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医经典,大道至简,易医精诚。 本站纯属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使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详情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三 | 注册 | 登录
位置: 首页 > 针灸推拿 > 中医针灸 > 正文

《黄帝明堂灸经》全文与治验

小编 在线: 时间: 2022-11-09

 1.jpg

长强 一穴,在腰俞下脊骸端陷者中,灸五壮。主腰脊急强不可俯仰,癫狂病,大小便难,洞泄不禁,五淋,久痔,小儿惊痫病。

  背人形第四图 委中 二穴,在曲 内两筋两骨中,宛宛是也,令病患合面卧,舒挺两脚取之,灸三壮。主脚弱无力,腰尻重,曲 中筋急,半身不遂。

  卷中

  背人形第五

  陶道 一穴,在项大椎节下间,俯而取之陷者中,灸五壮。主头目眩重, 疟寒热洒淅矣。

  肺俞 二穴,在第三椎下两旁各一寸半宛宛中,灸三壮。主肺寒热,肺痿,上喘咳嗽,唾血,胸胁气满不得卧,不嗜食,汗不出,及背强弦急也。

  神道 一穴,在五椎下间陷者中,灸五壮。主身热头痛进退,往来 疟,恍惚悲愁背人形第五图 噫嘻 二穴,在第六椎下两旁各三寸陷者中,灸五壮。主疟久不愈者,背气满闷,胸中气噎,劳损虚乏不得睡也。

