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医经典,大道至简,易医精诚。 本站纯属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使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详情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三 | 注册 | 登录
位置: 首页 > 中医基础 > 理论 > 正文

中医五脏用歌诀药诀

小编 在线: 时间: 2022-04-10

中医五脏用歌诀药诀(图1)

肺疾用药诀

  桑叶杭菊味苦甘,疏散肺卫风热先。

  前胡杏仁入太阴,咳嗽初起肺气宣。

  桑皮配伍淡黄芩,泻肺泄热功堪任。

  野荞麦根配连翘,肺系热甚咽喉清。

  麻黄宣肺杏仁合,降气化痰平喘息。

  苡仁杏仁共入方,化湿除痰能止咳。

  痰热欠母蒌皮联,寒痰半夏陈皮痊。

  款冬紫苑亦治咳,理肺温润痰嗽安。

  热伤肺津津液耗,芦根石斛鲜用妙。

  沙参麦冬甘苦寒,清金润肺奏奇妙。

  胖大海合净蝉衣,化痰开音投最宜。

  旋复花加海浮石,痰鸣气逆哮喘医。

  补骨脂兼紫石英,补肾敛肺上气宁。

  人参哈蚧治虚喘,纳气归肾研未珍。

  仙鹤草伍白芨片,功专止血安肺金。

  

心脑病用药诀

  黄芪宜与人参共,心气虚弱首当宗。

  孩儿参合丹参用,益气行血心痹通。

  胸膺痞闷或隐痛,香附郁金两相同。

  当归身与酸枣仁,营血不足心怔忡。

  温补心阳桂与草,止汗除烦药力宏。

  蜜炙远志淮小麦,安神宁心总堪供。

  夜交藤偕合欢皮,通治失眠建奇功。

  痰火内发心官病,菖蒲郁金宜窍好。

  类中胆星天竺黄,豁痰清热不应少。

  半身不遂亦可治,地龙牛膝用须草。

  心下支饮长沙法,白术泽泻疗昏冒。

  天麻更同白蒺藜,头晕目眩常取效。

  景天三七徐长卿,研吞能除癫痫扰。

脾胃病用药妙诀

  柴胡黄芩调升降,肝胃不和法宜尝。

  芍药甘草缓急求,苏梗香附疏理良。

  九香虫共八月札,通则不痛气滞解。

  丹参苦同血竭配,痛则不通血瘀泰。

  旋复代赭治噫气,降逆宣中仲师旨。

  呃忒频仍尚有方,柿蒂应偕刀豆子。

  连翘若还配知母,胃脘灼热服之愈。

  扁豆山药补中虚,嘈杂思食勿庸虑。

  白螺蛳壳能制酸,更增瓦楞效益显。

  纳谷式微劝加餐,木瓜乌梅宜膺选。

  腹痛泻泄木乘土,白术还需佐白芍。

  全瓜蒌合望江南,便秘何愁取入药。

肝胆病用药妙诀

  柴胡配合制香附,疏肝理气如桴鼓。

  厥阴热邪入黄芩,奏效还赖连翘辅。

  川楝延胡古方有,气血并调胁痛愈。

  田基黄偕鸡骨草,清肝泄热宜并取。

  阴亏生地白芍尝,血虚归身首乌当。

  女贞子与墨旱莲,乙癸同源双补强。

  鳖甲再加生牡蛎,软坚消症用勿忘。

  葫芦麦柴疗膨胀,煎汤代水法尤良。

  茵陈若获栀子襄,功擅利湿兼退黄。

  海金沙共金钱草,肝胆结实力能除。

肾病用药妙诀

  肾虚汗出逢于风,风水黄芪防已使。

  白术倘与山药配,健脾益肾法可恃。

  巴戟仙茅温肾阳,滋肾生地山茱萸。

  知母更兼川黄柏,下焦湿热恒相须。

  南芡实加白莲须,固肾涩精功殊显。

  革薜分清石苇配,小便混浊称灵验。

  菟丝子合覆盆投,溺有余沥自能疗。

  贯仲炭与荠菜花,血尿用之效亦优。

治热法

经云:“热盛则肿”“寒胜热”“苦胜热”“热伤气”。

论曰:热,阳也,在地应火,在人应心,旺于夏时,位南方至阳之位,热用为光,故盛则庞大病肿,热为阳,阳伤阴。

热在心为本邪自伤,在脾为虚邪,在肝为实邪,在肾为微邪,在肺为贼邪。肺属金,金畏火克故也,故经亦云“热伤气”,气为肺所藏也。

治热总诀:

