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医经典,大道至简,易医精诚。 本站纯属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使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详情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三 | 注册 | 登录
位置: 首页 > 经方医案 > 经方论治 > 正文

中医治疗慢性肠炎,急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经方与医案

小编 在线: 时间: 2022-12-13

1.jpg

肠炎是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小肠炎和结肠炎。

临床表现:腹痛、腹泻、稀水便或黏液脓血便。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及里急后重感,故亦称感染性腹泻。

肠炎按病程长短不同,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常见的病因有:

①病毒性肠炎;

②细菌性肠炎;

③真菌性肠炎;

④寄生虫性肠炎;

⑤饮食导致的肠炎;

⑥抗生素导致的肠炎。

中医以八纲辨证为基本诊断法则,任何疾病的病因都在阴阳虚实寒热表里的范围内,肠炎也是如此。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有很多治疗下利的方剂,在此列出一些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方剂及具体的辨别症状:

一、葛根黄芩黄连汤

治疗阿米巴痢疾等病毒(细菌)肠炎。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发热、腹泻、大便臭、小便颜色深。在《伤寒论》的观念中葛芩连汤的病因是表邪进入到胃肠引起的腹泻,在临床实践中不必在意是否是表邪下陷(感冒期间吃坏东西引起的拉肚子就是表邪下陷)引起的下利。

二、葛根汤:

治疗感冒和腹泻同时存在的症状。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发热、腹泻、小便颜色不深。

注:葛根汤和葛芩连汤都会有发烧的表现,葛根汤的发烧是外感风寒的发烧,在发烧的同时,必定伴有不出汗、后脖子的区域有类似颈椎病的难受以及感冒(脉浮)的症状;葛芩连汤的发烧是病毒在肠中引起的发热,不伴有感冒(脉沉)的症状。二者主要的区别在于是否出汗。

三、黄芩汤:

治疗病毒性急性肠炎。患者的主要症状是腹泻、肚子疼、大便臭、小便颜色深。黄芩汤和葛芩连汤最大的区别是否有肚子疼的症状。黄芩汤治疗的下利一定伴有肚子疼的症状。

四、甘草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都是治疗病因在胃而引起的腹泻,在下利的同时还伴有胃部难受的症状。

五、桃花汤:

治疗寒证引起的大便带血的下利。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大便带血,每日大便十几、数十次。倪海厦老师在临床中治疗过一个高中生,每天大便十几次,甚至达到20多次,被疾病困扰得无法上学,西医治疗两年时间没有任何疗效,倪师用一剂桃花汤治好了这个疾病,2年后又出现这个症状,服药2剂而愈。

六、白头翁汤:

治疗热毒引起的大便带血的下利。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大便带血、大便次数频繁、大便之后肛门灼痛、肚子疼、里急后重(大便之后感觉没有拉干净,还想继续大便)。

七、大承气汤:

治疗大便堵在肠中引起的下利。患者的主要症状是水样腹泻、味道臭、肚子疼痛、小便颜色深、口渴、天枢穴有压痛点。

八、大柴胡汤:

通常治疗胆汁分泌不正常引起的下利。患者的主要症状是腹泻、胃部难受、恶心、口苦、两侧胸肋骨区域难受。

九、四逆汤:

治疗胃肠蠕动能力降低引起的下利。患者的主要症状是下利清谷(吃什么食物,拉什么食物),手脚冰冷,脉微细。

十、理中汤:

治疗脾胃虚寒引起的长期的慢性下利。患者的主要症状是慢性腹泻,没有其他明显伴随症状。

十一、桂枝人参汤:

治疗伴有感冒症状的虚寒下利。患者的主要症状是腹泻、小便颜色清、伴有感冒(发烧、四肢酸痛等)的症状。

桂枝人参汤和葛根汤的区别:两者都有表证,都有下利的症状,但桂枝人参汤是寒利,大便不臭,而葛根汤是热利,大便比较臭,且后脖颈的不适感比较明显。另外,葛根汤无汗,而桂枝人参汤可以有汗。

十二:当归芍药散

岳美中《岳美中医案集》:“此方之证,腹中挛急而痛,或上迫心下及胸,或小便有不利,痛时或不能俯仰。腹诊:脐旁拘挛疼痛,有的推右则移于左,推左则移于右,腹中如有物而非块,属血与水停滞。方中芎、归、芍药和血舒肝,益血之虚;苓、术泽泻运脾胜湿,除水之气。方中多用芍药,芍药专主拘挛,取其缓解腹中急痛。合用之,既疏瘀滞之血,又散郁蓄之水。服后小便或如血色,大便或有下水者,系药中病,是佳兆,应坚持多服之。

以上是《伤寒论》中治疗下利(对应当今社会的各种急性、慢性肠炎)的常见方剂,在温病派的理论中也有治疗下利的方剂,例如治疗五更泄泻的四神丸。个人认为在临床中能够掌握《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所有条辨,并掌握方剂的剂量,在实践中不仅能够治疗各种急慢性肠炎,也能够治疗更多其他的疾病。


【案例】

当归芍药散治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组成】当归9克,芍药10~30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泽泻12克,川芎6克。

