加。灵台穴有压痛,就是标准的血癌。反过来,治到没有压痛,血癌就好了。一般疗程四周,没有人动过的情况下,小朋友两周。灵台禁针。 

神道在第五椎下。任何心脏病在神道穴上都会有压痛点。怎么知道病好了,压的时候不痛了,就是好了。神道主要用来诊断,很少下针。  

第四椎没有穴道,第三椎才有穴道,第三椎叫身柱。这个身柱骨很有名。假如脊椎骨受伤产生的瘫痪,如果是第三椎裂掉,就完全没办法治。只要第三椎骨还好,第二、第四、五坏,都还有办法救回来。小孩子没事就灸身柱,灸灸身柱可以让孩子长的高大,身体非常壮,不容易感冒。

临床上,平常感冒的孩子,隔姜灸身柱后,五壮七壮九壮都可以。小孩就没感冒了。不喜欢看到人、火,是阴症,可以灸第三椎身柱及第九椎至阳。

 7、大椎与陶道穴 

在第一胸椎之上,这个穴道是大椎。第一椎之下是陶道。 

大椎穴,是头椎和胸椎的区分点,一个病人背对你的时候,你手按着那个骨头,头椎是会转动的,但胸椎不动。所以在动骨和不动骨之间就是大椎穴。  

陶道穴是大椎的助手,大椎穴是真正的大穴。病人在发烧感冒时,用三棱针放血,挤一点血出来烧就退。因为它是手三阳、足三阳、督脉之会,在退烧时可以用大椎穴。 

8、哑门与风府穴 

用度骨法来找穴道,度骨法是用骨头来丈量。先找风府穴,在我们的后脑,可以摸到脑骨,在脑骨下方正中间半寸,是风府穴。风府下半寸,就是哑门穴。 哑门下针时候,针尖对着舌根的方向。下到已经到脊椎骨旁,已经碰到头椎。到位的时候,病人舌头会吐出来。哑门专治声音都发不出来。 

病人中风舌强,正面的时候下廉泉,背面就下哑门。哑门跟风府下针手法都一样,对着舌跟下。哑门是督脉阳维之会。哑门跟风府都不灸,灸哑门的话,一灸就哑了。 

风府是足太阳督脉阳维之会,也不能灸。风府就是风之府,风很容易进去的地方。所以,是中风的穴道、头项僵痛的穴道,都是近取穴。风府是中风的大穴。

后脑有个枕骨,有点突出的一块骨头,在突骨的下方,这些穴道我们很少用,知道位置即可,突骨的上方跟下方各有一个穴道:脑户和强间,可针,不灸,都会让喉咙失声。 

9、后顶与百会穴   

从头顶往下看,两个耳朵耳尖连成一线,与头顶中心相交,再往后五分的地方有个凹洞,凹洞可以摸到,就是百会。所有阳经都会在百会。

从百会往下一寸半,就是后顶,后顶跟前顶都是百会的辅助穴,以百会为主,用来治疗头痛。 

看头旋时,凡顺时针转的,顺为同性,同性别,即若第一胎是女儿,下一胎也是女儿;如果是逆转就是异性。

百会穴百病皆治,完全想不到办法时,就治百会。因为百会是诸阳之会。有六条阳经,手三阳足有三阳均会于百会,阴经只到脖子,不到头。所以“头”部,人称六阳之首,头上没有阴经,头部是阳经。百会是六条阳经过的地方,所以百病皆治,癫痫也可以治。中风时,百会是大穴,必取的穴道。  

10、前顶、顖会与上星穴     

从百会往前找一寸半就是前顶。平时下针时,百会前一寸半,后一寸半,左一寸半、右一寸半,都是加强百会的效果。

下头针时,都是要病人躺着,下在头骨和头骨之间,采斜刺的角度下去,不是直的下去,针百会时一般是在百会前五分采用斜刺到百会。  

百会往前一寸半是前顶,前顶再往前一寸半就是顖会。顖会再往前一寸半就是上星,上星跟神庭只差五分,平常这些穴道我们很少用。 治鼻窦炎、治鼻子发炎时,在上星灸。上星是用米粒灸,把头发分开来,头发用夹子夹住,找到上星穴的时候,一般督脉的穴道都有个凹洞,在上星这个凹洞上放一点凡士林,艾绒用细细小小的放上去,香一点,一下就烧完,做七壮,九壮,十一壮。灸的时候,会麻麻的一条直接到鼻子,效果不错。那灸到头上有个疤也没关系,搽一点外用伤口的药膏即可。      