君以苦味,助以甘腻,益以酸味之药。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也。

诸脏热:心热者,黄连主;肝热者,龙胆草主;脾热者,苦参主;肺热者,黄芩主;大肠热,黄柏皮主;肾热者,地黄主;包络热,栀子主;小肠热,大黄主。

本脏所属诸热:经云“心恶热”,言气太过也。心热者,黄连主。

在体为脉,牡丹、茜草、百脉根、地锦;其充为营,苦苣、败酱主;其华在发,蓟、桑椹主;开窍于舌,朱砂主;其液为唾,截酱主;其识为神,犀角、牡蛎主;心包热,鸡子黄、栀子主;小肠腑热,大黄主;其气噫,代赭石主。

治寒法

经云:“寒盛则浮”,寒盛于外,表里不通也。“湿胜寒”,土克水也。甘胜寒,寒伤骨。

论曰:寒,阴也,在地应水,在人应肾。旺于冬时,位北方至阴之位。寒为瞑,故闭外而内不通也。寒为阴,阴伤在阳。

寒在肾为本邪自伤,在肺为实邪,在肝为虚邪,在脾为微邪,在心为贼邪,水克火也。

治寒总诀:君以甘味,臣以酸臊,益以咸味,肾苦燥,急食咸以润之也。

诸脏寒法:

肝寒者,吴茱萸主;心包寒者,豆蔻主之(心无寒证,心寒则死);肺寒者,细辛主;脾寒者,干姜主(或云:心寒以细辛主,肺寒以冬花主亦通);本脏寒者,桂主之。

本脏所属诸寒:经云“肾恶寒”,言气太过也。肾寒者,桂主之。

在体为骨,薯蓣主之;在充为髓,胡桃、大豆主;在华为齿,豆卷主;开窍于耳,云母主;其液为唾,附子主;其舍为志,鹿茸主;其府三焦,茯苓主;其气为暍,栗仁主。

治风法

经云“风盛则动”“燥胜风”“风伤筋”。

论曰:风者,天之用也,在地应木,在人应肝,旺于春时,位在东,少阳之处也。风功在散,春德在温。散盛故病动,变温为暴也。风旺在丑,是月天气尚寒,故风来挟寒,谓之风寒。风终在辰尾,天气入热,故风终则熯热,此谓之风热。

风寒、风热行于丑、辰,丑、辰邪隅也,故二者为邪疫。

治风寒总诀

风寒则僵。君以甘味,臣以酸臊,佐以辛香,使就温也。

治风热总诀

风热则枯。君以酸涩,臣以苦味,佐以甘腻,使就缓也。

风在肝为本邪。

经云:肝恶风,在心为实邪;在脾为贼邪,木克土也;在肺为微邪,在肾为虚邪。

治风总诀

君以酸味,臣以焦苦,佐以甘味,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也。

诸脏风主药

风在肝,芍药主;风在心,山萸肉主;风在脾,枳实主;风在肺,黄芪主;风在肾,蒺藜主。

肝脏所属诸风主药

肝脏所属,足厥阴经,王瓜根主。

在体为筋,葛根、旋覆根主;在充为血,䕡茹、新绛、韭主;其华在爪,龟胶、鹿胶、阿胶主;开窍于目,雀卵主;其液泪,鲍鱼汁主;其舍为魂,石决明、龙骨主;其气喷,李子主。

治湿法

经云:“湿胜则濡”“风胜湿”“淡胜湿”“湿伤肉”。

论曰:湿者,地之用也。在天应雨,在人应脾,旺于岁下,位在地中,为至阴之气也。湿功在润,其德为缓。湿甚气,萎不收,故病濡。雨旺在未。是时也,天气尚热,故湿来兼热,谓之湿热。湿热则病酶腐。湿终在戌末,天气转寒,故湿终则露寒,此谓之湿寒,湿寒则洞下。

