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医经典,大道至简,易医精诚。 本站纯属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使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详情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三 | 注册 | 登录
位置: 首页 > 中医基础 > 伤寒 > 正文

伤寒说过汗亡阳筋惕肉瞤是什么意思?

小编 在线: 时间: 2022-06-17

筋惕肉

《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每因过汗伤阳,津血耗损、筋肉失养所致。

成无己认为此证“必待发汗过多亡阳,则有之矣。

筋惕肉瞤症状起因是什么?

其原因有由于发汗太过,阳气和阴液受伤;有由于阳虚失去促进津液产生的正常功能,气液不足,肌肉失去温养所致。


体表筋肉不自主地惕然瘛动。

身瞤动:即身体的肌肉掣动。其原因有由于发汗太过,阳气和阴液受伤;有由于阳虚失去促进津液产生的正常功能,气液不足,肌肉失去温养所致。

筋惕肉瞤:体表筋肉不自主地惕然瘛动。其病理和“身瞤动”基本相同,不过津液受伤的程度此较严重。


筋惕肉瞤复治证歌

肌肉蠕动筋跳纵,腹中气夺血虚痛,四肢若冷真武汤

轻者茯苓桂枝共*。若因汗下此病生,人参养营建中用。

汗下虚烦不得眠,加昧温胆汤堪重。未经汗下发潮烧,

筋跳肉动如契众。小便赤涩大便鞭,脐腹坚硬如覆瓮。

手不可近脉沉实。大柴胡汤可病中。若还初病惕闰见,

元神将脱势难控。不因汗下虚可知,莫将人命弹丸弄。

六味回阳重用参,免教汗出成大梦。

发汗过多,津液枯少,阳气太虚,筋肉失养,故惕惕然而跳,瞤瞤然而动也”(见《伤寒明理论》卷三)。过汗阳虚者,用真武汤;

因于血虚者,以四物汤加减。


伤寒筋惕肉瞤(体表筋肉不自主地惕然瘛动),何以明之?伤寒头痛身疼,恶寒发热者,必然之证也。其于筋惕肉瞤,非常有之者,必待发汗过汗多汗,则有之矣。


内经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发汗过多,津液枯少,阳气太虚,筋肉失所养,故惕惕然而跳,瞤瞤然而动也。

太阳病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大青龙汤,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动气在左,不可发汗,发汗则头眩汗不止,筋惕肉瞤。

即是观之,筋惕肉瞤,由发汗多亡阳,阳虚可见矣,兹虽逆也。止于发汗亡阳而表虚,治以温经益阳则可矣。或因吐下发汗,表里俱虚,而有此状者,又非若但发汗后所可同也。

经曰: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七八日,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筋脉动惕者,久而成痿,此为逆之甚者也。

太阳病发汗,复下之后,表里俱虚,复加烧针,因胸烦,面色青黄,肤瞤者难治,兹为逆之甚者也。发汗吐下,庸可忽诸。


【概念】

筋惕肉瞤,是指身体筋肉不由自主地跳动。本症首见《伤寒论》,又名“身瞤动”,《金匮要略》则称为“身瞤”、“四肢聂聂动”。临床常与大汗亡阳、手足厥冷、或阳虚水泛、寒战等症并见。

证候

阳虚筋惕肉瞤:面色咣白,恶寒,汗出,手足厥冷,筋肉跳动,舌淡苔白,脉微。

阳虚水泛筋惕肉瞤:发热,头眩,心下悸动,筋惕肉瞒,身体振振站立不稳,舌淡苔白,脉沉。

鉴别

阳虚筋惕肉瞤与阳虚水泛筋惕肉瞤:阳虚筋惕肉瞤常发生于伤寒误治之后,如脉浮缓、汗出恶风的桂枝证,反误用大青龙汤发汗,势必大汗亡阳,故手足厥逆,阳虚不能温煦筋肉,故见筋惕肉瞤之症。本证鉴别要点在于汗出亡阳,手足厥逆,然后出现筋惕肉瞤,治疗当以扶阳为急务,可用四逆汤。

阳虚水泛之筋惕肉瞤,是太阳表证过汗,表虽解,但汗后亡阳,水气内动,上乘为心悸,为头眩。经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今阳虚失养,则筋脉无主,故筋惕肉瞤,身体不支而摇摇欲倒,治当温肾阳以散水气,方用真武汤。上述两证虽皆为阳气虚寒之证,一为单纯阳虚,一为阳虚而挟有水气内动,临床不难辨认。

【文献】《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黄汗之病……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瞤,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汗出,下无汗,腰髋驰痛,如有物在皮中伏,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静月山人注:现在的小孩抽动症,可能就是发烧过度用退烧药发汗造成的?筋赐肉潤。

(或大青龙汤用错,自闭症也是发汗过多造成的?)


标签: 伤寒论

相关文章

您好访客,请登陆发表!

发表
高兴 支持 激动 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