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医经典,大道至简,易医精诚。 本站纯属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使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详情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三 | 注册 | 登录
位置: 首页 > 经方医案 > 名医医案 > 正文

肾性高血压和门纯德肾萎缩心功能不全医案

小编 在线: 时间: 2022-06-22

1.jpg

引起肾性高血压的常见疾病大致有3类:

①肾实质性病变。以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孟肾炎为最常见,其次有先天性肾脏病变(多囊肾、马蹄肾、肾发育不全)、肾结核、肾结石、肾肿瘤、继发性的肾病变(各种结统组织疾病、糖尿病肾脏病变、肾淀粉样变、放射性肾炎、创伤);

②肾血管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动脉或其分支的狭窄,以动脉粥样硬化、肌纤维增生最常见,非特异性动脉炎、移植排斥性纤维变性均可引起肾动脉缺血、血栓形成或栓塞而引起肾性高血压; 

③尿路梗阻性疾病。如尿路结石、肾脏及尿路肿瘤等。另外,肾周围的炎症、脓肿、肿瘤、创伤、出血等也能引起血压升高。据国内资料报道,在各种肾病中伴有高血压的占19.6%~57.7%。


叶任高叶氏治疗肾性高血压降压方

【组成】生地黄20克,玄参12克,生牡蛎(先煎)25克,菊花、牛膝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

【功效】滋肾养肝,平肝潜阳。主治肾性高血压,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方解】叶任高教授之肾性高血压基本方中,生地黄、玄参滋阴补肾,为治本药;菊花平肝祛风,善清头面之风,为治头痛、头晕之要药;生牡蛎咸寒,益阴潜阳;牛膝补养肝肾,功善引血下行,潜降浮越之意。诸药合用,共奏滋肾养肝、平肝潜阳之功。在本方运用中亦尊从叶老之法,灵活辨证,分为肝肾阴虚、阴虚阳亢、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及脾肾阳虚5个证型,随证加减用药。故疗效显著。

【加减】肝肾阴虚加枸杞子12克,熟地黄15克,山萸肉20克,牡丹皮12克,桑椹子10克;阴虚阳亢型加生龙骨(先煎)25克,钩藤15克,桑寄生15克,龟甲(先煎)15克,白芍12克;气阴两虚型加生黄芪30克,党参10克,淮山药10克,麦冬12克,五味子6克;阴阳两虚型加仙灵脾12克,鲜茅12克,生龙骨(先煎)15克,钩藤15克,女贞子12克;脾肾阳虚型加仙灵脾12克,补骨脂10克,杜仲12克,制附片6克,肉桂2克,猪苓20克。

【按语】中医无肾性高血压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分析其病因病机为:素体阴虚或湿热蕴结伤阴,导致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后期则明损及阳,而致阴阳两虚,阳不化气,水湿内停而形成水肿;甚则湿浊上泛,肝风内动,而成危候。故应治以滋水涵木,平肝潜阳。然后视其证候兼以化湿降浊,或温阳健脾,或利水消肿,或化痰息风等。

【方源】张晓江.叶氏降压方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7(1):56-57.


当归补血汤治疗肾性高血压医案

【组成】黄芪60克,当归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8周为1个疗程。

【功效】益气养血,活血化瘀。主治肾性高血压,证属气血亏虚、血液瘀滞。

【方解】药理研究发现,黄芪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血小板功能、微循环及抗缺血缺氧等作用,能使内皮细胞受损功能得到恢复,减少内皮素释放。当归能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增加器官血流量,抑制血栓素A,生成,增加前列环素及细胞表面电荷,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亦能降低血脂,抑制脂质沉积于血管壁,拮抗自由基对组织的损害,从而使内皮细胞功能得以改善,使内皮素合成与释放减少。黄芪与当归相伍,使肾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降低、血压下降,并借其益气养血功能,使血红蛋白有一定的升高,从而获得较好疗效。