湿热、寒湿二气,起于四隅,故为邪疫。湿在脾为本邪,经云:脾恶湿。在心为虚邪,在肺为实邪,在肝为微邪,在肾为贼邪。

治湿热总诀:湿热则腐。君以焦苦,臣以平淡,佐以涩味,使就凉也,菖蒲、木香主。

治湿寒总诀:君以平淡,臣以甘腐,佐以滑味,使就温也。

治湿总诀:君以辛味,臣以咸腥,佐以苦味。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治诸脏湿:湿在脾,泽泻主;湿在肝,瞿麦主;湿在心,茯苓主;湿在肺,滑石主;湿在肾,猪苓主。

治本脏所属部之湿:脾脏:经云“脾恶湿”,足太阴经,术主。

在体为肉,黄芪主;其液为涎,半夏主;其充精,干姜主;其舍为意,石脂主;其华肌,防己主;其气为吞,生姜主;开窍于唇,诸椒主。

治燥法

经云:“燥胜则干”,热盛燥,辛胜燥,燥伤皮。

论曰:燥,阴邪也,地之用也。在天应燥,在人应肺,旺于秋时。秋时天气上升,地气下降,水火俱收。故其气为凉,功在肃。天净水澄,草木萎脱,万物干枯。燥即枯故,燥无生德,故为阴邪也。

燥在肺为本邪,在脾为实邪,在肾为虚邪,在心为微邪,在肝为贼邪,金克木也。

治燥总诀:君以咸味,臣以甘腐,佐以辛芳,开诸窍,以通闭,气得以行也。

治诸脏燥主药:肝燥,旋覆花主;心燥,牡丹皮主;脾胃燥以大黄主;肺燥以葶苈主;肾燥以泽泻主。

本脏所属燥治:肺恶燥(收、闭、枯也),葶苈子主。

在体为皮,白芷主;其充为卫,葱白主;其华在毛,茅草主;开窍于鼻,辛夷主;其液为涕,杏子、苍耳子主;其舍为魄,钟乳主;其气为嚏,牙皂主。

燥为死德,非易为疗,如按仲景用药秘义,治燥者盖五仁也。肝燥用李仁,心为桃仁,脾为麻仁,肺为杏仁,坚为栗仁。

谨将陶氏所录《汤液》五劳大汤列下,真开天之秘文也。

五劳大补汤——

肝损养神补肝汤

桂枝三两 牡丹皮六两 芍药三两 桃奴十五枚 葱二茎 清酒五升

水七升,煮取四升,日三,夜一服。

补心汤心动悸

牡丹皮三两 地黄六两 云苓三两 藿连叶三尺 栗仁十五枚 白截浆五升

水五升,煮取四升,日三,夜一服。

脾动建中汤

甘草三两,炙 桂枝三两 芍药六两 大枣十五枚 生姜二两,切 饴糖一升

水八升,煮取四升,去滓,内饴糖更上火令烊,分四次,昼三夜一服。

补肺凝息汤

麦门冬三两 黄连六两 丹皮三两 韭一握 李三十枚

右以水七升,苦酒一升,共煮取四升,日三夜一服。

补肾固元汤

地黄三两 人参六两 杏仁三十枚 苣一握,切

上方以水七升,清浆水三升,共煮分四服。

用药如用兵,全在医者调配。用兵,在于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用药,必须识药知病,才可药中病所。调配得法,效如桴鼓,调配不当,贻误病机;要领重在明药理,多实践,熟则生巧,理自悟明。藉先贤之经验,抒个人之体会。归诀如下,名曰心法。

