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医经典,大道至简,易医精诚。 本站纯属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使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详情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三 | 注册 | 登录
位置: 首页 > 中药大全 > 正文

禹州漏芦(蓝刺头)

小编 在线: 时间: 2022-03-26

禹州漏芦(蓝刺头)(图1)

【中药名】禹州漏芦

【别名】龙葱根、火绒球花、毛头、蓝刺头

【类别】清热解毒药。

【药用部位以根部入药。以枝条粗长,表面土棕色,质坚实,长短整齐者为佳。

产地分布】生于林缘、干燥山坡、草丛向阳处。 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山西、陜西、宁夏、甘肃等地。 药材主产于山东、河南、内蒙古等地。

【性味归经】寒,苦。归胃经。

【功效】清清热解毒,排脓止血,消痈下乳。

主治】用于诸疮痈风,乳痈肿痛,乳汁不通,瘰疬疮毒。又用作驱蛔剂。

【文献】

①《本草经疏》:“禹州漏芦,苦能下泄,咸能软坚,寒能除热,寒而通利之药也。故主皮肤热,恶疮疽痔,湿痹,下乳汁。”

②《本草求真》:“禹州漏芦,遗精尿血能止,亦因毒解热除自止之意,非因漏芦寓有收涩之功也。”

③《本草正义》:“禹州漏芦,滑利泄热,与王不留行功用最近,而寒苦直泄,尤其过之。苟非实热,不可轻用。不独耗阴,尤损正气。”

④《本经续疏》:“禹州漏芦,《本经》谓其下乳汁,《别录》谓其止遗溺,旨实相反,何欤夫溺以温化而通,乳以清纯而下。遗溺因乎热,乳不下亦因乎热,非有二也。惟其利水由于除热,是以能使不应行者归于应行,而应行者不得应行而不行,则漏芦者谓为疡证逐湿之剂可也。”

⑤《本经逢原》:“禹州漏芦,《本经》治热毒恶疮,下乳汁,以其能利窍也,为消毒排脓杀虫要药。盖咸能软坚,寒能解毒,故服之必大便作泻,使邪从下而出也。”

⑥《本草纲目》:“禹州漏芦,下乳汁、消热毒、排脓、止血、生肌、杀虫,故东垣以为手,足阳明药,而古方治痈疽发背,以漏芦汤为首称也。庞安常《伤寒论》治痈疽及预解时行痘疹热,用漏芦叶,云无则以山栀子代之,亦取其寒能解热,盖不知其能入阳明之故也。”

【常用配伍】

成分药理】主要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保肝,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用法用量煎汤4.5~9克。

【使用禁忌】孕妇慎用。

【注意事项】

【配伍选方】

①治痈肿疮毒: 漏芦15克,连翘9克,黄柏12克,大黄、甘草各3克,水煎服。(河北中草药)

②治乳痈红肿: 漏芦、蒲公英、金银花各15克,土贝母9克,甘草6克,水煎服。(山西中草药)

③治流行性腮腺炎: 漏芦4.5克,板蓝根3克,牛子1.2克,甘草1.5克,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④治疽作二日后,退毒下脓:黄芪(生用)、连翘各一两,大黄一分(微炒),漏芦一两(有白茸者),甘草半两(生用),沉香一两。上为末,姜、枣汤调下。(《集验背疽方》漏芦汤)。

⑤治乳妇气脉壅塞,乳汁不行,及经络凝滞,乳内胀痛,留蓄邪毒,或作痈肿:漏芦二两半,瓜蒌十个(急火烧焦存性),蛇蜕十条(炙)。上为细散,每服二钱,温酒调服,不拘时,良久吃 热羹汤助之。(《局方》漏芦散)。

⑥治历节风,筋脉拘挛,骨节疼痛:漏芦半两(去芦头,麸炒),地龙(去土,炒)半两。上二味捣罗为末。先用生姜二两取汁,蜜二两,同煎三、五沸,入好酒五合,以瓷器盛。每用七分盏调药末一钱半匕,温服不拘时。(《圣济总录》古圣散)。

⑦治室女月术不调:漏芦(去芦头)、当归(切,焙)、红花子、枳壳(去瓤,麸炒)、白茯苓(去黑皮)、人参各半两。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圣济总录》漏芦汤)。

⑧治白秃:五月收漏芦草,烧作灰,膏和使涂之,先用盐汤洗。乃敷。(《补缺肘后方》)。

⑨治流行性腮腺炎:板蓝根一钱,漏芦一钱半,牛蒡子四分,甘草五分。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相关文章

您好访客,请登陆发表!

发表
高兴 支持 激动 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