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医经典,大道至简,易医精诚。 本站纯属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使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详情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三 | 注册 | 登录
位置: 首页 > 经方医案 > 名医医案 > 正文

三叉神经痛辨证论治及医案和民间偏方

小编 在线: 时间: 2022-06-22

三叉神经痛是常见的头面部疼痛疾病,其主要表现为三叉神经支配范围内的一种短暂的针刺或电击样疼痛。人体共有十二对脑神经,其中三叉神经为第五对脑神经,属于混合性脑神经之一,其分支包括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因此三叉神经痛又可表现为眼周、牙龈疼痛。诱发因素大多为颜面部的刺激,如刷牙、洗脸、吃东西等.

若以疼痛为主要表现来说,当属“痹证”。按疼痛部位来分,本病发生于“头角”,亦可归属于“头痛”。根据本病时发时止,具备“风邪”善行而数变的特点,本病又可以“头风痛”论治。总的来说,病因多以风邪为主,兼有血瘀。外感风寒、风热,体内阴虚阳亢、肝胃郁热、痰火内扰、阳明热盛等均可导致该病的发生。在临床中,有以肝郁寒滞见者,治宜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三叉神经痛病人尚有属肝血虚所致者,当以补肝汤加息风止痉之品治宜,肝血充足,经筋得养,其痛自止。中医药治疗该病疗效可靠,临床辨证得当,效如桴鼓。

三叉神经痛辨证论治(图1)

三叉神经痛属中医“头痛”、“头风”、“偏头痛”等范畴。临床对症治疗,效果显著。

风寒阻经型:症见阵发性面颊乃额头抽掣疼痛,遇风寒加重,常牵及牙痛,苔薄白,脉浮弦。治宜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风热伤络型:症见阵发性面颊及额头抽掣疼痛,遇湿热加重,流涎,目赤,苔薄黄,脉数。治宜疏风清热,通络止痛。

肝阳上亢型:症见阵发性面颊及额头抽掣疼痛,面部烘热,失眠多梦,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平肝熄风,通络止痛。

脉络瘀阻型:症见面部阵发性剧痛,痛如锥刺、刀割,拒按,舌质紫暗,苔薄白,脉弦涩。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气虚血瘀型:症见面部疼痛缠绵难愈,时痛时止,麻木不仁,乏力气短,舌淡苔白,脉细涩。治宜补气活血,通络止痛。


典型医案:

男,51岁。反复性左侧面部放射样疼痛4月余。4月前早晨刷牙后突发左侧面部烧灼疼痛,伴有左侧眼眶胀痛不适,急忙就诊于上海当地三甲医院神经内科,行三叉神经MRTA平扫,检查结果示:左侧小血管压迫左侧三叉神经REZ段及脑池段,诊断为“左侧三叉神经痛”。予以口服卡马西平、外用10%布地奈德喷雾剂等对症治疗,疗效均不显著。后辗转于多处求医,久治不效,每日仍发作数十次,每次持续5分钟以上,疼痛难忍,严重影响工作生活,故经友介绍于2020年7月28日来并寻求中医治疗。

现症见:左侧面部灼热疼痛,呈闪电样,洗脸、进食后加重,活动时注意力分散症状稍缓解。因担心诱发疼痛不敢进食,眠差,大小便尚可。舌质淡,苔薄黄,脉滑。

中医诊断:头风痛

中医辨证:痰热瘀阻经络,兼有肝风。

治疗原则:清热豁痰,活络息风。

中药处方:桃仁10g、红花12g、生地20g、赤芍10g、当归10g、川芎24g、白芷12g、白附子12g、半夏6g、茯苓30g、荆芥10g、蜈蚣2条、丹参30g、香附10g、僵蚕10g、全蝎6g、地龙10g、胆南星12g。

7剂,水煎服,日一剂,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

二诊,患者诉疼痛好转,发作频次明显减少。

分析:

本病系风痰瘀阻于头面经络所致,迁延日久难愈,痰浊滞留经络,气血不得宣通,血行痹阻,故经隧不利,不通则痛。风者善行而数变,故突发突止,痛止亦如常人。南宋陈自明《妇人良方》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全方以活血通络为主,佐以祛风化痰。方中芎、归、地、芍四物汤加桃仁、红花,动静相宜,补而不滞,行血而不伤血。荆芥散风热,清头目,白附子入阳明,走头面,尤善治头面之风。燥湿渗湿则不生痰,故以二陈汤之半夏、茯苓,加辛温燥烈之胆南星,以杜生痰之源。丹参、香附行气活血,化瘀通络而定痛,加之气血流畅,则风痰湿浊无留滞之地。僵蚕、地龙、全蝎、蜈蚣均为虫药,性善走窜,为入络之佳品,其钻透通络之效尤优,亦可清热息风止痉,是三叉神经痛久病入络,兼夹风痰瘀阻,不可或缺的重要药对。白芷味辛,性温,入肺、胃、脾经,功能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

《本草纲目》言其:“色白味辛,行手阳明,性温气厚,行足阳明;芳香上达,入手太阴肺经”。故善治一切头、目、眉、齿诸病。二诊时患者疼痛已减大半,效不更方,加白芥子、细辛,性走散,宣通内外,加强通络止痛之功,又与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细辛有解热镇痛、局部麻醉、抗菌抗炎作用有相符之处。三诊患者已基本痊愈,调治三周

中药于上方加白芥子10 g、细辛3 g,继服7剂。三诊,患者已基本如常,为巩固疗效,上方再服7剂,以防复发。


滋阴潜阳治疗三叉神经痛

女性,32岁。

 【发病过程】患者自述近2年来反复发作左面部阵发性抽搐样剧痛,首次发作前有发怒诱因,左面部尤其是左眼眶部有抽搐样剧痛,发作时间短暂,但频繁发作,在某医院诊断为三又神经痛,用过多种西药及多种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现求中医治疗。 

【首诊证候】

主诉:左面部阵发性抽搐样剧痛2年。

刻诊:发作时左面部,尤其眼眶部抽搐样剧痛,缓解期面部麻木,头晕目胀,心烦易怒,失眠,腰膝酸软,舌红,舌边有瘀点,少苔,脉弦细涩。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面风(风阳上扰)。

西医诊断:三叉神经痛。

治法:滋阴潜阳、息风通络。

处方:

地黄15g、山茱萸肉10g、墨旱莲15g、女贞子20g、生龙骨30g、石决明20g、紫贝齿20g、白芷10g、延胡索15g、郁金15g、栀子15g、牛膝10g、鸡血藤15g、蜈蚣2条、全蝎10g、秦艽15g、葛根30g、陈皮15g、炙甘草5g。水煎服,共7剂。

【随诊过程】

二诊述服药期间发作2次,但疼痛较轻,持续时间较短,头晕目胀明显减轻。继服7剂。

三诊疼痛已无发作,面部麻木消失,腰酸未减。上方加狗脊15g、杜仲20g、桑寄生20g,继服7剂。

四诊诸症悉除。上方去熟地黄、石决明、蜈蚣,再服7剂,巩固疗效。

 【按语】

本例系情志所伤,肝失疏泄,郁而化火,加之肾水不足,水不涵木,导致肝肾阴亏,肝阳上亢,上亢之肝阳加上郁火,上扰清空发生面痛,久病人络,气滞血瘀又加重疼痛。治宜滋阴潜阳,息风通络。方中熟地黄善滋补肾阴,填精益髓,为补肾阴之要药;山茱萸肉补益肝肾,可治肝肾阴虚之头晕目眩、腰酸耳鸣;墨旱莲、女贞子滋补肝肾;龙骨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石决明、紫贝齿平肝潜阳,清肝明目;栀子泻火除烦,凉血解毒;白芷辛散温通,长于止痛,可治阳明头痛、眉棱骨痛;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牛膝活血通经,利水通淋,引火下行;鸡血藤行血补血,舒筋活络;蜈蚣、全蝎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秦艽祛风湿,退虚热,通络止痛;陈皮化痰;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止眩;甘草解毒和中,调和诸药。全方共奏养阴息风、通络止痛之功而获效。


