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医经典,大道至简,易医精诚。 本站纯属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使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详情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三 | 注册 | 登录
位置: 首页 > 经方医案 > 中医堂 > 正文

脂肪肝的病因病机、辩证类型和六个医案

小编 在线: 时间: 2022-02-24


脂肪肝的病因病机、辩证类型和六个医案(图1)


脂肪肝的辨证治疗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也是人体内最大的、功能很多的腺体器官。它参与体内消化、排泄、解毒以及代谢等过程,其中以代谢机能最为重要。据研究,肝脏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约有500种以上。这表明肝脏是维持生命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器官。肝脏对脂类的消化、吸收、氧化、分解、转化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使其保持平衡。当某些异常情况下,肝脏内的脂肪含量增加,当其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湿重)的10%时即为脂肪肝。超过10%~25%为中度脂肪肝,超过25%~50%为重度脂肪肝。

脂肪肝可以由肝脏本身原因所致,是肝脏脂质代谢异常的病变,还有一些脂肪肝则是因其他疾病影响脂肪代谢的结果。脂肪肝并非临床上一个独立性的疾病,而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可以说脂肪肝纯属于一种病理诊断。

中医学中无脂肪肝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大多归属于“积证”、“痞满”、“胁痛”、“痰瘀”等病证范围,与肝郁、痰湿有关。

病因病机

经研究表明,脂肪肝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肝气郁结,疏泄失常,以致气机阻滞,横逆犯胃,气病及血,血流不畅而成本证;当肝病传脾,脾失运化,水湿稽留,日久生痰,以致痰湿互结,内郁肝胆而成本证。某些胁痛(如肝火)病人,因过食肥甘厚味,过分强调休息,滋生痰浊;又因胁痛日久,肝脾肾功能虚弱,痰浊不能及时排泄,积留体内,痰阻血瘀形成本病。

辨证施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脂肪肝虽具有特定的部位,但要注意结合原发病,找出辨证要点,现根据我们多年的临床体会把其分成如下几个证型。

1、痰湿阻络型

临床表现:形体肥胖,面有油脂,喜食肥甘,胸胁隐痛,腹部胀满,困倦乏力,纳呆口黏,大便油滑,或黏腻不爽,小便浊,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理气化痰,祛湿泄浊。

方药:涤痰汤合胃苓汤加减。

处方:陈皮10克,清半夏10克,茯苓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苍术10克,厚朴10克,泽泻10克,醋柴胡10克,萆薢10克,木香10克,明矾10克,生山楂15克,草决明10克。

主治:肥胖性脂肪肝、肝炎后脂肪肝。

加减运用:临床上以本证型最为多见,也效验最好。若痰热明显者加胆南星,川贝母;若大便黏腻不爽加川军、白头翁、秦皮;乏力气短者加生黄芪、党参;若见肝热头晕者可加苦丁茶、栀子、龙胆草;血压升高伴头痛者加生石膏;失眠多梦加炒枣仁、首乌藤。


2、肝郁气滞型

临床表现:胸胁胀闷,抑郁不舒,或周身窜痛,倦怠乏力,腹胀纳呆,便秘,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健脾,理气活血。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加减。

处方:柴胡10克,白芍12克,枳壳10克,香附10克,郁金10克,川楝子10克,元胡10克,当归10克,牛膝10克,白术10克,甘草6克,生山楂15克。

主治:肝炎后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

加减运用:两胁刺痛加赤芍、丹参;气短乏力加生黄芪、党参;腹胀加川朴;痛经加茜草、益母草;纳呆加炒莱菔子、焦三仙。


3、肝郁脾虚型

临床表现:两胁胀痛,脘痞腹胀饭后为甚,大便塘薄,或完谷不化,纳呆口淡,或恶心呕吐,女了月经不调,气短乏力,舌质淡或暗红,舌苔薄白,脉弦缓。

治法:疏肝理气,健脾益气。

方药:逍遥散合四君了汤加减。

处方:醋柴胡10克,郁金10克,当归10克,白芍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砂仁6克,香附10克,党参10克,生甘草6克,生山楂15克,木瓜10克,薄荷(后下)6克。