神庭穴一般来说不针。灸比较多,一般很少用针的,脑部或头部的穴道,大部分都是治精神病,近取穴就对了。  

11、素髎、兑端、龈交穴 

鼻头的正中间是素髎。这个素髎穴跟女人的会阴穴是相对的。很少扎针在素髎的,通常用点刺放血治酒糟鼻,鼻子很红,效果非常好,不扎针也不灸用放血的,这是近取穴,作用就是鼻窦炎,鼻息肉。  

水沟,就是人中。

兑端,在嘴唇的地方,上唇上面正中间。这是近取穴,平时很少用。  

龈交,在门牙肉正中间,扎针时嘴巴拉开来,一般来说是近取穴,治牙痛,牙周病。针扎上去,捻捻针就出针,一出针血就出来,不留针。不要去灸。这是督脉最后一个穴道,治疗牙龈肿、腐烂,牙周病,用放血的就好了。      

中医放血的观念,旧的血去了,新的血就来,新的血会带来新的白血球。 四、手太阴肺经    

十二正经,第一条经是手太阴肺经。下面先介绍肺的功能。

1、相傅之官:肺       

把内脏对到官位,把身体当成国家时,岐伯说,皇帝就是心脏,君主之官就是心脏。那肺是“相傅之官,治节出焉”。所有身上的规矩节度是肺脏在管。 肺藏魄,是气之本。真正气的定义,就是热气、蒸气。气可以表现在很多地方,比如头发出油就是有气才会出油。肺主皮毛,也就是皮肤毛孔是肺在管。中医治皮肤病,在肺上面治疗。一个人皮肤好不好,也可以看肺好不好。肺开窍在鼻。所谓开窍在鼻,鼻在呼吸,毛孔也在呼吸,通通是肺在管。 

眉毛也是肺脏在管。有的人眉毛掉了,就是魄不守,一天到晚都在忧虑。肺主忧,忧太过,会伤到肺。有个人咳嗽,不断咳,在咳得时候发生一件事让他很担心,这时咳嗽就不会好。

在五行里,木火土金水,木主肝,肝生怒;火主心,心主喜;土主脾,脾主思;金主肺,肺主忧;水主肾,肾管恐。这个是相生的,我们可以有一点点怒喜思忧恐,但不能过,太过就会伤到,一旦伤到,就用情志去化解,化解用相克。忧能伤肺,用喜能胜忧,让病人开心,咳嗽就慢慢好了。

肺在五音,主商声。五音,古代汉族音律。五声音阶的意思就是按五度的相生顺序,从宫音开始到羽音,依次为:宫--商--角--徵--羽;如按音高顺序排列,即为:宫 商 角 徵(zhǐ) 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金匮真言论》把五音阶中宫、商、角、徵、羽与人的五脏(脾、肺、肝、心、肾)和五志(思、忧、怒、喜、恐)等生理、心理内容用五行学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详细地提出:“肝属木,在音为角,在志为怒;心属火,在音为徵,在志为喜;脾属土,在音为宫,在志为思;肺属金,在音为商,在志为忧;肾属水,在音为羽,在志为恐。” 

五脏逼毒法

呬的发音要领:牙齿咬合,舌抵两牙缝之间,嘴唇留个口,嘴向两边拉开,开一点口。

配合动作,直立,两手交叉上台,脚尖着地,手往上升时,肋骨会往上升,一上升就压到肺脏,然后发出呬,发到没气时,把谷道(即肛门)提起来,最后发一个无声的气。

刚开始时脚是踏平的,到最后要提的时候脚才踮起,这个功法在练功前做,把毒逼掉,在逼毒时,会咳吐或眼泪都出来,这都是好的。

2、阴经之井荣俞经合   

肺经有十一个穴道,起于中府,终于少商。只要是阴经,从手肘和膝盖以下,是从井穴开始的,井荣俞经合,相对于木火土金水。肺的气血流注时辰是寅时早上3点到5点,肺气是从左向右走。3点在左边,随着时间流动,5点在右边。因此可以随着发病的时间点确定病灶的大致位置。肝是从右向左1点到3点。   