【用法】上为散,每服6克,酒和服,每日3次(现代用法:可作汤剂,水煎服)。

据《广西中医药》2000,23(6):16,刘瑞俊等报道:应用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38例,近期治愈5例(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大便常规正常,肠镜检查或钡剂灌肠粘膜正常);显效13例(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大便常规正常,肠镜检查或钡剂灌肠粘膜病变基本正常)好转15例(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大便次数减少,肠镜或钡剂灌肠粘膜病变好转);无效5例(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肠镜或钡剂灌肠粘膜病变无改变)。处方:当归10克,白芍30克,川芎6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泽泻10克,党参15克,干姜8克,败酱草15克,川黄连10克,秦皮10克,木香10克。加减:脾虚甚者,加黄芪15克;肝郁甚者,加柴胡10克,枳壳10克;阳虚者,加附片10克(先煎),桂枝6克,或合桃花汤;湿热重者,加苍术10克,黄柏10克;血虚者,加阿胶10克(烊化);粘液偏多者,加乌药10克,薏苡仁15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口服,15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统计治疗结果。


荆芥连翘汤治疗慢性肠炎

处方:荆芥10克,防风10克,桔梗10克,白芷10克,柴胡12克,连翘15克,薄荷10克,川芎10克,黄连5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生地10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枳壳10克,甘草15克。7剂,水煎服。


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党参30克,白术15克,茯苓30克,山药25克,扁豆15克,薏苡仁30克,砂仁10克,桔梗15克,诃子15克,肉豆蔻30克,赤石脂30克,禹余粮30克,煅龙牡30克,大枣15克,白蔻仁15克。诸药合用,有补其中气、渗其湿浊、行其气滞、恢复脾胃受纳与健运之功。以上诸药水煎成150毫升溶液口服,每日3次,两周为一疗程,1~2个疗程可收效。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除了药物治疗以外,也须注意预防调护。患者起居应有规律,保持心情愉快,预防风寒感冒;饮食有节,以清淡、营养、易消化为主;避免进食生冷不洁及难消化或清肠润滑之食物。此病日久易伤胃气,可给予米粥益胃养阴;若脾胃虚寒,可给予姜汤以振脾阳,调和胃气。


黄芩汤治疗慢性肠炎

女26岁,无明显诱因现反复右下腹部疼痛1年多,20190702于广东省中医院行胃肠镜见: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回肠末端多发溃疡,直肠粘膜呈炎症改变。病理:(回肠末端粘膜、直肠粘膜)固有膜内慢性炎细胞浸润:中度;中性粒细胞浸润:轻度。2019年于广东省中医院肛肠科就诊,予以中西药、灌肠治疗,2020年于广州市越秀区人民街社区服务中心行中药治疗,均腹痛稍减,然停药则反复。

症见:时右下腹隐痛,大便时稀时干结,排便后肛门疼痛、出血,大便时臭。唇红,无明显恶寒热,出汗可,无口干苦,无头晕头痛,无胸闷心悸,胃纳一般,偶有胃部隐痛,小便调,眠可,疲倦乏力。舌红有裂纹,花剥苔,脉弦。

【诊断】诊断:慢性肠炎

【辨证】四诊合参,考虑为黄芩汤加乌梅、木香。

处方:

黄芩 15g 炙甘草 10g 白芍 15g 大枣 20g 乌梅 10g 木香 6g,14剂 每日1剂 水煎内服。

【复诊】

二诊2020-09-29:

右下腹疼痛明显减轻,排便时肛门痛明显减,大便软,通畅,基本不臭。守方进服,14剂。

三诊2020-10-17:

好很多,右下腹疼痛消,昨日稍许右下腹痛,今天疼痛又消。前方减黄芩至12g,增白芍至25g以增强解痉止痛之力。14剂,药后均消。


其它秘方治肠炎:

①治肠炎:无花果枝适量,水煎服,每日两三次。

②治肠炎,痢疾,泌尿系感染,尿血:鲜马鞭草30~60克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③清热解毒,治疗肠炎、泻痢:车前草或籽、蒲公英、金银花各10克,水煎服

④治慢性肠炎,痢疾:鹿蹄草五钱。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⑤治急慢性肠炎、下痢:老鹳草18克,红枣9枚。煎浓汤,一日三次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⑥治急性肠炎:泽泻15克,猪苓9克,白头翁15克,车前子6克。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⑦大蒜治肠炎或性直肠炎和拉肚子腹泻::大蒜5-8个蒸至七八分熟,每天饭前饭后吃,或生吃或醋泡大蒜生吃,有很好的缓解作用。《静月山人古籍摘录》

⑧治小儿疳痢(包括慢性肠炎):鲜薤头洗净,捣烂如泥,用米粉和蜜糖适量拌和做饼,烤熟食之。

⑨痢疾,急性肠炎,泄泻等症::鲜野苋菜及根30一60克,凤尾草30克,水煎,一日2-3次分服。

⑩治急性菌痢,肠炎:穿心莲9~15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江西《草药手册》)

(11)治肠炎、痢疾:阔叶十大功劳茎15克、桃金娘根30克、石榴叶(或凤尾草)15克,水煎服。

(12)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实验证明本品清热解毒化湿、凉血化瘀排脓,有消除局部炎症,改善病变部位微循环,促进溃疡修复的作用。用本品30~60克,配黄芪、党参各15克,白术10克,茯苓、丹参各20克,薏苡仁30克,黄连、吴茱萸各5克,木香、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总有效率可达93.7%。

(13)治肠炎痢疾: 垂盆草30克,马齿苋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四川中药志)


治肠炎的中成药

湿热困脾:香砂六君子丸

脾胃虚弱:补益资生丸、平胃丸、蔘桂理中丸

脾肾阳虚:四神丸、十全大补丸

肝胃不和:快胃舒肝丸

寒热错杂:泻痢固肠丸

血瘀肠络:九气拈痛丸



标签: 肠炎

您好访客,请登陆发表!

发表
高兴 支持 激动 给力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