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医经典,大道至简,易医精诚。 本站纯属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使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详情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三 | 注册 | 登录
位置: 首页 > 经方医案 > 中医堂 > 正文

肛乳头瘤(悬珠痔、肛乳头肥大、肛乳头状纤维瘤)中医辩证方药

小编 在线: 时间: 2022-11-07

1.jpg

肛乳头瘤(古代叫悬珠痔),传统医学认为:肛乳头瘤是中医“脱肛”的一种,也是由于多由中气不足、病后及妇女生育过多,体质虚弱,或因便秘努责所致。临床上虽有虚实之分,但以虚者为多,实证较少。其病位在大肠,与肺、脾、胃、肾等脏腑有关。

肛乳头瘤表现:

是指肛乳头因粪便和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增大变硬,是肛门直肠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本病起病隐匿,病情进展缓慢,为良性肿瘤,治愈后效果好。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临床上除肛乳头瘤脱出外,时有便后出血,排便不净的感觉,肛门瘙痒等表现。临床辨证施治,一般多用五味消毒饮和黄连解毒汤化裁,成药可以选用牛黄解毒片、连翘败毒丸、二妙丸等。或服用先锋霉素、磺胺类药物控制感染。外用安氏熏洗剂坐浴熏洗,肛门内可用栓、京万红等消炎。

肛乳头瘤临床表现

①排便不尽感,在排便后,还是有排泄物留在肛门内,有下坠的感觉,这就是排便不尽感。有些女性患者在月经期这种感觉会更加强烈。

②肛门瘙痒,乳头瘤随排便反复脱出肛门外,肛门受到摩擦导致炎症的发生,引起肛内分泌物流出,刺激肛周皮肤,引起瘙痒。

③嵌顿,肛乳头体积变大,脱出肛门外后,不能及时被推回到肛内就很容易引起嵌顿现象,导致肛门处肿胀、疼痛,坐卧不安。

④肛门不适,肛门瘙痒,肿胀,疼痛。有时还会出现炎症。

⑤出血和疼痛,当排泄物干硬时,就会摩擦或擦伤肛门,有时出现大便带血,严重时会有滴血现象。

⑥平时感到肛门内有异物感,随着乳头增生肥大,排便时乳头可脱出肛门外。小的乳头便后可自行回到肛门内,大的需用手推回肛门内。如不及时复位,可引起肛门水肿、胀痛。肿大乳头被刺激或破溃后,可使肛腺分泌增加,引起肛门部潮湿发痒。


对于此病,中医提出了内治与外治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以益气固脱为法,可予补中益气药物内服,以提升阳气。

  湿热型--肛门灼热疼痛或痛痒相兼,肛窦焮红,乳湿头水肿。伴心烦口苦,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宜清热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

  热毒型--烦热口渴,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肛内灼痛,肛窦红肿,乳头肥红,溢出血水或流脓水,舌红,苔黄,脉弦数。宜清热解毒,方用内疏黄连汤加减。

  湿浊型--肛窦及肛乳头水肿,皮肤糜烂,肛门湿痒。可伴腹胀纳呆,身重困倦等。舌淡红,苔白腻,脉滑。宜利湿化浊,方用萆薢渗湿汤加减。

  虚火型--肛门微痛、下坠,肛窦或肛乳头暗红,伴大便干涩,口渴。舌红少津,脉弦细数。宜养阴清热润肠通便,方取增液汤加减。

  中医的外治法包括四种:

  熏洗法:黄柏、苦参、虎杖、地榆、水蒸至1500ml,先熏,后坐浴10-20分钟,1日2次。

  涂药法:用一见喜软膏、马应龙痔疮膏、九华膏等消炎止痛。

  塞药法:可选用马应龙痔疮栓、化痔栓、野菊花栓、双氯芬酸钠栓。

  灌肠法:黄连、大黄、地榆各10克,水蒸至50ml,每晚1次。

1.jpg

中药验方:

1.葱硝汤坐浴:大葱3根,芒硝45克,煎水坐浴,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

2.马莲花煎剂;马齿苋30克,黄连15克,金银花30克,红花15克,防风10克,荆芥10克、煎水坐浴。

3. 二枝汤:槐枝、柳枝各250克,鲜者可适当加量,切成段,水煎熏洗,早晚各一次,每次约30分钟。


外用疗法:

1.塞药法:即以栓剂纳肛,如马应龙痔疮栓、化痔栓、复方痔疮栓等。每日坐浴后,将药栓塞入肛门,每日2次,每次1枚。

2.敷药法:即将膏剂敷于患处,如黄连膏、九华膏、马应龙痔疮膏等。每日坐浴后,将药膏敷于患处。

3.保留灌肠法:将药液直接灌入直肠,使其直接作用于病灶区。可用黄连、防风、丹参、白芍、公英、甘草、金银花,水煎100毫升,每晚睡前保留灌肠。


辨证论治:

1.湿热下注:

①湿热下注:

治法:清热利湿。方药:黄连解毒汤加减。黄连7克,黄芩10克,黄柏10克,泽泻10克,茯苓12克,生白术12克,生苡米30克,炒槟榔12克,甘草7克。若便中带血者,加赤芍、丹皮、地榆;大便次数多,泻而不畅,泻下秽臭者,加赤芍、当归、葛根、马齿苋。肛门肿痛者,加金银花、苦参;大便秘结者加草决明、大黄;嗜酒湿热下注者,加葛花。

②湿热下注证

治法:清热利湿,消肿止痛。

方药:萆薢渗湿汤(《疡科心得集》)加减。萆薢、薏苡仁、黄柏、赤苓、牡丹皮、泽泻、滑石、通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阴虚内热:

治法:滋阴清热。方药:凉血地黄汤加减。生地12克,当归10克,槐角10,黄连7克,天花粉12克,赤芍10克,枳壳10克,甘草7克。若大便带血者,加丹皮、白茅根;大便秘结者,加焦军,麦冬,元参;阴虚有热,心烦口渴者,加玉竹、何首乌、知母;夜寐不安者,加酸枣仁、远志。


3.气虚下陷:

治法:补中益气。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党参15克,茯苓12克,黄芪15克,当归10克,白术12克,柴胡10克,升麻7克,陈皮10克,炙甘草7克。若气虚甚者,加人参3克;纳少腹胀者,加鸡内金、六曲、炒麦芽、山药;中气虚寒者,加炮姜、五味子;气滞者,加香附、木香;气虚挟热者,加黄芩、白芍、槐花;久脱不回者,加五倍子、金樱子、乌梅。


4.气滞血瘀证

治法:理气止痛,活血化瘀。

方药:止痛如神汤(《外科启玄》)加减。秦艽、防风、泽泻、苍术、当归、皂角仁、桃仁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标签:

相关文章

您好访客,请登陆发表!

发表
高兴 支持 激动 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