引火汤加味治疗三叉神经痛医案

①男,57岁,患三叉神经痛2年。2年前6月份第一次发作,渐次加重。几乎每天都发,以清晨6点钟前后多发,余时亦发,呈触电或针刺或刀割样疼痛,烧灼感,发作时面色发赤,以右侧鼻腔、眼角外侧、上牙为甚,连及面颊上额,咀嚼或刷牙或以手触摸时均可诱发。突发而痛,持续约10s而止,多方治疗乏效,以往饮酒颇多。舌淡胖润,脉弦数,右寸弱。此系肝肾阴亏,虚火上冲,处以引火汤加味:

熟地60g,天冬30g,麦冬30g,巴戟天30g,五味子10g,茯苓30g,泽泻30g,白芍60g,炙甘草10g,附子15g,白芷15g,肉桂10g,蜈蚣2条,全蝎10g,砂仁10g.

4剂后疼痛有减轻,前方加细辛15g,续服15剂后,彻底缓解。

按:此症判为肾阴不足,虚火上燔有3点依据:清晨6点钟前后多发,是为阴虚之热逢于阳气方盛之际,热必加重而症发;发作时面色发赤;有大量饮酒史。唯舌淡胖润提示阳气亦虚,湿气偏盛。故于引火汤内加附子以温阳,泽泻以利湿,白芷、细辛止痛,另合芍药甘草汤、止痉散(蜈蚣、全蝎)缓急通络而止痛。

引火汤加味治疗三叉神经痛经验学自李可先生,不敢掠美。他认为:“三叉神经痛必挟雷火,因巅顶之上惟厥阴可到。肝火暴虐,在大滋真阴引火归原之中,必佐柔肝宁络之品为妥。脾胃虚弱者,易致滑泄,加姜炭10g,砂仁10g(与熟地拌捣)。龙雷之火上奔无制者,加肉桂粉1.5g(刮去粗皮研粉,蒸烂小米为丸,药前先吞),引无根之火降而归肾,见效尤速。'

本案4个月后曾复发,仍照上方再服。


②女,76岁2007年3月20日外地电话求诊:三叉神经痛已5年,吃饭张口之间即犯,偏于右侧,每日均发。呃逆,便干,尿憋不住。揣摩高年肝肾不足,雷火上激,处方引火汤:

熟地30g,天冬30g,麦冬30g,巴戟天30g,肉桂10g,五味子10g,茯苓15g,白芍30g,炙甘草10g,蜈蚣2条,全蝎5g,细辛5g。5剂。

复诊:患者由外地来诊,三叉神经痛已减,张口亦可。查右颧稍肿,心烦躁,舌淡胖润,脉弦数尺沉。仍以前方调整再服,疼痛控制。


李可治疗三叉神经痛痼疾治愈案详解

 引火汤原方:为熟地、巴戟天、茯苓、麦冬、北五味, 。                                                                

功能:原书记载----治疗咽喉肿痛,                                                                                      

延伸:后世根据其组方特点不断扩大其应用范围。                                                                          

三叉神经痛作为“天下第一痛”,治疗颇难。                                                    

李可老中医:认为三叉神经痛多是由于龙雷之火上扰所致,喜用引火汤治疗;

 应用时常常加入一味油桂,以加强其引火下行的功效,效果甚佳。


李东垣头痛(三叉神经痛 )经验:

藁本治头痛和巅顶痛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因为中医治头痛治的很多的,

“治寒气郁结于本经,治脑痛,齿痛”,李东垣头痛必用川芎。这段话是李东垣的名言,他就是治疗各种各样的头痛,他做了一个总的归纳太阳就是后部的痛,用羌活,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厥阴用藁本,还有吴茱萸,少阴用独活细辛,细辛治疗牙齿痛,三叉神经痛,独活治疗头晕脑闷,肥人头痛加半夏苍术要化湿,瘦人湿热加黄芩防风。


三叉神经痛针灸经验

1、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2.配方 

(1)主穴:下关、四白、风池、翳风。

(2)配穴:

①第一支痛加攒竹、太阳;

②第二支痛加四白、颧髎;