主治:肝炎后脂肪肝、肥胖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

加减运用:两胁胀痛明显加川楝子、赤芍;腹胀加川朴、枳壳;便溏加苍术、薏苡仁;水泻减当归加山药、莲子肉、诃子肉;头晕乏力加生黄芪;恶心呕吐加竹茹、旋覆花、代赭石。


4、痰癖互结型

临床表现:肝病及消渴病日久不愈,形体肥胖,面色晦暗,纳呆口渴,恶心厌油腻,咯吐痰涎,脘腹痞闷,肝脏肿大,纯痛或刺痛,舌体胖大边有齿痕,或舌质暗有瘀斑,脉弦滑。

治法:活血化癖,祛痰散结。

方药:消痒丸合化积丸加减。

处方:大贝母粉10克,生牡蛎粉15克,玄参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槟榔15克,香附15克,海浮石15克,泽兰10克,鸡内金10克,郁金10克,杏仁10克,橘红10克。

主治:脂肪性肝硬化、糖尿病性脂肪肝。

加减运用:上方三棱、莪术为破血峻剂,不宜久服,久服则伤正,对体弱者应去之,可改为丹参、赤芍或桃仁、红花;胁痛加醋柴胡、元胡、川楝子;肝大者加炙鳖甲、昆布;咯吐痰涎加瓜萎、清半夏;顽痰胶着不解者加青黛、白矾,此二药还有显著降低血脂作用,体胖湿盛者加炒二术,茯苓、生薏苡仁。


5、肝肾阴虚型

临床表现:形体虚胖,肤粗毛丛,面色油光,腰酸腿软,身倦乏力,右胁隐痛,口干舌燥,手足心热,或低热盗汗,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男子梦遗滑精,女子经少经闭。舌质红,苔少或无苔,或灰黑,脉弦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一贯煎加减。

处方:生地黄10克,北沙参30克,枸杞子15克,麦冬15克,当归10克,川楝子6克,焦槟榔10克,焦山楂15克,白芍15克,生甘草6克。

主治:皮质醇增多性脂肪肝,糖尿病性脂肪肝。

加减运用:腰膝酸软加川断、寄生、牛膝;两胁隐痛加醋柴胡、郁金;头晕目眩杭菊、钩藤;失眠多梦加首乌藤、炒枣仁、远志;梦遗滑精加生牡蛎、金樱子;口干舌燥加石斛、天冬;口渴喜饮加花粉、元参;五心烦热加丹皮、炒栀子;低热加青蒿、银柴胡、地骨皮;齿衄加白茅根、小蓟;鼻衄加藕节炭、阿胶珠。

综上所述,脂肪肝主要是由于肝失疏泄,气机阻滞,脾失运化,痰浊内阻而成,久则致肝脾肾三脏虚弱,痰阻血瘀而致病深。因此,脂肪肝的治疗大多以疏肝利胆、健脾化湿、祛痰散结、活血化瘀为主。

辨证施治,重视改善体质,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医案一:

陈益昀脂肪肝经验方治疗脂肪肝医案

【组成】紫丹参25g,桃仁15g,红花10g,赤芍12g,川芎12g,莪术12g,枳实15g,郁金15g,苍术15g,泽泻15g,生山楂20g,草决明30g,荷叶30g,大黄(后下)10g。

【用法】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3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可休息3~5天,再继续下1个疗程,可连用3个疗程。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疏肝理气,健脾祛湿。用于脂肪肝。

