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医经典,大道至简,易医精诚。 本站纯属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使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详情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三 | 注册 | 登录
位置: 首页 > 经方医案 > 经方论治 > 正文

《金匮要略》侯氏黑散治疗高血压、眩晕、脑卒中(中风后遗症,脑梗) 等

小编 在线: 时间: 2023-07-25

侯氏黑散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历代医家对本方多有阐述,但多随文生义,原方应用的经验记述并不多,本方也多以“填空窍以堵截外风”之法用于中风。

《金匮要略》侯氏黑散治疗高血压、眩晕、脑卒中(中风后遗症,脑梗) 等(图1)

《侯氏黑散》原方

菊花四十分,白术十分,细辛三分,茯苓三分,牡蛎三分,桔梗八分,防风十分,人参三分,矾石三分,黄芩五分,当归三分,干姜三分,川芎三分,桂枝三分。


汉·《金匮要略》:侯氏黑散

【组成】 菊花四十分(120克)、白术十分(30克)、细辛三分(9克)、茯苓三分(9克)、牡蛎三分(9克)、桔梗八分(24克)、防风十分(30克)、人参三分(9克)、矾石三分(9克)、黄芩五分(15克)、当归三分(9克)、干姜三分(9克)、川芎三分(9克)、桂枝三分(9克)。

用法】 作散剂,每服3克,每日1次,黄酒送下。亦可用饮片作汤剂,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


功效 :养血补脾,化痰祛风。

主治 :风邪直中脏腑,邪在心脾,症见四肢烦重,心中恶寒,胸闷短气,身痒瘾疹,舌淡苔腻,脉弦滑。

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外台》治风癫。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脑梗死及中风后遗症等病症。

现代研究

临床报道尚见于治疗关节炎、高脂血症、中风急性期、眩晕、结肠炎、颈性高血压、重症肌无力等病症。

现代药理

研究证实,侯氏黑散具有降血压、降血脂的双重作用,并且,其还具有降低脂质过氧化物水平的作用。

①诊断要点:手足厥冷,腰膝酸软无力,食少便溏,舌淡红,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

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营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胸满而短气。

②临床上用于脑梗死,气血亏虚,风邪人中,舌强不灵,肢体活动障碍。


高血压医案①

赵某,男,58岁。患者平常喜食肥甘厚味,其身形胖大,腿粗腰圆,肌肉丰满,素无他疾。近日因双腿疼痛而就诊。

经检查发现血压220/140 mmHg, 即住院治疗,给予西药降压,并配服侯氏黑散汤剂(每日1剂)。服药4剂后,血压降至170/120 mmHg。

后因故停服中药7天, 仅以西药治疗,血压则不再下降。又加服侯氏黑散4剂,血压则又再度降至150/110 mmHg, 后又停用中药,尽管使用各种西药降压,血压却一直停留在此水平,不再下降。又复以侯氏黑散治疗,继续下降至140/110 mmHg, 其两腿疼痛随着血压降低而逐渐减轻。出院时,两腿基本不疼。出院回家后,又将侯氏黑散制成散剂继服,每日12 g, 血压一直稳定在140/110 mmHg。随访5个月来再未复发。


高血压医案②

丁某,女,56岁。

初诊日期:2018年4月27日。患者因慢性肾炎血液透析5年就诊。

初诊:失眠,难以入睡;头晕,夜间有胸闷,心悸;容易急躁,四肢关节酸痛;大便每日2~3次,不成形;有痰、色白;舌苔腻,脉迟。血压在180/100 mmHg左右,虽服用降压药,但控制不理想。

中医诊断:失眠;辨证:肝阳上亢,痰热扰心,脾虚湿浊;

治法:平肝潜阳,镇静安神,健脾化浊为主;

方予侯氏黑散加减。处方:

白菊花30 g, 炒党参20 g, 炒白术10 g, 茯苓30 g, 当归10 g, 川芎10 g, 黄芩10 g, 生牡蛎30 g, 生龙骨30 g, 防风6 g, 干姜6 g, 桂枝12 g, 桔梗6 g, 法半夏10 g。

颗粒剂5剂。每日1剂,冲服。二诊(5月7日):服上方2剂后,血压降至155/82 mmHg, 头晕减轻,胸闷、睡眠均明显改善。三诊(5月17日):因体重增加过多,不敢多饮水。其后长期门诊随访,患者血压虽有波动,但已无顽固不降的情况,多数能保持在140/90 mmHg以内。


高血压医案③

唐某,女,54岁。

初诊日期:2018年7月31日。

患者因慢性肾炎腹膜透析1年。1天前头昏头痛伴恶心呕吐,遂入院诊治。

二诊:容易急躁,难以入睡;时常有胸闷,心悸,端坐呼吸;疲乏,双下肢无力;大便2~3日1次,偏干;舌淡白、边有齿痕、略腐,脉弦。血压200~210/120~140 mmHg, 虽服用降压药(硝苯地平控释片、特拉唑嗪胶囊、可乐定片),但控制不理想。

中医诊断:头痛;辨证:肝阳上亢,风热上扰,脾虚湿浊;

治法:平肝祛风,健脾化湿为主;方予侯氏黑散加减。处方:

白菊花40 g, 炒党参10 g, 炒白术10 g, 茯苓10 g, 当归10 g, 川芎6 g, 黄芩10 g, 煅龙骨30 g, 煅牡蛎30 g, 防风12 g, 干姜3 g, 桂枝6 g, 桔梗6 g, 细辛3 g。颗粒剂5剂。每日1剂,冲服。服药后2天, 血压逐渐下降,4 天后血压下降至160/95 mmHg左右,7天后血压在150/90 mmHg左右,后出院。

【按】以上3则医案均为高血压验案,运用侯氏黑散治疗均取得良效。在有限的文献报道中,侯氏黑散用于治疗高血压的临床实践最多,疗效也最为确切,且不限于原发性高血压,对于继发于肾脏病的顽固性高血压也有较好疗效。虽然不同类型高血压之具体证候特点迥异,但多数病机为肝阴不足、血燥生热、肝阳上亢,治疗时以缓肝之急以熄风、滋肾之液以祛热为指导原则。

第一则医案是赵明锐的病案,是文献中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描述最完整的医案,患者主要表现是“两腿疼痛”,经治疗血压控制后两腿疼痛缓解。如前方证讨论,四肢烦重当为肢体感觉和运动障碍的表现,多数是下肢乏力。后两则医案均为难治性肾性高血压,临床特点是头晕、头痛、下肢无力或四肢关节酸痛。有医者认为,高血压没有其他明显的方证时均可使用侯氏黑散。就笔者临床实践而言:侯氏黑散可作为高血压的专病专方,或者可将高血压作为“大风”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凡顽固性高血压出现头晕、头痛、失眠、急躁、下肢酸痛乏力等证候之一均可使用本方。


眩晕医案①

 陈某,女,53岁。

初诊日期:2018年9月24日。患者头晕1个月余。当时头昏头晕,体位改变后发作明显,持续数秒到数十秒,但整日头部不适,恐惧活动。诊断为良性位置性眩晕,经手法复位及药物治疗有明显改善,但头昏、头晕仍然存在,有时眩晕感较重。有高血压病史10多年,现服用降压药(硝苯地平控释片、氯沙坦钾胶囊、珍菊降压片),但控制不理想,血压多在150~160/95 mmHg。有胆囊炎、胆囊结石病史,已手术切除胆囊。

刻诊:头昏头晕阵作,发作急而剧,其他症状不明显;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脉弦。

中医诊断:眩晕;辨证:肝阳上亢,脾虚湿浊证;

治法:平肝祛风,健脾化湿为主;方拟侯氏黑散加减。处方:

白菊花42 g, 炒党参10 g, 生白术10 g, 茯苓10 g, 当归10 g, 黄芩10 g, 煅龙骨30 g, 煅牡蛎30 g, 防风6 g, 干姜3 g, 桂枝6 g, 桔梗6 g, 细辛3 g。颗粒剂7剂。每日1剂,水冲分2次服。复诊(2月3日):头昏头晕已不明显,血压也趋于正常,多在140/90 mmHg内,近日略有头昏,故索方10剂。


眩晕医案②

张某,女,58岁。

初诊日期:2019年7月8日。患者头晕2个月余。患者5月2日外伤导致头晕头昏,体位改变后则发作严重,伴有恶心呕吐,无法起床,在外院住院输液治疗半个月无好转。后来在我院门诊诊断为良性位置性眩晕,经手法复位后有所改善,但仍头晕不适明显,体位改变时尤甚。既往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无高血压及糖尿病。体格检查:血压120/80 mmHg, 体位改变则头昏、头晕,其他无异常体征。平素性情略急躁;舌淡紫、苔薄白略腻,脉弦有力。中医诊断:眩晕;

辨证:肝阳上亢,风热上扰,脾虚湿浊;

治法:祛风平肝,健脾化湿为主;方予侯氏黑散加减。处方:

白菊花42 g, 炒党参10 g, 炒白术10 g, 茯苓10 g, 当归10 g, 黄芩10 g, 生牡蛎30 g, 防风12 g, 干姜3 g, 桂枝6 g, 桔梗12 g, 细辛3 g。颗粒剂5剂。每日1剂,水冲分2次服。

复诊(7月16日):头脑不清晰感已不明显,头昏头晕也较前好转,但体位改变时仍有头昏、头晕发作;舌淡紫,舌尖红点,舌苔薄白略腻,脉弦沉取有力。上方加葛根10 g。

后随访头晕已愈,至今未再发作。按 上2则医案均为笔者临床实践。治眩晕是菊花在《神农本草经》中的重点功用,以上医案是有力的证明,可见眩晕或与高血压同时出现,或完全无关,严重眩晕是考虑使用侯氏黑散的重要依据。笔者治疗多例急性耳源性眩晕症状较重或持续不易缓解患者,均取得了佳效,但尚缺乏中枢性眩晕的临床实践。



卒中医案

谭某,男,71岁。

初诊日期:2019年8月12日。患者高血压病。

舌苔黄腻,脉弦滑。

中医诊断:中风;

辨证:痰热内蕴,风阳上扰;

治法:清热涤痰,镇痉熄风;方用涤痰汤去人参、枳实、半夏,加钩藤、菊花、牛膝、地龙、水牛角等味。患者服上方5剂后,咳痰减少,神志渐清。仍用原方去半夏、远志,加贝母、白芍。再服5剂后,舌苔已去,脉象弦缓。方予侯氏黑散加减(去细辛、矾石、桂枝、干姜,加钩藤、白芍、牛膝、杜仲、桑寄生)。处方:

党参10 g, 白术10 g, 茯苓10 g, 当归10 g, 川芎3 g, 菊花10 g, 黄芩6 g, 防风10 g, 生牡蛎30 g, 钩藤15 g, 白芍10 g, 牛膝12 g, 杜仲12 g, 桑寄生15 g。

颗粒剂10剂。每日1剂,水煎服。患者经上方调理半年,言语运动功能恢复,可干一般轻活。

【按】本案为湖南中医药大学谭日强治中风,患者右侧上下肢体偏瘫,脉弦缓。本案方证与侯氏黑散不甚吻合,治疗也是善后调理之用,对于本方运用指导意义不是太大,只能说中风病有使用本方的机会。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侯氏黑散可改善急性期脑缺血神经功能,减轻病理学损伤,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减少血栓形成;可调节自由基代谢,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神经细胞。


病案选录《神经精神疾病经方治验》:

“陈某,男,68岁。 1997年3月7日初诊。患者10天前因夜卧当风,晨起突发口眼歪斜,舌强语謇,右侧肢体活动障碍。经某院诊断为脑梗死,西医治疗1周后病情减轻,因经济原因要求出院,改请中医治疗。诊见:身体肥胖,面色无华,舌强不灵,歪向左侧,言语不清,口角流涎,右侧肢体活动障碍,伴肢体麻木及感觉迟钝,手足厥冷,腰膝酸软无力,食少便溏,舌淡红,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证属气血亏虚,风邪人中,痰瘀阻络。治以益气养血,祛风通络,涤痰化瘀。处方:

侯氏黑散:菊花20g,白术12g,牡蛎30g,茯苓12g,党参15g,当归12g,细辛9g,桔梗12g,川芎12g,防风12g,黄芩12g,干姜9g,桂枝9g,明矾3g(冲服)。3剂,水煎服,每日1剂。二诊(1997年3月l 1日):口角流涎减少,饮食略增,上方加黄芪二诊(1997年3月11日):口角流涎减少,饮食略增,上方加黄芪20g,再进3剂。三诊(1997年3月15日):言语较前清晰,自觉上下肢渐有力,患者要求此方长期服用,乃以初诊去明矾,加天竺黄6g,全蝎3g,细辛减为5g,6剂。嘱将各药粉碎,取细末和匀,每服5g,开水冲服,1日3次。四诊(1997年4月13日):服药28天后,舌已不强,肢麻消失。上下肢活动自如,能扶杖步行。再予上方5剂作散剂巩固治疗,1个月后恢复如常人。”



侯氏黑散临床应用:

高血压、较重的良性位置性眩晕、脑卒中、癫痫等疾病出现本方证指征的机会较多;若以上疾病出现头昏、头晕、头痛、失眠、心胸腹部恶风寒、肢体沉重无力等症状,可以作为本方的应用指征;患者的性情相对急躁,体型可胖可瘦,但以胖为主,可作为本方应用参考。


使用注意

①《金匮要略》:忌一切鱼、肉、大蒜。

②《外台秘要》:忌桃、李、雀肉、胡荽、青鱼、舴酢物。

③《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孕妇忌服。


【文献】

①高血压:

以本方加减治疗原发性高血压74例。病情重者,按原方水煎服,同时配合西药。病情轻者,将本方按比例研成散剂,以缓收固效。结果:血压恢复正常14例,血压降至21.3/13.3 kPa的52例,血压下降停药后复发,继服上药又下降者6例,2例无效。(《黑龙江中医药》2002年第1期)

②脑梗死:

以本方联合706代血浆等药治疗40例,与常规治疗(尼莫地平、阿司匹林、706代血浆加维脑路通、胞二磷胆碱)40例对照。用药2个月评定疗效。疗效依据爱丁堡与斯堪的那亚改良评分法,并结合患者生活能力、状态。结果:基本痊愈22例,显效进步10例,进步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年第11期)

③中风后遗症:

以本方加减治疗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42例,与常规西药治疗40例对照。1个疗程为14日。30日后复查血脂四项及血流变情况。疗效评定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积分减少91%以上为基本治愈。结果:基本治愈10例,显著进步20例,进步8例,无变化4例。(《中医药导报》2009年第3期)



薛家祖传降血压特效秘方

组成:鲜猪胆一个,绿豆适量。

制法:鲜猪胆上开一个小口后,将绿豆装入鲜猪胆内,装的时候注意不要将猪胆弄破,然后口子用棉线扎紧,将其挂于阴凉处,待绿豆将胆汁完全吸收后,将绿豆取出,晒干研为细末。

服用方法:每日两次,早晚各一,每次3克,温水送服,孕妇禁用!

效果:一般情况下半月内症状减轻,大多数人服用一个月后能够治愈。




标签: 高血压 脑梗 中风

相关文章

您好访客,请登陆发表!

发表
高兴 支持 激动 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