在秋天的季节,摸脉气,肺气会在皮毛上,是正常的。轻松的就可以摸到脉,叫浮脉。正常的肺脉是浮脉,轻轻就能摸到就是正脉。

人参非大剂不补,少则凝滞。

过食瓜果,会造成清微的下利,静息二日。

肺法象天幕

正常人要头面身体冷,手脚是热的。肺脏法象天,整个天幕像肺脏,皮肤像天幕把人体所有器官包起来。肺主皮毛,天是冷的,所以皮肤、毛孔、头上都是冷的,这是正常的,但是手脚要是热的。

4、中府穴至经渠

肺经第一个穴道叫中府,歌诀是:“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少商如韭叶。”

穴位先找云门,正在肌肉跟锁骨下方这边,有个凹洞,就是云门穴。云门穴下一寸半,就是隔一个肋骨,就是中府穴,是肺经的第一个大穴。

平常下针,中府如果直刺,容易扎到肺。云门是肺的募穴,这两个穴道靠肺很近,扁鹊针灸手法是一针透两穴。由中府透下去,所以针是倒着往上刺,不是直刺,从中府刺到云门,不要碰到肋骨,所以不会碰到肺,而且扎得到穴道。一针透两穴,一般这个穴是治疗久咳、气喘。以后会介绍到俞募治疗,肺的募穴是云门穴。俞募治疗,取俞穴以及募穴。

在补泻手法里,顺着经走是补,逆着经走为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也就是说虚症出现可以用补,实症出现的时候用泻。所以要分虚实。简单讲就是实有东西,虚没有东西,实拒按,虚喜按。比如肩膀痛,按的时候舒服,就是喜按,也就是虚。说不要碰!不要碰就是实。顺着经气走,中府、云门,顺气扎针叫补,如果逆气扎就是泻。

中府云门,一律是两个穴道一起用,穴性差不多。

天府穴在手臂内侧,手臂肌肉与尺泽的正中间。 

天府穴专治流鼻血,左鼻右治,右鼻左治,采对称治疗。 

侠白在天府下一寸。扎天府就不用扎侠白。但我们有一种针法叫随寸针。比如说天府下去血没有止,再针侠白,因为差一寸像加强效果,变成两倍效果,增强它的效果。不管是流鼻血,还是鼻咽癌,或外伤,只要是流鼻血都可以用这两个穴道。   

尺泽穴位置,手肘上面有大筋,大筋的外侧,手弯曲的就是尺泽穴。是肺经的合穴,属性是水,金生水,水是儿子,又称肺经子穴。必须要实症才能在此穴下针,虚症不下。治疗内科病、神经痛。刚开始的初病为实症,久病为虚症,少于一周为新,超过一周为久。 孔最,从尺泽下三寸,压下去在两个肌肉中间,就是孔最。是肺经的郄穴。郄穴一般是发炎的时候用。孔最在两个肌肉中间,可针可灸。

孔最有特别的治症,专治痔疮。按压孔最穴如果有压痛点,可确定是痔疮。阿是穴,用于诊断时,确定位置在哪。  

平常咳嗽带血,咳血表示有炎症,很热,舌苔都黄的,口渴,这些都可以用孔最穴。   

列缺找法是把手叉起来,食指尖到处是列缺穴。还有一种找法,高骨之下是经渠,经渠后五分是列缺,经渠前靠近手横纹是太渊。     

列缺主任脉,任脉有问题下列缺。喉咙痛时针列缺。列缺管任脉,喉咙到阴部都可以在列缺上治。实热症手掌过热泻之,虚症,会小便频尿,补之。直行的是经,旁出者谓之络,列缺是手太阴肺经的络穴。经和经之间有络,这个络从手太阴肺经络穴络到手阳明大肠经。

在针列缺经渠时,要用指甲拨开动脉,下针到穴道后,针下的很好,针会点头。     

太渊又叫脉之会,脉会太渊,气会膻中。列缺经渠太渊,这三个穴是并列的。这是手上脉动的地方,秋天时去摸,脉浮。这是秋天的秋脉,是正常的。太渊经渠列缺,分别对应寸关尺。

