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医经典,大道至简,易医精诚。 本站纯属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使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详情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三 | 注册 | 登录
位置: 首页 > 方剂大全 > 正文

半夏泻心汤

小编 在线: 时间: 2022-02-02

半夏泻心汤(图1)

方剂名】半夏泻心汤

【分类】和解剂

【出处】《伤寒论》

【组成】半夏15g,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各9g,黄连3g,大枣4枚。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病机】此方所治之痞,原系小柴胡汤证误行泻下,损伤中阳,少阳邪热乘虚内陷,以致寒热互结,而成心下痞。痞者,痞塞不通,上下不能交泰之谓。心下即是胃脘,属脾胃病变。脾胃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今中气虚弱,寒热互结,遂成痞证。脾为阴脏,其气主升,胃为阳腑,其气主降,中气既伤,升降失常,故上见呕吐,下则肠鸣下利。本方证病机较为复杂,既有寒热错杂,又有虚实相兼,以致中焦失和,升降失常。治当调其寒热,益气和胃,散结除痞。

【方歌】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草枣人参行,辛开苦降消痞满,治在调阳又和阴。

1.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中气虚弱,寒热互结,升降失常,而致肠胃不和的常用方,又是体现平调寒热、苦降辛开治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心下痞满,呕吐泻利,苔腻微黄为证治要点。伴随症状:唇舌红,痞而利,常溃疡,易烦躁。

2. 现代运用:常用于急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属中气虚弱,寒热互结,症见痞、呕、下利者。 3. 注意事项:因气滞或食积所致的心下痞满,不宜使用。

①、凡中气虚弱,寒热互结,升降失常,而致肠胃不和者,多用本方治疗。以心下痞满,呕吐泻利,苔腻微黄为证治要点。因气滞或食积所致的心下痞满,不宜应用。

②、痞证呕甚而中气不虚,或舌苔厚腻者,可去人参、大枣,加枳实、生姜以理气止呕。

③、急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神经性胃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属中气虚弱,寒热互结,症见痞、呕、下利者,均可应用。

【释疑关于辛开苦降:辛温药与苦寒药合用的一种配伍方法。具有调和寒热,宣通气机,降逆止呕,消痞除满作用,适应用于寒热互结或湿热蕴结之痞满、下利、呕吐等。本方半夏、干姜之辛温 (热) 与黄芩、黄连之苦寒合用,为典型的辛开苦降配伍法的应用。

加减】湿热蕴结中焦,呕甚而痞,中气不虚,或舌苔厚腻者,可去人参、甘草、大枣、干姜,加枳实、生姜以下气消痞止呕。

附方

1. 生姜泻心汤《伤寒论》生姜四两,切 (12g) 甘草三两,炙 (9g) 人参三两 (9g) 干姜一两 (3g) 黄芩三两 (9g) 半夏半升,洗 (9g) 黄连一两 (3g) 大枣十二枚 (4枚)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功用:和胃消痞,宣散水气。

主治:水热互结痞证。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者。

2. 甘草泻心汤《伤寒论》甘草四两 (12g) 黄芩 人参 干姜各三两 (各9g) 黄连一两 (3g) 炙 大枣十二枚 (4枚) 半夏半升 (9g)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功用;和胃补中,降逆消痞。主治:胃气虚弱痞证。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 3. 黄连汤《伤寒论》黄连 炙甘草 干姜 桂枝各三两 (各9g) 人参二两 (6g) 半夏半升,洗 (9g) 大枣擘,十二枚 (4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二服。功用:寒热并调,和胃降逆。

主治:上热下寒证。胸脘痞闷,烦热,气逆欲呕,腹中痛,或肠鸣泄泻,舌苔白滑,脉弦者。

3、黄连汤(《伤寒论》)黄连、甘草灸、干姜、桂枝各三两(各9g),人参二两(6g),半夏半升,洗(9g),大枣十二枚,擘(4枚),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二服。功用:寒热并调,和胃降逆。

主治:上热下寒证。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


生姜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减干姜二两,加生姜四两而成。方中重用生姜,取其和胃降逆,宣散水气而消痞满,配合辛开苦降,补益脾胃之品,故能用治水热互结于中焦,脾胃升降失常所致的痞证。甘草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加重炙甘草用量而成,方中重用炙甘草调中补虚,配合辛开苦降之品,故能用治胃气虚弱,寒热互结所致的痞证。黄连汤即半夏心汤加黄连二两,并去黄芩加桂枝而成,本方证为上热下寒,上热则欲呕,下寒则腹痛,故用黄连清上热,干姜、桂枝温下寒,配合半夏和胃降逆,参、草、大枣补虚缓急,全方温清并用,补泻兼施,使寒散热清,上下调和,升降复常,腹痛、呕吐自愈。

综上诸方,或一二味之差,或药量有异,虽辛开苦降,寒热并调之旨不变,而其主治却各有侧重。正如王旭高所说:“半夏泻心汤治寒热交结之痞,故苦辛平等;生姜泻心汤治水与热结之痞,故重用生姜以散水气;苦草泻心汤治胃虚气结之痞,故加重甘草以补中气而痞自除。”至于黄连汤寒热并调,和胃降逆,则治上热下寒,腹痛欲呕之证。由此可见,方随法变,量因证异,遣药组方,谨守病机,才能应手而效。

【文献】

①吴昆《医方考》卷1:“伤寒下之早,胸满而不痛者为痞,此方主之。伤寒自表入里,……若不治其表,而用承气汤下之,则伤中气,而阴经之邪乘之矣。以既伤之中气而邪乘之,则不能升清降浊,痞塞于中,如天地不变而成否,故曰痞。泻心者,泻心下之邪也。姜、夏之辛,所以散痞气;芩、连之苦,所以泻痞热;已下之后,脾气必虚,人参、甘草、大枣所以补脾之虚。”

②《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标签: 胃病

您好访客,请登陆发表!

发表
高兴 支持 激动 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