(一)药物个性之奇

试观诸药,各有妙用。

麻黄发汗定喘,用于表寒。

桑叶宣肺解表,温热最宜。

紫苏辛温发表,能宣通内外,且解鱼虾之毒。

菊花辛凉解表,能肃肺抑肝,且有明目之能。

防风祛风胜湿,芥穗疏风散疮。

羌活治游风,有发表之功,以散营卫之邪。

独活理伏风,有助表之力,以温营卫之气。

羚羊清肺肝而熄风,犀角解心热而凉血。

黄芩清少阳之热而上焦亦用。

黄柏专泻下焦相火。

粉丹皮凉心肾,地骨皮退虚热。

龙胆草泻肝经湿热,东白薇清胃中虚热。

番泻叶清肝火而通便,生大黄涤肠热而泻下。

生石膏能清肺胃实热,肥知母专清肺肾虚热。

神经痛,用元胡、细辛;血瘀痛,须乳香、没药。

头痛,必用川芎;腹痛,芍药则安。

肝胃气痛,佛手、甘松有功;肠胃寒痛,胡椒、良姜莫少。

虫痛绕脐,川椒、乌梅能安;肝郁腹痛,白芍、厚朴当先。

胁下痛,用北柴胡;茎中痛,有甘草梢。

气刺痛,用枳壳;血刺痛,须当归。

项痛,葛根为先;脊痛,须鹿角胶。

腰痛,川断、杜仲莫少;咽痛,豆根、牛子为先。

骨节痹痛,秦艽有功;诸般疼痛,毛姜为佳。

川贝能降肺经之热痰,杏仁独行肺经之寒痰。

白附子祛肺经之风痰,瓜蒌涤肺经之结痰。

半夏除脾经之湿痰,旋覆花推脾经之伏痰。

款冬花开脾经之血痰,苍术除脾胃之宿痰。

元明粉涤肠胃之实痰,天花粉涤膈上之热痰。

痰迷心窍,远志为功;痰郁心经,蕤仁能破。

礞石滚痰之滞,肝经独爽;铁花开痰之结,肝脏自泰。

胃中得青盐,痰火顿息;肾中入蛤粉,痰热结除。

白芥子能除膜内外之痰,生姜独降痰浊之上逆。

肌表之气,补宜黄芪;五脏之气,补须人参。

沙参专补肺经而治嗽,党参偏补脾胃而益气;丹参入心补血而养神,熟地入肾补精而增髓。

枸杞、首乌补肝肾而乌发须;鹿胶、龟胶补精血而强督脉。

附子回阳救逆,干姜温中散寒。

川草乌独通经络之痹痛,白附子专治面风之游走。

芦巴子温肾,吴茱萸暖肝。

小茴香温下元而散寒,台乌药行寒气而治疝。

除湿莫过于苍术,祛湿薏苡仁最佳。

茯苓、滑石,淡渗利湿;藿香、佩兰,芳香化湿。

黄连苦寒燥湿,蔻仁和中化湿。

理血,当归为先;止血,三七最佳

大小蓟、仙鹤草,统治各部出血;地榆炭、黑芥穗,下血最宜。

童便止血,为无价之宝。

发余炭,能治内外出血,天冬治咯血而入肺胃,白及疗吐血而肺胃皆宜。

紫蔻、白蔻,调气和中;枳壳,厚朴,快气宽肠。

沉香、降香,降逆气而止疼;旋覆花、赭石,平冲气而敛肝。

丁香、柿蒂,和胃降逆;前胡、白前,下气消痰。

木香理诸气而不宜多用,苏梗宽中气而消胀。

香附子为血中之气药,片姜黄为气中之血药。

郁金理气解郁,橘核行气散结。

荔枝核调疝气,春砂仁调中气。

柴胡升肝气,升麻升脾气。

青皮、陈皮,皆能理气。

陈皮升浮,入脾肺治高;青皮沉降,入肝胆治低。

刺猬皮,健胃而涩精最奇;金樱子,治遗泄功效亦佳。

桑螵蛸、益智仁,摄溺止涎;生芡实、淮山药,止泄涩精。

(二)药物配伍之妙

药有个性之奇,方有合群之妙;药有益即有害,方有利而无弊。

药之范围狭小,方则制裁随心,应临证无穷之变化。

药物单行为药,药物配伍为方。

同类相须,效用更彰,异性相逢,变化无穷。

是故知贝同用,名二母宁嗽丸,止咳化痰;天麦冬相须,曰二冬膏,润肺止咳。

半夏陈皮合用,化痰顺气,为二陈汤之主药;沙参麦冬相行,润肺生津,且有大养胃阴之用。

豆豉、葱白配伍,名葱豉汤,能散寒通阳;二花连壳相连,清热解毒,且辛凉解表。

柏子仁、酸枣仁同用,养心安神,且有安眠之用;白茯苓、赤茯苓并行,利水渗湿,具有宁神之功。

潼白蒺力合用,平补肝肾,有明目之功;生熟地相须,生血补血,有凉血之用。

人参、蛤蚧同用,名人参蛤蚧散,能纳气定喘;鹿胶、龟胶相逢,名龟鹿二仙胶,可生精补血。

枳实、竹茹配伍,和胃止呕,为温胆汤之要药;苍术、厚朴相须,燥湿行气,是平胃散之君臣。

