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医经典,大道至简,易医精诚。 本站纯属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使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详情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三 | 注册 | 登录
位置: 首页 > 方剂大全 > 正文

麻黄细辛附子汤

小编 在线: 时间: 2022-01-31

麻黄细辛附子汤(图1)


方剂名】麻黄细辛附子汤

【分类】解表剂

【出处】《伤寒论》

【组成】麻黄二两 (6g),附子炮 一枚 破八片 (9g), 细辛二两 (3g)

【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助阳解表。

【主治】

1. 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发热,恶寒甚剧,虽厚衣重被,其寒不解,神疲欲寐,脉沉微。

 2. 暴哑。突发声音嘶哑,甚至失音不语,或咽喉疼痛,恶寒,发热,神疲欲寐,舌淡苔白,脉沉无力。

【病机】本方是为素体阳虚,复感风寒的证候而设。发热,并见恶寒甚剧,虽厚衣重被,其寒不解,是外受风寒,邪正相争所致;脉沉无力,兼见神疲欲寐,素体阳虚之候。治当助阳与解表并行。

方解】方中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经助阳,细辛通彻表裡,助麻黄髮汗解表,协附子内散阴寒。故适用于素体阳虚,复感风寒之证。

【方歌】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专长。

【运用】

1. 辨证要点:本方既是主治少阴阳虚,外感风寒的代表方、基础方,又是治疗大寒客犯肺肾所致咽痛声哑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甚,发热轻,神疲欲寐,脉沉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病窦综合征、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鼻炎、暴盲、暴喑、喉痹、皮肤瘙痒等属阳虚外感者。

3. 注意事项:若少阴阳虚而见下利清谷,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症,则应遵仲景 “先温其里,乃攻其表” 的原则,否则误发其汗,必致亡阳危候,不可不慎。

【禁忌】若少阴阳虚而见下利清谷、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症,则应遵仲景“先温其里,乃攻其表”的原则,否则误发其汗,必致亡阳危候。

【化栽】若证为阳气虚弱而见面色苍白、语声低微、肢冷等,宜加人参、黄芪合附子以助阳益气;兼咳喘吐痰者,宜加半夏、杏仁以化痰止咳平喘;兼湿滞经络之肢体酸痛,加苍术、独活祛湿通络止痛。

释疑1. 关于麻黄与附子配伍:外感表证,治应汗解,但因阳虚不能鼓邪外出,且虑已虚之阳随汗而泄,恐有亡阳之变,必须助阳与解表结合运用,方能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碍邪。方中麻黄行表以开泄皮毛,逐邪于外;附子在里以振奋阳气,鼓邪于外,二药配合,相辅相成。麻黄为发汗之峻品,凡阳虚之人用之则易损气耗阳,附子不仅能助阳鼓邪外出,且可固护阳气,相伍则无过汗亡阳之虞,故为助阳解表的常用组合。

2. 关于本方治暴哑之理:喉为肺系之门户,少阴肾经循喉咙,至舌根。若为暴哑,乃大寒直犯肺肾,上窒窍隧,下闭肾气所致。方中麻黄散寒宣肺;附子温壮肾阳;细辛协二药辛通上下,三药合用则具宣上温下,开窍启闭之功。此为以表里同治之方,易作上下同治之法,乃灵活运用,异病同治之体现。

附方1. 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论》麻黄去节,二两 (6g) 炙甘草,二两 (6g) 附子炮,去皮,一枚,破八片 (9g) 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功用:助阳解表。主治:少阴阳虚,外感风寒。恶寒身疼,无汗,微发热,脉沉微者,或水病身面浮肿,气短,小便不利,脉沉而小。 2. 再造散《伤寒六书》卷3 黄芪 (6g) 人参 (3g) 桂枝 (3g) 甘草 (1.5g) 熟附子 (3g) 细辛 (2g) 羌活 (3g) 防风 (3g) 川芎 (3g) 煨生姜 (3g) 水二盅,加大枣二个,煎一盅。槌法再加炒白芍一撮,煎三沸,温服。功用:助阳益气,解表散寒。主治: 阳气虚弱,外感风寒证。恶寒发热,热轻寒重,无汗肢冷,倦怠嗜卧,面色苍白,语声低微,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或浮大无力。


标签:

相关文章

您好访客,请登陆发表!

发表
高兴 支持 激动 给力