  阳刚 二穴,在十椎下两旁各三寸陷者中,正坐微俯而取之,灸七壮。主饮食不下,腹中雷鸣,腹满胪胀,大便泄,消渴,身热,面目黄,不嗜食,怠惰也。

  三焦俞 二穴,在十三椎下两旁各一寸半,正坐取之陷者中,灸五壮。主背痛,身热,腹胀肠鸣,腰脊急强也。

  卷中

  背人形第六

  玉枕 二穴,在络却后七分半侠脑卢旁一寸三分,入发际三寸,灸三壮。主头重如石,目痛如脱,不能远视。

  背人形第六图 天牖 二穴,在白骨穴下发际宛宛中,灸三壮。主瘰 寒热,颈有积气,暴聋,肩中痛,头风目眩,鼻塞不闻香臭。

  神堂 二穴,在五椎下两旁各三寸陷者中,正坐取之,灸三壮。主肩背连胸痛不可俯仰,腰脊急强,逆气上攻,时复噎也。

  命门 一穴,在十四椎节下间,微俯而取之,灸三壮。主身热如火,头痛如破,寒热疟,腰腹相引痛。

  白环俞 二穴,在二十一椎下两旁各一寸半,灸三壮。主腰脊急强不能俯仰,起坐难,手足不仁,小便黄,腰尻重不举也。

  承扶 二穴,在尻臀下衡文中,灸三壮。主腰脊尻臀股阴寒痛五肿,痔疾泻鲜血,尻椎中肿。大便难,小便不利。

  卷中

  背人形第七

  背人形第七图 天柱 二穴,在项后大筋外宛宛中。灸三壮。主头晕脑重,目如脱,项如拔,项痛急强,左右罔顾也。

  魄户 二穴,在第三椎下两旁各三寸,正坐取之宛宛中。灸五壮。主肩膊间急痛,背气不能引顾,咳逆上喘也。

  意舍 二穴,在第九椎下,两旁各三寸陷者中,正坐阔肩取之。灸七壮。主胸胁胀满,背痛,恶寒,饮食不下,呕吐不留住也。

  悬枢 一穴,在第十一椎节下陷者中。灸三壮。主腹中积气上下行,腠中尽痛也。

  胞肓 二穴,在第十九椎下,两旁各三寸陷者中,俯而取之。灸五壮。主腰痛不可忍,俯仰难,恶寒,小便涩也。

  中膂俞 二穴,在第二十椎下,两旁各一寸半。主腰痛不可俯仰,夹背膂痛,上下按之,应者从项后至此穴,痛者灸之立愈也。

  卷中

  背人形第八

  强间 一穴,在后顶后一寸五分宛宛中。灸三壮。主头痛如针刺,不可动,项如拔,左右不得顾。岐伯曰:兼治风痫病。

  翳风 二穴,在耳后尖角陷者中,按之引耳是也。灸三壮。主耳鸣聋失欠,暴哑不能言,口噤不开,及口吻 也。

  列缺 二穴,在腕上一寸,筋骨罅间宛宛中。灸三壮。主偏风,半身不举,口 ,腕劳肘臂痛,及 疟,面色不定。

  合谷 二穴,一名虎口,在手大指两骨罅间宛宛中。灸三壮,主 疟寒热,热病汗不出,目不明,生白翳,皮肤痂疥,遍身风疹。

  飞阳 二穴,在外踝上七寸陷者中。灸五壮。主体重,起坐不能步,失履不收,脚酸重,战栗不能久立。

  背人形第八图 附阳 二穴,在外踝上二寸后筋骨间陷者中。灸五壮。主腰痛不能久立,腿膝胫酸重,筋急,屈伸难,坐不能起,四肢不举也。

  卷中

  背人形第九

  后顶 一穴,在百会后一寸五分,玉枕骨上陷者中。灸三壮。主目不明,恶风寒,头目眩重。

  背人形第九图 扁骨 二穴,在肩端上两骨间陷者中。灸三壮。主肩中热,指臂痛也。

  腰俞 一穴,在二十一椎节下间陷者中。灸五壮。主腰疼不能久立,腰以下至足冷不仁,坐卧难,腰脊强急,不可俯仰,腰重如石,难举动也。

  陷谷 二穴,在足大趾次趾间,本节后陷者中。灸三壮。主卒疝,小腹痛,头面虚肿,及 疟发寒热也。

  承山 二穴,在兑 肠下分肉间陷者中。灸五壮。主寒热癫疾,脚 酸痛,不能久立,腰膝重,行坐难,筋挛急,不可屈伸。

  卷中

  侧人形第一

  侧人形第一图 脑空 二穴,在承灵穴后一寸半,玉枕骨下陷者中。灸七壮。主头晕目瞑,癫狂病,身寒热引项强急,鼻衄不止,耳鸣耳聋。

  颊车 二穴,在耳下二韭叶陷者宛宛中。灸三壮。主牙关不开,口噤不能言,牙齿疼痛不得嚼,及颊肿也。

  秦承祖灸狐魅神邪,及癫狂病,诸般医治不瘥者,以并两手大拇指,用软丝绳子急缚之,灸三壮。艾炷着四处,半在甲上,半在肉上,四处尽烧,一处不烧其疾不愈,神效不可量也。

  小儿胎痫、奶痫、惊痫一根据此,灸一壮,炷如小麦大。

  悬钟 二穴,在外踝上三寸宛宛中。灸五壮。主腹满,中焦客热,不嗜食,并腿胯连膝胫痹麻,屈伸难也。

  蠡沟 二穴,在内踝上五寸陷者中。灸七壮。主卒疝,小腹肿,小便不利,脐下积气如卵石,足寒胫酸,屈伸难也。

  岐伯灸膀胱气攻冲两胁,脐下时鸣,阴卵入腹,灸脐下六寸,长过两旁各一寸六分,各三七壮。

  卷中

  侧人形第二

  巨骨 二穴,在肩端上两行骨陷者中。灸一壮。主肩中痛,不能动摇也。

  周荣 二穴,在中府下一寸六分,仰而取之陷者中。灸五壮。主胸胁支满,不得俯仰,咳唾脓也。

  曲池 二穴,在肘外辅屈肘曲骨之中,纹头陷者是穴也。灸七壮。主肘中痛,屈伸难,手不得举,偏风,半身不遂,捉物不得,挽弓不开,肘臂偏细。《秦承祖明堂》云:主大人小儿遍身风疹,皮肤痂疥也。

  侧人形第二图 后溪 二穴,在手外侧腕前起骨下陷者中。灸三壮。主 疟寒热,目生白翳,肘臂腕重,难屈伸,五指尽痛不可掣。

  岐伯灸法:疗脚转筋,时发不可忍者,灸脚踝上一壮。内筋急,灸内;外筋急,灸外也

  卷中

  侧人形第三

  支正 二穴,在手太阳腕后五寸,去养老穴四寸陷者中。灸五壮。主惊恐悲愁,肘臂挛,难屈伸,手不握,十指尽痛也。秦承祖云:兼主五劳,四肢力弱,虚乏等病。

  侧人形第三图 巨虚 二穴,在三里穴下三寸, 骨外,大筋内;筋骨之间陷者中。灸三壮。主脚胫酸痛,屈伸难,不能久立。甄权云:主六气不足,偏风, 腿脚不能相随也。

  黄帝问岐伯曰:凡人患噎疾,百味珍馔不能而食者,灸何穴而立得其愈?岐伯答曰:夫人噎病者五般:一曰气噎;二曰忧噎;三曰食噎;四曰劳噎;五曰思噎。此皆由阴阳不和,三焦隔绝,津液不利,故令气隔不调成噎疾。气噎,灸膻中,在两乳间;忧噎,灸心俞,在第五椎下两旁各一寸半;食噎,灸乳根,在两乳下各一寸六分;劳噎,灸膈愈,在第七椎下两旁各一寸半;思噎,灸天府,在腋下三寸。