【医案】李某,女,45岁。患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史10余年,在多家医院诊治,经激素、护肾治疗控制症状,近日出现头晕,水肿加重,遂于1998年7月21日来就诊。症见头晕,腰膝酸软,耳鸣,口苦口干,小便量少,双下肢指陷性水肿,舌黯红,苔黄腻,脉弦滑。尿液分析:蛋白(十)。肾功能检测:尿素氮12毫摩/升,肌酐235毫摩/升,尿酸456毫摩/升。查血压160/100毫米汞柱。诊断为眩晕,证属气血亏虚,瘀血内结。西医诊断为肾性高血压。治疗用益气养血,活血化瘀,药用上方,服15剂后,症状减轻,水肿基本消失,仍烦躁失眠。上方加莲子心15克。服15剂后三诊,症状基本消失。尿液分析:蛋白(十)。肾功能:尿素氮10毫摩/升,肌酐128毫摩/升,尿酸324毫摩/升。查血压145/90毫米汞柱。上方做丸药巩固治疗,半年后随访,症状未再复发,查血压140/90毫米汞柱左右,肾功能及尿液分析基本正常。

【按语】肾性高血压患者处于肾衰竭阶段时,肾小球纤维化、肾小动脉硬化、内膜增厚、肾组织缺血缺氧以及尿毒症毒素的存在均可造成内皮细胞(VEC)损伤,增加内皮素(ET)释放;而内皮素释放增多会使肾血管进一步收缩,肾血流减少,从而加重原有的肾脏损害。在透析过程中,血浆内皮素不能从透析液中滤出。上述病变当属中医学“气虚血瘀”“血虚血瘀”范畴,治宜益气养血、活血化瘀。当归补血汤重用黄芪益气以活血,配当归活血、养血,药简而力专。

【方源】方堃,等.当归补血汤对肾性高血压36例血浆内皮素的影响.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3,17(1):21.


益气镇肝降压汤治疗肾性高血压医案

【组成】黄芪40克,紫丹参、夏枯草各15克,赭石30克,龙胆草、钩藤、天麻、石决明、远志、白茯苓各9克,怀牛膝、杭白芍、枸杞子、山茱萸各12克,生龙牡各18克,柏子仁6克。

【用法】水煎服,每剂药煎3次,每次200~250毫升,日服2次,连服4周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高血压病。

【加减】头痛眩晕较甚,血压升高,收缩压在200毫米汞柱以上,舒张压在143毫米汞柱以上者加石膏15~30克,蔓荆子9克;若大便秘结者加枳壳、瓜蒌;腰酸腿软者加续断、女贞子、桑椹子;心慌心悸,烦躁不寐者加酸枣仁、首乌藤、珍珠母、龙眼肉;阴虚内热盛者去黄芪,加玄参、生熟地黄、牡丹皮;小便黄赤不畅、头面四肢浮肿者加猪苓、泽泻、车前子;血瘀者加郁金、赤芍;湿邪阻滞中焦、痰涎壅盛者加白术、半夏、橘红,去杭芍、枸杞子、赭石、石决明;神情病呆、语言謇涩者加石菖蒲、川地龙;手足麻木、活动不灵者加蜈蚣、全蝎、丝瓜络;如血压上下波动不稳,可加南五加皮、北五味子。

【医案】安某,男,64岁,农民,1991年10月2日初诊。罹患高血压病已21年之久,长期服西药间断治疗,血压不稳,经常在180~210/120~165毫米汞柱波动。症见头目眩晕、胀痛,面赤唇红,眼睑微肿,气短乏力,心悸怔忡,虚烦不寐,口苦咽干,语言迟钝,手足麻木,右侧欠灵,步履蹒跚。舌红苔腻,边有齿痕、瘀斑,脉弦无力。测血压200/160毫米汞柱,治以益气活血,镇肝息风,兼养心宁神。用上方加酸枣仁、首乌藤、珍珠母各15克,赤芍10克,石膏15克,4剂,水煎服。1991年10月10日二诊,上药服尽,血压180/140毫米汞柱,诸症均减,患者精神好转,惟舌、脉同前。继用原方增减又服4剂,为巩固疗效,嘱用原方再取3剂,共碾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1日2次,每次2~4丸,坚持治疗。后经1年随访再未复发,能够参加农活,体健如常。

【方源】张德祥.中药治疗高血压病32例.陕西中医1995年第16卷第3期.