三棱、莪术同用,消食破积,大有健胃进食之用;苍术、白术相须,健脾燥湿,方成培土和中之功。

砂仁、蔻仁同用,健胃消食,更能理气和中;佛手、甘松相须,理气止痛,方可疏肝健胃。

它如神曲麦芽,消食和中;苏梗、藿梗,宽中消满。

黄芪、党参同用,益气之力雄厚;附子、肉桂相须,温肾回阳更佳。

桃仁、红花相须,活血破瘀;当归、川芎合用,活血祛瘀。

蒲黄、五灵脂同用,名失笑散,活血止痛,治心绞痛、产后瘀痛。

生龙骨、牡蛎相须,敛阴潜阳,镇惊安神,涩精敛汗,大有化痰散结之妙。

芡实、金樱子同用,名水陆二仙丹,大有涩精之妙。

五味子、五倍子相须,涩精固肠,为治遗精、久泄、带下、崩漏之方。

赤石脂、禹余粮合用,涩精止遗而固脱;海藻、昆布相须,消痰核而治瘿瘤。

黄芩、黄连同用,清上焦火毒,燥肠胃之湿;知母、黄柏相须,清下焦火烈,滋肾坚阴。

此同类互助之例,更有异性相逢之奇。

是知人参甘甜微苦,为益气生津之要品,得大辛大热之附子,刚柔相济,名参附汤,大补元气,强心固脱。

配淡渗利湿之茯苓,补利相彰,大有健脾宁心之效。

佐以辛温发表之紫苏,补散相助,名参苏饮,可扶正祛邪,治虚人之感冒。

与凉血之生地相配,一气一血,一阴一阳,名人地煎,主治鼻衄不止。

黄连苦感寒,清热燥湿,配肉桂之辛温,一寒一热,一心一肾,名交泰丸,治失眠。

得滋补血之阿胶,燥润相益,有安眠止痢之效。

佐辛温之吴萸,名左金丸,以热治寒,和胃制酸。

得辛温之干姜,辛开苦降,除胸中邪结。

配苦温木香,燥湿化滞,名香连丸,治赤白痢。

合半夏,辛开苦降,以止呕。

配酸敛之乌梅,酸苦化阴,能泄烦热,如连梅汤之类。

细辛辛散止痛,配补肾养阴之熟地,补真阴、填骨髓,止腰痛。

得石膏之辛凉,直达上焦,治风热头痛、牙疼。

得蜂房嗽口,能止牙疼。

熟地大补精血,配辛温发散麻黄,腻散相制,一入肾一入肺,平喘最佳。

佐砂仁之辛温,腻散互利,一血一气,补血开胃。

得石膏之辛凉,一养阴一清胃,治肾虚胃热牙疼。

石膏辛凉,配辛温麻黄,阴阳相济,寒热相制,为肃肺平喘良方,如麻杏石甘汤之类。

得甘草之甘平,辛甘相合,名玉泉饮,治温疫发斑。

黄芪温补,得防风,一补一散,名黄芪防风场,既治体虚感冒,又治脱肛神效。

配甘草,名黄芪甘草汤,溺尿,玉茎痛如针刺,不论年月久深立效。

佐防己,一补一利,名黄芪防己汤,助卫阳以利皮水。

配当归,一气一血,阴阳相济,名当归补血汤,益气补血。

合辛热之附子,名芪附汤,温固卫阳。

配渗利之滑石,名保元汤,治瘥后红白久痢。

附子辛热助阳,配甘苦之白术,名术附汤,温补中气。得淡渗之茯苓,温肾利水。配菖蒲等分,棉裹入耳,治耳内疼痛。

半夏为燥湿降逆之品,得枇杷之润柔,一燥一润,一刚一柔,祛痰止咳,使肺行清肃之令。

配清热平肝之夏枯草,治热痰郁中之失眠。

佐益火润便之硫黄,名半硫丸,行寒积通大便,治老人便秘。

芍药敛阴止痛,配甘缓和中之甘草,名芍药甘草汤,可和血止痛,治痉挛。

得甘温解肌之桂枝,一气一血,调和营卫。

佐柴胡,一敛一散,和肝泄热。

使当归,一静一动,养血和血。

麻黄辛温发散,得苦寒之射干,辛开苦降,一热一寒,能平喘化痰,治喉中如水鸡声之痰鸣。

配连翘赤小豆,补利兼施,名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能治风水。

五味酸敛,得辛温之干姜,一开一敛,降气平喘,黄柏苦寒,配香燥之苍术,一寒一温,名二妙散,治湿热痿痹。

大枣甘补之,配辛散之生姜,一补一散,调和营卫。

前胡柴胡相逢,一升一降,疏邪止咳。

桔梗枳壳得配,一升一降,开胸利膈。

桔梗甘草相配辛苦散寒,甘平除热,通治喉口舌诸疾。

乌梅酸敛,配甘补之生地,化阴生津。

甘草得茯苓,不资满而泻胀。

香附辛散苦降,乃血中之气药,得人参白术则补气,配当归地黄则补血;

