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医经典,大道至简,易医精诚。 本站纯属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使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详情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三 | 注册 | 登录
位置: 首页 > 经方医案 > 经方论治 > 正文

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结核)辩证类型与倪海厦治淋巴结肿大医案

小编 在线: 时间: 2022-11-24

1.jpg

中医把淋巴结肿大称为“痰毒”“痰核”“核”等。

【病因病理】本病因外感六淫邪毒,侵入肌肤,邪毒流注于经脉,与内蕴之痰湿交结,致使营卫不和,邪郁化热,气血凝滞,经脉阻遏而成痰毒。若发于颈部者,多因风热、风温之邪侵袭所致;发于腋下等处,则以内蕴火热之邪而生;发于腹股沟等处,多为湿热、湿火为患。

【诊断要点】

1.本病多由细菌感染引发,如急性扁桃体炎、皮肤疖子、湿疹、败血症、丹毒等。

2.病灶附近淋巴结肿大,初起肿痛,有明显结块,推之可动,继则表面红肿热痛,压痛明显。如不及时治疗,在起病1周后可化脓内溃。溃后脓出黄白稠厚,一般收口较快。

3.可有高热,恶寒,头痛,烦渴,便秘等全身症状。

4.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辨证分型

风热邪毒: 颌下及颈部淋巴结肿大,明显压痛,推之可移,皮色未变,有发热,头痛,四肢酸楚,咽部疼痛等,舌苔薄黄,脉浮数。证候分析:风热之邪袭于肌表,凝于咽部,邪热入里与内蕴之痰湿互结,邪郁化热,经脉阻遏,故见颌下及颈部淋巴结肿大。表邪未清,故有发热、头痛、肢体酸楚等。舌苔薄黄,脉浮数,均为风热袭表之象。

法治: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主方:

清热散结汤(金银花30克,连翘30克,菊花15克,石膏30克,山慈菇15克,夏枯草20克,栀子12克,赤芍12克,丹皮12克,瓜蒌20克,浙贝母15克,皂角刺12克,路路通15克,王不留行12克,丝瓜络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痰火内结: 淋巴结明显肿大,质地坚硬,压之作痛。继则肿块固定,推之不移,并有按之波动之感。伴高热,烦渴,纳呆,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脉洪数。证候分析:邪毒化热入里,或毒热内盛,与痰邪互结,瘀滞经脉,故肿大明显,质坚压痛。日久热盛,痰核化脓腐溃,故推之不移,按之波动。邪热内盛,正邪分争则壮热,烦渴,舌红苔黄腻。

法治:清热泻火,解毒消结。主方:

解毒消肿汤(蒲公英30克,地丁30克,菊花12克,山慈菇15克,虎杖20克,夏枯草20克,连翘30克,败酱草20克,鱼腥草20克,黄柏12克,黄芩12克,丹皮12克,生地20克,天葵子12克,全蝎10克,地龙12克,皂角刺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中成药】

1.六神丸 每日3次,每次2~4粒吞服。用于痰火内结。

2.牛黄醒消九 每日2次,每次1~2克饭后吞服。用于痰火内结。


颈部淋巴结肿大医案

颈部淋巴结肿大,小者如黄豆,大者如杏,约有十五、六个,按之不痛,皮色亦不变,舌苔薄白,脉沉弦,综合脉证,诊为肝郁气结,津液不化,痰凝成核。

1、治以舒肝理气,化痰散结。柴胡橘叶煎加减。处方: 柴胡10克 赤芍10克 青皮10克 瓜蒌15克橘叶10克 甘草6克 当归6克 服药六剂后,有的缩小,有的消失,继服20剂,淋巴结肿大消失。 

2、痰热阻滞,凝结成核。治拟化痰清热,通络散绪、熄风通络汤加减。处方: 钩藤30克 地龙12克 香橼10克 佛手10克 枳壳10克术瓜10克 连翘10克 赤芍10克 丝瓜络10克 桑枝30克 服药四剂之后,结节有的消失,有的缩小,两臂酸痛低热乏力好转,继服上药20剂,结节全部消失,精神正常,又服30剂而愈。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六君子汤加味治疗淋巴结肿大医案