寸关尺的脉不见,从列缺到阳溪见者,这是反关脉。经脉气不够,络脉气很强,这叫反关脉。有反关脉,非富即贵,这是象。     

经渠穴,在高骨之下,是经穴,属性为金,手太阴肺经就是阴金,穴道跟这个经属性相同,叫本穴。在本穴上可补也可泻。      

太渊穴是肺经母穴,脉会太渊,俞穴。太渊属土。土生金,土是妈妈,手太阴肺经的母穴就是太渊,子穴是尺泽,本穴经渠。

每个经络都有子穴母穴,阴经是木火土金水,阳经是金水木火土。

心律不整可以在太渊穴治疗。这个穴道刚好在筋和血管中间。

太渊是母穴,肺虚症可以在这治。久咳为虚,咳了好几个月,为虚症,在太渊下针。

肺经一路从身上往四肢走,按照气血流注的方向,太渊穴要补的话是对着大拇指方向为补,对着身体的方向为泻。如果没有对到方向,平补平泻也可以,因为穴性是母穴,只要扎到就是补。久咳为虚症,都在太渊穴下针。

7、 鱼际穴和少商穴

鱼际穴在骨头和肌肉中间,下针方向向下,鱼际穴是荣穴,属火,可以治疗乳痈就是乳癌。

最后一个穴道是井穴,少商穴,在指甲旁。少商穴平常点刺放血。

井穴一定在指头旁边。所以井荣俞经合,从指头到手肘,少商穴主要治症治扁桃腺发炎。小孩子扁桃腺发炎时在少商放血,一下就好很多。小孩子发烧在少商穴、大椎穴放血可退烧。扁桃腺一放血后,旧脏血会出来,新血会进去。

当有时症发生,扎俞穴,也可扎鱼际,因为是荣穴,两个都有效果。

五、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遇到阳经时,五腧穴属性就改变了,变成金(井)水(荣)木(俞)火(经)土(合)。

“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又云白肠”。肺在上方,肺是三点到五点。大肠经是上午五点到七点,在卯时气血流注到大肠。平时练功夫,养生的时候,大肠属于腑是属于阳,所以在揉丹田揉腹部时顺时针方向揉可以帮助排便。肺主毛皮,手掌轻碰,气就开始动了。

1、商阳穴

大肠经第一个穴道是商阳,是大肠经的井穴,大肠经是金,跟井穴属性相同,都是金,肺跟大肠是表里,一个是阴金,一个是阳金。肺脏是里,大肠是表,这两个互为表里。

中医认为吸气是肾脏在管,吐气是肺脏在管,病人如果吸气困难是病在肾脏,吐气困难是病在肺脏。

商阳穴和少商穴都是井穴,少商、商阳、大椎穴点刺放血,几乎所有烧都能去掉。扁桃腺也可以治。

2、二间与三间穴

第二个穴道是大肠经的荣穴,叫二间穴。二间穴是大肠经的子穴,大肠有实症时在这泻它。

所谓实症,大肠经的经穴走向由手走到头。例如,抬手有三个动作,一个手没办法前抬,就是大肠经;手不能梳头,就是三焦经;手不能往后摆,是小肠经。手上有三条阳经,控制三个动作。根据抬手动作,在三条经上治疗。

实症是痛是据按。从二间穴跳过来进入手掌有个关节缝,是三间穴。三间透劳宫,手掌中心是劳宫,三间穴下到劳宫穴主治风湿关节炎的肿痛。

3、合谷穴

把病人手一握,虎口高起来的地方,最高点是合谷。阳经有原穴,阴经没有原穴。合谷是阳经的原穴,原穴没有井荣俞经合属性。

原络治疗法,就是取它当病经的原穴。所谓原络治疗,这个“原”就是病经,“络”就是指表经或里经的络穴。

虚实症之诊治

实症就是痛,差不多一周之内。超过一周以上,病人会实带虚,就是痛多酸少。再久一点变成虚中带实,酸多痛少。如果纯虚症,不痛只有酸。实症用子穴去泻它。实中带虚,先泻后补。虚中带实,先补后泻。纯虚症,用补。有酸有痛,除了找子穴母穴,还可以扎原穴,扎病经。

大肠经又酸又痛就用原穴,对原穴下针,再下表经或里经的络穴,肺经的络是列缺,病就去掉,这样就是原络治疗法则。

阴经没有原穴,阳经才有。大肠经的原穴,合谷。 “虚实皆拔之”。虚症或实症都可以治疗。 

生姜灸合谷,用于治疗青春痘,油性皮肤,气很旺,效果很好;美白时,灸合谷,皮肤会很好。有一个奇穴,叫牙痛合谷。大肠的脉是走到上面的牙齿,所以上牙痛在大肠经治,我们下合谷穴。右边上牙痛,扎左边,因为左病右治。左边牙齿痛,下右边。正好门牙痛,两边都下。牙龈肿胀很大,龈交放血,刺破放血出来。这是牙痛的止痛穴。扎牙痛合谷,不要太靠近骨边,会伤到骨膜,顺着骨边下去很痛。 

