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医经典,大道至简,易医精诚。 本站纯属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使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详情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三 | 注册 | 登录
位置: 首页 > 中药大全 > 正文

茯苓

小编 在线: 时间: 2022-03-09

茯苓(图1)

【中药名】茯苓

【别名】云苓、松苓。

【类别】利水消肿药.

【药用部位】真菌茯苓的菌核。以身干,颗粒饱满,色赤红发暗者为佳。

产地分布】主产于安徽、江西、江苏、浙江等地。

【性味归经】平,甘、淡。归心、肺、脾、肾经。

【功效】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小便不利。

主治】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成分药理】对肝损伤有防治作用,可预防胃溃疡,有抗癌作用且能加快心率。实验表明还具有利尿、抗菌作用,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此外,还有降低血糖、降低胃酸、增强离体心脏心缩等作用。

【用法用量9~15克,煎服或入丸服。

【使用禁忌】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服。

【文献】

①《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

②《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③王好古:"泻膀胱,益脾胃。治肾积奔豚。"

④《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配伍选方】

①治盗汗:茯苓75克,为末。每服6克,浓煎艾汤调下。(《普济方》陈艾汤)

②治水肿:白术(净)6克,茯苓9克,郁李仁4.5克。加生姜汁煎。(《不知医必要》茯苓汤)

③治心虚梦泄,或白浊:白茯苓末二钱。米汤调下,日二服。(《仁斋直指方》)

④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茯苓120克,桂枝、白术各90克,甘草60克。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金匮要略》苓桂术甘汤)

⑤治心汗,别处无汗,独心孔一片有汗,思虑多则汗亦多,病在用心,宜养心血:以艾汤调茯苓末服之。(《证治要诀》)

⑥治下虚消渴,上盛下虚,心火炎烁,肾水枯涸,不能交济而成渴证:白茯苓一斤,黄连一斤。为末,熬天花粉作糊,丸梧桐子大。每温汤下五十丸。(《德生堂经验方》)

⑦治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半斤,泽泻四两,甘草二两,桂枝二两,白术三两,生姜四两。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纳泽泻再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金匮要略》茯苓泽泻汤)

⑧治小便多、滑数不禁: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药(去皮,白矾水内湛过,慢火焙干)。上二味,各等分,为细末。稀米饮调服之。(《儒门事亲》)

⑨治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伤寒论》五苓散


【延伸阅读】

茯苓皮:茯苓菌核的外皮,长条形,大小不等,质较松软,略具弹性,功能利水肿。

赤茯苓:削去外皮后的淡红色部分,功能渗利湿热。

白茯苓: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亦称茯苓块,切成小方块,功能渗湿健脾。

茯神木:白茯苓中心抱有细松根者,切成方形薄片,功能宁心安神。


相关文章

您好访客,请登陆发表!

发表
高兴 支持 激动 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