男,25岁。2012年3月17日初诊:腹部淋巴结肿大多发,最大者直径3.2 cm,病已2个月。胃中难受,呃逆似呕,眼睑、下肢稍肿,手足发凉,乏力,便溏,素有胃溃疡。舌淡胖润,脉左沉弦,右弦浮寸弱。分析病人阳气不足,湿气偏盛,痰结成块,因见水肿,注意开表,拟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六君子汤加味:

麻黄15 g,附子30 g,细辛10 g,干姜20 g,生半夏20,陈皮10 g,枳壳10 g,茯苓30 g,淫羊藿30 g,红参10 g,泽泻25 g,牡蛎30 g,炙甘草15 g,生姜10片,大枣10枚。

复诊:胃中难受显减,稍有汗,双下肢小腿、上肢有红斑肿起,按之痛,左眼角巩膜发红,唇疮新发。

上方减干姜,加炮姜30 g,皂刺20 g,肉桂10 g,黄柏15 g,7剂。

三诊:四肢红斑、唇疮显消,眼角发红已消,便已成形。

四诊:四肢红斑消退, B 超检查:腹部淋巴结未见肿大。病已收功。


仝小林淋巴结肿痛案

初诊2015年5月16日

发热伴头颈部淋巴结红肿疼痛两天。患者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仝小林,一月前曾患“急性腮腺淋巴结炎”,此次因头皮疖抓破后于昨日起开始出现颈部、耳前、耳后、颌下等淋巴结红肿疼痛,患部皮肤潮红肿胀,伴恶寒发热,体温38℃,无汗,周身酸痛无力,无咽痛,无鼻塞流涕,无咳嗽,无腹痛腹泻,无恶心呕吐。自服中成药防风通圣散四袋,至夜十一点许,周身汗出臻臻。今晨恶寒消失,但仍发热,体温37.6℃,下午一点体温升至38℃,大便已解,舌质红稍胖微有齿痕,苔薄黄腻,脉浮滑数。

西医诊断:急性颌面部淋巴结炎

中医诊断:抱头火丹(伏气温病)。证属湿热火毒内伏,新感外邪

治法:清热利湿、泻火解毒兼以透邪

方药:柴葛解肌汤加减

柴胡30克,葛根45 克,黄芩30克,生石膏30克,芦根60克,龙胆草9克,车前草30克,野菊花30克,金银花30克,生甘草15克

2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这是仝小林教授根据病情为自己开出的处方。服汤药半剂后四小时,体温降至36.6℃(晚六点),头颈部淋巴结红肿疼痛较前减轻。脉由浮滑数转为浮略数。身凉而脉未静,何也?余热尚存,灰中有火,有反弹之势。治疗当乘胜追击,故继服剩余中药(晚七点半)清解余热。当晚八点左右,体温反弹至37.3℃。虽反弹,然热之大势已去,体温必将呈螺旋式下降。服第二次药后,自觉周身烘热,微微汗出。此为透邪外出之征兆也。何为透邪?发汗即是透邪,脉不静则透邪不止。晚九点,体温退至36.9℃。晚十一点,体温退至36.6℃。呈现螺旋式下降。

外感之病,若来势汹汹,大有吞吐之势,其治必当大刀阔斧。此时,作秀最害人。

二诊2015年5月17日

晨六点半,体温36.5℃。从昨晚11点至今晨,脉静身凉。现颈部、耳前、耳后、颌下等淋巴结肿痛大为减轻,患部皮肤潮红肿胀明显消退,留有轻微压痛,应当接近恢复期。病初的发热无汗恶寒期,大约持续了五个小时。从最初的38℃开始口服汤药(下午2:00、7:30各服半副)到晚上11点热退后未复升,大约9个小时。

晨八点,服前方1/4剂。下午两点,服1/8剂。清余热,以巩固疗效。总共服了1.375剂中药。

三诊2015年5月18日

今查血常规:白细胞:5.12×109/L,单核细胞:10.5%,红细胞:5.02×1012/L,血红蛋白:159g/L,血小板:168×109/L。EB病毒抗体:EB病毒衣壳抗原IgG抗体:阳性,EB病毒衣壳抗原IgM抗体:阴性,EB病毒核抗原IgG抗体:阳性,EB病毒早期抗原IgM抗体:阴性。头颈部淋巴结B超:双颈部及耳前淋巴结增大(右侧大者1.4cm×0.7cm,左侧大者0.8cm×0.4cm)。腮腺B超:未见明显异常。