③第三支痛加颊车、迎香。 痛点刺络拔罐。

3、疗程 每日针刺2次,刺络拔罐每日1次,30天为1疗程。



朱良春三叉神经痛经验

此症极为顽缠,一般药物均难奏效。 白附子善去头面之风。不仅对偏头痛有效,而且对三叉神经痛亦有佳效。

朱老取白附子、芍、全蝎、蜈蚣、僵蚕等分研为细末,每服6克, 1日2次,收效较著。

如治周xx ,男79岁,干部。

宿有高血压、脑血栓之,近月来,左侧头面掣痛如触电,说话或进食时更甚,迭用多种镇痛药及局部封闭,仍然未能控制,乃延请朱老会诊,给予上方服后2小时即感轻松,次日疼痛基本缓解。嘱其再每间日服1次,以资巩固。观察半年,迄未复发。



【辨证】肝阳上亢,风火上扰三叉神经痛 

【处方】生石膏24克,葛根18克,赤芍12克,钩藤12克,苍耳子12克,柴胡12克,蔓荆子12克,黄芩9克,荆芥9克,薄荷9克,甘草9克,全蝎6克,蜈蚣3条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清热泻火,平肝止痉

【主治】三叉神经痛



头风三合汤治三叉神经痛医案:

【组成】

白附子10克僵蚕10克全虫6克蝉蜕6克地龙15克李根皮30克白芍2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各服1次。

【临证加减】兼风寒表证者,加防风、白芷各10克;风热表证者,加薄荷、钩藤各10克;肝火甚者,加龙胆草、黄栀子各10克;血淤甚者,加桃仁10克,红花10克,水蛭3克;肝肾阴虚者,加枸杞、女贞子各15克;失眠多梦,加夜交藤、龙骨各30克。

本方治疗三叉神经痛,需注意两点:李根皮以鲜者为佳;全虫、蝉蜕应研末吞服方效。


【来源】本方录自《国家级名医秘验方》一书。本方是湖南省衡阳县中医院主任医师,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张邦福主任医师经验方。

【案例】

王xx,女,53岁。2005年4月11日,因左侧面部阵发性短暂刺痛近二个月,加重5天而来就诊。诊见患者左侧面部肌肉抽动,每次历时约25秒左右,患者呻吟叫痛,面部潮红,用力压按痛点方可缓解。就诊前已在某大学附属医院按三叉神经痛住院治疗4天,疗效不显。舌质红,苔黄,脉弦数。证属风火相煽,痰淤阻络。

方用头风三合汤原方连服三剂,自述局部疼痛已能忍受,发作次数减少。但痛处麻木、灼热、进食或言语仍可引发疼痛。上方加红花10克,水蛭3克,再服5剂,诸症均消。后予杞菊地黄汤加僵蚕、全蝎、蝉蜕诸药,调理善后。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三叉神经痛医案案例

①高某,男,58岁。2013年4月20日初诊:七八年前患中风,面瘫,语言謇涩。

6年前开始三叉神经痛,以左侧眉棱骨、下眼睑刺痛突出,左眼裂变小,吃饭、刷牙、受风均可诱发,疼痛十几秒钟,畏冷,不易出汗。鼻发堵,时作喷嚏,嗅觉缺失。舌暗赤胖苔垢,脉滑数寸弱,右见浮象。此系阳虚感受风寒,不仅三叉神经痛,且夹有面瘫、鼻炎等症结,见症虽多,终不离阳虚感寒病机,处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牵正散加味:

麻黄15g,细辛15g,附子30g,白芷15g,辛夷15g,姜蚕10g,白附子15g,川芎30g,荆芥穗15g,炙甘草15g,全蝎5g,蜈蚣1条,生姜30片。5剂。


患者久治乏效,从外省来沈阳求治,希望先少开几剂体验一下,怕无效而浪费钱财。留沈阳服药观察5天,再定取舍。服药2天即觉三叉神经痛减轻,吃饭时已无疼痛,鼻塞已通,信心大增,遂请求开药30剂携带回家治疗,前方调整如下:

麻黄15g,细辛15g,附子60g,白芷15g,辛夷15g,姜蚕10g,白附子15g,川芎30g,荆芥穗15g,瓜蒌30g,红花10g,炙甘草15g,全蝎5g,蜈蚣1条,生姜30片,大枣10枚。30剂。