济生肾气汤加味治疗肾性高血压医案

【组成】附子30克,肉桂15克,熟地黄15克,山药15克,枣皮15克,牡丹皮15克,泽泻15克,茯苓15克,车前子30克,怀牛膝15克,巴戟天15克,淫羊藿15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丹参30克。

【用法】附子用开水先煎3小时,后入诸药再煎30分钟,每日1剂,日3服。服药期间禁服西药。

【功效】温阳利水,活血降压。主治脾肾阳虚型高血压病。

【方解】李氏认为本病病机为脾肾阳虚,虚火上逆。济生肾气汤中加入龙骨、牡蛎潜阳镇逆,摄纳虚浮之阳,可以改善头晕、头痛、心悸、失眠之临床症状;加入巴戟天、淫羊藿,可助附子、肉桂、熟地黄、枣皮温肾降压。诸药合用,共奏温阳利水,活血降压之功。

【方源】李仕顺.济生肾气汤加味治疗脾肾阳虚型高血压病.云南中医杂志,1987,8(6):9.


麻钩夏膝汤治疗肾性高血压医案

【组成】天麻、钩藤、蔓荆子、当归、半夏、白术、夏枯草、川芎、怀牛膝、车前子各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500毫升,分2次于早晚服。

【功效】平肝息风,化瘀通络。主治肾性高血压,证属肝阳上亢、痰湿郁阻、气滞血瘀。

【加减】肝阳上亢者加生牡蛎、杭菊花、决明子;气血亏虚者加太子参、炙黄芪、生熟地黄、赤白芍;痰湿郁阻者加茯苓、薏苡仁、泽泻;气滞血瘀者加丹参、桃仁、红花;肝肾阴虚者加枸杞子、女贞子、墨旱莲。

【医案】某女,59岁,1999年7月21日就诊。间歇性头痛、头晕8年,伴胸闷2年,加重7天。8年前查体发现高血压,血压165/100毫米汞柱,8年来间断服用复方罗布麻片、脑立清片及部分西药,血压一般维持在145~150/95~100毫米汞柱。2年前感头晕、头痛症状加重,伴心悸、失眠、胸闷、恶心、两下肢足踝部浮肿。7天前因劳累上述症状更进一步加重。舌质紫黯,苔薄白腻,脉弦滑,眼睑浮肿。诊时血压170/110毫米汞柱。辨证为脉络瘀阻,痰湿困脾。西医诊断为肾性高血压。治当平肝祛瘀,化痰利湿。药用上方,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6剂,血压降至145/95毫米汞柱,诸症缓解,仅心悸、失眠不减。二诊用上方加酸枣仁30克,茯苓30克,继进10剂,诸症显著改善,改用杞菊地黄口服液久服巩固。

【按语】肾性高血压仅仅单纯地运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方法来治疗,是难以取效的。肾性高血压的中医病机主要为肝阳上亢,气血亏虚,痰湿郁阻,气滞血瘀,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故治当扶正祛邪、标本同治,法宜平肝养血、化瘀通络,方拟麻钩夏膝汤。临床应用,需辨证施治,随证加减,方能提高临床疗效。

【方源】顾左宁,等.平肝降压方为主辨治肾性高血压78例.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13(4):241.


瘀血汤与肾气丸合方肾性高血压

吴某,男,48岁,郑州人,有多年慢性肾小管肾炎病史,2年前又诊断为肾性高血压,近因病证(185/150mmHg)加重前来诊治。刻诊:腰痛腰酸,耳鸣,头晕目眩,目胀,自汗,盗汗,心痛如刺,手足不温,怕冷,舌红少苔,脉沉细涩;辨为肾阴阳俱虚证与瘀热阻心证,治当滋补阴阳,泻瘀通脉,给予下瘀血汤与肾气丸合方,大黄6g,桃仁4g,虫10g,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2g,泽泻10g,茯苓10g,牡丹皮10g,桂枝3g,附子3g,生白芍30g;6剂,第1次煎35分钟,第2次煎30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服;二诊:血压175/145mmHg,自汗及盗汗减少,以前方6剂;三诊:血压155/120mmHg,头晕目眩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血压仍是155/120mmHg,汗出止,以前方6剂;五诊:血压135/100mmHg,诸证基本消除,以前方以6剂;六诊:血压135/100mmHg,诸证得以控制,以前方6剂;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10g,每日分3服。随访1年,一切正常。