合谷穴,怀孕不可下针,可泻不可补。孕妇在合谷上可泻不可补(因补了会落胎)。 

中医在接生小孩的时候,摸产妇的脉,如果合谷有脉在跳,一路跳到食指这边,表示要生了。如果只有阵痛而脉没有浮跳起来,就是假性的阵痛。因为合谷是气脉之所在。 

用在小儿科,小孩的食指,分三节,从下往上分别叫风关、气关、命关。 看小孩的病的时候,食指上有一个青筋,在风关上,病浅,在表,很好治,到气关,病比较重,到命关,很难治。

4、阳溪穴  

阳溪穴,手掌撑开来,下边有个一个凹洞,有两个筋的凹洞,这凹洞叫阳溪。阳溪是足阳明胃经的经穴属火。 在临床,阳溪很少用过,除非对方有对称的痛点。

 5、四关穴  

我们身上有四个关。合谷是两个关,脚上两个太冲穴。太冲就是脚的合谷,在脚大指跟二指中间。合谷还可以做诊断用,因合谷是气穴,所以合谷穴越大越高,气愈足。病人久病的时候,合谷肉都没了,凹进去了。从合谷可以看到气的兴衰。 

6、偏历与温溜穴  

偏历穴是手阳明的络穴,与肺经的络穴列缺是通的。这也是反关脉的地方,大肠经络穴。由于有络穴存在,所以阴阳是互相平衡的,这是正常人。如果是不正常的人,要想办法让他平衡。 

偏历穴可治症肩痛。如果大肠经遇到实症的时候,可以用偏历穴,像牙齿痛、耳鸣。虚则齿寒,怕冰冷、怕风吹,我们补之。所以络穴和原穴可以做补泻,一个穴道就可以做补泻。 

温溜穴是偏历上两寸,大肠经的郄穴。大肠经的炎症,都可以用它。  

7、曲池与手三里穴  

曲池是人身上的大穴。将手肘弯起来,曲池一定是拱手取,在纹头与肘骨中间,不能下针太靠近手骨,要过来一点,不然会很痛,直针进去。曲池就是大肠经的合穴。曲池的穴性属于金,土生金,曲池是大肠经的母穴。所以大肠经的虚症在这补之。 

捻转针手法

“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知随,气可令和。”以针刺得气后,针头逆经行提法称“迎”,针头顺经行按法称“随”,将针头的逆顺与提按相结合为“迎随”。 

捻转不要记用心想的,针下去,感到酸就是气到了。气到了开始做补泻,可以用捻转法。很快的过去,很慢回来。不要一直过去,针会卡在那边。针卡住怎么办,上下一寸各下一针,这样就可以出来。如果硬扯肌肉都会一起缠出来。补是采阳数,泻是采阴数,常用补五下,泻六下。 

捻转法一般用在不方便使用迎随的地方。迎就是逆气血,逆着扎就是泻。随就是顺着气血是补。 

迎随法要用在可以迎随的地方,像二间、曲池迎随很痛,就用插提法、捻转法。曲池也是上半身,肚脐以上的消炎穴。 所以皮肤痒,因大肠与肺表里,可以下曲池,而合谷是气穴,所以上半身的皮肤痒最好的治疗是合谷和曲池同时下针。皮肤痒时,针下去约二十分钟后,病就好了。上半身止痒以合谷和曲池最有名。

歌诀面口合谷收,即面部的病、口部的病,都可在合谷下针。如面部中风时,下合谷。面部下针、透针时,先下合谷,因为有麻醉作用。

曲池可治肩膀痛、皮肤痒等。曲池穴往下两寸,叫三里穴,也叫手三里,又名扭伤穴。腰扭伤后,下三里,左右捻捻,边让病人慢慢扭动,扭伤就开了。落枕,或脖子不能动,针手三里。落枕时可针手三里;也可马上平躺床上,让头在床沿自然下垂三、四分钟,肩放松,慢慢呼吸,然后让头慢慢扭回来,当场就好。