方解】水蛭破血逐瘀,消散结;苍术、生山楂,泽泻健脾祛湿,消食化积;郁金、枳实疏肝理气;草决明、泽泻降脂化浊;紫丹参、赤芍、川芎、红花、莪术、大黄破瘀以消积块。

曹某,男,50岁。因胸闷,脘腹胀满,乏力反复发作10个月,加重1个月,于2005年6月15日初诊。刻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形体肥胖,面色黧黑,头晕目眩,脘腹胀满,右胁隐痛,神疲倦怠,肢体困重,便溏纳差。舌质淡,苔白腻, 脉弦滑。血压150/98mmHg, TCH 8.2mmol/L, TG 4.6mmol/L, 肝脏B超提示为中度脂肪肝。证属脾湿痰浊所致。治宜益气健脾化浊法,药用:生黄芪30g,生薏苡仁30g,云茯苓15g,苍术15g,泽泻15g,生山楂20g,石菖蒲15g,紫丹参30g,草决明30g,川芎15g,郁金15g。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在服药期间注意调整饮食,保持心情舒畅,戒酒,做到劳逸结合,按时应用降压药物等。6月28日复诊,头晕目眩、右胁隐痛等症减轻,精神好,纳香,大便正常,上方去生薏苡仁、石菖蒲加何首乌20g,红花10g,继服21剂,服法同上。7月18日再诊,临床症状消失,精神好,饮食增加。按上方共为细末每次10g,日服3次,嘱服30天复诊。8月17日复诊,一切临床症状消失,精神好,饮食正常,复查血脂、B超均正常。

【方源】《慢性肝病中医特色诊疗》


医案二:

蒋森降脂益肝汤治疗脂肪肝医案;

蒋森降脂益肝汤

【组成】泽泻20~30g,生山楂30g,生何首乌、草决明、丹参、黄精各15~20g,虎杖12~20g,大荷叶15g。

【用法】每日1剂,加水煎2次,分2次服。

【功效】主治肥胖性脂肪肝。

【加减】腹胀明显,加莱菔子;恶心重,加半夏;右胁肋痛较重者,加白芍、龙胆草;服药后每日大便超过3次,减少虎杖、生何首乌用量;服药后吐酸水者,加海螵蛸,减少山药用量。

医案】杨某,男,47岁,干部,1985年3月10日初诊。主诉:乏力,腹胀,两胁胀痛,小便色黄。肝功能:麝香草酚浊度试验8~10U,麝香草酚絮状试验(+~十),谷丙转氨酶270U/L(正常值100U以下)。无嗜酒史。3年来一直按慢性肝炎治疗,曾服葡醛内酯、维生素B,及维生素C和强肝丸等,疗效不明显。15天前经B超、CT检查为脂肪肝,故来就诊。见患者肥胖,查:巩膜及皮肤无黄疸及出血点,肝大,肋缘下2.5cm,中等硬度,压痛,叩痛(十)。肝功能:黄疸指数6U,麝香草酚浊度试验10U,麝香草酚絮状试验(十)、谷丙转氨酶270U/L, 血清胆固醇9.5mmol/L, 三酰甘油3.95mmol/L, β-脂蛋白600mg%。B超检查肝增大,出波衰减。CT检查确诊为脂肪肝。舌体胖、苔厚腻、脉缓。药用降脂益肝汤:泽泻、生山楂各30g,黄精、生首乌各20g,虎杖12g,草决明、丹参、大荷叶各15g。服药60剂后,主症尽除。肝功能血脂检查均恢复正常,肝回缩至右胁下0.5cm,继服40剂后,自觉良好,复查肝功能,血脂均正常。B超检查:肝形态恢复正常,出波衰减消失。随以上方做丸药1000g,每次服9g,每日服3次。1985年8月20日CT检查:肝未发现异常,而告痊愈。随访2年,肝功能、血脂、B超等项检查均未见异常改变。

【按语】本例肥胖性脂肪肝者,多湿热内蕴,兼有血瘀,故以降脂益肝汤清热利湿、活血通络。该方用于临床,取得较好效果。

【方源】蒋森.降脂益肝汤治疗肥胖性脂肪肝26例.黑龙江中医药杂志,1992,(1):4.