用方体会:

根据腰痛、耳鸣辨为肾虚,再根据自汗、手足不温辨为阳虚,因盗汗、舌红少苔辨为阴虚,又因心痛如刺、脉沉涩辨为瘀血,以此辨为肾阴阳俱虚证与瘀热阻心证;方以肾气丸滋补肾阴,温补肾阳,以下瘀汤泻热祛瘀,加生白芍敛阴泻热,补血缓急。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防芪地黄汤治疗肾性高血压医案

【组成】汉防己、生黄芪各25克,白茯苓、丹参、熟地黄各15克,淮山药、泽泻、牡丹皮各12克,山茱萸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2次分服。4周为1个疗程。同时服用西药:依那普利12.5毫克,每日3次,口服;氢氯噻嗪25毫克,每日3次,口服;硝苯地平10毫克,每日3次,口服。

【功效】益气养阴,化瘀利湿。主治肾性高血压,证属气阴两虚、湿聚血瘀。

【方解】方中主药黄芪益气固表、利水消肿,汉防己祛风行水,二者相得益彰;熟地黄滋肾填精,山茱萸敛阴养肝,淮山药益气补脾,泽泻泄肾水,牡丹皮泻肝火,茯苓渗脾湿,“三补”与“三泻”相反相成,共奏补阴利水之效;加丹参以加强化瘀通络利水之功。药理研究证实,方中绝大部分药物能直接和(或)反射性舒张血管,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和利尿作用。临床观察,疗效显著。


【加减】肾气不足,下焦阳虚,形寒肢冷者,加制附子12克(先煎),肉桂5克(后下);脾肾阳虚,水肿甚者,加炒白术12克,川牛膝、天仙藤各15克,车前子25克(包煎);阴虚火旺,小溲涩痛者,加知母、黄柏各12克;肝阳偏亢,头晕痛剧者,加生石决明、珍珠母各30克(先煎)。

【按语】肾性高血压的病因病机与原发性高血压有所不同。该病临床表现大都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眩晕等症,应属中医学的“水肿”“眩晕”等病范畴。其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为脾肾气虚和肝肾阴虚,标实是水湿、湿热、血瘀、肝风等。因此,临床根据其气阴两虚、湿聚血瘀的病机,采用益气养阴、化瘀利湿治法,以益气利水之防己黄芪汤和滋补肝肾之六味地黄汤方加减组成防芪地黄汤,随证加减治疗。

【方源】张鸿雁.防芪地黄汤配合西药治疗肾性高血压病52例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1(5):306-307.


二仙汤治肾性高血压

曹生,56岁。

病史:素患慢性肾小球性肾炎己6年,查尿常有蛋白,+~++, 偶有红细胞,每年体检查肾功能尚在正常范围,一直忌口咸食,谨防感冒,并常服六味地黄浓缩丸维持。

近半年时常头眩项板,有发空感。

血压始终高于BP:160/100mmHg,久服中西药,头晕可减,血压不降,腰酸腿软,时感形寒,失眠心烦,有时手心觉热,但四肢不麻,食纳尚可,小便不多,腑行较干,来门诊试治。

检查:苔薄黄,质淡胖,脉细数,尺部弱。

BP:170/110mmHg,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心肺听诊无异常。

验尿蛋白++,红细胞5-10个/HP,未见管型,血肌酐1.2mg/dl,尿素氮19mg/dl。

辨证:肾阳不足,气化不利,故尿少浮肿,腰酸形寒,舌质淡胖,尺部脉弱。

肾阴亏损,阴虚内热,故手心觉热,心烦失眠,腑行发干,眩晕发空,舌苔薄黄,脉来细数。

证属:阴阳双虚,内热上炎,病位在肾,涉及心脾。

诊断:眩晕水肿,肾阳衰损,肾阴不足证。肾性高血压。

治法:温阳补肾,滋阴降火,守《上海经验方》“二仙汤” 出入。

处方:

巴戟10g、黄柏10g、仙灵脾10g、

知母10g、当归10g、蛇床子10g、

川断15g、葛根10g、桑寄生10g、

车前草30g、生杜仲10g。

结果: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连服7剂,血压降为150/ 100mmHg,眩晕颈强减轻,浮肿已消,腑行仍干,验尿蛋白+,红细胞3~5个/HP。