所有受伤,撞车、打球受伤,高处跌下来等,一旦受伤,要保持那个姿势不动,让身体去适应那个姿势,气血去习惯,大概三分钟后,再慢慢站起来,就不会受伤。

8、肘髎至巨骨穴

手三里下一寸是上廉,再下1寸是下廉。

可以治疗乳痈、硬块,或手臂的病。

在拱手的地方,往后有个大骨,过这个骨头就是肘髎。可以下针,可放血,打网球受伤常在这地方。

肘髎往上三寸是五里穴。禁针,因为有大动脉。   
  

臂臑穴,从手肘上七寸,也可从肩髃找,将手臂抬起来,手臂上有个凹洞,那个凹洞就是肩髃穴,从肩髃穴下两寸,就是臂臑,在两个肌肉的中间。臂臑是手阳明络手足太阳阳维脉,是几个经络会到的地方,主瘰疬、臂痛不得举等。 

肩髃穴是中风的大穴。中风八大穴:百会、肩髃、曲池、风府、合谷穴。

中风时,病人手掌撑不开手筋挛很硬,可从合谷用3寸针沿骨下方透到后溪穴,捻转后,病人手自然会松开。 

脑后方风府穴,舌强不语,突然不能说话。

肩髃穴是手阳明、阳蹻脉之会。主中风,风病、半身不遂,不能张弓射箭。肩膀的问题,近取穴肩髃。

肩髃透极泉。极泉在手胳肢窝下的地方。从肩髃透到极泉穴,治疗狐臭,只有一个角度可以透过去。病人面对医生,医生将手搭在病人肩部,病人将手抬起放在医生手上,病人的肩与身体呈九十度,此时的角度可以透过去。 

巨骨穴,从肩髃上来,两个骨头中间有个缝就是巨骨穴。是手阳明阳蹻之会,一般禁针,因为下面就是肺。

9、天鼎、扶突穴

脖子上有一条大筋,大筋外侧是大肠经,内侧是胃经。在大筋与肋骨交接的地方是天鼎穴。扶突就是从喉结横过来到大筋的外侧,这个穴道很少下针。要知道穴道的位置跟经络的走向,不见得一定要下针,但诊断用的到。 

10、禾髎和迎香穴

鼻孔和嘴唇中间是禾髎穴。鼻旁开五分是迎香穴,是大肠经最后一个穴道。

禾髎穴可治鼻子的问题,如鼻窦炎、鼻子不通等;迎香穴管鼻嗅觉。一侧鼻孔不通,可针下迎香,进到皮下后平行进针,透到内迎香(内眦与鼻根中间),注意先要在对侧合谷下针麻醉。严重鼻塞,针一下去,马上就通了。脸上只针不灸。

 六、足阳明胃经  
  

任何的阳经从四肢末梢,井荣俞经合,就是金水木火土,膝盖以下。胃经从头上,一路下去,到脚趾头。手上的阳经由四肢往身上走,脚上的阳经是身上往四肢末梢走。
穴道走向就是气血走向。1、头维穴

在转角的地方,有一个凹洞,用指感来找,与本神在同一条线上,这穴很少下针,也可以下针。全身最小的穴道是八髎,其它穴道都蛮大的,血海更大。
内经说:“胃是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胃是黄肠。

五味与五行的关系:木(酸)火(苦)土(甘)金(辛)水(咸)。酸入肝,指天然的酸,如柠檬。所有天然的酸都是碱性的,是好的,身体可以吸收。食物坏了也是酸,但是毒。

脾胃是黄色,,所以胃又叫黄肠;大肠是白肠。甜味的东西入脾胃,如麦芽糖,蔗糖是天然的糖,会入脾胃。人工制造的糖,对身体是负担。正常人脉息是一息四至,摸脉医生一呼一吸,病人脉跳四下或五下。

土克水,肾有问题时把土淹掉,水会反土。胃是肾之关,肾关门的地方。

胃的本身是黄色的,叫黄土。

足阳明胃经一共四十五个穴道,辰时气血注此,早上七点到九点。

头维是足阳明跟足少阳之会,一般禁灸。

 2、下关穴与颊车穴

下关穴,嘴闭起来就封住,张开就有个凹洞,闭起来就没有了。 当下巴脱臼了,扎下关。主要治症包括中耳炎、耳流脓、牙科、牙关疼。脱臼的时候以下关穴为主,两手将下巴的骨头往上打上去,它就会合起来。 下关不灸,有头发的穴道都不灸。下针时,先下对侧合谷,再针下关。