昨晚颈部淋巴结及耳前淋巴结疼痛略有反复,今晨体温36.5℃,见舌淡红,苔薄黄腻,边有齿痕,脉小滑。考虑热毒未尽,脾虚湿滞。调方予清热散结,透邪解毒,健脾化湿治疗。

方药:柴胡15克,葛根30克,升麻15克,夏枯草45克,玄参15克,浙贝9克,黄芩15克,龙胆草9克,竹叶15克,马勃15克,僵蚕6克,野菊花30克,生黄芪15克,清夏9克,陈皮6克,猫爪草30克,鱼腥草30克,紫花地丁30克,生姜3片,大枣3枚6剂,今日服上方一剂。

四诊2015年5月19日

今晨体温正常,自觉颈部、耳前淋巴结疼痛减半,已无明显红肿热感。

从今日起,一日服半剂。

五诊2015年5月20日

今复查血常规+HCRP:白细胞:3.63×109/L,单核细胞:9.1%,红细胞:4.92×1012/L,血红蛋白:151g/L,血小板:190×109/L,HCRP:13.85mg/L。免疫球蛋白正常。复查头颈部淋巴结B超:双颈部及耳前淋巴结较前缩小(右侧大者1.2cm×0.4cm,左侧大者0.8 cm×0.4cm)。继服上方半剂。

六诊2015年5月21日服上方共2剂后,刻下:无发热,头颈部淋巴结肿痛完全消失,诸症痊愈。


倪海厦老师诊疗医案淋巴结肿大

女59岁过胖,来诊原因:

1. 三十年前左乳囊肿开过刀

2. 二十年前左乳脂肪瘤开过刀

3. 左腋很里面的淋巴结肿大(触诊: 表面光滑、可移动,为良性)

问诊:

1. 睡不好

2. 不易汗

3. 身多热(更年期),但无汗

4. 大便每日

5. 双足温

6. 左乳头周围硬块约5X5cm,表面光滑

脉诊:左脉小,右脉大à女子应左脉大于右,因左血右气

望诊:

1、舌诊:淡黄湿

诊断:血虚,温经汤

中药处方:

吴茱萸三钱  当归二钱  川芎三钱  白芍三钱  熟地二钱  阿胶三钱(分三包烊尽)  黄芩三钱  黄柏二钱  酸枣仁三钱  防己五钱  牡蛎一两  瓦楞子五钱  桂枝三钱  炙甘草三钱  炒麦芽五钱  小麦五钱  大枣十枚

五付  九碗煮三碗  早晚饭前各一碗

解说:

1. 牡蛎  瓦楞子à咸能软坚,攻乳房肿块

2.四物汤加炒麦芽可以消除乳房肿块


多发淋巴结肿大

痰核(多发淋巴结肿大),痞满(胃炎,胆囊炎)案

胡某,23岁。2013年8月7日初诊。

主诉:多发淋巴结肿痛伴胁腹胀满半年余。

病史:患者自己开店做生意,因为经营压力大而经常心情郁闷。半年前,发现颌下、颈部、腹股沟等多处淋巴结肿大,最大如鸡蛋黄,按之疼痛,并伴胁部及心下有塞堵胀满的感觉,非常难受,曾到多家医院检查,排除了淋巴结核等病变,诊为淋巴结炎、胃炎、胆囊炎。长期服用抗生素及清热解毒类中成药,并静脉点滴抗生素等药10余天,没有明显疗效,非常痛苦,求治。

刻诊:淋巴结肿大疼痛( 右颈部5个,右腋下1个,腹股沟2个),因静脉点滴时加有地塞米松针而致使面部眼睑虚肿。心烦,眠可,头懵痛,时出虚汗,心下及两胁处都胀满难受,纳差, 时恶心,口苦不渴,无咽干,无恶寒发热,大便可,小便淡黄。舌淡,苔簿白水滑,脉弦,寸关滑尺沉。