医案三:重用泽泻治脂肪肝

臧海洋 邵礼晖 江苏省新沂市中医院

王某,男,48岁,2010年9月20日初诊。患者痰多易咯,头晕,乏力,纳差3月余。平素喜食肥甘醇酒,缺少运动。刻诊:形体肥胖,痰多,乏力,易疲倦,纳差,口干不欲饮,大便黏滞不爽,小便正常,舌体胖大质暗,苔白腻,脉弦滑。查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肝功能正常。血脂中甘油三酯4.25mmol/L,胆固醇3.45mmol/L。腹部B超示:脂肪肝。血压:125/80mmHg。西医诊断:脂肪肝,高脂血症。中医诊断:痰饮证。治以祛湿化痰,健脾疏肝法,方选《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处方:泽泻45克,茯苓15克,白术12克,当归6克,川芎12克,赤芍6克,陈皮12克,半夏6克,炙甘草3克。7剂,水煎服。日1剂,同时嘱清淡饮食,适当运动。

服药后自感咯痰较前明显减少,头晕减轻,精力增加,大便好转,查舌体大,质淡,苔薄,脉弦弱。上方去当归,减川芎为6克,泽泻为30克,加党参15克。继服20余剂后血脂中甘油三酯1.25mmol/L,恢复正常,胆固醇2.45mmol/L;腹部B超示肝胆脾胰未见异常,继嘱清淡饮食,适当运动。

按: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此例患者因饮食不节,脾失健运,痰湿内阻,久之土壅木郁成本病。治疗时重在化痰健脾,兼以养肝疏肝。笔者体会,治疗痰湿阻滞型脂肪肝必须重用方中泽泻,方可起到明显疗效。泽泻味甘,性寒,入肾、膀胱经。功能利水,渗湿,泄热。现代研究表明,泽泻含泽泻醇A及乙酰泽泻醇A酯、乙酰泽泻醇B酯均有降胆固醇作用,泽泻水提取物及苯提取物具有抗脂肪肝作用。故本病重用泽泻显效。


医案四:李青云疏肝降脂汤治疗脂肪肝医案李青云疏肝降脂汤

【组成】柴胡6g,白芍、党参、炒莱菔子各12g,炒枳实、炒白术、陈皮、半夏、茯苓、女贞子各10g,生山楂、连翘、神曲、生麦芽、泽泻、草决明、干荷叶、丝瓜络、夏枯草各15g,炙甘草5g。

【用法】每日1剂,加水煎2次,分2次服。4周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1~2个疗程。

【功效】主治肥胖性脂肪肝。

【方解】方中以四逆散疏肝气,四君子汤健脾运,保和丸化滞痰,加用含有齐墩果酸的女贞子、丝瓜络、夏枯草保肝降酶,用能够改善人体脂质代谢的草决明、生山楂、泽泻、干荷叶降脂抑脂,故对脂肪肝有较好疗效。

【加减】寒湿偏盛,舌苔白厚而腻,去连翘加炒苍术、砂仁;血清胆红素增高,加茵陈、虎杖。

【医案】蒯某,男,54岁,干部。因右上腹痛、乏力1个月于2000年3月2日来诊。刻诊:患者右上腹胀闷,时有隐痛,四肢乏力,昏昏欲睡,胃纳不馨,恶心欲吐,尿黄,便下不爽,腹壁肥厚,右上腹压痛,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苔黄厚腻, 脉弦细。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24umol/L, 谷丙转氨酶136U/L,谷草转氨酶112U/L, y-谷氨酰转移酶198U/L, 胆固醇6.02mmol/L, 三酰甘油2.40mmol/L。B超显示:脂肪肝、胆囊壁略粗。西医诊断为肥胖性脂肪肝。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痰浊中阻。治拟疏肝健脾,利湿化痰导滞,予加味三合一方:柴胡6g,白芍、党参、炒莱菔子各12g,炒枳实、炒白术、陈皮、半夏、茯苓、女贞子各10g,生山楂、连翘、神曲、生麦芽、泽泻、草决明、干荷叶、丝瓜络、夏枯草、虎杖各15g,茵陈30g,炙甘草5g。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7剂后右上腹胀痛感消失,苔腻渐化。效不更方,连服21剂,患者诸症若失, 复查血清胆红素16pmol/L, 谷丙转氨酶32U/L, 谷草转氨酶30U/L, Y-谷氨酰转移酶43U/L, 胆固醇4.80mmol/L, 三酰甘油1.78mmol/L, 肝胆B超未见异常。体重下降4.5kg。嘱其适当增加运动,控制脂肪、糖类进食量。随访2年脂肪肝未发。