得木香,则散滞和中;配檀香,则理气醒脾;

得沉香,则升降诸气;配川芎苍术,则总解诸郁;

得栀子黄连,则清热泻火;配茯苓,则交通心肾;

得茴香破故纸,则引气归元;配紫苏葱白,则发汗散邪;

得三棱莪术,则消积痞块;配艾叶,治血气、暖子宫。

紫苏得陈皮砂仁,行气安胎;同藿香乌药,温中止痛;同香附麻黄,发汗解肌:同川芎当归,和血散血;同桔梗枳壳,利膈宽肠;同莱菔子杏仁,消食定喘;同木瓜厚朴,散湿解暑,治霍乱脚气。

诃子苦泄酸敛,同乌梅五倍子收敛;同陈皮厚朴下气,得人参治肺虚之嗽;得陈皮砂仁,治冷气腹胀;佐白术莲子,治虚寒久泻,佐樗皮,治肠澼便血。

(三)药物归类之用

物以类居,人以群分。

诸花皆升浮,具有发散之用。

诸枝皆达肢,具有通经活络之功

诸皮能达皮肤,皆有利水之用。

诸虫善行,皆能祛风通络。

诸石具有沉降之力。介类皆有潜阳之用。

以脏补脏,以食消食,皆为常用之法。

古有猪肝配苍术,以治雀目。猪心配朱砂,能疗心悸。

谷麦芽能消食积。肥肉烧炭可消肉积。

(四)药物补泻之性

四气五味,药之本性;相互配伍,补泻有别。

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咸味涌泄为阴。

肝胆温补寒泻,辛补酸泻。

心与小肠热补凉泻,咸补甘泻。

肺与大肠凉补温泻,酸补辛泻。

肾与膀胱寒补热泻,苦补咸泻。

脾胃温热为补,寒凉为泻;甘补苦泻,各从其性。

三焦,命门之补泻,同心和小肠。

用药明此趣,制方方有据。

1.心经用药歌:

助阳桂附与细辛,泻火黄连栀子心,

龙眼熟地补心血,生地胶冬养心阴,

人参五味益心气,朱砂琥珀安心神,

通窍菖蒲苏合香,豁痰牛黄竹沥临,

欲化瘀阻急性子,桃仁川芎与丹参。

2.肝经用药歌:

羚角钩丁熄肝风,镇肝赭石与决明,

龙胆芦荟泻肝火,滋养肝血首乌贞,

柴胡郁金疏肝郁,柔肝止痛归芍灵,

香附青皮理肝气,丹皮姜黄血瘀通。

3.脾经用药歌:

脾气不足参术山,导滞枳实厚朴添,

温脾干姜吴茱萸,中阳衰微姜附安,

升清升麻与荷叶,清泻大黄与黄连,

湿盛苍术薏苡苓,醒脾藿蔻与佩兰。

4.肺经用药歌:

麻杏紫苏散风寒,清肺黄芩地骨前。

葶苈白前泻肺饮,干姜细辛化寒痰,

杷叶瓜蒌肃肺气,款冬紫菀润肺全,

参芷五味益肺气,沙参二冬肺阴添,

热痰贝母天花粉,敛肺百合银杏安。

5.肾经用药歌:

助阳肉桂与附子,益火之源消阴翳,

黄柏知母泻肾火,壮水之主益精液,

五味蛤蚧纳肾气,壮阳起痿问肭脐,

阳起石与淫羊藿,菟丝潼蒺盐巴戟,

金樱锁阳固精关,枸杞熟地精血添,

强筋健骨壮腰膝,鹿茸龟板补骨脂。


标签:

相关文章

您好访客,请登陆发表!

发表
高兴 支持 激动 给力
孟美玲 2022-04-13 21:52:35
回复 1楼
站长超给力,真是难得给力的平台啊。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