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医经典,大道至简,易医精诚。 本站纯属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使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详情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三 | 注册 | 登录
位置: 首页 > 方剂大全 > 正文

吴茱萸汤

小编 在线: 时间: 2022-02-03

吴茱萸汤(图1)

方剂名】吴茱萸汤

【分类】温里剂

【出处】《伤寒论》

【组成】吴茱萸 9g,生姜18g,人参9g,大枣十二枚。

【用法】上四味,以水1升,煮取4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日服三次。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食后泛泛欲呕,或呕吐酸水,或干呕,或吐清涎冷沫,胸满脘痛,巅顶头痛,畏寒肢凉,甚则伴手足逆冷,大便泄泻,烦躁不宁,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

【病机】本方治证乃肝胃虚寒,浊阴上逆所致。肝胃虚寒,胃失和降,浊阴上逆,故食后泛泛欲吐,或呕吐酸水,或干呕,或吐清涎冷沫。厥阴之脉挟胃属肝,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胃中浊阴循肝经上扰于头,故巅顶头痛。浊阴阻滞,气机不利,故胸满脘痛。肝胃虚寒,阳虚失温,故畏寒肢冷。脾胃同居中焦,胃病及脾,脾不升清,则大便泄泻。舌淡苔白滑,脉沉弦而迟等均为虚寒之象。治疗当以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方歌】吴茱萸汤重用姜,人参大枣共煎尝,厥阴头痛胃寒呕,温中补虚降逆良。

1. 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肝胃虚寒、浊阴上逆的常用方。以食后欲吐,或巅顶头痛,干呕吐涎沫,畏寒肢凉,手足逆冷、舌淡苔白滑,脉弦细而迟为辨证要点。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2. 现代运用:适用于慢性胃炎、妊娠呕吐、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头痛、耳源性眩晕等属肝胃虚寒者。

【禁忌】热呕吐、阴虚呕吐或肝阳上亢之头痛禁用此方。

加减】若呕吐较甚者,加半夏、陈皮、砂仁以增强和胃止呕之功;头痛较甚者,加川芎以加强止痛之功;肝胃虚寒重证,加干姜、小茴香温里祛寒。

【文献】

①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 

②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③《金镜内台方议》:“干呕,吐涎沫,头痛,厥阴之寒气上攻也。吐利,手足逆冷者,寒气内盛也;烦躁欲死者,阳气内争也。食谷欲呕者,胃寒不受也。此以三者之症,共用此方者,以吴茱萸能下三阴之逆气为君,生姜能散气为臣,人参、大枣之甘缓,能和调诸气者也,故用之为佐使,以安其中也。”


胡希恕运用吴茱萸汤临证心得:

1.本方证以吐清水涎沫、头痛为主症,并兼有久寒胃内停水,心下膨满,手足逆冷者。临床常见于神经性呕吐、胃炎、结肠炎、妊娠恶阻,以及神经性头痛、失眠、梅尼埃病、急性青光眼之头痛欲吐等。

2.胡希恕老师治胃炎、结肠炎,有呕吐清水、肠鸣、完谷不化而下利者,常以本方合生姜泻心汤;治妊娠恶阻呕吐频作者,本方合小柴胡汤有良效;治青光眼之头痛属阴、虚、寒者以本方合柴胡桂枝干姜汤;治慢性青光眼头痛血虚微有浮肿者以本方合当归芍药散

3.胡老讲吴茱萸:治偏头痛甚效,顽固性头痛亦有效,用量二至四钱。常用于青光眼头痛。本药降浊阴而能通便,降而不升,并不大辛大热。内有食积痰饮、外有郁热,症见脉数、身热、烦躁者,可用吴茱萸。头晕、恶心、食差者吴茱萸证;头晕口苦者生石膏证。


标签: 吴茱萸汤

您好访客,请登陆发表!

发表
高兴 支持 激动 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