  卷中

  侧人形第四

  侧人形第四图 上关 二穴,在耳前上廉起骨开口有穴陷者宛宛中是也。灸一壮。主唇吻强上,口眼偏斜,牙齿龋痛,耳鸣聋。

  天窗 二穴,在曲颊下扶突后,动脉应有陷者中。灸三壮。主耳鸣聋无所闻,颊肿喉中痛,暴喑不能言,及肩痛引项不得顾。

  液门 二穴,在手小指次指之间陷者中。灸三壮。主肘痛不能上下, 疟寒热,目涩KT KT ,头痛泣出也。

  束骨 二穴,在足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者中。灸三壮。主惊痫狂癫,身寒热,头痛目眩。秦承祖云:主风赤,胎赤,两目 烂。

  筑宾 二穴,在足内踝上。灸三壮。主小儿胎疝,癫病,吐舌及呕吐不止也。张文仲疗风眼卒生翳膜,两目疼痛不可忍,灸手中指本节间尖上,三壮。炷如小麦大。患左灸右。患右

  卷中

  侧人形第五

  曲发 二穴,在耳上发际曲隅陷者中,鼓颔有穴。灸三壮。主颈项急强,不得顾引,牙齿痛,口噤不能言也。

  兑端 一穴,在颐前下唇之下宛宛中,开口取之。灸三壮。主口噤,鼓颔,癫疾及吐沫,衄血不止。

  天顶 二穴,在项缺盆直扶突气舍后一寸陷者中。灸七壮。主暴喑,咽肿,饮食不下,及喉中鸣。

  侧人形第五图 环跳 二穴,在砚子骨下宛宛中。灸三壮。主冷痹,风湿,偏风,半身不遂,腰胯疼痛。岐伯曰:主睡卧伸缩回转不得也。

  漏谷 二穴,在足内踝上六寸陷者中。灸三壮。主足热痛,腿冷痛,疼不能久立,麻痹不仁也。

  京骨 二穴,在足外侧大骨下,白肉际陷者中。灸五壮。主寒疟寒热,善惊悸,不欲食,腿膝胫痿,脚挛不得伸,癫病狂走,善自啮,及膝胫寒也。

  卷中

  侧人形第六

  侧人形第六图 黄帝灸法:疗神邪鬼魅及癫狂病,语不择尊卑,灸上唇里面中央肉弦上一壮,炷如小麦大。又用钢刀决断更佳。

  承浆 一穴,在下唇棱下宛宛中,灸三壮。主偏风口眼 斜,消渴饮水不休,口禁不开,及暴哑不能言也。

  肩外俞 二穴,在肩甲上廉去脊骨三寸,灸三壮,主肩痛发寒热,引项急强,左右罔顾。

  温留 二穴,在腕后五寸六寸间动脉中是穴,灸三壮。主寒热头痛,善哕衄,肩不举,癫痫病,吐舌鼓颔,狂言,喉痹不能言。

  少府 二穴,在手小指本节后陷者中,直劳宫,灸三壮。主 疟久不愈者,烦满少气,悲恐畏人,臂酸掌中热,手握不伸。

  阴市 二穴,在膝上三寸,伏兔穴下宛宛陷者中,灸五壮。主卒疝,小腹痛,力痿气少,伏兔中寒,腰如冷水。

  临泣 二穴,在足小趾次趾本节后,去侠溪一寸半陷者中,灸三壮。主胸膈满闷,腋下肿,善自啮颊,兼主疟病,日西发者。

  卷中

  侧人形第七

  侧人形第七图 库房 二穴,在气户下一寸六分陷者宛宛中,仰而取之,灸五壮。主胸胁支满,咳逆上气,呼吸不至息,及肺寒咳嗽,唾脓也。《千金》杨玄操同。

  肘聊 二穴,在肘大骨外廉陷者中。灸五壮。主肘臂酸重,不可屈伸,麻痹不仁也风市 二穴,在膝外两筋间,乎立舒下两手着腿当中,指头陷者宛宛中,灸三壮。