六经脉证解析:多发淋巴结肿大疼痛,心烦郁闷,心下及两胁处胀满,纳差、时恶心,口苦,小便淡黄,脉弦,为少阳病,枢机不利,郁热结滞,气机不畅。

头懵痛,时出虚汗,舌淡苔薄白水滑,脉沉,为太阴中风证,营卫阴阳不和。

淋巴结肿大,面部眼睑虚肿,纳差,舌淡,苔薄白水滑,脉弦,寸关滑尺沉,为太阴病,水饮内停。

六经辨证:少阳太阴合病。

病机:枢机不利,郁热水饮互结,营卫阴阳不和。

治疗:柴胡桂枝汤加夏枯草:柴胡30g,黄芩10g,党参10g,旱半夏30克,炙甘草10g,桂枝20g,白芍20g,夏枯草30g,大枣8枚(掰开),生姜20g (切片)。因是外县人,来一趟较远,所以开7剂药。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二诊:第二天,患者来电话说,服第一剂药后干呕4次,呕吐1次,但干呕或呕吐后心里没有啥不舒服的感觉。我说,继续服药观察,再有不适可随时来电话告知。

7剂药服完,患者来诊时说,服第二剂药后就再没有干呕或呕吐的反应了。药后淋巴结逐渐变小了,疼痛也减轻了,心烦减轻了。现在仍然心下及两胁处胀满,特别是饭后,胃口堵得慌,比前稍有减轻。头不痛但头懵晕。睡眠好转了。二便可。舌淡,苔薄白水滑,脉弦细,寸关滑尺沉。

六经辨证:少阳太阴合病,属厥阴。

病机:枢机不利,胃气虚而郁热水饮互结。

治疗: 半夏泻心汤合小柴胡汤、苓桂术甘汤加夏枯草:柴胡40g,黄芩15g,党参15g,旱半夏30g,干姜15g,黄连5g,炙甘草15g,茯苓30g,桂枝20g,白术15g,夏枯草30g,大枣8枚(掰开),生姜30g(切片)。7剂。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三诊:患者说,药后明显好转,右颈部淋巴结明显减小了,腹股沟淋巴结由蛋黄大减小为小杏核大。淋巴结肿痛程度都明显减轻了,口苦及两胁部胀满基本消失。仍然胃口(心下)部有塞堵不适感。

六经辨证:厥阴病。

病机:水热痞结于心下,气机壅滞。

治疗:半夏泻心汤合橘枳姜汤:旱半夏30g, 干姜15g,黄苓15g,党参15g,黄连5g,炙甘草15g,陈皮30g, 枳壳20g, 夏枯草30g,大枣8枚(掰开),生姜30g(切片)。7剂。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四诊:患者说,右颈部、腋下淋巴结肿痛基本消失,现在只有腹股沟处还有1个淋巴结如杏核大,还有轻度疼痛。也能吃饭了,胃口也不胀了。 上方又服7剂,痊愈。嘱患者调适情绪,按时作息不要熬夜,饮食不要过于辛辣油腻。


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淋巴结肿大

林某,女,27岁。2006年6月15日初诊。双颈及耳后淋巴结肿大,下颌疼,前额泛起红色脓疖,面部油腻,口不渴、不苦,食后牙龈肿疼,腹胀,大便黏腻不畅,小便黄。舌黯红,苔薄白,脉右滑左弦。用三黄泻心汤合仙方活命饮。

处方:黄连10g、黄芩10g、生大黄6g、皂角刺10g、制乳香10g、制没药10g、炮穿山甲8g、当归10g、赤芍10g、白芷10g、陈皮10g、浙贝母10g、连翘15g、夏枯草15g、厚朴10g、苍术10g、柴胡10g。7剂。

2006年6月22日复诊。药后耳后淋巴结肿大消失,下额疼除,面脓疖减轻。面部仍油腻,牙龈时疼,大便仍黏腻,小便黄。月经25天1次,量多,色红,行经4~6天,白带正常。舌尖红,边有瘀斑,苔薄白,脉右滑左沉细弦。继续用上方化裁。