舌苔如前,脉已不数,守方加益母草10g、泽泻10g、草决明30g。

自服14剂,血压降为140/90mmHg,大便己润,验尿蛋白+,红细胞1~2个/HP。

嘱晨服“金匮肾气丸”6g,晚服上方1煎。

2月余后,带病友就诊,称血压始终未高于130/90mHg,验尿已正常,验血肌酐1.1mg/dl,尿素氮17mg/dl,已无明显症状,苔薄白,脉弦细。

停服汤剂,嘱仍服六味地黄浓缩丸,加正心泰胶囊善后。

按语:

二仙汤调理冲任,原为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或高血压所设,既补肾阳,又滋肾阴,为调肾效方,一般误认为系妇女专方。

实际临证,如见阴阳失调,肾亏虚证,无论男女投之均效,本案即为明证。

“三仙汤”系仙茅、仙灵脾之称。

二仙合用势必温阳而燥,有碍滋肾方意,故以蛇床子易之,再合杜仲、寄生,其燥大减。

本方滋阴妙在用知柏清降相火而保肾阴;合车前草清热利尿,既助清降,又不伤阴;川断腰疫专药,葛根项强专药。

全方配伍严谨,组方切证,其效明显。

复诊时用益母草和血消尿中红细胞,泽泻利湿除尿中蛋白,草决明润肠助清降。

加味在理,其效再显。

最后以补肾的六味地黄丸,益气又补肾的正心泰胶囊收功。

肾性高血压难降且易反复。

肾亏者不能单纯偏补,肾有二脏,寓于水火,是五脏中惟一双性者,故补肾重在阴阳双顾,即张介宾所谓“阳中求阴”、“阴中求阳”之补肾法改为调肾法更妥。


门纯德(名医)(图1)

门纯德治疗肾萎缩肾性高血压和慢性心功能不全医案

赵女,28岁。患者婚后8年不孕,血压常持续190/120mmHg左右。石家庄、北京等医院先后诊断为“右肾动脉狭窄、右肾萎缩、右肾功能衰竭、肾性高血压”,右肾摘除乃唯一治法。患者经人介绍来大同求治。诊见颜面苍白,手足厥冷,不欲饮水,腰部酸困,下肢浮肿,头晕目眩,月经错后,量少色暗,舌淡苔白,脉象沉细。

辩为:心肾阳衰,血脉养痹阻之证。

法治:先以四逆汤、当归四逆汤,兴阳通痹,令其二方各二剂,交替服用。

药后,四肢渐温,精神很好。查血压150/90mmHg。患者夫妇见效大喜,遂来再诊,查见其证明显改善,双脉沉细,处以附子汤,白术附子汤,令服二轮。

又诊:血压已经正常,患者已经能自行来诊。再拟兴阳温经,益气养荣方药调治,先后服药八十余剂,诸症消失。后经石家庄、北京等几所医院复查,均认为:右肾功能恢复正常,右肾萎缩恢复2/3,血压正常。二年后,信访得知该患者已经顺产一女婴,母女健康。

此证属中医“脏萎”、“虚劳”一类,临床往往以功能衰退,阳气不彰为主症,但也会出现所谓“逆”症。故治疗中,要精审全面,权衡标本,立足于调治功能。余大胆用四逆辈方药,兴阳温运治之,使其诸逆者为顺,足以说明,沉疴大症,也宜辨证,亦可取效矣。


慢性心功能不全

例:王,女,40岁,患充血性心力衰竭,常有心慌、气短、胸闷、头晕。

近年来由于劳累过度,致使诸症加甚。诊见:呼吸短促、面容苍白,紫绀,四肢厥冷,四肢浮肿,脉细弱。

诊为:心阳虚衰,肾阳不足。先进“四逆汤”二剂与治。三日后,诸症顿减。

再拟附子汤、当归四逆汤各一剂,服后四肢渐温,呼吸渐平,又以八味地黄丸治疗半月,症状基本消失,患者已能工作。说明四逆汤有振奋心肌,促进循环之良好功用.


标签: 高血压

相关文章

您好访客,请登陆发表!

发表
高兴 支持 激动 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