  主冷痹脚胫麻,腿膝酸痛,腰尻重,起坐难也。

  光明 二穴,在外踝上五寸陷者中,灸七壮。主膝胫酸痹不仁,手足偏小,坐不能也。

  阴跷 二穴,在足内踝下陷者中,灸三壮。主卒疝,小腹痛,左取右,右取左立已,及女子月水不调,嗜卧怠惰,喜悲不乐,手足偏枯不能行,及小便难也。

  卷下

  夫治小儿之患,诊察幽玄,默而抱疾,自不能言也。或即胎中受病,或者生后伤风,动发无繁至甚,互说不同,既穴默以差讹,则治病全然纰缪。按诸家明堂之内,精选到小儿应验七十余穴,并是曾经使用,累验神功,今具编录于后。(按:此序已见载《太平圣惠方》)

  卷下

  正人形第一

  小儿惊痫者,先惊悸啼叫,后乃发也。灸顶上旋毛中,三壮。及耳后青络脉,炷小儿风痫者,先屈手指如数物及发也。灸鼻柱上发际宛宛中,三壮,炷如小麦大。

  小儿缓惊风,灸尺泽各一壮,在肘中横纹约上动脉中,炷如小麦大。

  小儿二三岁,忽发两眼大小 俱赤,灸手大指次指间后一寸五分口陷者中,各三壮,炷如小麦大。

  小儿囟开不合,灸脐上、脐下各五分,二穴各三壮。灸疮未发,囟开先合。炷如小麦大。

  小儿夜啼者,上灯啼,鸡鸣止者,灸中指甲后一分中冲穴一壮。炷如小麦大。

  正人形第一图 

  卷下

  正人形第二

  小儿喉中鸣,咽乳不利,灸璇玑一穴,三壮。在天突下一寸陷者中。炷如小麦大痫病者,小儿恶疾也。呼吸之间,不及求师,致困者不少。谚云:国无良医,枉死者半,小儿猪痫病,如尸厥吐沫,灸巨阙穴,三壮。在鸠尾下一寸陷者中。炷如小麦大。

  小儿睡中惊,目不合,灸屈肘横纹中上三分,各一壮。炷如小麦大。

  正人形第二图 小儿口有疮蚀,龈烂臭,秽气冲人,灸劳宫 二穴,各一状。在手中心,以无名指屈指头着处是也。炷如小麦大。

  小儿鸡痫,善惊反折,手掣自摇,灸手少阴三壮。在掌后去腕半寸陷者中。炷如小麦大。

  小儿疟久不愈者,灸足大趾次趾外间陷者中,各一壮。炷如小麦大。内庭穴也。

  卷下

  正人形第三

  小儿身强,角弓反张,灸鼻上入发际三分,三壮。次灸大椎下节间,三壮。如小麦大。

  小儿龟胸,缘肺热胀满,攻胸膈所生。又缘乳母食热面五辛,转更胸起高也。灸两乳前各一寸半,上两行三骨罅间穴处各三壮。炷如小麦大。春夏从下灸上,秋冬从上灸下,若不根据此法,十灸不愈一二也。

  正人形第三图 小儿疳眼,灸合谷 二穴,各一壮。炷如小麦大。在手大指次指两骨间陷者中。

  小儿秋深冷痢不止者,灸脐下二寸三寸间动脉中。炷如小麦大。


卷下

  正人形第四

  小儿惊痫,灸鬼禄穴一壮。在上唇内中央弦上。炷如小麦大。用钢刀决断更佳。

  小儿水气,四肢尽肿及腹大,灸脐上一寸,三壮。炷如小麦大。分水穴也。

  正人形第四图 小儿热毒风盛,眼睛疼痛,灸手中指本节头,三壮,名拳尖也。炷如小麦大。

  小儿龟背,生时被客风拍着脊骨,风达于髓所致也。如是灸肺俞、心俞、膈俞,各三壮。炷如小麦大。肺俞:在三椎下两傍各一寸半;心俞:在五椎下两傍各一寸半;膈俞:在七椎下两傍各一寸半。