后电话告知,服药后三叉神经痛已止。

半年后电话又告,三叉神经痛复发,要求前方再寄30剂,再投仍效。

按:关于三叉神经痛,李可先生曾谓:“纵观历年病例,约在百人之数,悉属肾阴下亏,龙雷之火上燔,无一例外。病程愈久,病机愈显。”由是倡用引火汤加味治疗,确为经验之论。但若说本病“悉属肾阴下亏,龙雷之火上燔,无一例外”,似未免武断。以临床所见,该病亦可由风寒外袭引发,本人即曾遇见多例,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之,获效亦佳,本案即是一例。


②王某,女,31岁。2013年10月26日初诊:左侧头痛1周,连及目眶、面颊,呈阵发性放射样疼痛,夜间多发约两三次,每次约5min。面颊发木,左耳鸣,眠差,手足发凉,大便易泻,不汗,性急焦虑。舌暗赤胖润,脉沉滑数。从风寒入络入手,但当顾及阳虚之本,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之:

麻黄10g,细辛10g,附子30g,白芷10g,蔓荆子15g,茯神30g,龙齿30g,磁石30g,酸枣仁30g,肉桂10g,生麦芽30g,炙甘草15g,生姜10片,大枣10枚。7剂。

复诊:头痛、三叉神经痛已止,手足发凉减轻。原方附子加至45g,另加远志15g,连用2周,三叉神经痛未再发作。


彭某,女,71岁,2008年9月15日就诊:患者三叉神经痛3年,稍冷即发,夜间发作频繁,近半月来每天发作多次,服卡马西平等西药已经没有效果。舌质嫩红,有瘀斑,薄白苔,脉沉细,面色晦暗。

处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麻黄6克 附子10克 细辛3克 白芍30克 炙甘草10克 全蝎10克 蜈蚣1条 白附子5克 僵蚕10克 五剂

二诊:患者诉服药后夜间三叉神经痛发作频率减轻(5天仅发作3次,且程度较服药前减轻),舌脉如前。效不改方,仍服原方七剂,再用原方加减做水丸缓图。

处方:麻黄30克 附子60克 细辛30克 乳香50克 没药50克 蜈蚣30条 全蝎30克 白附子30克 僵蚕30克 防风30克 黄芪60克 土鳖60克 水丸,早中晚各一次,每次100粒。服用水丸两剂后,疼痛完全消除。

按语:本案为少阴病,属于表证、寒证、实证。患者对于寒冷特别敏感,遇天气寒冷即发,接触冷物亦发,脉沉细,苔薄白,面色晦暗,一派少阴寒实之证,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此方治疗三叉神经痛有效,临床对此早有报道。

由于疼痛异常,除了合用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之外,尚加蜈蚣、全蝎、僵蚕、白附子,即合用止痉散、牵正散,借助虫类搜剔之品,加强止痛效果。一诊获效后,为巩固疗效,防止复发,二诊再加乳香、没药活血止痛,黄芪、防风固卫祛风,做成药丸长期服用。



三叉神经痛民间偏方

三叉神经痛: 合白芍、全蝎、蜈蚣、僵蚕等分研细末,每6克,日二次

治疗三叉神经痛(民间验方) 以钝物刺激天突穴辅以浓盐水催吐,每日一次,不出三日即可痊愈。

三叉神经痛偏方:老母鸡一只去五脏,红参20克、天麻20克、红蚂蚁20克、金钱白花蛇2条、海龙1条、桃叶7片、柳叶20片。把这些药用纱布包好塞到鸡肚子里煮好,吃肉喝汤,分2~3次吃完。药一定要到正规药店买。

三叉神经痛八卦针灸法:木留加足三重(特效)

三叉神经痛(象数):80.260.050或650.40.820

三叉神经痛癫痫(象数):010·640·3820 每天念1~2个小时没犯病.停药后偶尔出现头晕马上念0004000即好.一个月即痊愈.

三叉神经痛(象数):(1)650·40·820 (2)003·02·01·640(3)止痛应急方:0001000·0002000·0007000
三叉神经痛(象数): 0001000·0002000·0007000 痛时念两三遍就不痛了.(女.57岁.二十几年的病史)



标签: 朱良春 李可

相关文章

您好访客,请登陆发表!

发表
高兴 支持 激动 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