【按语】肥胖性脂肪肝主要为脂肪性肝炎。肥胖性脂肪肝中医学中没有专篇论著,其类证治疗虽散见于“胁痛”“积聚”“黄疸”等门类,但其病机核心皆言归“痰浊”。盖因患者过食肥甘厚味,酿湿生痰;或因素体脾虚运迟(脂肪酸氧化功能减退),湿邪内生,遂致湿困中土,壅遏肝胆气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脂肪等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全身,消耗于日常的生命活动,反而滞留于血脉之中成为痰浊(直脂血症),痹阻于肝脏即为脂肪肝。

【方源】李青.中药复方治疗肥胖性脂肪肝52例.陕西中医,2003,24(9):788-789.


医案四:玉米须麦芽治脂肪肝:

【功能主治】降脂利湿,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主治脂肪肝。

【偏方组成】玉米须、麦芽、丹参、茯苓各30克,生山楂、何首乌、赤芍、当归、白术各15克,丹皮、青皮、陈皮、柴胡、黄芩、甘草各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20剂为1疗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50例,用药2~5个疗程,其中治愈27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


医案五:党参黄芪治脂肪肝

【功能主治】主治脂肪肝。

【偏方组成】党参、黄芪各30克,茵陈35克,连翘25克,苍术、泽泻、丹参、郁金各20克,决明子、法半夏、黄芩、黄连各10克,川军8克,生甘草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3次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

【加减】若肝区胀痛者,加延胡索、香附各10克;若血脂偏高者,加生山楂、何首乌各15克;若转氨酶偏高者,茵陈加量至50克,桅子20克,垂盆草15克;若肝区光点密集,门静脉增宽者,加红花、桃仁各15克,莪术10克;若大便溏者,去大黄,加炒白术、炒薏苡仁各15克

【宜忌】服中药期间,患者忌饮酒及肥厚之品,停服降脂西药。

【病例验证】经用上药2~4个疗程治疗脂肪肝患者78例,其中治愈56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3例。


医案六:黄煌经方治疗脂肪肝:

黄煌,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煌教授有丰富的中医临床经验,主要学术思想体现在“方证相应学说”和“经方体质学说”。黄教授认为,方证相应

是辩证论治的核心。这里的证包括“病”的证和“人”的证。

背景因暴食、喝酒、不爱运动、饮食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患脂肪肝的人越来越多,且胖人尤为多见。中医认为,脂肪肝属于积证。正如《内经》所说:“肝之积,曰肥气”,故也称之肥气病。系指体内肥脂之气过多地蓄积于肝脏,导致肝脏功能失调,疏泄不利的一系列病症。肝积并非大病,发病初期若能及时通过中医诊治,一般都可速效。但若牵延不治,积久则会变生大病,需引起足够重视。脂肪在中医理论里认为是痰湿、水饮、湿浊之类。阳气不化,则水饮留滞,滞塞日久,则生痰饮。其病之初,莫不由于过食油腻肥甘、酒酪浆饮,脂膏湿浊未及代谢,留积体内。一方面,若七情内伤,则肝气郁滞,疏泄功能下降。另一方面,机体正气渐虚,阴阳平衡失调,尤其是脾肾亏虚,脾虚则水湿运化失司,肾虚则气化不利,最终水湿蓄积为病。并且,亦有外伤或久病瘀血内停,肝经气机不畅,肥脂湿邪内蕴,与瘀血相搏,有形之物,滞于肝脏。所以说,此病之因,本在脾肾阳虚,标在气郁、食滞、痰饮、瘀血、湿浊、寒热。临床多呈本虚标实,虚实兼夹,寒热错杂之症。其病位在肝,故俗称为脂肪肝。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病症,黄教授列出以下汤剂。

大柴胡汤

古代治疗宿食病的专方,有止痛、除胀、通便、降逆、清热的功效,适用于以上腹部按之满痛为特征的疾病治疗和实热性体质的调理。

经典配方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半斤,枳实四枚,芍药三两,大黄二两,生姜五两,大枣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 《金贵要略》)常用剂量