  小儿脐肿,灸腰后对脐骨节间,三壮。炷如小麦大。

  卷下

  正人形第五

  小儿急惊风,灸前顶一穴,三壮。在百会前一寸。若不愈,须灸两眉头及鼻下人中一穴,炷如小麦大。

  正人形第五图 小儿但是风痫,诸般医治不瘥,灸耳上入发际一寸五分,嚼而取之,率谷穴也。

  小儿呕吐奶汁,灸中庭一穴,一壮。在膻中穴下一寸陷者中。炷如小麦大。

  小儿目涩怕明,状如青盲,灸中渚 二穴,各一壮。在手小指次指本节后陷者中。

  炷如小麦大。

  小儿雀目夜不见物,灸手大指甲后一寸,内廉横纹头白肉际,各一壮。炷如小麦大。

  小儿睡中惊掣,灸足大趾次趾之端,去爪甲如韭叶,各一壮。炷如小麦大。

  卷下

  正人形第六

  正人形第六图 小儿多涕者,是脑门被风拍着及肺寒也。灸囟会一穴三壮。炷如小麦大。在上星上一寸,直鼻。

  小儿急喉痹,灸天突穴一壮,在项结喉下三寸两骨间。炷如小麦大。

  小儿食痫者,先寒热洒淅乃发也。灸鸠尾上五分,三壮。炷如小麦大。

  小儿牛痫,目直视腹胀乃发也。灸鸠尾一穴,三壮。在胸蔽骨下五分陷者中,炷如小麦大。

  小儿马痫,张口摇头,身反折马鸣也。灸仆参 二穴,各三壮。在足跟骨下白肉际陷者中,拱足取之。炷如小麦大。

  小儿阴肿,灸内昆仑 二穴,各三壮。在内踝后五分,筋骨间陷者中。炷如小麦大

  卷下

  背人形第一

  背人形第一图 小儿脱肛泻血,每厕脏腑撮痛不可忍者,灸百会一穴三壮,在头中心陷者是也。

  炷如小麦大。

  小儿新生二七日内,着噤不吮奶多啼者,是客风中于脐,循流至心脾二经,遂使舌强唇痉,嗍奶不得,斯病所施方药,不有十全尔,大抵以去客风无过。灸承浆一穴,七壮。

  在下唇棱下宛宛中是也。次灸颊车二穴,各七壮,在耳下曲颊骨后。炷如雀屎大。

  小儿食时头痛,及五心热者,灸噫嘻 二穴,各一壮,在第六椎下两旁各三寸宛宛中。炷如小麦大。

  小儿三五岁,两眼每至春秋忽生白翳,遮瞳子,疼痛不可忍者,灸九椎节上一壮。炷如小麦大。

  卷下

  背人形第二

  背人形第二图 小儿五六岁不语者,心气不足,舌本无力,发转难,灸心俞穴三壮。炷如小麦大。在五椎下两傍各一寸半陷者中。

  小儿痢下赤白,秋末脱肛,每厕肚疼不可忍者,灸十二椎下节间,名接脊穴,灸一壮。

  三后用清帛子试,兼有似见疳虫子随汁出也。此法神效不可量也。《岐伯灸法》:疗小儿脱肛泻血,秋深不较,灸龟尾一壮。炷如小麦大。脊端穷骨也。

  卷下

  背人形第三

  背人形第三图 小儿班疮入眼,灸大杼 二穴,各一壮。在项后第一椎下两傍,各一寸半陷者中。

  小儿奶癖目不明者,灸肩中俞 二穴,各一壮。在肩甲内廉,去脊二寸陷者中。炷如小麦大。

  小儿羊痫,目瞪吐舌羊鸣也。灸第九椎下节间三壮。炷如小麦大。


《黄帝明堂灸经》治验简介

该书系唐人所撰,作者不详。有一卷本及三卷本两种,内容相同。该书被收载于《太平圣惠方》卷100中的《明堂灸经》及《小儿明堂灸经》。其后约在北宋末年单予刊出,改题为《黄帝明堂灸经》刊行。元代窦桂芳又曾将此书收入《针灸四书》中,明代庄应琪也将《小儿明堂灸经》收录在他的《补要袖珍小儿方论》卷10中。

书中间有前人的治验,不易多得,兹选录于下:


(一)中风

黄帝向歧伯曰:凡人中风.半身不遂,如何灸之?歧伯答曰:凡人末中风时,—两月前,或三五个月前,非时,足胫上忽发酸重顽痹,良久方解,此乃将中风之候也。仅须急灸三里穴与绝骨穴,四处各三壮。后用葱、落荷、桃、柳叶四味煎场,淋洗灸疮,令驱逐风气于疮口中出也。灸疮:若春较,秋更灸;秋较,春更灸。常今两脚上有灸疮为妙。凡人不信此法,或饮食不节,酒色过度,忽中此风,言语蹇涩,半身不遂,宜于七处一齐下火,各灸三壮。如风在左灸右,在右灸左。一、百会穴、二、耳前发际、三、肩井穴、四、风市穴、五、三里穴、六、绝骨穴、七、曲池穴。右件七穴,神效极多,

不能具录,依法灸之,万元一失也。

   

(二)卒心痛

《张文仲灸经》:疗病卒心痛不可忍,吐冷酸绿水及元脏气。灸足大趾次趾内横纹中,各灸一壮,炷如小麦大,下火立愈。

   

(三)卒疝

华伦疗男子卒疝气,阴卵偏大,取患人足大趾,去甲五分,内侧白肉际,灸三壮,炷如半枣核大。患左取右,息右取友。

   

(四)、横产

张文仲救妇人难产,先手出,诸般符药不捷,灸右脚小趾尖头三壮,炷如小麦大,下火立产。

   

(五)腰痛

张文仲传《神仙灸经》:疗腰重病,不可转侧,起坐难,及冷痹,脚筋挛急不可屈伸。灸曲秋两文头、左右脚四处,各三壮。每灸一脚,二火齐下,艾炷才烧到肉,初觉痛,便用两人两边齐吹至火灭。午时着灸,至人定已来,自行动脏腑一两回,或脏腑转动如雷声,其疾立愈,此法神效,卒不可量也。

   

(六)头晕及偏头痛

歧伯灸法:疗头旋,目眩,及偏头痛不可忍,牵眼流流不远视,灸两眼小呲上上发际,各一壮、立差。

   

(七)癫狂

秦承祖灸狐魅神服,及癫狂病,诸般医治不瘥者,以并两手大拇指,用软避绳子急缚之,灸三壮。艾炷着四处,半在甲上,半在肉上,四处尽烧,—处不烧其疾不愈,神效不可量也。小儿胎痫、奶痫、惊痫一依此,灸一壮,炷如小麦大。

   

(八)噎疾

黄帝问歧伯曰;凡人患噎疾,百味珍馐不能而食者,灸何穴而立得其愈?歧伯答曰:夫人噎病者万般:一日气噎,二曰忧噎,三曰食嗜,四曰劳噎,五曰思噎。此皆由阴阳不和,三焦隔绝,津液不利,故今气隔不调成噎疾。

气噎,灸膻中,在两乳间;

忧噎,灸心俞,在第五推下两旁各一寸半;

食噎,灸乳根,征两乳下各一寸六分;

劳噎,灸膈俞,在第七椎下两旁各一寸半;

思噎,灸天府,在腋下三寸。


小儿病证灸治法

该书最后叙述的小儿病证灸治法,指出“曾经使用,累验神功”,是其比较突出的内容。计介绍小儿病证45种,所用灸治腧穴计70余个。兹选择其中常见病证几则如下:

(一)小儿多涕:灸囱会穴(上星穴上一寸)3壮,炷小麦大。

(二)小儿急喉痹:灸天突穴一壮,炷如小麦大。

(三)小儿呕吐奶汁:灸中庭穴一壮.炷如小麦大。

(四)小儿赢瘦食饮少、不生食肤:灸胃俞穴各一壮,炷如小麦大。

(五)小儿痢下赤白:灸接脊穴(在十二椎下)一壮,或灸尾翠骨上三寸骨陷间处三壮,炷如小麦大。

(六)小儿秋深冷痢不止;灸脐下二寸、三寸间动脉中,炷如小麦大。

(七)小儿夜啼:灸中指甲后一分中冲穴一壮,炷如小麦大。

(八)小儿囟开不合:灸脐上、脐下各五分处,两穴各三壮,炷如小麦大。

(九)小儿胎疝卵偏:灸囊后缝十字绞当上处三壮,炷如小麦大。

(十)小儿痫病:灸巨阙穴三壮,炷如小麦大

(十一)小儿急惊风:前顶灸穴三壮,如不效再灸两眉头(即印党穴)和人中穴

(十二)小儿缓惊凤:灸尺泽穴各一壮,炷如小麦大。



标签: 癫狂 中风

您好访客,请登陆发表!

发表
高兴 支持 激动 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