处方:黄连10g、黄芩10g、酒大黄6g、皂角刺10g、炮穿山甲8g(先煎)、当归15g、赤芍15g、白芷10g、陈皮10g、桃仁10g、红花10g、桔梗10g、野菊花15g、紫花地丁10g,厚朴10g、苍术10g。7剂。诸证愈。

辨证用方思路:

一诊根据大便黏滞不爽,牙龈肿痛、面部油腻辨为三黄泻心汤证;根据额头脓疖,辨为仙方活命饮证。用两法合方。另加连翘代银花解毒,加夏枯草治淋巴结肿;加苍术、厚朴祛湿;加柴胡引经散火。

二诊仍用一诊方,稍作化裁,继续调治。


淋巴结肿大奇效良方

淋巴消肿汤

组方:玄参9g 浙贝9g 牡蛎15g 二花6g 白花蛇舌草18g 夏枯草18g 全蝎3g 守宫3g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治:淋巴结炎、恶性肿瘤等引起的淋巴结肿大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

注意事项:禁食辛辣、发物

女,16岁,一个月前因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发热、咽喉疼痛、颈部淋巴结肿大、咳嗽等症状,在急诊科输液治疗后症状消失,血常规白细胞,C反蛋白等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唯淋巴结肿大有增无减。急诊科医生推荐其服用中药治疗,遂来我科就诊。经切诊发现颈部有三颗肿大的淋巴结,最大者如大枣,最小的如花生米。给予淋巴消肿汤七剂,水煎服,全虫、守宫研末吞服。

二诊:原来肿大的三颗淋巴结仅剩一颗,如黄豆大,病情好转,效不更方,再进七剂善后。


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疏郁化痰治淋巴结肿大(《北京中医杂志》)

女24岁,颈部两侧淋巴结肿两年左侧较为明显且时大时小,且伴随咽喉不适,头面和足部有水肿

刻诊:脉沉,苔白腻,淋巴结肿处质地硬但可活动。嗓子有异物感,月经延后3个月,心境忧郁。

处方:姜半夏9克,厚朴9克,茯苓15克,生姜6克,紫苏梗9克,苦丁茶15克,夏枯草15克,冬瓜皮30克,蝼蛄15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

结果:服用14剂之后已见两侧淋巴结肿缩小,面部和足部水肿消退咽喉舒服。

二诊上方去冬瓜皮和蝼蛄,加制香附9克、益母草2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后连服三月颈部淋巴结肿痛消失月经恢复。

按语:

半夏、厚朴、茯苓、生姜、紫苏梗,基本就是半夏厚朴汤的原方了。其中的半夏,能化痰散结。厚朴,苦温而辛,能行气化湿除满。茯苓,健脾利水。生姜,辛温化湿。紫苏梗,可以理气行气,在这个基础上,用苦丁茶和夏枯草来清火,用冬瓜皮和蝼蛄利水消肿。夏枯草,本身还有很好的散结之效,是治疗瘰疬的常用药也是基本的用药思路。患者水肿消失,就去掉冬瓜皮和蝼蛄,加益母草活血调经,加制香附疏肝行气解郁。如此,患者出现问题的症结就被打开了,她的病自然也就随之而愈。这就是何任前辈,用半夏厚朴汤来调治甲状腺肿的简单案例。


小柴胡汤加减治颈部淋巴结结核医案

【应用】

李氏以小柴胡汤为基础方治疗瘰疬初起23例,治疗方法:基本中药方:柴胡12g,半夏6g,黄芩9g,当归10g,赤芍9g,白芍6g,夏枯草9g,茯苓12g,海藻9g,陈皮6g肝火偏旺者,加生栀子9g。治疗结果:治愈10例(占43.%),有效11例(占47.8%),无效2例(占8.7%),总有效率91.3%。

