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医经典,大道至简,易医精诚。 本站纯属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使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详情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三 | 注册 | 登录
位置: 首页 > 偏方秘方 > 民间秘方 > 正文

中医治黄褐斑、痤疮秘方

小编 在线: 时间: 2022-09-15

1.jpg

中医治黄褐斑秘方

益肾化斑汤

【来源】姚寓晨,《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仙灵脾15克,菟丝子20克,地黄(血热用生地、血虚用熟地)15克,当归、川芎、芍药(养血用白芍、化瘀用赤芍)、桃仁、红花各12克,僵蚕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补肾祛瘀。

【方解】黄褐斑现于眼眶周围属肾虚,上唇属瘀阻胞宫。方中君以仙灵脾性温而不燥,功善补肾壮阳;菟丝子性平,既补肾阳,又补肾阴,且补而不腻;当归、地黄、川芎、芍药俱为臣药,功能补营血,调冲任;佐以桃仁、红花入血分而逐瘀行血,使以僵蚕祛风搜络。诸药相配,共奏补肾祛瘀之功。

【主治】妇女黄褐斑。

【加减】(1)对于单纯性黄褐斑的治疗,应随证加减:①若患者为阴虚体质,可酌选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知母、黄柏等;若患者为阳虚体质,可酌选肉桂、附片、巴戟天、肉苁蓉、鹿角霜等。②若黄褐斑仅见额部,可酌加丹参、肉桂、川连;仅见于左颊,可酌加柴胡、白蒺藜;仅见于右颊,可酌加桑白皮、杏仁;仅见于鼻部,可酌加苍白术、枳壳;仅见于下面部,可酌加补骨脂、炮山甲;仅见于上唇,可酌加紫石英、地鳖虫。③更年期妇女,肾气渐衰,脾胃虚弱,易致阴阳失调,治宜阴阳并调,可酌选用知母、黄柏、附片、肉桂、二至丸、肉苁蓉、巴戟天,并佐以紫河车、龟板胶等血肉有情之品。④若夹风而黄褐斑时隐时现,皮肤瘙痒者,可酌加防风、白鲜皮;若夹火而黄褐斑色深者;可酌加生石膏、地骨皮;若夹寒而黄褐斑色淡者,可酌加肉桂、吴茱萸;若夹痰而黄褐斑疙瘩叠长者,可酌加白芥子、白附子;若夹湿热而黄褐斑垢腻者,可酌加苍术、黄柏、生苡仁。

(2)对于合并性黄褐斑的治疗,可在辨证论治中结合益肾化瘀之法,以收治病消斑之效。

①对患黄褐斑而不见月经病者,治疗应循经后益肾补虚,经间调燮阴阳,经前用养血调经,经期因势用方之法。在所用调经方中加用本方之主药,对月经量多、月经先期、崩漏等证在经前,经期慎用桃仁、红花等活血祛瘀药,但在经后、经间可酌情选加。

②对黄褐斑而又见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者,应经后充养任督,经间化瘀软坚,经前养血摄血,经期消补兼施之法治疗。

③对患黄褐斑而又见不孕症者,若经不调则调经,络不通者则通络,待经调络通后再进益肾化斑汤,并可酌加党参、黄芪、紫河车等。④对患黄褐斑而又见带下证患者,不应拘于湿热,应随证灵活施治。

⑤对产前患黄褐斑患者,可用扁鹊三百饮加减(绿豆、赤小豆、黑穞豆、金银花、生甘草、陈皮、砂仁、桑寄生、炒黄芩)以安胎消斑。禁用桃仁、红花等祛瘀破滞动胎之品。⑥对产后黄褐斑患者,可在大补气血中佐以化瘀消斑之法。⑦对黄褐斑由于长期服用避孕药所致者,可用本方酌加鹿角霜、炙鳖甲、炮山甲、龟板、蛇床子、马鞭草等逐补搜逐之品。