柴胡 20g ,黄芩 10g ,制半夏 15g ,枳壳 30g ,白芍 20g ,制大黄 10g, 干姜 5g,红枣 20g 。

煎服法1 / 7以水 1200m l , 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 30-40 分钟,取汤液 300m l ,分 2-3 次温服。

经典方证

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按之心下满痛者。

体质要求

体格壮实,以中老年较多。上腹部充实饱满,胀痛,进食后更甚、按压轻则为抵抗感或不适,重则上腹部有明显压痛、腹肌紧张;多伴有嗳气、恶心或呕吐、反流、便秘、

舌苔厚等。易患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支气管哮喘等。加减法

烦躁、心下痞者,合三黄泻心汤;

脸红、小腹压痛、小腿皮肤干燥、舌暗等瘀血证候者,合桂枝茯苓丸;

焦虑、腹满胀气者,和栀子厚朴汤;咽喉异物感者,合半夏厚朴汤;

急躁易怒、口干口苦、心悸、失眠,或伴有急性感染者,合黄连解毒汤;

哮喘痰稠难咯者,合排脓散;胸痛、痰黄、便秘者,合小陷胸汤。

药理研究

有利胆、排石、保肝、抗炎、解痉、通便、解热、镇静、镇痛、镇吐、降脂、降压等作用。

注意事项

体质虚弱、消瘦、贫血者慎用。

防风通圣散

古代的通治方,有表里双解、清热散风的功效,适用于以头昏胸闷、身痒红疹、口苦舌干、涕唾稠黏、小便黄短、大便不通为特征的疾病和表里俱实性体质的调理。

原书配方2 / 7防风、连翘、荆芥、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白芍、白术、山栀、大黄、芒硝各五钱,黄芩、石膏、桔梗各一两,甘草二两,滑石三两。为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煎至六分,温服。(《宣明论方》)

常用剂量

生麻黄10g,生大黄10g,防风10g,连翘15g,薄荷10g,芒硝5g,山栀10g,黄芩10g,石膏15g,川芎10g,当归10g,白芍10g,白术10g,荆芥10g,桔梗5g,滑石10g,甘草5g,生姜5g

煎服法

以水1400m 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40分钟,取汤液450m l,分3次温服。方中芒硝另外分次冲服。本方也可以原方用量制成丸药,每次5g,每日2次。

原书方证

治风热壅滞,筋脉拘挛,肢体焦萎,头目昏眩,腰脊强痛,耳鸣比赛,口苦舌干,咽嗌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黏,肠胃燥热,便溺淋闭;或夜卧寝汗,咬牙睡

语,筋惕惊悸;或肠胃怫郁,水液不能浸润于周身,而但为小便多出者;或湿热内郁,而时有汗泄出者;或因亡液而成燥淋闭者,或因肠胃燥郁,水液不能宣行于外,反以停

湿而滞;或燥湿往来,而时结时泄者;或表之阳中正气与邪热结合,并入于里,阳极似阴而战,烦渴者;或虚气久不已者;或风热走注,疼痛麻痹者;或肾水真阴衰虚,心火

邪热暴甚而僵仆。

体质要求

体形壮实肥胖,精力旺盛,面色黄黯、黯黑或黯红、有油光,眼结膜易充血,眉毛头发浓密、体毛明显,较少出汗,食量大且以肉食为主,性格开朗或偏急躁,胆量大,腹

部充实,易大便秘结,皮肤易生痤疮、毛囊炎,易发生过敏而出红疹、瘙痒,四肢皮肤干燥、粗糙,唇红或黯红,舌红或黯红,脉实有力。青少年易患病态反应性疾病,如过

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紫癜,肥胖症等;中老年易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习惯性便秘等疾病;女性则可见月经量稀少或月经有血块

,月经多延期,有的甚至闭经,易患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症等。

药理研究

抗过敏、减肥、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抗动脉硬化等。3 / 7

注意事项

孕妇、体质较差、食少便溏者慎用。若需较长时间服用本方,剂量宜减半服用。

葛根芩连汤

古代的解酒止利方,有清热止泻的功效,适用于以下利,心中烦闷而悸、心下痞、项背强急、身重、汗出、口渴、舌红、脉滑数或促为特征的疾病。

经典配方

葛根半斤,甘草(炙)二两,黄芩三两,黄连三两,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伤寒论》)