【病案】

①李某,男,45岁,1994年5月4日初诊。患者发热1月余,右侧颈部及腋下可触及蚕豆大小淋巴结肿和乒乓球大小包块,曾在某职工医院抗炎治疗1月余无效。胸部X线摄片及其他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患者因惧怕穿刺检查而求诊于中医。诊见:午后发热(体温38℃),右颈部可触及2个蚕豆大小淋巴结肿,质中,光滑,边缘清楚,无明显压痛;右腋下可触及乒乓球大小包块,质中,光滑,边缘清楚,稍有压痛,伴头昏,神软乏力,食欲不振,形体消瘦,稍咳,咯痰不爽,二便尚可,舌淡红、苔薄黄,脉细数。据证辨为邪阻少阳,枢机不利,水道不行,聚湿成痰。予小柴胡汤加味治之。处方:柴胡、黄芩、浙贝母、僵蚕各10g,生晒参、夏枯草、猫爪草、葛根各15g,橘核30g(捣碎,水浸3分钟后再入药),甘草5g,大枣3枚,生姜片。7剂,每日1剂,水煎服再诊时发热减轻(体温37.4℃左右),舌脉同前。效不更方原方续服7剂,体温恢复正常,颈部淋巴结及腋下包块已见缩小,以此方出入治疗3月余腋下包块及颈部淋巴结肿完全消失

按:《圣济总录·痰饮》云“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三焦气涩,脉道闭塞,则水饮停滞,不得宣行,聚成痰饮。”

胆与三焦经脉相连,邪入少阳,三焦为之阻滞水道不利,聚湿成痰。

故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疏利三焦,调达气机,加猫爪草、夏枯草、浙贝母、橘核等清热化痰散结而获良效。


②女46岁,1996年3月初诊。左颈部有一红枣大肿物4月余。主诉4月前因心情不畅,经常生闷气,后发现颈部有如花生米大的肿物,曾多处求医治疗无效,逐渐出现下午低热,周身无力,时有咽部不适之感。触诊:左颈部结节推之活动自如,边缘整齐。查血常规淋巴细胞较高。X光拍片双肺未发现结核病灶。经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症见体质消瘦,面色潮红,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中医诊断瘰疠,西医诊断颈部淋巴结核。治以舒肝解郁,行气散结。药用小柴胡汤加枳实10g、夏枯草15g、玄参18g、大贝15g、猫爪草20g等。

患者服药5剂后症状减轻,自觉下午低烧消失周身比原来有力,后根据病情变化进行加减,共服药30余剂肿块消失,随访2年,未复发。


标签: 倪海厦

相关文章

您好访客,请登陆发表!

发表
高兴 支持 激动 给力
小编 2023-08-16 08:52:51
回复 1楼
淋巴结核:1、脾气虚 夹 痰湿 ,2、肝阴血虚 肝气郁滞化热,热结胆经而成瘰疬 。 药方:柴胡12 牡蛎15 玄参12 夏枯草10 浙贝12 太子参15 炙甘草8 白术18 茯苓12 白芍15 钩藤6 【服一周7付药,包块软化并稍为缩小。 赞(0)
发表
hy0088 2023-12-04 01:28:16
回复 2楼
淋巴结肿 龚某某,男,26岁,工人。1983年4月20日就诊。病者颌下、腋下、腹股沟淋巴结均肿大,如饮酒及辛热食物,则肿胀更甚。病史已半年多,未作任何治疗。无低热,除外肺结核,其他无发现。临床诊断为淋巴结肿。脉缓弦实,舌苔白润。拟四逆散加味:柴胡6g,赤白芍各10g,枳壳10g,炙甘草5g,夏枯草10g,浙贝母10g,郁金10g,生龙牡各15g。日1剂。 二诊(6月20日):自述服上方40余剂后,颌下、腹股沟淋巴结基本消退,腋窝处仍能触及。面部有疮疖数处。脉弦缓,舌红、苔薄润。守方加蒲公英15g、银花15g,30剂。后随访淋巴结肿全消,一切正常。 按:淋巴结肿,除外结核的病因,应从中医的瘰疬结核论治。《类证治裁》说:“瘰疬生于耳前后项腋间,与结核相似,初起小块,渐大如梅核,皮色不变……。”《外台》谓肝肾虚热所生,气郁所致。古人皆从疏肝理气化痰求治。本案用四逆散加夏枯草、郁金软坚散结、渐消渐散,祛邪而不伤正,可达到预期的疗效。
发表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