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医经典,大道至简,易医精诚。 本站纯属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使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详情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三 | 注册 | 登录
位置: 首页 > 方剂大全 > 正文

乌梅丸

小编 在线: 时间: 2022-02-02

乌梅丸(图1)

方剂名】乌梅丸

【分类】驱虫剂

【出处】《伤寒论》

【组成】乌梅三百枚 (480g) 细辛六两 (180g) 干姜十两 (300g) 黄连十六两 (480g) 当归四两 (120g) 附子六两,炮去皮 (180g) 蜀椒四两,出汗 (120g) 桂枝六两,去皮 (180g) 人参六两 (180g) 黄柏六两 (180g)

【用法】醋炙乌梅去核捣烂,和余药打匀,烘干,研末加蜜为丸,每服9g,日服二至三次,空腹温开水送下。

【功用】安蛔止痛。

【主治】胃热肠寒的蛔厥证。症见腹痛时作,烦闷呕吐,得食则呕,甚至呕出蛔虫,手足厥冷,亦可治久痢及反胃呕吐。

【病机】本方证病机为饮食不节或暴饮暴食所致之食积内停。积滞内阻,气机不畅,则脘腹痞满胀痛;脾胃升降失职,清阳不升则泄泻,浊阴不降则呕吐;舌苔厚腻、脉滑皆为食积之候。治宜消食化滞。

释疑为何此方又可用于久泻久痢?久泻久痢,多呈脾胃虚寒,肠滑失禁,气血不足,而邪浊 (湿热) 积滞末去之寒热虚实错杂证候,本方集酸收涩肠、温阳补虚、清热燥湿诸法于一方,切中病机,故可用此方。

【方歌】乌梅丸用细辛桂,黄连黄柏及当归,人参椒姜及附子,温中寓清在安蛔。

1.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寒热错杂,蛔虫上扰之蛔厥证的常用方、代表方。临床应用以腹痛时作,烦闷呕吐,常自吐蛔,手足厥冷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常用于治疗胆道蛔虫症、肠道蛔虫症、慢性菌痢、慢性胃肠炎、结肠炎等证属寒热错杂,气血虚弱者。

加减】如无寒证者,可去桂、附;如正气未虚者,可去参、归;腹痛甚者,可酌加广木香,川栋子等行气止痛之药;如大便秘结者,可加槟榔、枳实、玄明粉之类以攻下通便。如酌加使君子,苦栋根皮、榧子等药,则驱虫力更强。

【 禁忌】方药性偏温,以寒重者为宜。运用时注意忌生冷、滑臭等物。肾脏病患者、孕妇、新生儿禁用。

【解析】《方剂学》在驱虫剂里把【乌梅丸】放在了第一位,但张仲景本身就否定了。乌梅丸是既扶正、又祛邪,既温阳、又清热的方子,正好适用于这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的治疗。

君药乌梅。乌梅本身是酸的,在五味当中,酸是入肝经的,整个方剂又是寒热并用,此方治疗厥阴上热下寒证。

治疗厥阴病上热下寒的机理。厥阴病提纲证的第一个症就是消渴,两阴交尽,阴气最少,因此用大量乌梅酸入肝经,滋补肝阴。黄柏、黄连清上热,两味药改为丹皮、栀子,即取后世丹栀逍遥散中的两味药,这两味药清肝热的效果比黄连、黄柏好,尤其丹皮还可入血分,栀子归肝经,如果上热较重则保留黄连。

五味热性药温下寒,需要注意的是,厥阴提纲证中上热是重点,下寒不是重点,因此在临床应用时,这五味药要加减,一般情况下附子、干姜、川椒我都不用,只用桂枝、细辛温通一下阳气就可以了,如果下利比较重,就用干姜。仍用人参、当归调补气血。所以临床上见到的厥阴病上热下寒证时完全可以用乌梅丸,只不过要调整寒热药物的比例。

冠心病心绞痛厥阴病上热下寒证常见于老年人,青年人很少见,这与白头翁汤证、当归四逆汤证不一样。寒热往来或上热下寒再往下发展就是厥热往来,厥热往来常见于六七十岁的老人,如果一直厥下去回不来,就会亡阴亡阳而死。中医诊治冠心病,不应只着眼于活血化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液不流通,从中医的角度上讲“不通则痛”,现在的临床大夫只要见到冠心病就千篇一律的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这种方法不可能适宜所有的冠心病,香砂六君子就说明他是中气不足而导致心绞痛频繁发作,把中气补上去,脾胃调整好了,他的心绞痛就会明显减轻。一生气就犯病,这是肝气郁结导致的,疏肝就可以了,所以治冠心病不要只盯着心。

厥阴不仅包括足厥阴肝,还包括手厥阴心包络,乌梅丸当然能治疗心脏病。

【附方】

1. 理中安蛔汤《类证治裁》人参三钱 (9g) 白术一钱半 (4.5g) 茯苓一钱半 (4.5g) 川椒十四粒 (1g) 乌梅三个 (6g) 干姜炒黑,一钱半 (4.5g) 水煎服。功用:温中安蛔。主治:中阳不振,蛔虫腹痛。便溏尿清,腹痛肠鸣,四肢不温,饥不欲食,甚则吐蛔,舌苔薄白,脉沉迟。

 2. 连梅安蛔汤《通俗伤寒论》胡黄连一钱 (3g) 川椒炒,十粒 (2g) 白雷丸三钱 (9g) 乌梅肉二枚 (5g) 生川柏八分 (2g) 尖槟榔磨汁冲,二枚 (9g) 水煎服。功用:清热安蛔。主治:肝胃郁热,虫积腹痛。饥不欲食,食则吐蛔,甚则蛔动不安,脘痛烦躁,手足厥逆,面赤口燥,舌红,脉数。

【临床选方】乌梅丸对胆道蛔虫症以及部分过敏性结肠炎,疗效显著。用治胆道蛔虫症,编者将其改为汤剂,重用乌梅至30克,轻者每日一剂,分二次服,重者可一日两剂。待痛止后,即去人参、当归、附子、桂枝、黄柏,并加苦楝根皮15克,槟榔9克,续服二三剂,以善其后。至于治疗过敏性结肠炎,仍以丸剂为宜,每服6克,一日二次,开水送下。


标签:

相关文章

您好访客,请登陆发表!

发表
高兴 支持 激动 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