咬牙时,肌肉会跳动的地方就是颊车穴。颊车穴可治疗中风、口歪眼斜。用地仓透颊车。嘴角旁开五分就是地仓。病人口歪眼斜,先针健侧,当然要先下合谷再透针。过去面部中风的时候,是用鳝鱼血,当场杀一条鳝鱼,把鳝鱼血一涂上去,血一干,拉的力量很强,就把脸拉回来。治口张不开,口噤不语、失音,面部中风、口歪眼斜,都可以用颊车穴。

 3、承泣穴、四白与巨髎穴 

承泣穴在眼睛下方、眼框骨头上面一点,骨头上面凹的地方。一般来说,不下针,因扎了眼睛会黑眼圈瘀血。承泣是足阳明、阳蹻、任脉会穴,禁针。现在技术好的话下针可以,因为以前针很粗,现在针很细。下眼袋拉开一看,如果眼翳从下往上升,知道是足阳明胃经的问题,升到瞳孔边把眼睛遮住就看不到了。 

承泣穴下一寸是四白,同身寸一寸的距离。 

斗鸡眼是因为婴儿时期,婴儿睡觉,有一处亮光吸引小孩注意力,婴儿脖子很软没有力气,眼睛就对着光,看久了眼睛就偏一边了。所以要矫正斗鸡眼,房间开两个小灯在那边,让他不知道看哪一个,眼睛就正了,这是基本常识。 

眼睛附近的穴道,都是治疗眼睛、内翳的问题。

 巨髎,在颧骨下方,与人中在同一条线。拔牙完很痛,可以在这下针,最多的是治牙痛,还有局部的肌肉麻痹。巨髎穴是手阳明、足阳明、阳蹻脉的会穴。巨髎这里有动脉,可以下针,但不要太深。 

4、地仓、大迎与人迎穴 

地仓,是手阳明、足阳明、阳跷脉的会穴。有天仓跟地仓,眼睛边上山根不到一点的地方是天仓。天仓没有是没有祖业或身体很差,天仓会凹下去。

 没有地仓表示是小偷或身体的胃气不够。胃经在脸上走,脸都是胃经。很多年轻男女有青春痘,说明胃很热。

大迎穴,在我们下颔这个地方。大迎穴在骨头上方,再往下是人迎。这些穴道知道就好了,很少用,人迎有人迎脉,最上方就是人迎,中间就是水突,再下来就是气舍。 

水突比较常用,治疗瘰疬,治甲状腺肿大,下针的时候把大筋捉住,不要碰到血管,顺着指甲进去,扎五分进去。人迎很少下针,但用来摸脉,有人迎脉,说明有胃气,病人就不会死。 

5、缺盆穴至膺窗穴

缺盆穴在琵琶骨、锁骨正中间。这穴道禁针,若深针会扎到肺脏。  

缺盆穴下来是气户,我们叫“气户库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庭乳根”。气户跟缺盆隔了一个骨头,跳一个骨头下来就是气户,再来就是库房。与任脉相距四寸的距离。

从乳中一路往上看,到缺盆的地方是足阳明经过的地方。“气户库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庭乳根”。这几个穴道,都每隔一个肋骨一个穴。

近取穴这些穴位一定是乳房的问题,平常不会下针。通常是乳水排不出来,有硬块时,下针的时候不是直下,要斜剌。在前五分的地方从里面斜刺进去,而不是直刺。

 6、乳中穴与乳根穴 

膺窗、屋翳、乳根,是治乳房硬块的地方。 乳中禁针也禁灸。乳房是足阳明胃经所经过,乳头的地方是肝经经过。乳房有足阳明胃经通过它,足太阴肝经也通过它。  

因为乳头络到肝经,这也是为什么女人乳癌,若切了乳癌又会变转到肝癌、肺癌的原因,因为都有络到。 女人喂母乳 时不能吵架生气,否则易造成奶水在里面,成硬块。

初次喂母乳,奶水很胀,出不来。过去的中医,先用葱白的地方,把乳头涂一下,葱白会辛辣发散,然后把葱反过来,用葱背后的毛一扎一下,奶水就出来了。记得奶水出来以后,先擦一下。 下针在膺窗跟乳根,可以帮女人丰胸,到时还有丰隆穴,也可以丰胸。


标签:

相关文章

您好访客,请登陆发表!

发表
高兴 支持 激动 给力
万物泱燃 2024-03-25 09:38:29
回复 1楼
谢谢分享,慢慢开始了解中医学习中医。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