【疗效】临床屡用,效验殊速。


2 去黯美容汤

【来源】吕景山,《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当归、生地、熟地、川芎、赤芍、白芍、白蒺藜、白僵蚕各10克,冬瓜子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滋阴养血,散结行滞。【主治】面黯(黄褐斑)。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甚佳。




治痤疮秘方(2首)

1、凉血消疮饮

【来源】王俊芳,《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桑叶10克,丹皮、生地、黄芩、菊花各15克,生石膏40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凉血,祛风。

【方解】本病是肺经血热郁滞,或脾胃积热熏蒸等原因所致。故方中以黄芩、生石膏清肺胃积热;丹皮凉血活血:以生地协同丹皮以增强清热凉血之功;桑叶、菊花清上焦风热;甘草和中解毒。诸药配合,能达到清热疏风、凉血活血作用,故而用之多效。

【主治】寻常性痤疮。

【加减】便秘者,加大黄;皮疹色红,加紫草;有结节囊肿者,加皂角刺、莪术、灵磁石;有继发感染者,加板蓝根、忍冬藤;丘疹型,加忍冬藤、紫草。

【疗效】治疗29例,其中丘疹型、结节型各10例,囊肿型5例,混合型5例。有继发感染者8例。经治疗均获痊愈。


2 黄芩清肺饮

【来源】杨大猷,《千家妙方·下》

【组成】川芎、赤芍、生地、葛根、花粉、黄芩各9克,当归、红花各6克,薄荷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亦可制成冲剂,当茶频饮。

【功用】清热滋阴,凉血活血。

【主治】青年痤疮。

【疗效】坚持服用,每获痊愈。


3,甘草泻心汤治上热下寒型痤疮

【来源】《伤寒论》。

【组成】炙甘草12克 ,黄芩9克 ,干姜9克 ,半夏9克(洗), 大枣6~12枚(擘), 黄连3克。

【用法】上六味,以水2升,煮取1.2升,去滓,再煎取600毫升。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

【功用】益气和胃,消痞止呕。

【主治】伤寒中风,医反下之,以致胃气虚弱,其人下利日数十行,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

什么是上热下寒?

上热的症状是:

动不动就上火,脸上长痘痘、口腔溃疡、喉咙痛、眼干眼涩是常有的事,有时还牙龈出血,流鼻血……

下寒的症状是:

大便不成形,便溏,腰膝酸冷,手脚冰凉,尿频,还有宫寒痛经……
简单来说,上热下寒就是由于中焦不通、阴盛于下、虚阳上浮导致的一系列症状。

如果符合以上上热下寒型的特征痤疮就可以使用甘草泻心汤原方即可。


4,葛根汤治疗痤疮

【组成】葛根四两(12g),麻黄(去节)三两(9g),桂枝(去皮)二两(6g),芍药二两(6g),甘草(炙)二两(6g),生姜(切)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

【用法】以水1000ml,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200ml),再去白沫,纳其它诸药,煮取三升300ml,去滓,温服一升100ml。覆衣被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

【功效】疏散风寒,解肌发汗。

【主治】治太阳病,项背几几,无汗恶风、太阳阳明合病下利。外感风寒表实,项背强,无汗恶风,或自下利,或血衄;痉病,气上冲胸,口噤不语,无汗,小便少,或卒倒僵仆。现代还能治颈椎病、以发胖为主的多囊卵巢综合症、痤疮等。

辨证要点

①熊腰虎背:体格强健,肌肉厚实,脉象有力,体力劳动者或青壮年多见。主治“项背强几几”。“项背强几几”,即为项背强痛的古代通俗说法。

②皮粗肤干:面色黄黯或黯红,皮肤粗糙干燥,背部以及面部多有痤疮;平时不容易出汗,许多疾病在汗后减轻,有夏轻冬重的趋向。


标签:

相关文章

您好访客,请登陆发表!

发表
高兴 支持 激动 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