常用剂量葛根40g,黄连10g,黄芩10g,生甘草10g。

煎服法,以水1000m 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分钟,取汤液300m l,分2-3次温服。经典方证太阳病⋯⋯利遂不止,脉促者⋯⋯喘而汗出者。

体质要求

大多体格比较壮实,肌肉相对发达厚实,肥胖倾向,唇舌暗红,满面油腻,大便不成形或者腹泻,全身困重,尤其以项背强痛不舒为特征。体检多见血糖高、血压高。应酬

多、工作压力大的中年男性多见。

加减法

烦躁、头疼、便秘或者大便黏臭者,或高血压、出血倾向,或牙周脓肿、牙痛者,加制大黄;糖尿病导致腰腿无力、下肢皮肤变色者,或性功能障碍者,加怀牛膝;心下痞

、恶心呕吐者,合半夏泻心汤。

药理研究具有解热抗菌,抗心律失常,抗缺氧等作用。

注意事项

精神倦怠,脉沉缓者慎用。


五苓散

古代水逆病的专方,经典的通阳利水剂,适用于以口渴、吐水、腹泻、汗出而小便不利为特征的疾病。

经典配方

猪苓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伤寒论》《金贵要略》)

常用剂量

猪苓20g,泽泻30g,白术20g,茯苓20g,桂枝15g或肉桂10g。

煎服法.以水1100m 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300m l,分2-3次温服。也可打成散,每服5g,日2次。

经典方证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伤寒汗出而渴者。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

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

体质要求

面色多黄白,或黄暗,一般无油光。体型特征不定,虚胖者或肌肉松软而易浮肿,或实胖者肌肉充实而易腹泻;瘦者易头晕头痛、心动悸,身体困重疲乏。患者容易出现浮

肿,以面目虚浮为多见,或晨起肿,或下肢易浮肿,甚者可有器质性疾病发生而出现腹水、胸水。常有渴感而饮水不多,大便不成形。舌质多淡或胖有齿痕。

加减法

低热、淋巴结肿大、胸闷恶心、食欲不振者,合小柴胡汤,名柴苓汤;

腹胀、嗳气、咽喉异物感、舌苔厚腻、合半夏厚朴汤;月经不调、腹痛,合当归芍药散;

面黄、乏力多汗、多食易饥饿、腹软者,合黄芪桂枝五物汤;

精神萎靡、脉沉或肝硬化腹水、肾病水肿者、合真武汤;多汗乏力、易感冒,和玉屏风散;

暑天多汗、头痛烦渴、小编涩者,加滑石、寒水石、石膏、甘草,名桂苓甘露饮;

头痛、颈项、肩背不适、或血压高、嗜酒者,加葛根;腰腿疼痛、血压高者,加怀牛膝;

黄疸或胆红素偏高、出黄汗者,加茵陈;眼病、小便不利,加车前子。

药理研究

具有利尿、保肝、降脂、降压、抑菌等作用。

注意事项

对本方过敏者慎用。本方虽有纠正脱水的作用,但对于严重脱水及伴有严重电解质紊乱者,不能单纯依靠本方,需结合补液等其他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的措施。


八味通阳汤

消化道疾病以及代谢性疾病的常用方,适用于腹泻、分泌物多、小便少、浮肿的患者。

处方

白术、茯苓、猪苓、泽泻、桂枝、厚朴、苏梗、姜半夏。

煎服法

以水1200m 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50分钟,取汤液300m l,分2-3次温服。

体质要求浮肿貌,皮肤湿润多汗,大便不成形,腹胀,恶心呕吐,多唾液。

加减法

口水多,腹泻,加干姜;下肢浮肿,加怀牛膝、防己;湿疹皮炎,加生苡仁。


标签: 脂肪肝

您好访客,请登陆发表!

发表
高兴 支持 激动 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